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培矮秆小麦品系矮秆性状对赤霉素反应和α-淀粉酶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董心久 张安恢 +3 位作者 魏凌基 郝向东 王仙 赵高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通过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研究了矮秆花培小麦品系对赤霉素(GA3)反应的敏感性。从胚芽鞘长度、第一叶长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培矮秆品系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α-淀粉酶诱导的研究表明,对GA3反应不敏感的品系其活... 通过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研究了矮秆花培小麦品系对赤霉素(GA3)反应的敏感性。从胚芽鞘长度、第一叶长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培矮秆品系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α-淀粉酶诱导的研究表明,对GA3反应不敏感的品系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培矮秆小麦品系 赤霉素 Α-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科 杨天章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6-10,共5页
对5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半矮秆杂种小麦存在明显的产量优势,其中具有正向超亲效应的组合占76%,超亲优势平均为11.8%,以本地推广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超标组合为100%,超标优势平均24.86%,以... 对5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半矮秆杂种小麦存在明显的产量优势,其中具有正向超亲效应的组合占76%,超亲优势平均为11.8%,以本地推广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超标组合为100%,超标优势平均24.86%,以新育成品种陕213为对照,超标组合为48%,平均超标优势8.75%;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超亲优势大小次序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数优势较强是半矮秆杂种小麦的一个特点。对8个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分析说明,0004和5746配合力最好,其次为7539-2和矮特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小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小麦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矮秆小麦新品种绵阳31
3
作者 李生荣 庞启华 +3 位作者 杜小英 陶军 周强 欧俊梅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矮秆小麦 新品种 绵阳31品种 经济性状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矮秆小麦品种(系)的配合力分析
4
作者 郭保宏 岳大华 +2 位作者 刘三才 张万霞 陈梦英 《作物品种资源》 1992年第2期13-14,42,共3页
以矮变1号等7个矮秆材料与平遥小白麦等10个品种杂交的F_1为试材,应用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法,对矮变1号等7个矮秆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及初步评价。研究表明,8582-201和矮孟牛-辐66是综合表现较好的矮秆材料,可在矮... 以矮变1号等7个矮秆材料与平遥小白麦等10个品种杂交的F_1为试材,应用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法,对矮变1号等7个矮秆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及初步评价。研究表明,8582-201和矮孟牛-辐66是综合表现较好的矮秆材料,可在矮化育种中利用;矮变1号株高性状和穗粒数性状表现突出,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改良;水源86和Burt 937可用作矮秆多穗型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矮秆小麦拔节期赤霉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召杉 巫有霞 +2 位作者 杨在君 王清海 彭正松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为研究四倍体矮秆小麦拔节期赤霉素(GA)合成途径中涉及的关键酶基因及其与植株矮化的关系,选择拔节期的矮杆番麦和四倍体矮杆小麦近等基因系ANW 16D、ANW 16F、ANW 16G(分别含有Rht 14、Rht 16、Rht 18基因)以及作为对照的高秆小麦Langd... 为研究四倍体矮秆小麦拔节期赤霉素(GA)合成途径中涉及的关键酶基因及其与植株矮化的关系,选择拔节期的矮杆番麦和四倍体矮杆小麦近等基因系ANW 16D、ANW 16F、ANW 16G(分别含有Rht 14、Rht 16、Rht 18基因)以及作为对照的高秆小麦Langdon(LD)进行试验。取拔节期小麦穗下第一茎节节间(约0.5cm),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对影响GA合成过程中的GA 20ox、CPS、GA 2ox、KAO、KO、KS、GA 3ox、GID 1、GA-MYB、XET、GIP、GAI、RSG和14-3-3等关键酶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A 20ox、GA 2ox、KAO、KO、KS、GA 3ox、GID 1、GA-MYB、XET、GIP、GAI、RSG在4个矮杆品系和高杆对照中均有表达。GA 20ox在高秆小麦中的表达量高于矮秆小麦,GA-MYB与之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说明GA 20ox和GA-MYB基因的低表达影响了矮秆小麦拔节期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导致矮化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小麦 拔节期 赤霉素 关键酶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矮秆小麦品种发展节水灌溉新型种植模式
6
作者 胡广彪 朱春霖 《现代化农业》 2009年第11期17-18,共2页
在灌溉条件下克服高产与倒伏的矛盾,需降低株高培育矮秆、高产品种。矮秆小麦是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品种。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是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发展该模式可大幅提高小麦产量... 在灌溉条件下克服高产与倒伏的矛盾,需降低株高培育矮秆、高产品种。矮秆小麦是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品种。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是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发展该模式可大幅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产出率,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小麦品种 农业用水利用率 产出率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矮秆小麦新品系——豫展2000
7
