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短肠综合征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6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儿童短肠综合征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工作组 +1 位作者 蔡威 王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2,共12页
1相关定义1.1儿童短肠综合征(PSBS)由于小肠大部分切除或者先天性短肠等原因,导致小肠消化吸收面积严重减少,无法满足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肠外营养(PN)支持>42 d者,是儿童肠衰竭(IF)的主要病因之一[1]。1.2超短肠综合征(USBS... 1相关定义1.1儿童短肠综合征(PSBS)由于小肠大部分切除或者先天性短肠等原因,导致小肠消化吸收面积严重减少,无法满足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肠外营养(PN)支持>42 d者,是儿童肠衰竭(IF)的主要病因之一[1]。1.2超短肠综合征(USBS)剩余小肠长度<25 cm或<预期年龄长度10%的短肠综合征(SBS)[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消化吸收 专家共识 衰竭 长度 诊断治疗 主要病因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肠闭锁合并胎粪性腹膜炎患儿并发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邹婵娟 李波 +4 位作者 董洁 李明 冯勇 夏仁鹏 周崇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4-114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intestinal atresia,IA)合并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s,MP)患儿并发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3例诊断为肠闭锁合并胎...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intestinal atresia,IA)合并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s,MP)患儿并发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3例诊断为肠闭锁合并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肠切除术后42 d不能脱离静脉营养者纳入短肠综合征组(SBS组),共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2~30 d;术后42 d内完全恢复肠内营养者纳入非短肠综合征组(non-short bowel syndrome,non-SBS组),共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4~33 d。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临床表现、手术资料、初次喂养时间、初次排便时间(经瘘口或肛门)、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存活率。结果本研究中SBS发生率为42.4%(14/33)。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S组和Non-SBS组产前超声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5.7%(12/14)和42.1%(8/19),行高位肠造瘘术人数占比分别为78.6%(11/14)和31.6%(4/19),肠外营养时间分别为79(64,120)d和17(12,21)d,住院时间分别为87(48,125)d和24(17,3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S组和Non-SBS组腹胀、呕吐、术前肠管扩张情况、手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率分别为85.7%(12/14)和94.7%(18/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肠闭锁合并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胎儿期超声异常提示手术后出现SBS的机率更高,此类SBS经过规范治疗可以获得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性腹膜炎 闭锁 短肠综合征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超短肠综合征治疗分析
3
作者 赵晓霞 汪家莉 +10 位作者 胡书奇 高佳芳 秦琪 赖登明 马东 陈锐 王鹏 韩一江 吕成杰 黄寿奖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总结超短肠综合征(ultra-short bowel syndrome,USBS)的治疗经验,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4例超短肠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情... 目的总结超短肠综合征(ultra-short bowel syndrome,USBS)的治疗经验,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4例超短肠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患儿中,男17例,女7例;早产儿20例,足月儿4例;胎龄26~39^(+5)周;出生体重720~3600 g。7例暂时性USBS患儿于造口关闭后行短期营养治疗痊愈;17例非暂时性USBS患儿中,7例脱离肠外营养达到肠适应,5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5例需继续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9例存活USBS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9例,导管感染9例,获得性锌缺乏皮炎3例,维生素D缺乏6例,代谢性骨病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超短肠综合征治疗困难,并发症多,经合理治疗,部分患儿可脱离肠外营养达到肠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 道营养 外营养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5
4
作者 倪元红 叶向红 +1 位作者 高勇 彭南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研究和探索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重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短肠综合征患者119例,在其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肠康复治疗。结果:108例完成预定治疗方案患者... 目的:研究和探索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重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短肠综合征患者119例,在其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肠康复治疗。结果:108例完成预定治疗方案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肠道吸收功能显著增强;实旌PN共3507次,有9例发生1~2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EN过程中有27例患者发生腹泻(3~7次/d);12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引起腹泻(5~9次/d);13例患者共发生15次喂养管堵塞;3例患者发生高血糖,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结论:短肠综合征患者病情重,病程长,营养康复治疗中的仔细观察与良好护理是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营养 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附3例报告)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宁 黎介寿 +3 位作者 李幼生 尹路 许宝华 任建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 ,但两种疗法都有其限制和不足。