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诱变水稻矮秆突变体CHA-1对赤霉素的反应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慧 刘永柱 +1 位作者 张建国 陈志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应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溶液在苗期处理CHA 1、特华占 (原种 )、日本晴、矮脚南特等 4个材料 ,研究它们对GA3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经空间诱变的矮秆突变体在苗期对GA3的反应敏感 ,但与已知带sd 1基因的籼、粳稻代表品种矮脚南... 应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溶液在苗期处理CHA 1、特华占 (原种 )、日本晴、矮脚南特等 4个材料 ,研究它们对GA3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经空间诱变的矮秆突变体在苗期对GA3的反应敏感 ,但与已知带sd 1基因的籼、粳稻代表品种矮脚南特、日本晴敏感性有差异。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 ,控制CHA 1的一对隐性矮秆基因与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水稻 矮秆突变体cha-1 赤霉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秋云 王克喜 +5 位作者 胡伟 贺治洲 谢振宇 周玉杰 龙开意 林越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79,共5页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的3倍以上。将突变体st1与野生型SIPI杂交获得F_(1)代,种植后发现F_(1)代植株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接近野生型SIPI,收获F_(1)代植株上自交的种子即F_(2)代种子,种植后发现存在株高和分蘖数差异显著的2种表型植株,分别有矮秆多分蘖植株和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分别统计这2种表型植株在群体中的数量并通过卡方测验检测。结果表明,F_(2)代群体中矮秆多分蘖植株与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数量比符合1∶3。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测序分析方法定位ST1候选基因,发现有3个主峰,但都没有显著的候选位点。通过qRT-PCR方法检测10个已报道的矮秆多分蘖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t1中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在突变体st1中D53、D3和TE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多分蘖 突变体st1 表型特征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水稻半矮秆非整倍突变体hya-1的鉴定与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涛 刘永柱 +2 位作者 张建国 陈志强 王慧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8,共8页
通过空间诱变得到半矮秆突变体hya-1,该突变体半矮秆性状遗传稳定性丧失。与其野生型特籼占13相比,hya-1株高显著降低、分蘖少、茎秆细弱、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发芽率降低。单株收获半矮株hya-1自交种子,对半矮生性状进行连续选... 通过空间诱变得到半矮秆突变体hya-1,该突变体半矮秆性状遗传稳定性丧失。与其野生型特籼占13相比,hya-1株高显著降低、分蘖少、茎秆细弱、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发芽率降低。单株收获半矮株hya-1自交种子,对半矮生性状进行连续选择,发现该性状无法纯合稳定,自交群体株高长期分离(半矮秆和野生型);分离群体中的野生型个体自交,其株高性状稳定。利用hya-1与特籼占13配制杂交组合,其F1及F2株高表型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hya-1自交收获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出现了2n=22、23、24、25、36的变异,且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发现了二价体数目为11的异常花粉母细胞。荧光定量结果表明,hya-1自交后代野生型个体12条染色体的基因拷贝数与对照接近,而半矮秆个体在第8和第11染色体上的基因拷贝数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推断hya-1为水稻新型非整倍体材料,其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表型异常和遗传不稳定性,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水稻减数分裂分子调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hya-1突变体 非整倍体 矮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脆突变体dwf1的特性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国超 桑贤春 +7 位作者 马娇 朱小燕 任德勇 郭爽 蒋钰东 杨正林 凌英华 何光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5-801,共7页
矮脆突变体dwf1(dwarf and fragile 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 矮脆突变体dwf1(dwarf and fragile 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一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与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dwf1突变体 矮秆 脆秆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矮秆突变体与其亲本子粒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海瑞 沈希宏 +6 位作者 陈文岳 忻雅 吴殿星 张明龙 沈圣泉 包劲松 舒庆尧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5,共5页