作者 徐士清 贾金川 +1 位作者 孙妍 孙智露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矮秆小麦 新品系 豫展2000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节水灌溉培育矮秆小麦品种
8
作者 胡广彪 周庆珍 +2 位作者 张波 王忠宝 贾志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36-37,共2页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节水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新型小麦种植模式。种...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节水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新型小麦种植模式。种植小麦,发展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可大幅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产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矮秆小麦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性状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光欣 周永红 +2 位作者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实验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处理 ,研究了矮秆波兰小麦对赤霉酸 (GA3 )反应的敏感性。从幼苗形态、第一叶长以及胚芽鞘长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矮秆波兰小麦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
关键词 矮秆波兰小麦 矮秆性状 赤霉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形态与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光欣 周永红 +2 位作者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89-193,197,共6页
采用人工杂交、细胞学观察以及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手段 ,对矮秆波兰小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矮秆波兰小麦进化具有正常的AB染色体组 ,是四倍体小麦中的一个新矮源 。
关键词 形态学 细胞生物学 减数分裂 染色体组 矮秆波兰小麦 人工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穗长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小锋 周永红 +4 位作者 杨瑞武 丁春邦 张利 张海琴 刘光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2-14,23,共4页
矮秆波兰小麦(TriticumpolonicumL.,dwarfingpolishwheat)采集于新疆吐鲁番,是波兰小麦的矮秆变异种。本试验利用一套Langdon硬粒小麦单体系对影响矮秆波兰小麦穗长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矮秆波兰小麦穗长性状受1A、2A、2B... 矮秆波兰小麦(TriticumpolonicumL.,dwarfingpolishwheat)采集于新疆吐鲁番,是波兰小麦的矮秆变异种。本试验利用一套Langdon硬粒小麦单体系对影响矮秆波兰小麦穗长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矮秆波兰小麦穗长性状受1A、2A、2B、4B、5B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基因定位 穗长基因 矮秆波兰小麦 吐鲁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波兰小麦的C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瑞武 周永红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利用改良的C带技术 ,分析了矮秆波兰小麦的染色体C带带型。矮秆波兰小麦具有 14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认为C带可作为矮秆波兰小麦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同时 。
关键词 C带 矮秆波兰小麦 染色体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条锈矮秆大穗型小麦茎叶穗遗传及各性状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俊梅 王治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35-238,共4页
以4个矮秆大穗型小麦材料为母本,6个高产小麦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15个茎叶穗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的表现都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的。15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旗叶宽、旗叶面积和单株... 以4个矮秆大穗型小麦材料为母本,6个高产小麦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15个茎叶穗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的表现都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的。15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旗叶宽、旗叶面积和单株粒重三性状外,其余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除叶宽和结实小穗两性状外,其余各性状的GCV均较大,表明对其选择和改良的潜力较大。各茎叶穗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指出小麦高产育种应注意协调好提高结实小穗、穗长、每穗粒数与提高穗下节长和穗颈节长以及穗长与单株穗数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大穗小麦 茎叶穗 株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被引量:1
14
作者 时晓伟 冯刚 +6 位作者 胡云霖 夏时云 石斯发 张起军 王建贺 肖建国 王继忠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30-32,共3页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组合为农大3338/京冬6号。2001—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91kg/hm2,比对照增产5.8%。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组合为农大3338/京冬6号。2001—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91kg/hm2,比对照增产5.8%。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15kg/hm2,比对照增产5.6%,居第一位。试验证明,津农4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抗病、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小麦 津农4号 选育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传分析
15
作者 宋志剑 康厚扬 周永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5-427,437,共4页
