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邹荣琪 李国平 段立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方法:25名男性分为3组,分别是10名二年级大学生(对照组)和8名二级(二级组)、7名健将级(健将组)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应用BIODEX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和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sEMG)测... 目的:探讨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方法:25名男性分为3组,分别是10名二年级大学生(对照组)和8名二级(二级组)、7名健将级(健将组)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应用BIODEX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和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sEMG)测试系统,测试动态平衡难度系数从7开始至7结束时,睁眼、闭眼状态下30秒内综合动摇指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动摇指数,以及闭眼状态下右下肢腓肠肌和胫前肌积分肌电(iEMG)和中位频率(MF)变化。结果:(1)睁眼和闭眼状态下,三组之间动态平衡各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闭眼状态下,三组之间比较,胫前肌iEMG和M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腓肠肌iEMG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综合动摇指数与胫前肌iEMG显著相关(r=0.71,P<0.05)。结论: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优于二级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 动态平衡能力 前庭功能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M训练系统在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苟波 严金慧 +2 位作者 李之俊 马国强 刘茂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4,共6页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或训练中的实时情况,通过功率、速度以及频率等指标,可以反映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2)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力量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力量的高低。(3)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在自行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频率的踏蹬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训练系统 场地短距离 自行车运动员 专项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之俊 苟波 +4 位作者 高炳宏 严金慧 张勇 刘茂 马国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恢复心率和血乳酸。结果:1)磷酸原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最大圈数都明显高于女运动员;2)30s和60s两种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出相同水平,但糖酵解代谢持续供能能力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男子优秀运动员组15s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男、女最大圈数大于普通组,达到最大圈数时间小于或等于普通组;4)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60s平均功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组。女子优秀运动员组30s、60s平均功率、最大圈数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60s最大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P<0.05)。结论:1)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男运动员明显强于女运动员;2)较强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3)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时,男、女运动员都使用10s无氧功测试为好;4)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组强于普通运动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短距离 优秀运动员 无氧代谢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周1900m高原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马国强 李之俊 +1 位作者 梁效忠 倪大海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4周1 900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 目的:探讨4周1 900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荷逐渐增加,第4周减量调整。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相同时间测试空腹体成分,进行15s最大频率、最大功率测试,以及45s×2组(间歇20min)功率维持能力测试,选取时间点测试HR和BLa,并计算15s分段功率;分别在高原训练前、结束后和结束2周后采静脉血测试血常规、T、C,高原训练1周后相同方法加测血常规。结果:1)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重、体脂%、骨骼肌质量和脂肪质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提高了7.4%和6.9%(P<0.05),而睾酮提高了22.9%(P<0.01);3)高原训练后15s骑行测试中的最大频率无变化,最大功率仅提高2.4%(P>0.05);4)高原训练后两组45s测试中的最大和平均功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一、二组间的最大功率下降率和平均功率下降率分别降低40.5%和51.8%(P<0.01),且第一组结束后3min、第二组开始前和第二组结束后3min的血乳酸分别降低了11.2%、21.2%和9.5%(P<0.01),而20min间歇期内的乳酸消除率明显提高。结论:4周1 900m高原训练未对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的最大频率和最大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以糖酵解代谢供能为主的重复做功和做功维持能力,以及疲劳消除能力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短距离 运动员 高原训练 无氧代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课后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苟波 李之俊 +4 位作者 严金慧 马国强 高炳宏 刘茂 张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了解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后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机体的适应规律,并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定;方法:上海自行车队8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力量训练课与冲坡训练课后CK、BU、尿10项、BIa进行监...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了解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后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机体的适应规律,并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定;方法:上海自行车队8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力量训练课与冲坡训练课后CK、BU、尿10项、BIa进行监测;结果: 1)力量训练课后5min的CK就达到峰值,次日晨BU、Hb较前一天早上结果变化不显著,但尿潜血栓出率增加。2)冲坡训练课后4 h的CK达到高值,次日晨CK、Hct明显升高,Hb、BU变化不显著,尿潜血检出率增加;结论:1)力量训练课后的CK达到峰值时间早于冲坡训练,但冲坡训练强度大,对肌肉的刺激较强,导致Hb破坏得更多,恢复相对较慢。2)力量训练与冲坡训练课后,尿潜血检出率增加,但是尿潜血出现的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使用Bla、CK、BU、尿10项对运动训练进行监控,可以了解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对教练员科学训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自行车 优秀运动员 男子 力量训练 冲坡训练 生化指标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训练周的生理生化监控 被引量:3
6
作者 苟波 李之俊 +2 位作者 严金慧 马国强 张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49,55,共6页
