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契与互融:辽代佛儒关系探论——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国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9,共7页
契丹建国之初,佛、儒地位经历了由儒重佛轻到"三教并举"的转变,而佛儒之间,亦出现了两者相互援引以求各自理论上的丰富与发展,于是,在佛、儒相契与互融的关系背景下,一些人既崇儒亦信佛,仁孝与慈悲相容于一身,人格塑造呈现出... 契丹建国之初,佛、儒地位经历了由儒重佛轻到"三教并举"的转变,而佛儒之间,亦出现了两者相互援引以求各自理论上的丰富与发展,于是,在佛、儒相契与互融的关系背景下,一些人既崇儒亦信佛,仁孝与慈悲相容于一身,人格塑造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佛儒关系 相契与互融 石刻文字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僧尼出家“具戒”考——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1,共7页
辽人崇佛,二百余年间,有难以计数的男女信徒,小小年纪便走出家门,来到寺庵,耳闻晨钟暮鼓,目睹青灯黄卷,了其一生。石刻文字资料反映辽代僧尼出家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当时社会佛教兴盛大环境影响所致,二是在家庭成员崇佛氛围熏陶下而为... 辽人崇佛,二百余年间,有难以计数的男女信徒,小小年纪便走出家门,来到寺庵,耳闻晨钟暮鼓,目睹青灯黄卷,了其一生。石刻文字资料反映辽代僧尼出家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当时社会佛教兴盛大环境影响所致,二是在家庭成员崇佛氛围熏陶下而为之,三是全民信教背景下的个人性格使然。辽代僧尼"具戒"之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皇帝下诏"恩度",每次得"度"的僧尼人数众多,"具戒"之年龄也没有任何限制;二是寺院或僧司出题"试经",并按成绩排序,"具戒"年龄一般规定为二十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僧尼 寺院 出家 具戒 石刻文字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