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纤含量对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水辅注塑制品壁厚与微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匡唐清 冯强 +2 位作者 徐盼 赖德炜 柳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1,119,共8页
以玻纤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了系列水辅注塑管件,观测比较了实验条件下玻纤含量对沿流动方向的壁厚及玻纤的取向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实验条件下,沿流动方向管件的壁厚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 以玻纤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了系列水辅注塑管件,观测比较了实验条件下玻纤含量对沿流动方向的壁厚及玻纤的取向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实验条件下,沿流动方向管件的壁厚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管件壁厚逐渐减小;玻纤的分布在管件壁厚层可分为近模壁层、中间层、近水道层三层;在近模壁层和近水道层玻纤的取向度较高,但在玻纤含量较高时存在玻纤断裂现象;中间层的玻纤取向度较低。最后从水辅助注塑的流场特点及玻纤的相互作用阐述了玻纤含量对管件壁厚及玻纤取向分布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 水辅注塑 玻纤含量 壁厚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孔小寅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年第3期52-52,72,共2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然后分析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以此来提高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质量及效率,进而提高... 文章首先分析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然后分析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以此来提高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质量及效率,进而提高最终制造产品的制造质量及效率,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 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短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注射压力和翘曲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熊爱华 柳和生 +3 位作者 黄兴元 黄益宾 江青松 赖家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168,共6页
采用Moldflow对聚丙烯及其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3D模拟分析,基于Taguchi试验设计方法(DOE),采用L16(45)正交矩阵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工艺参数对注射压力和翘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注射压力和翘曲变形影... 采用Moldflow对聚丙烯及其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3D模拟分析,基于Taguchi试验设计方法(DOE),采用L16(45)正交矩阵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工艺参数对注射压力和翘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注射压力和翘曲变形影响作用较为显著,且存在最佳值;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时间和保压压力对注射压力的影响为单调的线性关系,但其对翘曲变形的影响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注塑成型 数值模拟 Taguchi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水辅助注射成型纤维取向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伟 柳和生 +3 位作者 黄兴元 余忠 章凯 陈忠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5-111,117,共8页
基于Folgar-Tucker纤维取向模型,利用Moldex3D对三维长直管件进行溢流法水辅助注射成型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品初始段位置的水道层区域纤维取向倾向于无序状态,而在制品的中间段及末尾段位置的纤维倾向于沿流动方向形成取向;通过... 基于Folgar-Tucker纤维取向模型,利用Moldex3D对三维长直管件进行溢流法水辅助注射成型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品初始段位置的水道层区域纤维取向倾向于无序状态,而在制品的中间段及末尾段位置的纤维倾向于沿流动方向形成取向;通过适当的增加注水延迟时间可以有效地改善制品初始段位置的纤维沿流动方向的取向。另外,还发现沿流动方向的纤维取向最有序的位置是靠近壳层位置的芯层区域;在制品的末端位置,注水压力、熔体温度显著影响纤维沿流动方向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水辅助注射成型 纤维取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单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唯铭 杜冰 +3 位作者 朱绍伟 陈立明 李卫国 樊振华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37-242,共6页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o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LGFPP)作为一种轻质、易回收的新型车用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候性。通过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拉伸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LGFPP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o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LGFPP)作为一种轻质、易回收的新型车用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候性。通过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拉伸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LGFPP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零下20℃时,基体对纤维的包裹性较好,有利于载荷传递,破坏表现为基体破坏,断裂面较为平整,其拉伸强度相对室温下提高18.93%;随着温度升高,树脂基体逐渐变软,树脂与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降低,部分表现为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破坏,从而减少了纤维承载发生的破坏,从而导致了LGFPP强度降低;当环境温度达到100℃时,其拉伸强度相对室温下降低45.84%。建立了LGFPP的均质化RVE模型,预测了不同温度下LGFPP的力学响应和弹性常数,数值模拟结果和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这为LGFPP在应用环境的耐适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 热塑性复合材料 环境温度 力学性能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外场对复合材料注射成型流动行为影响的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开宇 李豪 +2 位作者 吉智 于同敏 王敏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利用自主研制开发的基于可视化技术的超声激励注射成型装置,对超声频率为19.5kHz时,不同超声功率、不同注射速度以及不同玻纤含量条件下,短玻纤增强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熔体前沿充填型腔的状况进行直接观测记录,并对超声外场对复合熔... 利用自主研制开发的基于可视化技术的超声激励注射成型装置,对超声频率为19.5kHz时,不同超声功率、不同注射速度以及不同玻纤含量条件下,短玻纤增强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熔体前沿充填型腔的状况进行直接观测记录,并对超声外场对复合熔体充型流动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外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10%GF/PP的熔体充型流动行为,而且最佳超声功率值随着注射速度不同而有所改变,超声外场对于20%GF/PP的熔体充型流动行为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为后续研究超声外场对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特性的影响可以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外场 可视化技术 玻纤增强聚丙烯 流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材料在汽车塑料尾门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邵萌 王燕文 《汽车零部件》 2016年第5期86-89,共4页
