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醒健康志愿者短暂肢体缺血的可接受性和安全性评价
1
作者 张南荣 周燕 +2 位作者 靳三庆 庞婷 雷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6-671,共6页
目的:评估清醒健康志愿者短暂肢体缺血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方法:选择60名20-3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利用血压计袖带的充气/放气进行3个循环的非优势上肢缺血再灌注,每个循环为缺血5min/再灌注5min,充气压力为200mmHg。此过程中持续... 目的:评估清醒健康志愿者短暂肢体缺血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方法:选择60名20-3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利用血压计袖带的充气/放气进行3个循环的非优势上肢缺血再灌注,每个循环为缺血5min/再灌注5min,充气压力为200mmHg。此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操作结束后用调查问卷(主要以0-10分的数字评分法为量化尺度)评估可接受性和不适感觉,于第3d重复进行1次同样的问卷调查,以评估问卷的可信度,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短暂肢体缺血中,志愿者的心率、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均波动在正常范围内。56.6%男性和66.7%女性的可接受度为7-8分,56.7%志愿者的舒适程度在4-6分,86.7%志愿者认为麻木感是最主要的不适感觉,46.6%男性和50.9%女性的麻木感评分在7-8分,每个循环肢体缺血中麻木感持续2-5min,再灌注后1-2min消失。男女间的可接受度和不适感觉无显著差异。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990)。结论:短暂肢体缺血是一种乐于被清醒健康志愿者所接受的、安全的远程缺血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短暂肢体缺血 健康志愿者 安全性 可接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压变异的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灌注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爱勇 赵迎春 +3 位作者 潘晓春 周克贵 赵玉武 顾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索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患者的血压波动与脑灌注和侧支循环变化的关系,为明确LS-TIA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 目的·探索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患者的血压波动与脑灌注和侧支循环变化的关系,为明确LS-TIA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LS-TIA患者。以动态血压仪采集的收缩压标准差作为短时收缩压变异(short-ter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SSBPV)指标,根据SSBPV水平,将LS-TIA患者分为SSBPV高组16例,SSBPV正常组14例,同期因头痛、头晕就诊的人群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15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以及脑梗死病史资料。所有患者以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单弯导管行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造影,由手术医师判断颅内动脉狭窄数目以及评估侧支循环开放情况。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小脑作对照,比值小于0.9,作为判断脑叶低灌注的标准。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余资料为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HC组相比,SSBPV高组、SSBPV正常组的颅内动脉狭窄总数、颈内动脉狭窄数目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SBPV高组、SSBPV正常组出现低灌注的脑叶数高于HC组(均P=0.000),SSBPV高组出现严重低灌注的病例数高于HC组(P=0.000),SSBPV高组侧支循环开放的总数(P=0.001)、二级侧支循环开放数高于HC组(P=0.014)。与SSBPV正常组比较,SSBPV高组出现低灌注的脑叶数多(P=0.041),出现严重低灌注的病例数多(P=0.024),侧支循环开放的总数多(P=0.034)。结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大,导致了LS-TIA患者脑低灌注范围更大,重度脑低灌注比例更高,这可能参与了LS-TIA的发病机制;而作为代偿机制之一,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管造影 血压变异 脑灌注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对行TLI的Lewis大鼠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阳 郑志楠 +1 位作者 靳三庆 梁慧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16-191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对Lewis大鼠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16只Lewis大鼠,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行短暂肢体缺血处理(transient limb ischemia,TLI)或假处理40min后,测定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大鼠在肢...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对Lewis大鼠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16只Lewis大鼠,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行短暂肢体缺血处理(transient limb ischemia,TLI)或假处理40min后,测定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大鼠在肢体缺血过程中,无体动及死亡发生。麻醉后40min时动脉血气:pH7.43±0.03,PaO2(82.4±3.9)mmHg,PaCO2(36.0±2.6)mmHg,BE(0.9±1.9)mmoL/L,HCO3-(25.1±1.7)mmoL/L,TCO2(26.4±1.8)mmoL/L,Na+(140.3±1.4)mmoL/L,K+(3.7±0.4)mmoL/L,Ca2+(1.38±0.08)mmoL/L,Hct(37.5±1.1)%,Hb(12.7±0.4)g/dL。结论: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未引起Lewis大鼠血气及电解质的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巴比妥钠 腹腔注射麻醉 LEWIS大鼠 动脉血气分析 短暂肢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