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波信号实时频谱分析仪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仁才 颜龙 郭军 《电子测量技术》 2004年第4期9-10,共2页
文中利用频谱分析与显示技术,设计适合短波信号的实时频谱分析仪。该设计所需的编程简单,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低,易于实现,能快速地在普通 PC 机上完成信号的实时频谱分析和显示。
关键词 短波信号 实时频谱分析仪 滑动FFT 栅栏效应 三维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多分辨率设计的短波信号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玲玲 谢华军 张润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7年第2期29-32,共4页
由于短波频段信号种类众多、特征各不相同、参数各有变化,时变非恒参信道对信号侦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短波信号分析面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基于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即对不同信号采用适合信号特点的分辨率下进行信号分... 由于短波频段信号种类众多、特征各不相同、参数各有变化,时变非恒参信道对信号侦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短波信号分析面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基于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即对不同信号采用适合信号特点的分辨率下进行信号分析,对采集外界的短波2FSK、8FSK、多音并行PSK及话音等信号在多种分辨率下的信号特征呈现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每个信号的最佳分辨率,仿真结果表明,每种信号适用于信号分析的最佳分辨率各不相同,而且与信号特征参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辨率 短波信号 并行多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生成对抗网络的短波信号增强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睿琦 李迟生 陈颖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7期56-60,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短波信号增强方法存在的拟合能力差和非线性能力差的问题,将传统滤波方法与深度学习的方法相结合。为保留短波信号中更多细粒度特征和增加网络复杂度,在语音增强生成对抗网络架构中加入残差网络,提出基于语音增强生成对... 为了解决传统的短波信号增强方法存在的拟合能力差和非线性能力差的问题,将传统滤波方法与深度学习的方法相结合。为保留短波信号中更多细粒度特征和增加网络复杂度,在语音增强生成对抗网络架构中加入残差网络,提出基于语音增强生成对抗网络的短波信号增强算法;将维纳滤波方法与短波信号增强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相结合,在波形级别上进行端到端的模型训练,实现了将生成对抗网络的衍生算法用于短波信号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增强后的信号样本与带噪信号样本相比,信噪比和清晰度等指标显著提升,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该方法比传统滤波方法适用场景范围大,可作为信号处理的前端环节,为非合作方短波信号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信号增强 生成对抗网络 残差网络 深度学习 模型训练 特征提取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度和小波变换的超短波信号调制识别 被引量:5
4
作者 谢跃辉 张一闻 +1 位作者 赵亚欣 宋德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12,共4页
针对FM,MSK,QPSK三种具体调制方式,由于在高斯白噪声环境中小波变换幅度方差区分MSK,QPSK调制信号效果较差,以及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零中心归一化瞬时幅度谱密度的最大值对FM,MSK和QPSK识别效果的下降,提出利用峰度和基于小波变换特征量... 针对FM,MSK,QPSK三种具体调制方式,由于在高斯白噪声环境中小波变换幅度方差区分MSK,QPSK调制信号效果较差,以及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零中心归一化瞬时幅度谱密度的最大值对FM,MSK和QPSK识别效果的下降,提出利用峰度和基于小波变换特征量的方法对信号分类识别。该方法首先利用峰度进行模拟与数字调制信号的类间识别,然后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系数提取的特征量对两种数字调制信号进行识别分类。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利用Matlab对该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识别 短波信号 峰度 小波变换 高斯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突发信号盲检测算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迪 葛临东 王彬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1-116,共6页
根据短波串行突发MPSK信号的格式和特点,分别提出了2种短波突发信号盲检测算法。对于无导频突发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高阶累积量的自适应门限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高阶累积量作为检测函数来区分有用信号和噪声,通过设置检测函数集... 根据短波串行突发MPSK信号的格式和特点,分别提出了2种短波突发信号盲检测算法。对于无导频突发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高阶累积量的自适应门限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高阶累积量作为检测函数来区分有用信号和噪声,通过设置检测函数集自适应调整门限值,采用长度控制与状态转换的判决机制降低检测函数的抖动对判决结果的影响。对于有导频突发信号,采用归一化瞬时功率谱密度的最大值来捕获导频脉冲,再结合基于高阶累积量的自适应门限算法检测出突发信号的结束点。仿真实验及对实际信号的检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2类算法检测性能好、便于实时处理,可以较好地运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检测算法 短波突发信号 高阶累积量 自适应门限检测 瞬时功率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in-Transformer的短波协议信号识别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政宇 陈鹏飞 +3 位作者 王梓晅 巩克现 吴迪 王忠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7-135,共9页
针对短波复杂信道环境下信号所属协议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win-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的短波协议信号识别算法。首先使用时频分析方法得到信号的灰度时频图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其次设计一种基于Swin-Transformer的神经网络模... 针对短波复杂信道环境下信号所属协议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win-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的短波协议信号识别算法。首先使用时频分析方法得到信号的灰度时频图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其次设计一种基于Swin-Transformer的神经网络模型,对信号时频图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将特征与协议建立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信号协议的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4 dB的高斯信道下,所提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接近100%,高于现有算法。此外,在强干扰以及多径时延衰落的信道条件下,所提算法仍具有较高的短波协议信号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协议信号识别 神经网络 时频分析 多径时延衰落 Swin-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的短波自适应通信信号检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柯宏发 陈永光 张哲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短波自适应通信信号的检测是现代电子战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的短波自适应通信信号检测方法.文章推导了有限长度信号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的分段估计方法,分析了其渐进性能,分析表明该估计方法降... 短波自适应通信信号的检测是现代电子战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的短波自适应通信信号检测方法.文章推导了有限长度信号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的分段估计方法,分析了其渐进性能,分析表明该估计方法降低了估计方差;论文介绍了信号检测原理,借助于计算机仿真研究了高斯白噪声和色噪声及不同信噪比下不同检测方法的性能.仿真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累积量 对角切片 信号检测 短波白适应通信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协议的短波特定信号解调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为了提高在短波恶劣信道条件下的单载波串行信号接收性能,设计了针对协议信号特征的解调算法。对110A协议信号的波形进行了分析,根据该信号传输特点,采用判决反馈均衡器结构及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等方法实现了基于协议的时域均衡器设计,通... 为了提高在短波恶劣信道条件下的单载波串行信号接收性能,设计了针对协议信号特征的解调算法。对110A协议信号的波形进行了分析,根据该信号传输特点,采用判决反馈均衡器结构及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等方法实现了基于协议的时域均衡器设计,通过信号中的同步报头序列和探测序列对均衡器进行训练,使之能够快速地使均衡器进入收敛状态。通过对实际信号的采集与处理,验证了解调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单载波串行信号 110A 判决反馈均衡器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头的短波突发波形初始相位估计研究
9
作者 姜志英 李迟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9-252,共4页
发送方初始相位的不确定及信号传输信道的影响,使接收信号存在一个固定的相位差现象,这将影响接收机的解调性能,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短波突发波形的帧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头的短波信号初始相位估计方法。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分析... 发送方初始相位的不确定及信号传输信道的影响,使接收信号存在一个固定的相位差现象,这将影响接收机的解调性能,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短波突发波形的帧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头的短波信号初始相位估计方法。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分析了无频差残留时,相位差对接收机解调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利用同步头估计初始相位的公式及方法。进行了matlab仿真验证,表明同步头估计能够有效地纠正相位偏差,使相位均方根误差控制在4.5°以内。理论与仿真结果均表明,基于同步头的相位差估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估计 突发波形 短波信号 同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