-
题名德国武器力量的大调整
- 1
-
-
作者
鲍跃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8期21-22,共2页
-
文摘
1990年两德统一后,新德国政府宣布,德将继续是北约的成员国之一;盟国的武装部队将继续留驻在西德的领土上;驻扎在东德领土上的38万前苏军则将于1994年底以前全部撤离。新德国武装力量正在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全部接收原东德国家人民军,调整全军结构,将军队的规模限制在37万人以内。武装部队的框架已基本确定。一、全军——削减员额,减少军费德国政府决定在1994年底将其武装力量人数削减到37万,在军队编成内加大基干军人和合同制军人的比重,使其数量达21.4万人(占58%)。此外,将5000个预备役人员的编制内的职务纳入德军总兵力之内。在1995年前,武装力量各军种兵力定为:陆军25.5万,空军8.24万,海军3.22万。在2000年前,
-
关键词
国家人民军
两德统一
规模限制
预备役人员
总兵力
飞行中队
编制内
空降旅
作战舰艇
石勒苏益格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联邦德国的升学就业指导
- 2
-
-
作者
许胜光
-
出处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1,共1页
-
文摘
联邦德国有着一整套完善的升学就业指导体系。它与现行的普通教育相配合,起着人材培养的合理分流作用。为了造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各式人材,联邦德国在中等教育阶段施行双轨学制。中学分完全中学、实科中学、大众中学、联合中学(前三类学校的综合体)。
-
关键词
升学就业
实科中学
就业指导体系
分流作用
人材培养
学校类型
石勒苏益格
指导教师
职业技校
职业教育法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七 人民群众反对垄断资本的运动高涨
- 3
-
-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75年第4期139-141,共3页
-
文摘
一九七四年二月十日开始的西德公用事业工人和职员为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全国性罢工,经过四天斗争,已经胜利结束。十三日,西德有关当局被迫同意给公用事业职工增加工资百分之十一。这次罢工是西德公用事业职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
-
关键词
增加工资
胜利结束
人民群众
不来梅港
石勒苏益格
埃姆登
四年
汽车制造厂
荷尔斯泰因
交通运输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