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足县酸雨形成分布特征及其对石刻造象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汪东云 张赞勋 +3 位作者 付林森 姚金石 谢本立 燕学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5,24,共8页
酸雨危害和渗水危害是石刻区普遍存在的两大病害.本文分析论述了大足县境酸雨多年分布特征,降水pH值与气象要素、大气质量的关系及酸雾的形成条件,并根据多年监测分析资料,论证了造象岩壁主要受酸雨雾影响的各类风化产物可溶盐水... 酸雨危害和渗水危害是石刻区普遍存在的两大病害.本文分析论述了大足县境酸雨多年分布特征,降水pH值与气象要素、大气质量的关系及酸雾的形成条件,并根据多年监测分析资料,论证了造象岩壁主要受酸雨雾影响的各类风化产物可溶盐水化学特征及可溶盐尖型的变化规律,总结出酸雨不同作用条件下岩壁风化破坏特点,可作为防酸雨风化治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酸雾 形成特征 石刻造象 破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甘泉宫遗址发现魏晋石刻造像
2
作者 郑洪春 《人文杂志》 1982年第2期129-129,共1页
1979年夏,调查汉甘泉宫遗址时,董家村社员捐交魏晋时期残石刻造像一通。据捐者说:在村北起土时偶得,出土于甘泉宫遗址范围内。整个石雕残半,仅留上半截小部分。佛龛内有数排并列相间的小千佛像,形象一样,两手环于腹部,坐于菩提之上。在... 1979年夏,调查汉甘泉宫遗址时,董家村社员捐交魏晋时期残石刻造像一通。据捐者说:在村北起土时偶得,出土于甘泉宫遗址范围内。整个石雕残半,仅留上半截小部分。佛龛内有数排并列相间的小千佛像,形象一样,两手环于腹部,坐于菩提之上。在龛楣上,有两个手持彩带的飞天。在两飞天的左上方,有火轮一轮。根据形象看,是属魏晋时期之石刻造象。上图为飞天石刻拓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宫 石刻 遗址 魏晋时期 石刻造象 据形 残石 火轮 佛龛 拓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多彩的四川石刻艺术
3
作者 西南师范学院图画科"四川美术史"编写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四川石刻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截至目前为止,四川发现的石刻,可以暂时分为摩岩造象与墓葬石刻两大类.摩岩造象,指的是就天然山岩石壁凿成龛窟,或在露天之下,以宗教人物为主的石刻造象(寺庙中,立刻石象,暂时附在里边);墓葬石刻,指的是因厚葬... 四川石刻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截至目前为止,四川发现的石刻,可以暂时分为摩岩造象与墓葬石刻两大类.摩岩造象,指的是就天然山岩石壁凿成龛窟,或在露天之下,以宗教人物为主的石刻造象(寺庙中,立刻石象,暂时附在里边);墓葬石刻,指的是因厚葬而来的坟墓内部或外部的各种石刻.一摩岩造象四川的摩岩造象,据初步统计,约有150多处,分布于52个县市(雅安专区和各民族自治州、县还没有包括在内),以川北、川南、成都平原为最多,川东只有少数.四川摩岩造象数量的总和,超过了山西、河南及西北任何一个省分.质量上也比得上负有盛名的山西云岗、河南龙门、南京栖霞山等处.这些造象又可以分为佛教造象与道教造象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艺术 四川 石刻造象 万佛寺 道教 宗教迷信 唐代 墓葬 南京栖霞山 各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足“三山一镇”风景名胜旅游规划设想
4
作者 赵长庚 《城市规划》 1982年第3期47-50,共4页
大足县距重庆百余公里,从重庆或成都方向均可乘火车在邮亭铺站换乘汽车到达。大足县有从晚唐至五代和两宋时期的石刻造象数万尊,这些造象内容广泛,艺术精湛,价值极高,分布于全县各地。全县共有九区、四镇、若干山,“三山一镇”是指北山... 大足县距重庆百余公里,从重庆或成都方向均可乘火车在邮亭铺站换乘汽车到达。大足县有从晚唐至五代和两宋时期的石刻造象数万尊,这些造象内容广泛,艺术精湛,价值极高,分布于全县各地。全县共有九区、四镇、若干山,“三山一镇”是指北山、南山、香山石刻名胜区和城关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关镇 旅游规划 大足县 风景名胜 香山 石刻 四川 石刻造象 名胜古迹区 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