本文报告对 3例短肠病人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纤维饮食行营养康复治疗 ,病人残存小肠的长度分别为 65cm、75cm、30 cm,治疗后病人残存肠管的吸...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 ,但两种疗法都有其限制和不足。本文报告对 3例短肠病人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纤维饮食行营养康复治疗 ,病人残存小肠的长度分别为 65cm、75cm、30 cm,治疗后病人残存肠管的吸收功能和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营养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江方正 吴莉莉 +1 位作者 叶向红 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36-39,共4页
小肠广泛切除后或先天性肠道过短导致小肠的吸收面积不足,随之出现的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临床综合病征称为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SBS患者残存肠道的代偿程度受年龄、肠道切除范围和部位、回盲瓣和结... 小肠广泛切除后或先天性肠道过短导致小肠的吸收面积不足,随之出现的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临床综合病征称为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SBS患者残存肠道的代偿程度受年龄、肠道切除范围和部位、回盲瓣和结肠是否保留、残存肠道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营养支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康复治疗对短肠综合征病人残余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明晓 李幼生 +5 位作者 李元新 吴波 汪志明 王剑 王凯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谷氨酰胺(Gln)和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EN)对短肠综合征病人小肠黏膜形态、肠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改变,以评价对短肠综合征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联合应用rhGH 0.05 mg/(kg.d)、Gl...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谷氨酰胺(Gln)和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EN)对短肠综合征病人小肠黏膜形态、肠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改变,以评价对短肠综合征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联合应用rhGH 0.05 mg/(kg.d)、Gln 30 g/d和膳食纤维的EN进行3周的肠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病人残余小肠黏膜形态以及细胞增殖、凋亡水平。结果:10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均完成肠康复治疗。治疗后病人残余小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轻度增加(P>0.05)。治疗后小肠黏膜隐窝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肠上皮细胞Caspas-3的活性轻度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rhGH、Gln和膳食纤维的EN,可有效地促进短肠综合征病人残余肠道黏膜形态学代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谷氨酰胺 营养 康复 短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周佳亮 葛午平 +5 位作者 田松 方元龙 朱小春 肖尚杰 原丽科 许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37-541,共5页
目的总结利用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肠液回输治疗的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肠液回输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 目的总结利用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肠液回输治疗的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肠液回输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共14例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接受肠液回输治疗,平均出生胎龄为(33.4±2.8)周,出生体重为(2 129±501)g。近端造口与Treitz韧带之间平均距离为(39.6±10.3)cm,远端造口与回盲部之间平均距离为(45.0±18.1)cm,平均造瘘液量为(65.4±9.2)m L·kg^(-1)·d^(-1),肠液回输治疗平均时间为(29.1±9.2)d,回输期间平均体重增长(26.6±6.4)g/d,肠造瘘术后(47.0±14.6)d关瘘。通过肠液回输,全组患儿静脉营养减少或完全由肠内营养代替,未出现与回输肠液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肠液回输操作安全可行,可减少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患儿肠外营养,改善患儿关瘘前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回输 短肠综合征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谷氨酰胺、改良膳食对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曾兆林 迟强 彭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验证生长激素(GH)及谷氨酰胺(Gln)的应用是否可以缩短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肠外营养(PN)治疗时间和用量。方法:选取16名依赖PN的短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A组为对照组,口服Gln(0.6g·kg-1·d-1)+GH安慰剂+改良膳食,B... 目的:验证生长激素(GH)及谷氨酰胺(Gln)的应用是否可以缩短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肠外营养(PN)治疗时间和用量。方法:选取16名依赖PN的短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A组为对照组,口服Gln(0.6g·kg-1·d-1)+GH安慰剂+改良膳食,B组给予Gln安慰剂+GH(8U)+改良膳食,C组给予Gln+GH+改良膳食(n=6)。PN采用临床标准方案。4周后,GH及GH安慰剂停止服用,Gln及Gln安慰剂仍继续服用3个月。结果:B组与A组相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N用量明显减少(P<0.05)。C组治疗时间最短(P<0.01)。3个月后,只有C组可以维持治疗效果。