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籼稻品种矮生基因的遗传测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志谦 严宗卜 +1 位作者 刘建昌 陈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37,共6页
用籼稻矮秆品种广丛和小粒特特普,通过互交和与矮仔粘(sd-1)、雪禾矮早(sd-s(t))、80-7010(dg(t))等具不同矮生基因的品种测交。结果表明,广丛和小粒特特普的矮生基因与sd-1、sd-s(t)、dg... 用籼稻矮秆品种广丛和小粒特特普,通过互交和与矮仔粘(sd-1)、雪禾矮早(sd-s(t))、80-7010(dg(t))等具不同矮生基因的品种测交。结果表明,广丛和小粒特特普的矮生基因与sd-1、sd-s(t)、dg(t)基因均不等位,彼此也不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基因 等位性测定 籼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矮生基因资源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云龙 张俊华 崔崇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40-144,共5页
利用矮化基因资源培育适度矮化高产品种一直是众多育种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文章主要对拟南芥及多种大田、园艺作物矮生基因资源的应用与现状作一概述。
关键词 化育种 矮生基因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稻RA73矮生基因等位性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志谦 严宗卜 +2 位作者 曹绍书 甘雨 刘建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12-13,共2页
美国稻种 RA73与 6个不同矮生基因品种进行等位性测定表明 ,其矮生基因不仅与 sd- 1基因不等位 ,也与 sd- s( t)、dg( t)、sd- s( g)、d- 1以及小粒特特普、KL90 8等矮生基因不等位 ,是一个新矮源。
关键词 水稻 矮生基因 等位性测定 RA73品种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种质资源矮生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秀芝 张维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44-50,共7页
本文测定了38个杂交组合的2597个F_1代苹果实生苗新梢伸长区节间皮层或相应部位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统计了3种杂交类型(即普通型品种之间、普通型与矮生型品种之间、矮生型与矮生型品种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9带的比例。... 本文测定了38个杂交组合的2597个F_1代苹果实生苗新梢伸长区节间皮层或相应部位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统计了3种杂交类型(即普通型品种之间、普通型与矮生型品种之间、矮生型与矮生型品种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9带的比例。研究表明,该比例与杂交后代出现矮生型和普通型实生苗的理论比例相符,表明苹果新梢伸长区节间皮层和相应部位叶片申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9带是矮生型苹果岭标记,而且可能是受两对互补基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种质资源 矮生基因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半矮生基因sd-1选育矮秆大库容量水稻新品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志义 丁得亮 +3 位作者 刘惠芬 夏宝森 乔东明 李金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50,共5页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库容量相结合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矮生基因 sd-1 代谢库 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生基因遗传及其利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樊景胜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1矮秆玉米育种的概况在五十年代,美国及墨西哥即利用bγ2基因先后育成了矮秆玉米杂交种。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墨西哥的矮秆杂交种本雀·比利亚AN-360[2、3]。我国从1965年开始,开展了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育成了... 1矮秆玉米育种的概况在五十年代,美国及墨西哥即利用bγ2基因先后育成了矮秆玉米杂交种。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墨西哥的矮秆杂交种本雀·比利亚AN-360[2、3]。我国从1965年开始,开展了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育成了一批矮秆玉米杂交种,如风光72、南矮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生基因 遗传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br-2矮生基因型杂交种矮单268的选育 被引量:3
7
作者 崔绍平 《中国种业》 2014年第12期68-69,共2页
自1935年发现玉米br-2矮生基因以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矮生玉米育种工作。但因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材料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诸如植株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授粉不良、结实不好等,未能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1976年至今,我们... 自1935年发现玉米br-2矮生基因以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矮生玉米育种工作。但因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材料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诸如植株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授粉不良、结实不好等,未能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1976年至今,我们利用玉米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良性状,并于2010年育成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br-2矮生基因 玉米育种 杂交 定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的矮生基因及其遗传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戴景瑞 《遗传》 CAS 1979年第5期40-43,共4页
降低玉米株高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玉米矮化的原因,矮生基因的表型效应、传递规律和应用方法,是玉米矮化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玉米的株高由单株的茎节数目和节间长度决定。节数越多、节间越长,则植株越... 降低玉米株高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玉米矮化的原因,矮生基因的表型效应、传递规律和应用方法,是玉米矮化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玉米的株高由单株的茎节数目和节间长度决定。节数越多、节间越长,则植株越高;反之则株高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基因 玉米 株高 节间长度 化育种 玉米 遗传背景 遗传效应 基因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生西瓜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国斌 陈海荣 +1 位作者 谢关兴 张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
