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灭火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潘一 孙孟莹 +1 位作者 KAZybek 张金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8-1733,共6页
近年来,世界各地致力于改进或研发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从而提高其应用价值。介绍了氟碳类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将氟碳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双子结构型五类,分析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灭火应用性... 近年来,世界各地致力于改进或研发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从而提高其应用价值。介绍了氟碳类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将氟碳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双子结构型五类,分析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灭火应用性能,列表阐述各类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与常用种类,介绍其在不同种类的灭火剂中的应用,并对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未来的研究与改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结构与特性 灭火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性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能及灭火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宇强 朱新华 贾旭宏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5,共7页
选取一系列接枝不同碳链长度羧基的甜菜碱型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并配制了相应的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研究了氟碳表面活性剂与己烷磺酸钠复配体系的理化性能,包括表面活性、铺展能力、发泡性能以及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 选取一系列接枝不同碳链长度羧基的甜菜碱型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并配制了相应的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研究了氟碳表面活性剂与己烷磺酸钠复配体系的理化性能,包括表面活性、铺展能力、发泡性能以及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低于5.85 mmol/L,对应表面张力均低于19.71 mN/m。3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在燃油表面均能够铺展,发泡倍数超过7.1倍,25%析液时间不低于3.27 min。灭火剂对各燃油火的灭火时间在53 s以内,抗烧时间超过15.09 min。说明羧基甜菜碱型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成膜泡沫 氟碳表面活性 羧基甜菜碱 表面活性 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源及纳米颗粒对氟碳-碳氢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尚峰举 张佳庆 +1 位作者 李开源 李耀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8,共6页
以双子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Gemini)和两性碳氢表面活性剂(LAMC)为核心组分制备了环保型泡沫分散体。研究了纳米SiO_(2)颗粒和压缩气源种类对泡沫分散体起泡性、稳定性及铺展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颗粒与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以双子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Gemini)和两性碳氢表面活性剂(LAMC)为核心组分制备了环保型泡沫分散体。研究了纳米SiO_(2)颗粒和压缩气源种类对泡沫分散体起泡性、稳定性及铺展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颗粒与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在试验范围内,与压缩空气相比,未添加纳米SiO_(2)颗粒的压缩氮气泡沫高度提升约5.8%,添加浓度为3%的纳米SiO_(2)颗粒后分散体发泡性能略微下降。随着纳米SiO_(2)颗粒的加入,泡沫的稳定性显著增加,氮气泡沫稳定性比空气泡沫提升约5%。纳米SiO_(2)颗粒形成网状结构聚集体堵塞在Plateau边界中,有效延缓泡沫析液和粗化,从而增强泡沫的稳定性。由于氮气和空气自身密度及对泡沫液膜渗透性的不同,压缩空气泡沫在油面上的平均铺展速率较压缩氮气泡沫提升2.6%。研究结果能够为纳米SiO_(2)颗粒在环保型泡沫灭火剂的研发和灭火应用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碳氢表面活性 纳米SiO_(2)颗粒 压缩气源 泡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彭梦圆 李家明 +1 位作者 沙敏 张丁 《化工学报》 2025年第8期4177-4184,共8页
为研究全氟支化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性能,以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氟碳表面活性剂(BQSF-IEt)和己烷磺酸钠(SHS)为研究对象,针对BQSF-IEt/SHS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临界表面张力(γ_(CMC))、聚集行为、相互作用参数以及润湿... 为研究全氟支化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性能,以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氟碳表面活性剂(BQSF-IEt)和己烷磺酸钠(SHS)为研究对象,针对BQSF-IEt/SHS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临界表面张力(γ_(CMC))、聚集行为、相互作用参数以及润湿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S可显著提升BQSF-IEt溶液的表面活性,当复配比(BQSF-IEt/SHS)为1∶2时溶液的表面活性最强:γ_(CMC)和CMC分别为16.23 mN/m和0.0065 mmol/L。同时,SHS的加入也会改变溶液中BQSF-IEt囊泡的尺寸。并且,通过Clint模型和Rubingh模型的相关计算,证明了BQSF-IEt和SHS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复配体系在0.1667 mmol/L的低浓度下即实现聚四氟乙烯(PTFE)基材的完全润湿(接触角<5°),展现出作为低表面能材料高效清洗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支化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相互作用 配合物 表面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