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花培矮秆小麦品系矮秆性状对赤霉素反应和α-淀粉酶的表达 |
董心久
张安恢
魏凌基
郝向东
王仙
赵高博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6 |
3
|
|
2
|
五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
张晓科
杨天章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5 |
2
|
|
3
|
高产抗病矮秆小麦新品种绵阳31 |
李生荣
庞启华
杜小英
陶军
周强
欧俊梅
|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4
|
七个矮秆小麦品种(系)的配合力分析 |
郭保宏
岳大华
刘三才
张万霞
陈梦英
|
《作物品种资源》
|
1992 |
0 |
|
5
|
四倍体矮秆小麦拔节期赤霉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 |
胡召杉
巫有霞
杨在君
王清海
彭正松
|
《种子》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培育矮秆小麦品种发展节水灌溉新型种植模式 |
胡广彪
朱春霖
|
《现代化农业》
|
2009 |
0 |
|
7
|
优质高产矮秆小麦新品系——豫展2000 |
徐士清
贾金川
孙妍
孙智露
|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8
|
发展节水灌溉培育矮秆小麦品种 |
胡广彪
周庆珍
张波
王忠宝
贾志安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
0 |
|
9
|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性状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 |
刘光欣
周永红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2002 |
5
|
|
10
|
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形态与细胞学研究 |
刘光欣
周永红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2002 |
3
|
|
11
|
新疆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穗长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邓小锋
周永红
杨瑞武
丁春邦
张利
张海琴
刘光欣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2005 |
3
|
|
12
|
矮秆波兰小麦的C带分析 |
杨瑞武
周永红
郑有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2001 |
5
|
|
13
|
抗条锈矮秆大穗型小麦茎叶穗遗传及各性状相关研究 |
欧俊梅
王治斌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4
|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
时晓伟
冯刚
胡云霖
夏时云
石斯发
张起军
王建贺
肖建国
王继忠
|
《天津农业科学》
CAS
|
2004 |
1
|
|
15
|
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传分析 |
宋志剑
康厚扬
周永红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矮秆大穗高产小麦新品种神麦1号 |
罗家传
韦胜利
朱高纪
张伟
吴秋艳
孙艳华
|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利用SLAF-Seq-BSA定位矮秆波兰小麦矮化基因Rht-dp |
柴松岳
姚琴
程怡然
王超
周永红
王益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8
|
矮秆型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其利用前景 |
李炳方
李五洲
|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9
|
小麦矮秆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研究初报 |
李晓梅
严育瑞
|
《北京农学院学报》
|
1993 |
0 |
|
20
|
硬粒小麦ANW16F株高及构成因子与部分产量性状遗传研究 |
龚胤书
魏淑红
彭正松
杨在君
钟明志
张家敏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