结论:GH+Gln+改良膳食治疗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可以间断给予PN或减少PN的用量及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生长激素 谷氨酰胺 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对短肠综合征大鼠模型结肠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欣 林方才 苗迎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联合肠内营养对短肠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营养组、Gln大剂量+肠内营养组、Gln中剂量+肠内营养组、Gln小剂量+肠内营养组。分为7、14d两个时间点进行各组结肠皱襞高...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联合肠内营养对短肠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营养组、Gln大剂量+肠内营养组、Gln中剂量+肠内营养组、Gln小剂量+肠内营养组。分为7、14d两个时间点进行各组结肠皱襞高度、肠腺分布密度等的观察。结果:Gln各剂量组肠壁肌层增厚明显,皱襞明显增高,肠腺数量增多,其中大、中剂量组的皱襞不仅高且密集,皱壁高度、肠腺密度均明显大于模型营养组(P<0.05)。结论:Gln联合肠内营养比单用肠内营养更能促进大鼠结肠的代偿,大、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谷氨酰胺 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维铭 李宁 +3 位作者 任建安 顾军 姜军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0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总结 2 7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康复治疗的经验 ,介绍短肠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 ,探讨改善短肠病人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代偿的措施。 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7月间共 2 7例短肠病人接受了 2 9次康复治疗 ,病人平均年龄 (38.5... 目的 :总结 2 7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康复治疗的经验 ,介绍短肠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 ,探讨改善短肠病人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代偿的措施。 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7月间共 2 7例短肠病人接受了 2 9次康复治疗 ,病人平均年龄 (38.5± 19.3)岁。剩余小肠长度范围 15~ 80 cm,平均 (46 .8± 2 3.4) cm,15例有回盲瓣。从肠切除至接受康复治疗的平均时间为 (86± 10 5 )天。 结果 :治疗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肠道吸收功能有所增强。随访时间超过 1年者 2 1例 ,有 18例完全脱离肠外营养 ;随访超过 2年者 8例 ,4例完全脱离肠外营养。 结论 :短肠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短肠病人的营养状况 ,并能促进肠功能代偿 ,治疗效果与残留小肠长度、治疗开始的时间和病人年龄有关 ,及早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肠功能代偿 ,减少病人对肠外营养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营养 康复 谷氨酰胺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肠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明晓 李幼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1,64,共5页
短肠综合征残余肠道代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对肠道代偿作用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有争议。阐明肠代偿机制对促进短肠病人残余肠道代偿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适应 代偿 短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木糖吸收试验评价短肠综合征病人的吸收功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龚剑峰 朱维铭 +4 位作者 刘放南 罗楠 谭力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总结D-木糖吸收试验在评价短肠综合征病人残存小肠表面积和吸收功能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2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和50例正常人之间5 h尿木糖排泄率、第1、2、3 h血清木糖水平及木糖吸收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检验短肠综合征病人木糖... 目的:总结D-木糖吸收试验在评价短肠综合征病人残存小肠表面积和吸收功能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2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和50例正常人之间5 h尿木糖排泄率、第1、2、3 h血清木糖水平及木糖吸收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检验短肠综合征病人木糖吸收水平与残存小肠长度、小肠表面积及蛋白质吸收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对6例行肠康复治疗的短肠病人,观察其康复治疗前后木糖及蛋白质吸收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短肠综合征病人5 h尿木糖排泄率、第1、2、3 h血清木糖及AU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 h尿木糖排泄率与残存小肠长度(r=0.581)、残存小肠表面积(r=0.618)及蛋白质吸收率(r=0.64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0.05)。6例病人肠康复治疗后木糖及蛋白质吸收水平均增加,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未达显著程度(r=0.719,P=0.107)。结论:木糖吸收试验是评价短肠综合征病人肠道吸收功能的简单、准确的方法。5 h尿木糖排泄水平是反映短肠病人的肠道吸收功能的较好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木糖吸收试验 短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及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凌威 王桂华 冯永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2-527,共6页
短肠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妨碍正常社交,但病例少见,临床认识普遍不足。补充必须营养成分及促进肠道再适应、营养支持治疗、肠康复治疗以及各种形式的非移植手术是短肠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 短肠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妨碍正常社交,但病例少见,临床认识普遍不足。补充必须营养成分及促进肠道再适应、营养支持治疗、肠康复治疗以及各种形式的非移植手术是短肠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的挽救性治疗,但手术时间跨度大,移植后急性排斥仍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该文就短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为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营养支持 康复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剑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1,共4页
