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与沉积演化: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闫百泉 赵慧 于利民 丛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405-3414,共10页
利用22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和830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系统分析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体系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成因特征、结构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扶余油层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扶... 利用22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和830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系统分析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体系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成因特征、结构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扶余油层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扶余油层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主要有基准面下降至基准面上升转换面、基准面上升至基准面下降转换面和基准面旋回界面对比局部参照等时面;(2)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可分为3大类7亚类,即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可分为2亚类)、向上"变浅"非对称型旋回(可分为2亚类)和对称型旋回(可分为3亚类),以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为主;(3)扶余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在总体水进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的缓慢上升阶段、中期的快速上升阶段、中后期的缓慢上升阶段及末期的快速上升后略有下降阶段,近似对应于识别出的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这4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中,依次发育高能河控三角洲分流平原、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河控三角洲分流平原近岸沉积区及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河控三角洲 扶余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关系——以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浊积扇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倪新锋 陈洪德 +2 位作者 田景春 赵俊兴 韦东晓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0,63,共5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浊积扇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和对称型3种基本...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浊积扇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和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重点讨论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关系,指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变化明显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在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浊积砂体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储层物性最好,而在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砂体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扇 短期基准面旋回 充填样式 储层 非均质性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家豪 姚光庆 赵彦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4,共8页
将层序控制因素分析和沉积学响应相结合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 ,较详细地分析了坳陷盆地、断陷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可容纳空间的不同发育特点、河流作用方式的变化、以及储层宏观分布特征 ,讨论了物源供给对储层的影... 将层序控制因素分析和沉积学响应相结合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 ,较详细地分析了坳陷盆地、断陷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可容纳空间的不同发育特点、河流作用方式的变化、以及储层宏观分布特征 ,讨论了物源供给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和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 ,说明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 :厚层叠置砂体底部冲刷面和下切谷、辫状分流河道曲流化特征、滨岸沙坝 -滨岸沼泽相沉积 ;阐述了厚层稳定煤层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沉积学 稳定厚煤层 储层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军 郑荣才 +2 位作者 陈景山 蔡勋育 韦景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 ,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型 )、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 (B型 )、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 (C型 )等三种基本结构类...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 ,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型 )、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 (B型 )、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 (C型 )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 ,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型 :即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1型 ) ,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2 型 ) ,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1型 ) ,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 (B2 型 ) ,完全—近完全对称型 (C1型 ) ,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C2 型 ) ,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C3 型 )。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个基本类型和亚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 ,并指出有利储集砂体在每种类型中的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 ,指出从陆地向湖盆 ,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具有从A1型→A2 型→C2 型→C1型→C3 型→B1型→B2 型的变化规律 ,并简述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层序分析 可容纳空间 结构类型 分布模式 那读组 百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与储层物性变化模式关系研究——以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华 田景春 +7 位作者 夏青松 倪新锋 张翔 聂永生 窦伟坦 付金华 郭正权 邓秀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8-483,共6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长6-长8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在长6—长8油层组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1)退积型叠加样式(向上&...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长6-长8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在长6—长8油层组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1)退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深"的非对称旋回);(2)进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浅"的非对称旋回);(3)退积-加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并深入研究了储层物性变化模式,包括:物性向上变好的模式;物性向上变差的模式;物性均匀变化的模式;上下砂体间物性突变的模式;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的模式及物性变化复杂的复合模式。这些模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密切相关,即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储层物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叠加样式 储层物性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南部须家河组—蓬莱镇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柯光明 郑荣才 +2 位作者 罗清林 雷光明 谢春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文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川西坳陷南部须家河组—蓬莱镇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两种基本结构类型;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 本文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川西坳陷南部须家河组—蓬莱镇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两种基本结构类型;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5个亚类型: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1型),近完全—完全对称型(C2型),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侏罗系 须家河组-蓬莱镇组 短期基准面旋回 川西坳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军 张尚锋 田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旋回(A)、向上变浅的非对称旋回(B)、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C)等三种基本...