目的:了解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一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及适应规律。方法:以上海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监测一周中每日晨与训练后的RT、CK、BUN和尿十项。结果:(1)周一上午场地训练后5min CK显... 目的:了解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一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及适应规律。方法:以上海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监测一周中每日晨与训练后的RT、CK、BUN和尿十项。结果:(1)周一上午场地训练后5min CK显著升高。下午力量训练课后1h CK达到高值,力量训练较场地训练CK升高显著。(2)场地训练课后5min的BUN显著升高,1h开始下降,下午力量训练课后,BUN较场地课后1h显著升高,次日晨下降。(3)本周CK从周二到周六值较周一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BUN只有周六有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周日Hb值较周一结果显著升高。结论:(1)本周一的力量训练与场地训练两种手段叠加作用,对肌肉的刺激较深刻,至次日晨CK仍不能恢复,Pro、BLD都有阳性检出,力量训练课较场地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更大。(2)本周训练负荷安排的密度不大,运动员调整和恢复的时间较充分,因而Hb有小幅度升高。(3)训练周的生化监测,可以使教练员了解小周期训练的完成质量和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短距离自行车 训练周 优秀男运动员 生理生化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解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谢云 田麦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赛成绩却不理想。面对这一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 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赛成绩却不理想。面对这一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对自行车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为制胜因素,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运用于比赛之中即为其制胜能力;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是运动训练与参赛的主体,自行车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理想要求即是其制胜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全程高速能力、技术合理稳定能力、战术灵活运用能力、连续多赛能力、拼搏争胜能力。在实践中,亦可简称为"快、稳、灵、多、搏"五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 项目制胜规律 制胜核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全程竞速能力的训练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少丹 刘小学 +3 位作者 延烽 刘秋玲 刘天太 万海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5,共3页
以参加“2004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女子500m成年组的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测试方法,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全程竞速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 以参加“2004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女子500m成年组的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测试方法,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全程竞速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能力5个部分。研究发现,加速能力和相对高速耐力是影响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速能力 场地短距离自行车 女子 500 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原地起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莉清 宋子玉 黄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6,F0003,共9页
为给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起动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自行车队11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结合定点摄像与肌电采集技术研究其原地起动技术的运动学和肌电活动特征,在分析起动技术生物力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 为给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起动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自行车队11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结合定点摄像与肌电采集技术研究其原地起动技术的运动学和肌电活动特征,在分析起动技术生物力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曲柄起动角的建议。研究认为,影响起动效果的生物力学因素包括3大类:内力因素、器械因素和环境因素,找到内力因素和器械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有助于提高起动成绩;实验研究表明,曲柄起动角对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原地起动60m的成绩具有显著性影响;30°是比较合理的曲柄起动角,在这一起动角上出发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起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 原地起动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亚高原训练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3-766,共4页
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2005年参加的兰州亚高原夏训为研究背景,对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对随后参加的国内外大赛的比赛成绩作了介绍。河南队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和参赛的成绩表明,亚高原训练能够保持自行车短距离项... 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2005年参加的兰州亚高原夏训为研究背景,对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对随后参加的国内外大赛的比赛成绩作了介绍。河南队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和参赛的成绩表明,亚高原训练能够保持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连贯性,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使其竞技状态在赛前调整到最佳,为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提供了训练保障。亚高原训练今后可以成为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常规手段在各个训练阶段予以广泛运用。目前,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亚高原训练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训练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宝贵的训练经验也需要及时总结,以为全面提高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自行车 短距离项目 亚高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安静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伟 高明 +1 位作者 尚文元 李金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9-850,共2页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次/分以下25例占39.68%,40次/分以下1例占1.59%;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25例占39.68%,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12.70%,左心室高电压10例占15.87%,个别出现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结果提示:要加强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医务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场地 女子运动员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运动员100公里场地自行车训练前后部分血液指标的变化
12
作者 刘庆青 朱海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737,共1页
关键词 场地自行车 少年运动员 血液指标 训练 体育运动学校 内分泌系统 心血管系统 身体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速度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伊 刘亚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7-551,共5页
