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环境因子对短梗五加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路巽然 李喜霞 +4 位作者 臧健 陈水森 高英旭 耿丽娟 郭志富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短梗五加是典型的药食兼用特色林下生物资源,目前已有一定的人工栽培规模,但仍存在苗木质量差、繁育和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短梗五加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林分类型、郁闭度、坡向和坡度、栽植密度等环境因子对短梗... 短梗五加是典型的药食兼用特色林下生物资源,目前已有一定的人工栽培规模,但仍存在苗木质量差、繁育和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短梗五加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林分类型、郁闭度、坡向和坡度、栽植密度等环境因子对短梗五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林下,短梗五加栽植密度为6600株·hm^(-2),林分郁闭度为0.5~0.6,坡度为5°的南坡立地条件,9年生的短梗五加生长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短梗五加林下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环境因子 林下栽培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林下栽培技术
2
作者 臧健 陈水森 +2 位作者 高英旭 宋艳 郭志富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短梗五加是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药食兼用特色林下植物资源,具备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在功能性食品产业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短梗五加适宜在林下或林缘生长,目前已有一定的林下人工栽培规模,但繁育和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管理较为粗放... 短梗五加是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药食兼用特色林下植物资源,具备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在功能性食品产业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短梗五加适宜在林下或林缘生长,目前已有一定的林下人工栽培规模,但繁育和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管理较为粗放,严重制约了短梗五加林下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总结种植短梗五加的林地选择、种苗繁育、移栽定植、水肥管理、平茬除蘖以及采收等技术环节,为短梗五加林下栽培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林下栽培 繁育 平茬 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浩然 高英旭 +1 位作者 裴晓霞 郭志富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9-61,共3页
短梗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常见的药食兼用型植物,其各部位均可入药,同时又是茶饮等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短梗五加药用功效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取得了大量研究进展。该文对短梗五加药用价值相关... 短梗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常见的药食兼用型植物,其各部位均可入药,同时又是茶饮等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短梗五加药用功效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取得了大量研究进展。该文对短梗五加药用价值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明确短梗五加药理作用机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药食兼用 药理作用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繁育栽培研究进展
4
作者 潘树峰 郭志富 高英旭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短梗五加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炎镇痛、抗疲劳、抗氧化等功效。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其野生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供应需求,人工繁育栽培成为必然趋势。该文对短梗五加的繁育及栽培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短梗五加资源开发和... 短梗五加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炎镇痛、抗疲劳、抗氧化等功效。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其野生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供应需求,人工繁育栽培成为必然趋势。该文对短梗五加的繁育及栽培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短梗五加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繁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短梗五加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刘林德 祝宁 +1 位作者 申家恒 赵惠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41-1048,共8页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sessiliflorus)的开花进程、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和开花动态 ,用杂交指数 ( OCI)、花粉 -胚珠比 ( P/ 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刺五加、短梗五加的繁育...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sessiliflorus)的开花进程、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和开花动态 ,用杂交指数 ( OCI)、花粉 -胚珠比 ( P/ 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刺五加、短梗五加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 ,刺五加种群、短梗五加种群的花期均持续 1个月左右 ,刺五加比短梗五加早开花 2 0 d左右 ,二者均有雄蕊先熟现象 ;刺五加是单全异株植物 ,种群内既具有雄株、又具有雌株、还具有两性株 ,繁育系统主要为异交 ,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与刺五加不同 ,短梗五加仅具两性花 ,但繁育系统也以异交为主。短梗五加两性花中的雌、雄器官既在空间上分离、又在时间上分离 ,只能进行同株异花间或异株、异花间传粉才能受精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 短梗五加 开花动态 繁育系统 花粉-胚珠比 人工授粉 传粉生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短梗五加的花蜜分泌节律、花蜜成分及访花者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林德 李玮 +2 位作者 祝宁 申家恒 赵惠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7-853,共7页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 sessiliflorus)的花蜜分泌节律、访花者的多样性 ,室内分析其花蜜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 ,刺五加雄株的花朵在开花 1~ 3( 4 ) d分泌花蜜 ,雌株在开花 5~ 7,6~ 8或 7...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 sessiliflorus)的花蜜分泌节律、访花者的多样性 ,室内分析其花蜜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 ,刺五加雄株的花朵在开花 1~ 3( 4 ) d分泌花蜜 ,雌株在开花 5~ 7,6~ 8或 7~ 9d分泌花蜜 ;短梗五加以及刺五加两性株的部分花朵 ,在开花后有两次分泌花蜜的过程 :第 1次与花药开裂散粉时间一致 ,第2次与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一致。而且 ,刺五加和短梗五加都由动物帮助传粉 ,花蜜分泌的时间与多数访花者的访花时间一致。在一天之中 ,散出花粉的花朵分泌花蜜的时间早于接受花粉的花朵 ,这种时间差异应该是植物控制访花者流向并导致传粉成功的关键。短梗五加与刺五加之间以及刺五加不同性别的植株之间 ,花蜜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各有特点 ,但都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在刺五加、短梗五加花朵上记录到的访花昆虫分别有 5 0余种和 4 0余种 ,多数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其中 ,膜翅目的胡蜂、马蜂、熊蜂 ,双翅目的食蚜蝇、寄蝇等是刺五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 短梗五加 花蜜分泌节律 花蜜成分 访花者多样性 比较研究 传粉者 传粉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信儒 孙海涛 +3 位作者 姜瑞平 徐晶 于淼 朱俊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0-45,共6页
