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咽喷雾剂改善线栓法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吞咽困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彩彩 简郭血骄 +4 位作者 杨向竹 郭健 冯学功 马鑫 高誉珊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研究通咽喷雾剂对线栓法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改善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短暂... 目的研究通咽喷雾剂对线栓法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改善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短暂性阻塞大脑中动脉90分钟造模,药物组给予通咽喷雾剂治疗14天。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各组大鼠在相同时间内由蒸馏水引发的吞咽次数和吞咽反应时间;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延髓孤束核内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serotonin,5-HT)含量。结果造模后第14天模型组大鼠吞咽次数减少(P<0.01)、吞咽反应时间延迟(P<0.05),药物组吞咽次数增加(P<0.05);模型组血清SP含量降低(P<0.01)、延髓孤束核内SP及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减少(P<0.05,P<0.01);药物组血清SP含量增加(P<0.05),延髓孤束核内SP及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增加(P<0.05,P<0.01)。结论通咽喷雾剂可改善t MCAO大鼠的吞咽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SP及孤束核内SP与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激活辣椒素敏感类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大脑动脉阻塞 脑卒后吞咽困难 通咽喷雾剂 P物质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动物模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长青 贺玮 +2 位作者 李伟光 李志慧 张成岗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只。改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传统组采用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比较两组造模成功率、手术时间... 目的观察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只。改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传统组采用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比较两组造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改良组造模失败1只、死亡2只、成功27只,造模成功率90.00%(27/30);传统组造模失败4只、死亡6只、成功20只,造模成功率66.67%(20/30);两组造模成功率比较,P<0.05。改良组神经损伤1只(3.70%),传统组5只(25.00%),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24.04±2.87)min,传统组(49.95±5.79)min,P<0.01。改良组术中出血量(1.79±0.72)mL,传统组(3.53±1.07)mL,P<0.01。结论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成功率较传统线栓法高,神经损伤、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大脑动脉栓塞 线栓法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 王琦 +4 位作者 王涛 杨旋 赵书生 裴兵兵 安亚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9期3529-3530,共2页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预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MACC的临床效果相当,血管内栓塞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术后易复发;手术夹闭术后复发少,手术时间短,预后良好,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手术夹闭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与长期预后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琨 李明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动脉溶栓组51例和支架取栓组65例。动脉溶栓组给予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给予Solitaire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手术...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动脉溶栓组51例和支架取栓组65例。动脉溶栓组给予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给予Solitaire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手术结束前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术后24 h行颅脑CT检查,并观察皮肤、消化道出血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及其他部位出血。术后90、18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支架取栓组、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6.9%(63/65)、76.5%(39/51),支架取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动脉溶栓组(P<0.05)。支架取栓组总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P<0.05)。支架取栓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动脉溶栓组出现黑便1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取栓组术后90、180 d时mRS评分均低于动脉溶栓组(P均<0.05)。结论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动脉溶栓 大脑动脉 栓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廖磊 王明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666-668,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显微组与介入组,各42例。显微组患者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介...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显微组与介入组,各42例。显微组患者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介入组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Hunt-Hess分级及术后3个月时的Rankin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介入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显微组(P<0.05)。两组术前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介入组Rankin评分低于显微组(P<0.05)。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较显微组[21.43%(9/42)]低(P<0.05)。结论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效果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能有效降低治疗创伤性,有利于患者远期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显微手术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学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的近期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先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行大脑中动脉取栓,取栓成功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术后有2例再次发生大脑中动脉栓塞,其中1例取栓成功, 1例失败;介入术后有7例成功康复出院, 2例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例死亡。7例成功康复出院患者中, 2例患者患肢恢复至5-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自行走路出院;3例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mRS评分为3分;2例患者偏瘫肢体为0级, mRS评分4分。结论对于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对大脑中动脉进行取栓,之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仍是可行的,近期效果相对较好,但手术难度也较高,并发出血或者脑疝风险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 大脑动脉栓塞 急诊血管内再通 动脉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2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光贵 罗来兵 +2 位作者 魏巍 马术强 李春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3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共22个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弹簧圈联合支架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中... 目的观察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共22个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弹簧圈联合支架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中联合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2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4例、Lvis支架辅助栓塞3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微导管辅助栓塞4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栓塞效果按照改良Raymond分级为Ⅰ级15例、Ⅱ级5例、Ⅲ级1例。18例患者随访6~30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弹簧圈栓塞 大脑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 大脑动脉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智胶囊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梗死体积和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谢越 冯珂 纪立金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胶囊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中药组予健脾益智胶囊干预,各组于术后6 h、12 h、1 d、3 d、7 d,...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胶囊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中药组予健脾益智胶囊干预,各组于术后6 h、12 h、1 d、3 d、7 d,采用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定磷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中药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比较显著缩小,模型组术后1 d的梗死体积最大(P<0.05);术后6 h、12 h、1 d、3 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术后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术后6 h、12 h、7 d,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Na+-K+-ATP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术后6 h、12 h、3 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术后6 h、3 d、7 d,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Ca2+-ATP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论]健脾益智胶囊可缩小大鼠脑梗死体积,可能与增加ATP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智胶囊 大脑动脉栓塞 TTC染色法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建峰 高金玲 +3 位作者 李辉 张峰 吴国彪 井山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因急性血栓栓塞造成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不同节段闭塞患者8例。