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欠缺,男子项目更是如此。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速度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传统速度训练方法进行总结。针对速度训练当中... 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欠缺,男子项目更是如此。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速度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传统速度训练方法进行总结。针对速度训练当中频率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与其专项技术特点脱节的实际问题,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自行车专项训练器械,即自行车频率力量训练器,并以本队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与自行车频率力量训练器相配套的训练方法进行速度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半年的训练实验,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均不同程度获得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成功实践证明该训练器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解决了短距离自行车速度训练当中的关键问题,有效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频率力量训练器 场地自行车 短距离项目 速度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22周训练前、后最大耗氧量与成绩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那 曹佩江 +1 位作者 盛蕾 冯连世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为探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与成绩的关系,更好为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服务。方法:对24名优秀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最大耗氧量与成绩关系进行22周的跟踪研究。结果:22周训练后,最大耗氧量和运动成绩均呈现增长趋势,男、女运动员绝... 目的:为探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与成绩的关系,更好为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服务。方法:对24名优秀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最大耗氧量与成绩关系进行22周的跟踪研究。结果:22周训练后,最大耗氧量和运动成绩均呈现增长趋势,男、女运动员绝对最大耗氧量增值和场地骑行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男子:r=0.884、女子:r=0.939),男、女运动员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32)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增值和成绩增值同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男子:r=0.795、女子:r=0.902);同样,男、女运动员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79)增值和运动成绩同样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男子:r=0.665、女子:r=0.861)。结论: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32)和绝对最大耗氧量反映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阶段训练效果更加敏感,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最大耗氧量表达方式有其典型的专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自行车 青少年 运动员 最大耗氧量 相对最大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专项训练器械结合不同训练方法提高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飞 张建阳 +1 位作者 张成梅 程静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79,583,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车训练器材结合不同训练方法在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面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山东省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的9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从2006年9月至2009年全运会前,在常规训练内容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专... 目的:探讨自行车训练器材结合不同训练方法在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面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山东省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的9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从2006年9月至2009年全运会前,在常规训练内容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专项训练器训练,交替采用1min定量负荷间歇训练法、1min不定负荷间歇训练法和最大强度力竭训练法。定期测试上述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最后一次运动后即刻心率、血乳酸和次日晨血清CK和BU等,比较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年度最好比赛成绩。结果:(1)1min定量负荷间歇训练中,运动员最高心率、平均心率、血乳酸与第一次利用专项训练器械训练时相比明显降低,次日晨CK值也明显下降。(2)1min不定负荷间歇训练中,踏频在135次/分钟以上的运动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1),后2次测试运动员血乳酸显著升高。(3)最大强度力竭训练中,运动员最大强度运动至力竭运动时间,后3次与第1次比较均显著延长(P<0.01)。(4)从比赛成绩看,在全国自行车锦标赛中,运动员成绩每年都有大幅提高。这说明专项训练器械和上述训练方法相结合可提高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 专项训练器械 专项体能 运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运动场地项目原地起动技术动作的设计及其训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莉清 杨洪志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等科研方法,以河南自行车队短距离项目组男、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从生物力学角度重新设计改进了自行车场地项目原地起动技术动作,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场地自行车 短距离 起动技术 速度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动力学对场地自行车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丽颖 金鑫 +4 位作者 党立英 刘振宇 陈述良 张鲁平 汪晓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6,32,共3页
通过人、车风洞实验 ,测试 2人、3人和 4人跟骑时 ,空气阻力随风速、距离和侧面迎风骑行时的阻力变化。结果显示 ,2人正面跟骑时 ,将距离保持在 0 .30~ 0 .4 0m之间最为合适 ;高速骑行 2人跟骑距离在 0 .10~ 0 .2 0m时 ,后者对前者身... 通过人、车风洞实验 ,测试 2人、3人和 4人跟骑时 ,空气阻力随风速、距离和侧面迎风骑行时的阻力变化。结果显示 ,2人正面跟骑时 ,将距离保持在 0 .30~ 0 .4 0m之间最为合适 ;高速骑行 2人跟骑距离在 0 .10~ 0 .2 0m时 ,后者对前者身后是尾流区 ,有干扰作用 ;运动员骑行时姿势角的变化 ,空气阻力值变化范围占人、车阻力的± 15 % ;3人和 4人跟骑时 ,最后 1人的空气阻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 运动员 场地自行车 空气阻力 变化范围 侧面 力值 影响 干扰作用 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法赛”到“环中赛”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磊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员 职业足球运动员 环法 公路自行车 奥运会 比赛 中国运动员 多日赛 场地自行车 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1988奥运周期耐力项目训练方法学发展的十大趋势(续)
19
作者 蔡俊五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3-48,52+54,共8页
文中从十个方面论述了1985—88奥运周期耐力项目训练方法学发展趋势。一、二两条,三一七条,已分别在《中国体育科技》1990年第11期、1991年第1期上发表。现在继续发表其余部份——八、九、十条。
关键词 训练方法 耐力项目 优秀运动员 奥运周期 比赛 奥运会 短距离自行车 现代训练 竞技能力 前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