为探索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其稳定性,以短梗五加果花色苷为芯材,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包埋效率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 为探索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其稳定性,以短梗五加果花色苷为芯材,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包埋效率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9%、壳聚糖质量分数1.7%、氯化钙质量分数1%和壁芯比4∶1的条件下,包埋效率可达92.9%。锐孔法制备得到的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呈球形,大小均匀,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花色苷 微球 锐孔法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HPLC测定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丽丽 郑礼胜 +2 位作者 刘向前 张晓丹 吴世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35℃。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紫丁香苷在0.0148~0.074mg/ml(r=0.999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5234560X-7881.767,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4%。8种五加属植物中,糙叶藤五加紫丁香苷含量最高,短梗五加次之。最佳提取工艺为用水做提取剂,料液比1:15、煮沸提取3.5h。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五加属植物 RP—HPLC 紫丁香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各部位活性成分及其食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鹤 胡文忠 +4 位作者 姜爱丽 刘程惠 白雪 李晓博 于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m)属于五加科五加属头序五加组植物,各部位因其活性成分的差异而均具有不同的食药用价值。本文分别对短梗五加的根、茎、叶、果中的黄酮类、苷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等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m)属于五加科五加属头序五加组植物,各部位因其活性成分的差异而均具有不同的食药用价值。本文分别对短梗五加的根、茎、叶、果中的黄酮类、苷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等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短梗五加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活性成分 食药价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果多酚预防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忠梅 李成恩 +5 位作者 段翠翠 赵玉娟 高磊 栾畅 张连学 李盛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究短梗五加果多酚(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fruit polyphenols,ASFP)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VD3的... 目的:研究短梗五加果多酚(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fruit polyphenols,ASFP)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VD3的方法建立As模型,不同剂量ASFP给药组自造模开始之日起分别灌胃150、75 mg/(kg·d)的ASFP,空白组和高脂饮食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实验组连续处理1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生理生化水平并计算As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As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黏附分子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饮食组相比,ASFP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血脂、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主动脉中的脂质沉积,改善各层结构排列紊乱,显著降低主动脉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磷酸化p38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s 1/2,p-ERK1/2)的蛋白表达量。结论:ASFP具有预防As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降血脂和抑制p38 MAPK和ERK1/2 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多酚 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脂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11
作者 陆珞 关键 +4 位作者 蔡恩博 徐蕊 徐春玲 徐海金 郑友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主要影响因素,金丝桃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主要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岭嵴分析和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主要影响因素,金丝桃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主要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岭嵴分析和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金丝桃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9.80%,溶媒比23.17,超声提取时间86.56min。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金丝桃苷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葛超 宁伟 +1 位作者 张立军 赵成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共4页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果肉、种皮和胚乳中均存在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质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果肉其次,种皮最弱。果实成熟种子自然脱落时,种...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果肉、种皮和胚乳中均存在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质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果肉其次,种皮最弱。果实成熟种子自然脱落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萌发需要先暖温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完成生理后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种胚 抑制物质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解除短梗五加种子休眠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宏博 潘巧燕 +1 位作者 朴钟云 宁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2,共3页