自Wilmore和Dudrick1968年[1]首次报道在一位肠道闭锁的新生儿将中心静脉置管用于静脉营养支持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人类使用成熟的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已经近50年,这50年同样是短肠综合征这一肠衰竭核心疾病治疗发展的50年,这一过程中,随... 自Wilmore和Dudrick1968年[1]首次报道在一位肠道闭锁的新生儿将中心静脉置管用于静脉营养支持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人类使用成熟的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已经近50年,这50年同样是短肠综合征这一肠衰竭核心疾病治疗发展的50年,这一过程中,随着肠外营养的普及,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不治之症发展到今天的多种治疗手段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康复治疗 移植 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短肠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治疗进展 生理代谢 代谢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 器官功能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病人血清氨基酸谱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楠 刘放南 +3 位作者 谭力 蒋小华 朱维铭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6期367-368,372,共3页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血清氨基酸谱。 方法 :共测定 17例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血清氨基酸谱 ,并以 15例正常人空腹血作为对照 ,将异硫氰酸苯酯 (PITC)作为柱前衍生剂 ,用甲醇、乙腈和乙酸钠作为二元梯度洗脱 ,6 7mi...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血清氨基酸谱。 方法 :共测定 17例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血清氨基酸谱 ,并以 15例正常人空腹血作为对照 ,将异硫氰酸苯酯 (PITC)作为柱前衍生剂 ,用甲醇、乙腈和乙酸钠作为二元梯度洗脱 ,6 7min完成分离。 结果 :17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血清缬氨酸、丝氨酸、胱氨酸非常显著低于正常人 (P<0 .0 1) ,血清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显著低于正常人 (P <0 .0 5 )。 结论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氨基酸稳定可靠 ,短肠综合征病人存在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血清氨基酸谱 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短肠综合征大鼠残留小肠、结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汉荣 花天放 +1 位作者 孔今诚 钟福全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 (Gln)对短肠综合征大鼠残留小肠、结肠形态的影响。 方法 :2 3只雄性 SD大鼠切除80 %小肠 ,随机分为三组 :饮食组 (n=8)大鼠术后自由进食 ;全胃肠外营养 (TPN)组 (n=8)输 TPN标准液 ;Gln组(n=7)输 TPN + Gln液 ;正...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 (Gln)对短肠综合征大鼠残留小肠、结肠形态的影响。 方法 :2 3只雄性 SD大鼠切除80 %小肠 ,随机分为三组 :饮食组 (n=8)大鼠术后自由进食 ;全胃肠外营养 (TPN)组 (n=8)输 TPN标准液 ;Gln组(n=7)输 TPN + Gln液 ;正常大鼠 8只 ,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第 7天 ,称体重 ,取残留空肠、回肠、结肠进行组织学检查 (包括光镜和电镜 )。 结果 :饮食组和 Gln组术前体重无明显差异 ,但术后体重有明显差异 ;饮食组空肠粘膜绒毛高度 (VH )和粘膜厚度 (MT)、回肠粘膜的 VH均明显大于正常组 ;TPN组空肠粘膜 VH、MT明显小于正常组 ;回肠粘膜隐窝深度 (CD)、MT亦明显小于正常组 ;Gln组空肠和回肠粘膜 VH、CD和 MT明显大于 TPN组 ;饮食组结肠 MT明显大于正常组 ,Gln组结肠 MT明显大于 TPN组。 结论 :80 %小肠切除后 ,残留小肠发生代偿性改变 ,食物刺激是残留小肠代偿的重要因素 ;但这种代偿不完全 ,TPN可维持机体体重 ,但可引起残留小肠粘膜萎缩 ;Gln能阻止 TPN引起残留小肠粘膜萎缩 ,促进残留小肠代偿 ;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短肠综合征 全胃外营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三酰甘油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脂肪代谢和肠道代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小华 朱维铭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中添加中链三酰甘油(MCT)对广泛肠切除术后大鼠脂肪代谢和肠道代偿的影响。方法:体质量220~250g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Con组)行空肠横断吻合,长链三酰甘油(LCT)短肠组(LSB组)和...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中添加中链三酰甘油(MCT)对广泛肠切除术后大鼠脂肪代谢和肠道代偿的影响。方法:体质量220~250g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Con组)行空肠横断吻合,长链三酰甘油(LCT)短肠组(LSB组)和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短肠组(MSB组)均行85%中段小肠切除。各组大鼠于术后第2~14天,分别给予等氮和等热量的EN支持,其中Con组和LSB组EN的脂肪均为LCT,MSB组EN的脂肪含50%LCT和50%MCT。术后每天监测体质量变化;术后第12~14天检测脂肪吸收率;术后第15天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浆总游离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水平,称量空肠及回肠重量、空肠及回肠黏膜重量,检测空肠及回肠黏膜DNA及蛋白质含量;行小肠病理检查,测量空肠及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并检测空肠和回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广泛肠切除术后出现明显的肠道代偿。MSB组的脂肪吸收率、血清总游离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LSB组;MSB组在体质量、肠黏膜重量、肠黏膜DNA及蛋白质含量、肠黏膜病理(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肠黏膜细胞增殖及凋亡与LSB组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添加50%MCT的EN较单纯LCT的EN更能增加短肠综合征大鼠对脂肪的吸收,增加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而不影响肠道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道代偿 中链三酰甘油 长链三酰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病人肠内营养治疗1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宝泉 曾浩 +4 位作者 何秀梅 孙海岚 唐蓉 刘洁 尹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内营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