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的时间分辨测量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思富 丁伯南 +4 位作者 夏连胜 畅理华 章林文 汪伟 李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7-320,共4页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的装置。装置利用扫描相机记录背面打毛的石英玻璃薄片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使用该装置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 2 Me V注入器上进行了切伦科夫光的...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的装置。装置利用扫描相机记录背面打毛的石英玻璃薄片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使用该装置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 2 Me V注入器上进行了切伦科夫光的验证实验和时间分辨的束剖面测量实验。分析表明 ,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分别为 1 .75 ns和 0 .7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切伦科夫辐射 注入器 时间分辨测量 直线感应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思富 夏连胜 +1 位作者 章林文 丁伯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束流剖面信息的获得对于加速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强流短脉冲电子加速器束剖面测量技术作了评述。目前,发展时间分辨的快响应的光学测量技术及实时在线测量为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测量技术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直线感应加速器 注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斑实时测量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思富 夏连胜 +4 位作者 李勤 禹海军 杨琼松 王勐 章林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3,共3页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斑实时测量的装置。切伦科夫辐射体采用厚度为0.5mm、直径为80mm的石英玻璃,背面经过磨砂处理,安装在磁密封真空传动装置上,可以随传动杆上下左右转动。切伦科夫光经滤光片后由CC...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斑实时测量的装置。切伦科夫辐射体采用厚度为0.5mm、直径为80mm的石英玻璃,背面经过磨砂处理,安装在磁密封真空传动装置上,可以随传动杆上下左右转动。切伦科夫光经滤光片后由CCD相机进行接收,图像信号经CA MPE 1000F(H)型黑白图像采集卡读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报告了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12MeVLIA和2MeV注入器上进行的束斑测量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束斑测量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CCD相机 束流剖面监测系统 切伦科夫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脉冲功率技术理论模型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怀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9-533,共5页
为了产生100~500ps,200500kV,1~10kA数量级的皮秒放电脉冲,建立了一个皮秒脉冲发生器理论模型,并提出利用增益系数极值法,确定其最大兼容工作点,相对于纳秒脉冲成形线,皮秒脉冲成形线实现了90%,70%,85%的归一化电压增益... 为了产生100~500ps,200500kV,1~10kA数量级的皮秒放电脉冲,建立了一个皮秒脉冲发生器理论模型,并提出利用增益系数极值法,确定其最大兼容工作点,相对于纳秒脉冲成形线,皮秒脉冲成形线实现了90%,70%,85%的归一化电压增益、能量增益和放电功率增益。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皮秒脉冲成形线的载压时间,提高系统的绝缘安全因子,利用华罗庚0.618优算法,设计了电压传输系数。在纳秒脉冲成形线与皮秒脉冲成形线阻抗比值等于1.63条件下,在4倍和6倍皮秒脉冲成形线时间之内,归一化电压增益、能量增益和放电功率增益就可以分别达到94%,72%,89%与99%,5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脉冲 脉冲发生器 气体开关 短脉冲电子束 X光闪光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光学
5
《中国光学》 EI CAS 2003年第3期102-102,共1页
O463.1 2003032373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的时间分辨测量=Time-resolvedbeam profile measurement of high-current,short-pulseelectron-beam[刊,中]/陈思富(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丁伯南…∥强激光与粒子束.—200... O463.1 2003032373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的时间分辨测量=Time-resolvedbeam profile measurement of high-current,short-pulseelectron-beam[刊,中]/陈思富(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丁伯南…∥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14(2).—317-320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的装置。该装置利用了扫描相机记录背面打毛的石英玻璃薄片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使用该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物理研究所 切伦科夫辐射 强激光 扫描相机 石英玻璃 流体 装置 粒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速调管双间隙输出腔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雷禄容 范植开 +8 位作者 黄华 丁恩燕 张兴凯 陈志刚 冯弟超 于爱民 刘天文 杨周炳 安海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介绍了S波段强流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双间隙输出腔高频系统的设计,并利用3维粒子模拟程序模拟和优化了短脉冲强流相对论调制电子束经过双间隙输出腔后的微波提取。在束压640 kV、束流6 kA、基波调制深度80%的条件下,模拟得到功率为1... 介绍了S波段强流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双间隙输出腔高频系统的设计,并利用3维粒子模拟程序模拟和优化了短脉冲强流相对论调制电子束经过双间隙输出腔后的微波提取。在束压640 kV、束流6 kA、基波调制深度80%的条件下,模拟得到功率为1.1 GW的微波,频率约为2.85 GHz,效率28%。在高频分析和粒子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束压640 kV、束流6 kA的环行电子束,经过优化调节RKA参数,在中间腔后得到了约4.6 kA的基波调制电流,加上双间隙提取腔后从该RKA获得了频率为2.9 GHz、功率为1 GW、脉宽22 ns的输出微波,束波转换效率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双间隙输出腔 S波段 短脉冲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