对二份矮生西瓜材料矮生基因的遗传分析研究表明 ,一份矮生西瓜的矮生性状由二对独立的隐性矮生基因控制 (属双隐性矮生类型 ,表现为短蔓 ) ,另一份矮生西瓜的矮生性状由一对独立的隐性矮生基因控制(属单隐性矮生类型 ,表现为中蔓 ) ,... 对二份矮生西瓜材料矮生基因的遗传分析研究表明 ,一份矮生西瓜的矮生性状由二对独立的隐性矮生基因控制 (属双隐性矮生类型 ,表现为短蔓 ) ,另一份矮生西瓜的矮生性状由一对独立的隐性矮生基因控制(属单隐性矮生类型 ,表现为中蔓 ) ,矮生基因的遗传符合独立分配规律。通过采用杂交分离的方法对矮生西瓜材料的不良农艺性状进行改良 ,获得了符合生产栽培要求的矮生西瓜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物学特性 矮生基因 遗传分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矮源基因水稻对赤霉素和多效唑的敏感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西明 马良勇 +1 位作者 朱旭东 杨长登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对携带sd q(t)等不同矮生基因的材料进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研究表明,不同矮生基因对外源赤霉素(GA3 )的反应敏感性从敏感至不敏感依次为:d c(t),D 53,sd 1(籼 ),隐性高秆 (eui), [sd 1, sd e(t) ] (特矮 ),d 29,multi dwarf(多... 对携带sd q(t)等不同矮生基因的材料进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研究表明,不同矮生基因对外源赤霉素(GA3 )的反应敏感性从敏感至不敏感依次为:d c(t),D 53,sd 1(籼 ),隐性高秆 (eui), [sd 1, sd e(t) ] (特矮 ),d 29,multi dwarf(多基因矮秆),d 1,tallplant(野生型高秆), sd 6,d 32,sd g,sd q(t),[sd 1, sd q] (黔农);对外源多效唑 (PP333)反应最为敏感的是携带sd q(t)、sd g和eui基因的材料,最不敏感的是多基因矮秆 83N1041和携带d 59的DM107 4.在非sd 1矮生基因的育种利用上,可以在苗期利用 50mg·L-1 GA3 或 30mg·L-1 PP333对部分矮生基因进行有效筛选,提高携带非sd 1矮生基因新品种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基因 外源 多效唑 PP333 高秆 赤霉素 携带 基因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生性水稻对赤霉素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林鸿宣 熊振民 +2 位作者 闵绍楷 俞桂林 朱旭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18,共6页
就47个水稻矮秆品种对GA_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中凡携带有sd-1基因位点的材料其株高对GA_3反应均较敏感,而株高对GA_3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者均可推断其携带有与sd-1非等位的矮生基因,这将可作为鉴别sd-1基因位点的一种新... 就47个水稻矮秆品种对GA_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中凡携带有sd-1基因位点的材料其株高对GA_3反应均较敏感,而株高对GA_3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者均可推断其携带有与sd-1非等位的矮生基因,这将可作为鉴别sd-1基因位点的一种新的简捷方法;在粳稻中,具有d-47、d-7、d-12、d-13、d-14、d-18~h、d-19、d-30位点的矮秆材料其株高对GA_3反应敏感,而具有d-1、d-2、d-3、d-17、sd-s(t)等13个矮秆基因位点的材料其株高对GA_3反应不敏感;GA_3对各株高构成因素的影响随材料不同而异,但以第Ⅲ、Ⅳ节间对GA_3的反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霉素 矮生基因 株高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质源——渝矮矮生性遗传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绪信 宋文祥 +1 位作者 晏月明 胡道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9-23,共5页
1979年重庆市农科所从IR_(24)×渝中1号杂交组合的F_2代中发现的丛生不育矮稻“渝矮”,植株特矮(仅10.88cm)。通过渝矮与矮子粘、低脚乌尖、丛生稻杂交的F_1、F_2代群体株高的遗传研究,获得的初步结果是:(1)支配渝矮株高的矮生基因(... 1979年重庆市农科所从IR_(24)×渝中1号杂交组合的F_2代中发现的丛生不育矮稻“渝矮”,植株特矮(仅10.88cm)。通过渝矮与矮子粘、低脚乌尖、丛生稻杂交的F_1、F_2代群体株高的遗传研究,获得的初步结果是:(1)支配渝矮株高的矮生基因(du),是一个相对于矮子粘、低脚乌尖所具有的半矮生基因Sd_1的隐性基因,Sd_1对其表现为显性;(2)两个特矮稻、“丛生稻”和“渝矮”的株高遗传分别各受一对不等位的隐性基因支配,表现为隐性上位,基因型为dzdz-DuDu,DzDzdudu,有修饰基因的作用。当渝矮与丛生稻杂交时,F_2代半矮生类型出现率较高,可能有一定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生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田齐建 乔治军 +1 位作者 董存吉 穆志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回顾了我国矮化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玉米矮秆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结合数年的育种实践,找到回交和复合杂交等选育优良矮生自交系的方法,发现单基因矮生系和多基因矮生系间组配是选育优良矮秆杂交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 化育种 秆性状 遗传规律 基因 基因 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单268玉米的选育概况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涛 崔绍平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7期17-17,共1页
1935年发现br-2矮生基因,但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长期以来,我们利用br-2基因的致矮特性,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不良性状的问题,初步育成了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 1935年发现br-2矮生基因,但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长期以来,我们利用br-2基因的致矮特性,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不良性状的问题,初步育成了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268。2012~2014年连续3年,我们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对矮单268高产示范田实地测产,亩产分别达到899.2 kg、903.5 kg和973.46 kg,其中2013、2014年的测产结果,均创下当年河北夏播玉米的高产新纪录;矮单268作为密植型矮秆玉米,随着栽培地块肥力的提高,栽培密度相应加大,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密度在6 000~6 500株/亩,中等肥水条件下,一般掌握在5 000株/亩为宜。应成方连片种植且不能与高秆玉米间作或混播,苗期不用蹲苗,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2矮生基因 高产新纪录 耐密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