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BSA-seq技术对甘蓝型油菜矮秆性状的显著关联区域和候选基因分析
1
作者
赵卫国
塔娜
+1 位作者
王灏
杨泽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0-1899,共10页
【目的】解析油菜矮秆性状调控遗传位点及关键基因,为油菜株高性状改良和抗倒伏油菜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矮秆油菜DW1分别与高秆油菜WH14和WH20进行正反交,探究F_(1)代和F_(2)代矮秆性状遗传规律。同时,利用BSA-seq技术对油菜...
【目的】解析油菜矮秆性状调控遗传位点及关键基因,为油菜株高性状改良和抗倒伏油菜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矮秆油菜DW1分别与高秆油菜WH14和WH20进行正反交,探究F_(1)代和F_(2)代矮秆性状遗传规律。同时,利用BSA-seq技术对油菜DW1和WH20的F2分离群体中极端高秆和极端矮秆2个DNA混池测序并鉴定矮秆性状的显著关联区域和候选基因。【结果】(1)油菜DW1矮秆性状为质量性状,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2)在A06染色体21.78—23.88 Mb鉴定到22个与矮秆性状显著关联区,其中置信区间最大为46.71 kb,最小为0.64 kb。(3)在A06染色体上与矮秆性状显著关联区域鉴定到BnaA06g27050D、BnaA06g34100D、BnaA06g34810D、BnaA06g35080D和BnaA06g36480D,其功能涉及植物生长素调控和赤霉素信号转导。【结论】油菜DW1的矮秆性状属于质量性状,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A06染色体上的21.78—23.88 Mb区域为矮秆性状显著关联区域,该区域包含5个候选基因,其功能与植物生长素生物合成和赤霉素信号转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矮秆性状
BSA测序
显著关联区域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矮秆性状研究及矮源育种利用
被引量:
48
2
作者
谷福林
翟虎渠
+1 位作者
万建民
张红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8-54,共7页
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工作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矮秆性状的遗传、水稻植株矮化机理以及矮源的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水稻矮源利用和矮化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育种
水稻
矮秆性状
矮源
利用
矮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性状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光欣
周永红
+2 位作者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实验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处理 ,研究了矮秆波兰小麦对赤霉酸 (GA3 )反应的敏感性。从幼苗形态、第一叶长以及胚芽鞘长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矮秆波兰小麦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
关键词
矮秆
波兰小麦
矮秆性状
赤霉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小麦新种质陇矮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文雄
介晓磊
张怀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为了深入了解春小麦新创种质陇矮1号的矮秆性遗传规律,2000~2001年对"陇矮1号"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陇矮1号"分别与三个高秆亲本"老芒麦"、"和尚头"和"高原602"...
为了深入了解春小麦新创种质陇矮1号的矮秆性遗传规律,2000~2001年对"陇矮1号"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陇矮1号"分别与三个高秆亲本"老芒麦"、"和尚头"和"高原602"的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陇矮1号"与"老芒麦"、"和尚头"和"高原602"的F2代株高分离表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2对或2对以上隐性基因控制。此外,超亲分离表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对各组合回交世代BC1和BC2株高分离结果进行χ2测验,BC1的矮秆株数与半矮秆株数之比为3∶1,而BC2的半矮秆株数与高秆株数之比为1∶3。因此,推断"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2对主效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质资源
陇矮l号
矮秆性状
遗传规律
主效隐性
矮秆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蓖麻矮秆性状基因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金琴
朱国立
+4 位作者
何智彪
张智勇
贾娟霞
乔文杰
李靖霞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通过蓖麻矮秆与高秆不同遗传交配组合配制、种植,调查其后代株高性状分离的试验,研究了蓖麻高、矮秆性状主控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其F1代群体中,株高性状没有发生分离,全表现为高秆性状;在其F2代群体中,表现为高秆和矮秆两种性状分...
通过蓖麻矮秆与高秆不同遗传交配组合配制、种植,调查其后代株高性状分离的试验,研究了蓖麻高、矮秆性状主控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其F1代群体中,株高性状没有发生分离,全表现为高秆性状;在其F2代群体中,表现为高秆和矮秆两种性状分离,而且植株高、矮秆性状的分离符合3∶1的分离比例;在回交一代群体中株高也全部发生高、矮性状的分离,且符合1∶1的分离比例。由此推断蓖麻植株高、矮这对性状是受1对等位基因所控制,高秆是受显性基因T所控制,而矮秆则是受隐性基因t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矮秆性状
基因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6
作者
刘宝泉
闫昊
王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945-10946,共2页
[目的]探明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吉密豆1号(矮秆,母本)、吉育47(株高正常,父本)、辽豆14(株高较高,父本)及其杂交F1、F2代和回交BC1、BC2代为材料,研究吉密豆1号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F1代平均株高均高于中亲值,...
