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的核电厂事故剂量评价
1
作者 王一川 李帷 +2 位作者 王悦斌 李洋 巩建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5-600,共6页
利用PAVAN程序对四种不同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下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进行计算,并计算选址假想事故下非居住区边界(500 m)和规划限制区边界(5 km)处的剂量。采用理查逊数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值最小,采用ΔT/U法进行稳... 利用PAVAN程序对四种不同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下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进行计算,并计算选址假想事故下非居住区边界(500 m)和规划限制区边界(5 km)处的剂量。采用理查逊数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值最小,采用ΔT/U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值最大。比较四种稳定度分类方法得到的选址假想事故导致的在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事故后2 h)可能受到的最大有效剂量以及整个事故持续期间内规划限制区边界(5 km)个人受照的最大有效剂量,四种分类方法计算得到的剂量结果均满足GB 6249—2011的要求,采用理查逊数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剂量值均最小,采用ΔT/U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剂量值均最大,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1.6倍。在核电厂环境影响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不同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对选址假想事故剂量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短期大气弥散因子 选址假想事故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