对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矮秆突变体与原亲本秀水11的稻米理化特性和关键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等RVA谱特征值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外观与碾磨品质性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崩解... 对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矮秆突变体与原亲本秀水11的稻米理化特性和关键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等RVA谱特征值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外观与碾磨品质性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崩解值、消减值等淀粉食用品质方面基本相同,在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关键营养成分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蒸煮后的矮秆突变体米粒中未检测到Cry1Ab杀虫蛋白。本研究表明该矮秆突变体的子粒品质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是可以安全利用的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矮秆突变体 淀粉特性 营养成分 转基因抗虫水稻 子粒品质 亲本 CRY1AB基因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淀粉粘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离群体中半矮秆和致死性黄苗突变体的形成机理研究
6
作者 张永华 孙丙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07-10109,10115,共4页
[目的]鉴定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的Ds插入突变基因,初步分析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AIL-PCR技术,分别从sdwrky突变体和lysrcc1突变体克隆Ds侧翼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Ds分别插入sdwrky突变体4号... [目的]鉴定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的Ds插入突变基因,初步分析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AIL-PCR技术,分别从sdwrky突变体和lysrcc1突变体克隆Ds侧翼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Ds分别插入sdwrky突变体4号染色体Os04g0597300(sdwrky)基因和lysrcc1突变体3号染色体Os03g0599600(lysrcc1)基因,导致sdwrky和lysrcc1基因突变。[结论]sdwrky基因编码包含WRKY结构域的蛋白质(SDWRKY),推测SDWRKY与OsWRKY24具相似功能,作为糊粉层细胞内ABA和GA信号传导途径中共同的抑制因子,调控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Sdwrky基因突变导致形成sdwrky突变体。lysrcc1基因编码包含RCC1结构域的蛋白质(LYSRCC1),LYSRCC1可能作为RanGEF参与核质运输,影响叶绿体合成的某一环节,lysrcc1基因隐性突变导致形成ylrcc1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致死性黄苗突变体 WRKY 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半矮秆基因iga-1的鉴定及精细定位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涛 霍兴 +4 位作者 饶得花 刘永柱 张建国 陈志强 王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5-964,共10页
在前期通过空间诱变获得半矮秆隐性突变基因iga-1的基础上,进一步对iga-1进行鉴定。农艺性状调查表明携带iga-1的矮秆株系CHA-2、CHA-2N与原种特籼占13相比存在明显变异。节间长度测量显示CHA-2、CHA-2N节间比例正常,属dn型。外源GA3处... 在前期通过空间诱变获得半矮秆隐性突变基因iga-1的基础上,进一步对iga-1进行鉴定。农艺性状调查表明携带iga-1的矮秆株系CHA-2、CHA-2N与原种特籼占13相比存在明显变异。节间长度测量显示CHA-2、CHA-2N节间比例正常,属dn型。外源GA3处理、内源GA3测定和α-淀粉酶活性检测揭示iga-1与GA3调控无关。利用CHA-2与粳稻品种02428杂交获得的F2群体将iga-1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两个InDel标记DL18和DL19间32.01kb的物理距离内。该区域有5个阅读框架,其中包括赤霉素信号传导调控基因D1。序列分析表明CHA-2、CHA-2N和特籼占13在D1位点上基因组序列不存在差异,推测D1并非iga-1的候选基因。比较水稻第5染色体上其他矮秆基因发现iga-1可能与半矮秆基因sd-7来自同一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iga-1基因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极矮突变体s2-47对赤霉素的响应及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晨晨 侯雷 +4 位作者 尹亮 赵金凤 袁守江 张文会 李学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66-1774,共9页
通过EMS诱变日本晴获得1个极端矮化突变体s2-47,其表型为极度矮化、叶色深绿、不能抽穗结实。对水稻胚乳的α-淀粉酶诱导实验表明,s2-47突变体与GA的信号传导途径无关,外源活性GA3对水稻幼苗株高的促进实验显示s2-47应与赤霉素的生物合... 通过EMS诱变日本晴获得1个极端矮化突变体s2-47,其表型为极度矮化、叶色深绿、不能抽穗结实。对水稻胚乳的α-淀粉酶诱导实验表明,s2-47突变体与GA的信号传导途径无关,外源活性GA3对水稻幼苗株高的促进实验显示s2-47应与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关。利用s2-47和Dular构建F2群体并精细定位表明,s2-47的表型与水稻OsCPS1基因紧密连锁,其编码的柯巴焦磷酸合成酶是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序列分析发现,s2-47突变体的OsCPS1基因编码区发生了单个碱基缺失导致移码突变。OsCPS1基因在植株地上部都有表达,在节中表达最高。OsCPS1基因的表达受外源GA3抑制,但在s2-47突变体中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赤霉素 基因定位 OsCPS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