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珍稀的大豆属多年生烟豆和短绒野大豆物种遗传资源濒危性评估分析
1
作者 王克晶 李向华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09-2019,共11页
烟豆(Glycine tabacina)和短绒野大豆(G.tomentella)是大豆属(Glycine Willd.)多年生亚属(Subgenus Glycine)仅有的2个分布于我国的物种,其分布仅限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海岸地带,我国是其世界分布的北界。这2个物种在大豆育种上具有潜... 烟豆(Glycine tabacina)和短绒野大豆(G.tomentella)是大豆属(Glycine Willd.)多年生亚属(Subgenus Glycine)仅有的2个分布于我国的物种,其分布仅限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海岸地带,我国是其世界分布的北界。这2个物种在大豆育种上具有潜在的重要利用价值,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新名录》中和一年生野大豆(Glycine soja)一起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然而,目前这2个物种的生存状况和濒危性还不清楚,它们是否需要人工介入保护亟需一套相对科学和客观的评估系统进行判定。本研究实地调查了我国这2种多年生植物分布区域的福建和广东省海岸地带32个县(市、区)的群落生态特征,使用区域分布程度、区域种群频度、种群面积、种群个体密度和群落内部演替过程中潜在胁迫的物种数目等5项与物种生存密切相关的重要生态指标针对我国多年生野大豆物种建立了一套濒危程度评估系统(SEAS),首次对我国东南沿海多年生野大豆进行濒危性评估。结果显示,当前福建省短绒野大豆处于濒危状态(红色报警级别),广东省短绒野大豆和福建省烟豆处于近濒危状态(黄色预警级别),2个物种都处于近濒危以上状态,亟需人工保护干预。基于实地调查发现的墓地种群生境具有“庇护地”功能,建议未来在东南沿海地带建立以历史年代久远的村聚落墓地群群落为主、其他群落为辅的多年生野大豆物种开放式原生境保护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性评估 烟豆 短绒野大豆 多年生大豆 中国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短绒野大豆遗传资源的群落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浩辰 王克晶 +1 位作者 韩娟 李向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5年第8期1541-1552,共12页
短绒野大豆(Glycine tomentella)属于大豆属(Glycine Willd.)Glycine亚属,为我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闽粤沿海地带及附近岛屿,是大豆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近年由于分布区域土地开发、除草剂滥用、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短绒野大豆... 短绒野大豆(Glycine tomentella)属于大豆属(Glycine Willd.)Glycine亚属,为我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闽粤沿海地带及附近岛屿,是大豆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近年由于分布区域土地开发、除草剂滥用、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短绒野大豆种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亟需明确其群落的植物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为其原生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闽粤沿海地带选取50个短绒野大豆植物群落,调查了255个样方(1 m×1 m)的物种组成、密度和高度等生态数据,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闽粤两省短绒野大豆群落的植物构成有明显差异。研究共记载48科138属166种植物,其中草本植物123种(占74.10%),福建省独有23科45属53种,广东省独有27科64属70种。两省共有的优势种仅有13个,群落植物构成差异较大。福建省群落物种种间关联程度高于广东省,各物种在样方水平上的分布更均匀。广东省群落中白茅和狗牙根的生态位宽度远高于福建省,两省群落中与短绒野大豆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完全不同,这表明同一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具有地域适应性。总体和种间关联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均表明,大部分种对呈现不显著负相关,各物种间相对独立,两省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绒野大豆 物种多样性 种间关系 生态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