为了研究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传特性,以矮秆波兰小麦、高秆波兰小麦及其杂交F2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幼苗形态、第一叶长度及胚芽鞘长度的变化,分析了矮秆和高秆波兰小麦对赤霉酸(GA3)的敏感性及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 为了研究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传特性,以矮秆波兰小麦、高秆波兰小麦及其杂交F2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幼苗形态、第一叶长度及胚芽鞘长度的变化,分析了矮秆和高秆波兰小麦对赤霉酸(GA3)的敏感性及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反应不敏感,而高秆波兰小麦赤霉酸反应敏感;F2代分离群体第一叶和胚芽鞘不同长度的幼苗数分别与赤霉酸不敏感型幼苗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分离比例都为3∶1(短∶长),即不敏感∶敏感=3∶1,符合χ2测验;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不敏感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波兰小麦 赤霉酸反应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大穗高产小麦新品种神麦1号
16
作者 罗家传 韦胜利 +3 位作者 朱高纪 张伟 吴秋艳 孙艳华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矮秆大穗型小麦 神麦1号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LAF-Seq-BSA定位矮秆波兰小麦矮化基因Rht-dp
17
作者 柴松岳 姚琴 +3 位作者 程怡然 王超 周永红 王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475,共7页
【目的】为了显著地缩小矮秆波兰小麦矮化基因Rht-dp的候选区域。【方法】借助SLAF-Seq-BSA(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技术进行Rht-dp的关联分析。【结果】通过对亲本、极高和极矮... 【目的】为了显著地缩小矮秆波兰小麦矮化基因Rht-dp的候选区域。【方法】借助SLAF-Seq-BSA(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技术进行Rht-dp的关联分析。【结果】通过对亲本、极高和极矮池的SLAF-Seq分析,SLAF标签均匀分布在A和B基因组上,但仍有部分标签分布在D基因组或没有绑定在中国春基因组上。同时将Rht-dp定位在4B基因组上的154 766 751-343 858 300区域;结合前期SSR标记分析结果(99 826 939-250 584 662),最终将Rht-dp缩小在4B基因组上的154 766 751-250 584 662区域。【结论】矮秆波兰小麦与中国春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SLAF-Seq-BSA能有效地用于矮秆波兰小麦矮化基因Rht-dp的定位,为后期建立其他分子标记快速缩小目的区域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波兰小麦 SLAF-Seq BSA Rht-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型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其利用前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炳方 李五洲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矮秆小麦 选育 生产成本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矮秆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研究初报
19
作者 李晓梅 严育瑞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7-73,共7页
采用NCⅡ设计,用6个不同株高类型(高、中、矮各2个)八倍体小黑麦作母本,用含Rhtl,Rht2,Rht3,Rht10,和RhtlRht2Rhty的5个小麦矮源作父本配制30个杂交组合,通过F_1的显性度(D值)、降秆强度(R值)及F_2株高分布频率,分析了Rht基因在不同株... 采用NCⅡ设计,用6个不同株高类型(高、中、矮各2个)八倍体小黑麦作母本,用含Rhtl,Rht2,Rht3,Rht10,和RhtlRht2Rhty的5个小麦矮源作父本配制30个杂交组合,通过F_1的显性度(D值)、降秆强度(R值)及F_2株高分布频率,分析了Rht基因在不同株高类型八倍体小黑麦中的反应。主要结果为:1)不同矮秆基因对高、中、矮秆小黑麦降秆趋势一致,即对高秆小黑麦降秆效果最强,中秆次之,矮秆最弱,而不同矮秆基因降秆作用大小顺序为:Rht10>Rht3>Rht1Rht2Rhty>Rht1Rht2.2) 各矮秆基因在F_2染色体数分布不平衡的遗传背景下表达基本正常,Rht10、Rht3显示以矮秆为主的高低峰分布,农林10号、OlesenDwarf显示正态分布,3)连续回交能提高矮秆小黑麦株的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矮秆基因 八倍体小黑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粒小麦ANW16F株高及构成因子与部分产量性状遗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胤书 魏淑红 +3 位作者 彭正松 杨在君 钟明志 张家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9-235,共7页
【目的】本文明确了硬粒小麦ANW16F(Triticum durum,2n=4X=28,AABB)株高与构成因子及部分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以及株高与构成因子的数量遗传模型,为Rht16基因的育种利用及后续利用分子标记定位主效QTL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NW16F和... 【目的】本文明确了硬粒小麦ANW16F(Triticum durum,2n=4X=28,AABB)株高与构成因子及部分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以及株高与构成因子的数量遗传模型,为Rht16基因的育种利用及后续利用分子标记定位主效QTL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NW16F和高秆对照硬粒小麦LD222亲本以及杂交F1代、F2代群体,对株高及其构成因子、部分产量性状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特征和相关性分析。【结果】"ANW16F"降秆能力约33.9%,穗下节是株高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株高与各茎节均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倒2节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穗下节。株高、穗长与小穗数为显著正相关。株高受两对主基因控制,满足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B-1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86.07%,受环境影响较小。穗下茎节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遗传模型(B-2模型)。倒2、3、4茎节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遗传模型(A-1模型)。【结论】综合考虑株高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以及遗传率的大小,今后在利用Rht16基因进行矮化高产育种时,穗下节和倒2节可作为重要的育种筛选指标,且可在较早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小麦 株高 相关性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