[目的]探明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吉密豆1号(矮秆,母本)、吉育47(株高正常,父本)、辽豆14(株高较高,父本)及其杂交F1、F2代和回交BC1、BC2代为材料,研究吉密豆1号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F1代平均株高均高于中亲值,矮秆性状表现为隐性;杂交组合(吉密豆1号×吉育47、吉密豆1号×辽豆14)与双亲回交世代株高的分离比例符合1对基因控制性状的分离比例;2个组合F2代株高的分离比例为3∶1。[结论]吉密豆1号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密豆1号
矮秆性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
15
7
作者
田齐建
乔治军
+1 位作者
董存吉
穆志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回顾了我国矮化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玉米矮秆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结合数年的育种实践,找到回交和复合杂交等选育优良矮生自交系的方法,发现单基因矮生系和多基因矮生系间组配是选育优良矮秆杂交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
矮化育种
矮秆性状
遗传规律
单基因矮生系
多基因矮生系
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新矮源的诱变、鉴定和遗传研究
被引量:
10
8
作者
谷福林
黄胜东
+1 位作者
翟虎渠
万建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利用γ射线处理显性矮秆粳稻品种KL90 8,获得 3份遗传稳定的半矮秆突变材料 10 4 2 4、10 4 2 13和 10 4 5 7。遗传分析表明 ,这 3份材料的半矮秆性状遗传均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其中 ,控制 10 4 2 4和 10 4 5 7半矮秆性状的基因与...
利用γ射线处理显性矮秆粳稻品种KL90 8,获得 3份遗传稳定的半矮秆突变材料 10 4 2 4、10 4 2 13和 10 4 5 7。遗传分析表明 ,这 3份材料的半矮秆性状遗传均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其中 ,控制 10 4 2 4和 10 4 5 7半矮秆性状的基因与矮仔占的sd 1基因等位 ,而控制 10 4 2 13半矮秆性状的基因与矮仔占的sd 1和新桂矮的sd g基因非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分析
矮秆性状
基因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BSA-seq技术对甘蓝型油菜矮秆性状的显著关联区域和候选基因分析
1
作者
赵卫国
塔娜
王灏
杨泽林
机构
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0-1899,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NCZ-GJHX-03)
陕西省茶产业协同创新项目(23JY001,23JY003)
+2 种基金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23AYTD01)
安康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23AYKCYZ06)
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2021AYQDZR12)。
文摘
【目的】解析油菜矮秆性状调控遗传位点及关键基因,为油菜株高性状改良和抗倒伏油菜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矮秆油菜DW1分别与高秆油菜WH14和WH20进行正反交,探究F_(1)代和F_(2)代矮秆性状遗传规律。同时,利用BSA-seq技术对油菜DW1和WH20的F2分离群体中极端高秆和极端矮秆2个DNA混池测序并鉴定矮秆性状的显著关联区域和候选基因。【结果】(1)油菜DW1矮秆性状为质量性状,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2)在A06染色体21.78—23.88 Mb鉴定到22个与矮秆性状显著关联区,其中置信区间最大为46.71 kb,最小为0.64 kb。(3)在A06染色体上与矮秆性状显著关联区域鉴定到BnaA06g27050D、BnaA06g34100D、BnaA06g34810D、BnaA06g35080D和BnaA06g36480D,其功能涉及植物生长素调控和赤霉素信号转导。【结论】油菜DW1的矮秆性状属于质量性状,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A06染色体上的21.78—23.88 Mb区域为矮秆性状显著关联区域,该区域包含5个候选基因,其功能与植物生长素生物合成和赤霉素信号转导相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矮秆性状
BSA测序
显著关联区域
候选基因
Keywords
Brassica napus L.
