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优秀男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
陈月亮
吴瑛
张庆文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2
|
论我国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模型特征 |
陈月亮
赵玉华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3
|
短距离速滑弯道滑跑与弯道牵引腿部肌电特征的比较 |
李芙蓉
陈月亮
吴新炎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腿部肌力冰陆转化与平衡研究 |
吴新炎
陈月亮
李芙蓉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5
|
坚持基础力量训练是快速提高短距离速滑500米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
刘民杰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1982 |
0 |
|
6
|
我国优秀青年女子速滑短距离500m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评价模型与标准 |
陈超
米靖
李雨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优秀速滑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
张少伟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8
|
运用灰色理论对我国著名速滑运动员薛瑞红的优势分析 |
袁建国
周新华
魏忠敏
徐克
冯玉林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199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