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旋回(A)、向上变浅的非对称旋回(B)、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C)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论述了每个基本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并指出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层序分析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构成样式及砂体成因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祺 陈振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0,共6页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对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核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了3种类型7种亚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3种类型分别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对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核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了3种类型7种亚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3种类型分别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依据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及其叠加样式,7种亚类型分别对应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式河口坝砂体、河口坝—远砂坝组合砂体、河上坝砂体(C1)、河上坝砂体(C2)和坝上河砂体。研究表明,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通量比值(A/S)控制着不同成因砂体的分布。建立了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的成因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体成因分析 三角洲前缘 下二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志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通过详细分析曲流河沉积动力学特点,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建立了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曲流河沉积中可发育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也可以发育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辫状河准层序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的准层序,而粒级向... 通过详细分析曲流河沉积动力学特点,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建立了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曲流河沉积中可发育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也可以发育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辫状河准层序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的准层序,而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不发育。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是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在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或决口河道沉积中,准层序界面为暴露过泥岩与上部洪水期的暗色泥岩间的界面。将河流相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的分析与对比认为,二者在层序地层学级次划分中时限相当,发育时间为0.01~0.05Ma;二者的界面是相同的,均为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或者是暴露过泛滥平原泥岩、根土岩等。河流相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其实是相同时间内沉积的一套相同的沉积体,二者的不同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在曲流河短期基准面升降变化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沉积物总是相对河水位是向上变浅的,由位于河水面以下的河道或边滩砂体向上变浅至河水面之上的天然堤、泛滥平原泥岩,此相序特征也正与准层序向上变浅的定义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河流相 准层序 短期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微观非均质性与重点短期基准面旋回 被引量:12
10
作者 柳妮 唐群英 +3 位作者 刘静 于景维 李钦昭 侯筱晓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岩性油气藏中剩余油难以挖掘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对头屯河组二段储集砂体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压汞、X-衍射以及扫描电镜资料,通过颗粒非均质性、孔喉非均质性以及填隙物非均...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岩性油气藏中剩余油难以挖掘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对头屯河组二段储集砂体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压汞、X-衍射以及扫描电镜资料,通过颗粒非均质性、孔喉非均质性以及填隙物非均质性的分析,认为头二段储集砂体具有较强的微观非均质性。在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内,探索了头二段重点旋回SSC4和SSC7与储集砂体微观非均质性的关系。SSC4上升半旋回内沉积物的供给量不低于可容纳空间(A/S≤1)时,颗粒非均质性与填隙物(主要为杂基)非均质性引起的孔喉非均质性对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较大;沉积物的供给量低于可容纳空间(A/S>1)时,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非均质性引起的孔喉非均质性对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较大。SSC7上升半旋回内,由颗粒非均质性引起的孔喉非均质性对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较大。针对不同重点短期旋回内砂体的开发,应注意判别微观非均质性的强弱变化,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采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短期基准面旋回 头屯河组 中侏罗统 阜东斜坡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老爷府油田泉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自亮 沈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以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将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油田泉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复变深的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等4种类型。... 为进一步提高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以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将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油田泉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复变深的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等4种类型。依据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将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划分为高可容纳空间型和低可容纳空间型;将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高可容纳空间型和低可容纳空间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每个基本类型及亚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特征和沉积动力学过程,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分布规律,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老爷府油田 泉头组四段 层序地层 短期基准面旋回 可容纳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武地区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金荣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49,共5页
长武地区延长组78、油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5种类型,各种类型砂体的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量的比值对砂体成因特征的控制... 长武地区延长组78、油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5种类型,各种类型砂体的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量的比值对砂体成因特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小于l时,以截削式河道砂体为主;大于1时,则为完整式河道砂岩。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量小于l时,以孤立式河口坝砂体为主;大于1时,则以远砂坝砂体为主;在水下坡折带沉积区,则为复合式坝砂体。基准面升降过程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不同成因的砂体类型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武地区 延长组 三角洲前缘 短期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延长组3油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13
