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什拜羊重组SPLUNC1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绵羊肺炎支原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晓丽 高宝德 +2 位作者 刘海燕 张彦兵 孙延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1-365,共5页
为研究重组巴什拜羊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rSPLUNC1)对体外培养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浓度(10μg/mL、20μg/mL及40μg/mL)的rSPLUNC1添加于MO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为研究重组巴什拜羊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rSPLUNC1)对体外培养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浓度(10μg/mL、20μg/mL及40μg/mL)的rSPLUNC1添加于MO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对MO的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平板菌落计数中,3个rSPLUNC1浓度组菌落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37.25%(p<0.01)、48.74%(p<0.01)及67.23%(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2 h后实验组MO 16S rRNA拷贝数降低,4 h时拷贝数最低,3个rSPLUNC1浓度组的拷贝数比对照组降低2.96%(p>0.05)、92.57%(p<0.01)、93.75%(p<0.01)。研究表明,rSPLUNC1对体外培养的M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拜羊 、肺及鼻上皮克隆1 绵羊炎支原体 平板菌落计数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SPLUNC1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燕 王继雪 +3 位作者 赵宁 杨义 袁婷 孙延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6-430,共5页
为研究重组SPLUNC1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后的盘羊杂交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将6只巴什拜羊分为A组,18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C、D组,对实验羊人工感染MO后第5 d,C组气管注射巴什拜羊重组SPLUNC1蛋白、D组气管注射盘羊杂交羊重... 为研究重组SPLUNC1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后的盘羊杂交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将6只巴什拜羊分为A组,18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C、D组,对实验羊人工感染MO后第5 d,C组气管注射巴什拜羊重组SPLUNC1蛋白、D组气管注射盘羊杂交羊重组SPLUNC1蛋白,每天150μg/只;A、B组每天气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羊血清中MO抗体水平以及IL-8、IL-12、IL-13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前所有实验羊MO抗体均为阴性,感染后第14 d所有实验羊MO抗体均为阳性;IL-8水平在感染后第14 d^21 d,A、C、D组极显著和显著地低于B组(p<0.01;p<0.05;p<0.01)。IL-12水平在感染后第14 d,A、C和D组极显著和显著地低于B组(p<0.01;p<0.05;p<0.01),第21 d时,A、C和D组极显著低于B组(p<0.01)。IL-13水平在感染后第5 d,A组显著低于B、C和D组(p<0.05),在第7 d^21 d,A、C、D组显著和极显著低于B组(p<0.05;p<0.01;p<0.01)。实验数据表明重组SPLUNC1蛋白对盘羊杂交羊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及鼻上皮克隆基因1 盘羊杂交羊 绵羊炎支原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E法克隆湖羊SPLUNC1基因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凯丽 孙延鸣 +2 位作者 沈文 陈冬梅 郭海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通过克隆湖羊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hort 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 1,SPLUNC1)基因的cDNA序列,为研究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参照GenBank上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分别扩增出5′和... 通过克隆湖羊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hort 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 1,SPLUNC1)基因的cDNA序列,为研究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参照GenBank上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分别扩增出5′和3′端目的片段,测序后进行拼接,获得湖羊SPLUNC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湖羊SPLUNC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091bp(GenBank登录号KJ749828),其中开放阅读框为768bp,共编码255个氨基酸。构建的氨基酸进化树结果显示湖羊SPLUNC1与预测绵羊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山羊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的上腭、肺及鼻上皮克隆1基因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4
作者 高宝德 张晓丽 +1 位作者 沈文 孙延鸣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共6页
为了克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短鄂、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SPLUNC1)基因cDNA全长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序列来设计简并引物,以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F1代为材料,克隆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 为了克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短鄂、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SPLUNC1)基因cDNA全长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序列来设计简并引物,以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F1代为材料,克隆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片段序列,再利用RACE法克隆其SPLUNC1基因3′端和5′端,测序后拼接获得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cDNA全长为1117 bp,5′非编码区(UTR)为84 bp,3′UTR为26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5.006,分子量26.57 kDa。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本研究克隆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后续深入研究该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及鼻上皮细胞克隆1 盘羊杂交后代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羊杂交羊SPLUNC1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
5
作者 高宝德 张晓丽 +2 位作者 刘海燕 张彦兵 孙延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30-133,共4页
为构建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从盘羊杂交羊口腔上颚的上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 DNA,以该c D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克隆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开放阅读框,并克隆到p PIC9K载体... 为构建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从盘羊杂交羊口腔上颚的上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 DNA,以该c D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克隆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开放阅读框,并克隆到p PIC9K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PIC9K-SPLUNC1,再将重组质粒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琼脂亲和层析纯化,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大小758 bp,重组表达质粒p PIC9K-SPLUNC1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构建成功;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为25.96 ku的目的条带,且在72 h表达量最大;纯化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可见大小为25.96 ku的目的条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真核表达系统在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了盘羊杂交羊r SPLUNC1蛋白,为深入研究盘羊杂交羊SPLUNC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羊杂交羊 短颚、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 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免疫相关蛋白分子SPLUNC1载体构建及蛋白稳定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君力 周立娟 +3 位作者 曾姣娥 易玲 王小珏 张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0-503,共4页
固有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避免细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固有免疫应答出现紊乱,则会加重感染和炎症反应。在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多种蛋白如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等能够通过参与... 固有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避免细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固有免疫应答出现紊乱,则会加重感染和炎症反应。在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多种蛋白如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等能够通过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来清除呼吸道入侵的细菌,避免呼吸道感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免疫 上腭、肺及鼻上皮克隆基因1(SPLUNC1)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SPLUNC1抑菌及调节NE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丽 高宝德 +3 位作者 刘海燕 杜智慧 王继雪 孙延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为研究重组绵羊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rSPLUNC1)的抑菌活性及对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SPLUNC1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显色底物检测... 为研究重组绵羊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rSPLUNC1)的抑菌活性及对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SPLUNC1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显色底物检测法测定rSPLUNC1对NE活性的调节作用。抑菌检测结果表明10μg/mL、20μg/mL、40μg/mL rSPLUNC1能够极显著地抑制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p<0.01),并且呈剂量效应;显色底物检测结果表明10μg/mL和20μg/mL^40μg/mL rSPLUNC1可以显著和极显著地提高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的外周中性粒细胞NE的活性(p<0.05,p<0.01)。表明rSPLUNC1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并提高NE活性,可能有助于机体抵御呼吸道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及鼻上皮克隆1 微量稀释法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SPLUNC1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陈凯丽 孙延鸣 +2 位作者 沈文 陈冬梅 郭海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湖羊SPLUNC1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保守区域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湖羊SPLUNC1蛋白的分子量为26.53 ku,理论等电点为5.07。S... 以湖羊SPLUNC1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保守区域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湖羊SPLUNC1蛋白的分子量为26.53 ku,理论等电点为5.07。SPLUNC1蛋白N端存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外。SPLUNC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该蛋白由4股反平行的肽段形成的β折叠片和2个α螺旋组成的桶形结构域组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湖羊的SPLUNC1蛋白在山羊、牛、猪、人、小鼠中,与山羊首先聚为一类,后与牛聚为一类,这与动物学分类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的上腭、肺及鼻上皮克隆1(SPLUNC1)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