dwarf trait
BSA sequenc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egions
candidate genes
分类号
Q943.2 [生物学—植物学]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矮秆性状研究及矮源育种利用
被引量:
48
2
作者
谷福林
翟虎渠
万建民
张红生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8-54,共7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 002 02 01 4)
文摘
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工作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矮秆性状的遗传、水稻植株矮化机理以及矮源的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水稻矮源利用和矮化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育种
水稻
矮秆性状
矮源
利用
矮化机制
Key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dwarf character
utilization of dwarf germplasm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性状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光欣
周永红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基金
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研究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研究项目资助
文摘
实验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处理 ,研究了矮秆波兰小麦对赤霉酸 (GA3 )反应的敏感性。从幼苗形态、第一叶长以及胚芽鞘长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矮秆波兰小麦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
关键词
矮秆
波兰小麦
矮秆性状
赤霉酸反应
Keywords
DWARFING POLISH WHEAT
DWARFING GENE
GIBBERELLIC ACI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小麦新种质陇矮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文雄
介晓磊
张怀刚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S991-A21-042-N)。。
文摘
为了深入了解春小麦新创种质陇矮1号的矮秆性遗传规律,2000~2001年对"陇矮1号"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陇矮1号"分别与三个高秆亲本"老芒麦"、"和尚头"和"高原602"的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陇矮1号"与"老芒麦"、"和尚头"和"高原602"的F2代株高分离表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2对或2对以上隐性基因控制。此外,超亲分离表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对各组合回交世代BC1和BC2株高分离结果进行χ2测验,BC1的矮秆株数与半矮秆株数之比为3∶1,而BC2的半矮秆株数与高秆株数之比为1∶3。因此,推断"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2对主效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质资源
陇矮l号
矮秆性状
遗传规律
主效隐性
矮秆
基因
Keywords
Spring wheat
New germplasm
Dwarf inheritance
Height-criterion
Recessive dwarf genes
分类号
S512.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蓖麻矮秆性状基因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金琴
朱国立
何智彪
张智勇
贾娟霞
乔文杰
李靖霞
机构
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蓖麻矮化性状基因的鉴定及其利用研究"
内蒙古通辽市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抗逆矮化蓖麻杂交种选育及其利用研究"支助
文摘
通过蓖麻矮秆与高秆不同遗传交配组合配制、种植,调查其后代株高性状分离的试验,研究了蓖麻高、矮秆性状主控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其F1代群体中,株高性状没有发生分离,全表现为高秆性状;在其F2代群体中,表现为高秆和矮秆两种性状分离,而且植株高、矮秆性状的分离符合3∶1的分离比例;在回交一代群体中株高也全部发生高、矮性状的分离,且符合1∶1的分离比例。由此推断蓖麻植株高、矮这对性状是受1对等位基因所控制,高秆是受显性基因T所控制,而矮秆则是受隐性基因t所控制。
关键词
蓖麻
矮秆性状
基因
遗传规律
Keywords
Castor
Dwarf character
Gene
Genetic development
分类号
S565.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6
作者
刘宝泉
闫昊
王博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945-10946,共2页
基金
吉林省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521B01-2-6)
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
文摘
[目的]探明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吉密豆1号(矮秆,母本)、吉育47(株高正常,父本)、辽豆14(株高较高,父本)及其杂交F1、F2代和回交BC1、BC2代为材料,研究吉密豆1号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F1代平均株高均高于中亲值,矮秆性状表现为隐性;杂交组合(吉密豆1号×吉育47、吉密豆1号×辽豆14)与双亲回交世代株高的分离比例符合1对基因控制性状的分离比例;2个组合F2代株高的分离比例为3∶1。[结论]吉密豆1号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吉密豆1号
矮秆性状
基因
Keywords
Jimidou 1
Dwarf character
Gen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
15
7
作者
田齐建
乔治军
董存吉
穆志新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文摘
回顾了我国矮化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玉米矮秆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结合数年的育种实践,找到回交和复合杂交等选育优良矮生自交系的方法,发现单基因矮生系和多基因矮生系间组配是选育优良矮秆杂交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
矮化育种
矮秆性状
遗传规律
单基因矮生系
多基因矮生系
组配
Keywords
Maize
Breeding for Dwarfness
Genetics of Low-stem Maize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新矮源的诱变、鉴定和遗传研究
被引量:
10
8
作者
谷福林
黄胜东
翟虎渠
万建民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基金
国家 95攻关资助项目 ( 96 0 0 2 0 2 0 1 4)
文摘
利用γ射线处理显性矮秆粳稻品种KL90 8,获得 3份遗传稳定的半矮秆突变材料 10 4 2 4、10 4 2 13和 10 4 5 7。遗传分析表明 ,这 3份材料的半矮秆性状遗传均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其中 ,控制 10 4 2 4和 10 4 5 7半矮秆性状的基因与矮仔占的sd 1基因等位 ,而控制 10 4 2 13半矮秆性状的基因与矮仔占的sd 1和新桂矮的sd g基因非等位。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分析
矮秆性状
基因
诱变
Keywords
Semidwarfism
Irradiation by γ ray
Genetic analysis
Rice (Oryza sativa L.)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BSA-seq技术对甘蓝型油菜矮秆性状的显著关联区域和候选基因分析
赵卫国
塔娜
王灏
杨泽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稻矮秆性状研究及矮源育种利用
谷福林
翟虎渠
万建民
张红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
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性状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
刘光欣
周永红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春小麦新种质陇矮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文雄
介晓磊
张怀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蓖麻矮秆性状基因遗传规律研究
李金琴
朱国立
何智彪
张智勇
贾娟霞
乔文杰
李靖霞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刘宝泉
闫昊
王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田齐建
乔治军
董存吉
穆志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水稻新矮源的诱变、鉴定和遗传研究
谷福林
黄胜东
翟虎渠
万建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