研究了短梗五加种子休眠原因和解除短梗五加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短梗五加种子属于综合休眠;在变温层积条件下(高温18~20℃,90 d;低温2~4℃,30 d),100 mg/L的GA3水溶液可以显著提高短梗五加种子胚率,为实际生产中解除短梗五加种... 研究了短梗五加种子休眠原因和解除短梗五加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短梗五加种子属于综合休眠;在变温层积条件下(高温18~20℃,90 d;低温2~4℃,30 d),100 mg/L的GA3水溶液可以显著提高短梗五加种子胚率,为实际生产中解除短梗五加种子的休眠提供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种子休眠 试剂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辅助提取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恩博 许京 +5 位作者 郑小曼 王亚楠 王大龙 郑曼玲 刘享享 赵岩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通过复合酶法辅助提取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以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丝桃苷;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温度、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复合酶法提取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最佳条件。... 目的通过复合酶法辅助提取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以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丝桃苷;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温度、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复合酶法提取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最佳条件。结果各因素主次依次为温度、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加酶量为2%,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0.5%,α-淀粉酶加酶量为3%,温度30℃,时间10 min。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率为0.52%。结论经复合酶处理,金丝桃苷产率较传统工艺提高,为更好开发短梗五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金丝桃苷 复合酶 正交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GA_3对短梗五加种子后熟过程中相关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巧雁 宁伟 +2 位作者 范文丽 汤贺 芦晓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2,共3页
采用高、低温变温层积处理方法,用不同浓度GA3处理短梗五加种子,并对层积过程中种子的胚率,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 mg·L-1浓度的GA3处理种子胚率最好,可加速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转化,增加可溶... 采用高、低温变温层积处理方法,用不同浓度GA3处理短梗五加种子,并对层积过程中种子的胚率,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 mg·L-1浓度的GA3处理种子胚率最好,可加速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转化,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对种子中物质代谢变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种子 后熟 GA3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旷玲 周如军 傅俊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49℃、10min。菌核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20℃;pH值3~8间菌核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5;菌核致死温度为54℃、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根腐病 立枯丝核菌 病菌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E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伟国 崔立勇 +4 位作者 佟庆 袁寰 吴莉莉 周清波 李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5747-5748,5752,共3页
[目的]探索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E的超声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短梗五加茎皮中的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苷B、E的提取条件。[结果]刺五加苷B的最佳超声提... [目的]探索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E的超声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短梗五加茎皮中的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苷B、E的提取条件。[结果]刺五加苷B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为52.46%,超声提取时间75 min,料液比为40 g/ml;刺五加苷E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49.36%,超声提取时间为75 min,料液比为40 g/ml。[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短梗五加刺五加苷B和E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提高刺五加苷B和E提取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Eleutherococcus sessiliflorus) 五加苷B 五加苷E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楤木、短梗五加、大叶芹混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永刚 张文新 武志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56,共2页
龙牙楤木(辽东楤木、刺嫩芽),拉丁学名Araliaelata(Miq.)Seem.,五加科楤木属落叶小乔木;短梗五加(刺拐棒)拉丁学名Acanthopanax sessiliforus Seem.,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大叶芹(短果茴芹)拉丁学名Spuriopiminella brachycarpa... 龙牙楤木(辽东楤木、刺嫩芽),拉丁学名Araliaelata(Miq.)Seem.,五加科楤木属落叶小乔木;短梗五加(刺拐棒)拉丁学名Acanthopanax sessiliforus Seem.,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大叶芹(短果茴芹)拉丁学名Spuriopiminella brachycarpa(Kom.)kit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楤木 短梗五加 大叶芹 高效栽培 技术 套种 混作 拉丁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迪 陈亮 +1 位作者 辛秀兰 王维彬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8-299,365,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短梗五加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短梗五加果中有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25种、醇类7种、烷类6种、酯类5种、醛类3种、酮类3种、酸类1种,其它挥发性物质6种。萜烯类成分占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短梗五加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短梗五加果中有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25种、醇类7种、烷类6种、酯类5种、醛类3种、酮类3种、酸类1种,其它挥发性物质6种。萜烯类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3.64%,其中石竹烯、γ-榄香烯等具有较好的药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短梗五加多酚的纯化效果及多酚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琦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1-177,共7页
为优化大孔树脂纯化短梗五加多酚的工艺条件,以短梗五加果的多酚提取物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合适的大孔树脂后,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同时考察短梗五加多酚对运动后小鼠的抗疲劳效果。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 为优化大孔树脂纯化短梗五加多酚的工艺条件,以短梗五加果的多酚提取物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合适的大孔树脂后,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同时考察短梗五加多酚对运动后小鼠的抗疲劳效果。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短梗五加多酚具有最佳的纯化效果。纯化短梗五加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配制浓度为0.1 mg/mL、pH 4的多酚吸附液50 mL,以2 mL/min流速上样至5 g AB-8树脂进行吸附,采用体积为100 mL的70%乙醇溶液,以1 mL/min流速洗脱,产物中多酚含量由124.53 mg/g提高至279.73 mg/g。体内研究结果表明,短梗五加多酚纯化产物可显著延长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增加体内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与乳酸脱氢酶活力,并有效降低尿素氮、丙二醛和乳酸浓度水平,较好地缓解机体疲劳,这为短梗五加多酚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多酚 大孔树脂 纯化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