作者 李玉明 李凤杰 王多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7-61,共5页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华池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将其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运...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华池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将其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最后建立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池油田 短期基准面旋回 三叠系 延长组 层序地层 等时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宏波 唐辉 +3 位作者 程刚 王定峰 张于勤 张孝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89-95,101,共8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厚度和上升半旋回厚度近似等于下降半旋回厚度3种类型。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和远砂坝砂体四大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包含削截式和完整式2种类型,河口坝砂体包含孤立式和叠加式2种类型,复合式坝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叠加在河口坝砂体之上形成,它们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A)和沉积物补给量(S)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主要形成削截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者A/S<1,后者A/S>1;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主要形成孤立式、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前者A/S<1,后两者A/S>1;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如果既保留了短期基准面上升期的沉积,又保留了下降期的沉积,则形成复合式坝砂体。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属岩性油藏,搞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预测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式坝和河口坝等砂体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岩储层 成因分析 长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韩江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柯光明 郑荣才 +1 位作者 高红灿 李潇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6,共6页
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韩江组储层为一套砂、泥互层的组合类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其中层内非均质性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纳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量的变化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超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建立... 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韩江组储层为一套砂、泥互层的组合类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其中层内非均质性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纳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量的变化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超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类型的非均质模式,探讨了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对称型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组-韩江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君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3期29-34,3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为一套砂岩、泥岩及薄煤层互层组合,储层非均质性强,明显受地层基准面旋回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影响。通过对山2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为一套砂岩、泥岩及薄煤层互层组合,储层非均质性强,明显受地层基准面旋回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影响。通过对山2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分别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物性变化不大等3种储层非均质模式;利用砂岩密度、砂体钻遇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参数描述了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中期形成的中期旋回层序储层非均质性弱,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到下降期储层非均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于楼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17
作者 陈欢庆 龚亮 +1 位作者 孙磊 韩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充分综合利用地震同相轴强反射、取心井岩性变化、沉积旋回、电导率、电阻率等曲线取值变化和测井精细二次解释成果等信息,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级别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利用不同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顶面构造图,验证地层细分成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于楼油层可以细分为29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对应地质年代0.01 Ma;地层厚度大体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局部高值部位呈坨状,主要受沉积作用和后期差异压实等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于楼油层 单砂体 单层 短期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1 位作者 王峰 赵俊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8,94,共7页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延长组主要油气资源分布在东部缓坡带。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发育于姬塬—安边地区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延长组主要油气资源分布在东部缓坡带。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发育于姬塬—安边地区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分为3大类7种类型;该砂体受控于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之间的变化关系2个方面。基准面升降过程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不同成因砂体的分布,据此建立了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砂体类型的成因分布模式。以坡折带为界,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划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3个区带,各区带发育不同储层砂体成因类型:“台型前缘”区主要发育截削式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河道砂体,“坡型前缘”区主要发育“下残式坝上河”,“盆型前缘”区主要发育完整式、上残式坝上河砂体和完整式河口坝砂体。这种对三角洲前缘的详细划分以及对储层砂体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对油藏开发中流动单元的细分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砂体成因分析 三角洲前缘分带性 坡折带 坳陷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树同 王多云 +1 位作者 秦红 王志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三角洲前缘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带,为了探讨该地区储层砂体成因,文章将储层砂体类型分为六种:截削式河道、完整式河道、叠加河口坝、下残坝上河、完整坝上河和上残坝上河砂体。利用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将这六种...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三角洲前缘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带,为了探讨该地区储层砂体成因,文章将储层砂体类型分为六种:截削式河道、完整式河道、叠加河口坝、下残坝上河、完整坝上河和上残坝上河砂体。利用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将这六种砂体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三大类六亚类,并对每一亚类砂体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砂体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比值的共同控制。最后,讨论了储层砂体分布规律并建立了该地区砂体成因分布模式。对砂体成因的细致刻画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储层预测的精度,而且对今后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体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的成因组合与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大老爷府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自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40,共9页
以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油田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详细刻画了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导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的成因组合特征,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成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 以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油田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详细刻画了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导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的成因组合特征,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成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成因组合和河口坝成因组合三种类型,并对这些储集砂体成因组合进行了详细解剖,例如,将水下分流河道成因组合划分为完整型、废弃型和多期叠加型水下分流河道组合三种亚类型;河口坝成因组合划分为完整型和叠加型河口坝成因组合两种亚类型;将复合成因砂体描述为坝上河成因组合。研究表明各种成因组合的发育受沉积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增加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变化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各种成因组合砂体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内的时空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成因组合 三角洲前缘 大老爷府油田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