对汽车尾门采用的新型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热塑性复合材料(PP-LGF材料)的轻量化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说明PPLGF材料在满足塑料尾门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汽车尾门的质量,给造型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玻纤增强聚丙烯 塑料尾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与膨胀型阻燃剂复配阻燃LGF/PP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俊 龙安绿 张平 《胶体与聚合物》 2018年第2期55-58,共4页
研究硅胶(SG)作为协效剂与IFR协同阻燃LGF/PP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仪(CONE)、热重分析法(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力学性能等测试表征LGF/PP/IFR/SG阻燃复合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硅胶... 研究硅胶(SG)作为协效剂与IFR协同阻燃LGF/PP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仪(CONE)、热重分析法(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力学性能等测试表征LGF/PP/IFR/SG阻燃复合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硅胶用量为2%时,阻燃复合材料的LOI为29.4%,且燃烧等级达到V-0级;CONE测试结果表明LGF/PP/IFR/SG阻燃复合材料的第一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而第二热释放速率峰消失;LGF/PP/IFR/SG阻燃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产生致密均匀的炭层;并研究硅胶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膨胀型阻燃剂 硅胶 阻燃性能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GFPP/IFR/SP阻燃复合材料的协同阻燃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俊 龙安绿 张平 《胶体与聚合物》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海泡石(SP)作为协效剂,研究SP与膨胀型阻燃剂(IFR)协同阻燃LGFPP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等表征LGFPP/IFR/SP复合材料的协同阻燃性能及协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P协效剂用量增加,LGFPP/IF... 以海泡石(SP)作为协效剂,研究SP与膨胀型阻燃剂(IFR)协同阻燃LGFPP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等表征LGFPP/IFR/SP复合材料的协同阻燃性能及协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P协效剂用量增加,LGFPP/IFR/SP复合材料的LOI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SP用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LOI为29.3%,燃烧等级达到V-0级;Ozawa法计算得到复合材料的活化能随着失重率的增大而增大;在LGFPP/IFR/SP阻燃协效体系中,海泡石主要为化学协效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 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PP) 海泡石 阻燃性能 协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禄携领先的聚丙烯进气歧管解决方案亮相2013国际橡塑展
10
《汽车零部件》 2013年第6期108-108,共1页
在5月20日至23日于广州举行的2013国际橡望展上,创新和增值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博禄公司展示了在中国生产的GB306SAFC短玻纤增强聚丙烯(PP)产品。
关键词 国际橡塑展 增强聚丙烯 进气歧管 中国生产 博禄公司 玻纤 供应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塑料背楞性能增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尚伟 钟志文 +1 位作者 卢云祥 姚磊 《绿色建筑》 CAS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PVC塑料背楞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为增强PVC塑料背楞的刚性将其作为基材。基材以环氧胶作为粘接介质,上下表面分别采用"聚丙烯(PP)/玻纤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布"两种不同材料进行双面粘贴增强。通过荷载实验,发现粘... PVC塑料背楞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为增强PVC塑料背楞的刚性将其作为基材。基材以环氧胶作为粘接介质,上下表面分别采用"聚丙烯(PP)/玻纤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布"两种不同材料进行双面粘贴增强。通过荷载实验,发现粘贴增强材料层的背楞,与未增强背楞的空白样相比较,刚度有了大幅的提升,有利于塑料背楞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塑料背楞 增强 碳纤维布 聚丙烯/玻纤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参数对纤维取向及塑件变形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爱华 柳和生 +3 位作者 黄兴元 罗忠民 黄益宾 江青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8,共7页
采用Moldflow软件对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矩形平板塑件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纤维含量(A)、纤维长径比(B)和纤维间相互作用系数(Ci)对平均纤维取向(D)和制品变形(E)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短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成型的特点... 采用Moldflow软件对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矩形平板塑件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纤维含量(A)、纤维长径比(B)和纤维间相互作用系数(Ci)对平均纤维取向(D)和制品变形(E)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短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成型的特点.研究表明:A、B对D及E的影响较复杂,且存在一个最佳值;随着B的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E随B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B=1除外);随着Ci的增大,D呈减小,E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收缩是引起塑件变形的主要因素.塑件变形在三维空间的Z方向的变形量最大,在熔体流动(X方向)及垂直流动方向(Y方向)的变形量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 纤维取向 变形 纤维含量 纤维长径比 纤维相互作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