13例患者在发病6 h... 目的:观察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因急性血栓栓塞造成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不同节段闭塞患者8例。13例患者在发病6 h 内接受了取栓治疗,利用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闭塞血管再通、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为6(4)分,较术前 NIHSS 评分(中位数)19(4.5)分明显下降(P <0.01)。10例闭塞血管再通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mRS 评分0~2分)、4例残疾(mRS 评分≥3分)、1例死于原发性肾病、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患者中,1例术后第90天随访 mRS 评分4分,2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3例患者中,8例术后24 h 颅脑 CT 扫描示脑梗死灶内出血。结果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 型支架 取栓术 血栓栓塞 脑血管闭塞 大脑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包玉龙 朱竟赫 +4 位作者 范英兰 刘禾 宋达夫 李显华 赵磊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均高于线栓法模型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梗死范围的稳定性、脑水肿程度、梗死体积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线栓组,使该模型推广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三氯化铁 大鼠 大脑动脉 闭塞 栓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支架取栓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伟 赵莲花 +4 位作者 侯延伟 张合亮 李博 王景华 郭再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6-538,共3页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在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15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1例,大脑前动脉4例。观察取栓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颅内出血、脑卒...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在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15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1例,大脑前动脉4例。观察取栓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颅内出血、脑卒中再发以及病死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90d,比较取栓前与取栓后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5例患者均血管满意再通,均为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以上。2例患者有症状性颅内出血,90d时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术前[4.0(0.0,18.0)分vs 13.0(10.0,28.0)分,P<0.01]。其中1例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死亡。90d随访时,mRS 0~2分8例(53.3%)。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可能是安全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动脉 支架 血栓溶解疗法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对心房纤颤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12
作者 宋静杰 路雅宁 +3 位作者 师聪红 吴跃华 景艳 穆耀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心源性栓塞是心房纤颤(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最主要病因。大脑中动脉(MCA)支配区AIS是最常见的。研究MCA狭窄(MCAS)与AF患者发生的MCA支配区AI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AIS同时伴有AF的患者232例,其中男性140... 目的心源性栓塞是心房纤颤(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最主要病因。大脑中动脉(MCA)支配区AIS是最常见的。研究MCA狭窄(MCAS)与AF患者发生的MCA支配区AI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AIS同时伴有AF的患者232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92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74.2岁。根据MCA狭窄程度,将AIS患者分为MCAS组(MCA狭窄率≥70%)与大脑中动脉非狭窄(MCANS)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MCAS患者27例,MCANS患者205例。与MCANS患者相比,MCAS患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P〈0.01),而心脏病发病率偏低(P〈0.05)。MCANS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1)、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P〈0.01)及左心房前后径(LAD;P=0.03)皆高于MCAS组。腔隙性AIS在MCAS组中更多见(P=0.04),而多发性AIS在MCANS组中更普遍(P〈0.01)。结论 AF患者发生MCA支配区AIS时,MCA动脉硬化病变可能与AIS不同分型存在相关性。MCA轻中度狭窄时发生心源性AIS中的概率更高。MCA严重狭窄时动脉粥样硬化性AIS的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心房纤颤 左心房前后径 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 心源性脑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培君 黄定波 庞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介入组,各18例。夹闭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介入组,各18例。夹闭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12个月时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夹闭组住院时间略长于介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住院费用(6.26±0.85)万元明显少于介入组的(8.53±0.7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05)。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瘤患者行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均有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相对而言,显微手术夹闭住院时间略长、并发症略多,但其住院费用较少,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栓塞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治疗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登宇 王君 +1 位作者 张荣举 刘金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评估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治疗老年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住院治疗的伴有临床症状的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52例,男性3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63.00... 目的评估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治疗老年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住院治疗的伴有临床症状的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52例,男性3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63.00±1.25)岁,全部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存在MCA重度狭窄(70%~99%),并择期造影全麻下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治疗,术后21个月内不同时间段通过CT血管成像,DSA检查,以及电话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关资料。结果5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共置入支架53枚,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好转29例,占55.8%。术后出现病情恶化或新添临床表现等并发症患者3例,占5.8%,其中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造成支架内闭塞1例;术后48h出现高灌注出血1例;术后出现患侧再发小穿支脑梗死事件1例。完成随访43例,随访率82.7%。结论用Neuroform EZ支架介入治疗老年MCA重度狭窄患者的疗效满意及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大脑动脉 颅内动脉疾病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群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玮婧 唐晓梅 +3 位作者 贾珂 冯浩 刘磊 于逢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的区别。方法前瞻性、连续性于2017年1~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根据TOAST分...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的区别。方法前瞻性、连续性于2017年1~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根据TOAST分型共筛选73例患者,ESUS组26例,LAA组47例。收集2组基线特征,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梗死部位。结果ESUS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LAA组[3(2,5)分vs 1(1,4)分,P=0.000],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低于LAA组(73.1%vs 100.0%,P=0.000)。ESUS组梗死部位前后循环均累及6例,LAA组2例(23.1%vs 4.3%);ESUS组梗死部位双侧累及8例,LAA组4例(30.8%vs 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是影响老年ESUS及LAA患者30 d致残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3,95%CI:1.006~5.410,P=0.048;OR=1.390,95%CI:1.094~1.768,P=0.007)。结论ESUS在病变分布双侧受累及前后循环均受累较为多见,其临床严重程度较LAA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和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丽娟 张京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16-1117,共2页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1]。血管闭塞性疾病和栓塞是常见的导致后循环缺血的血管因素,其中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颈内...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1]。血管闭塞性疾病和栓塞是常见的导致后循环缺血的血管因素,其中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同的特点及共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梗死 大脑动脉 栓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7
作者 段佳琪 刘俊瑾 +3 位作者 邵云云 常壮鹏 王鑫 侯锐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3-721,共9页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减轻缺血性脑卒中(IS)神经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右莰醇(EDB)组、依达拉奉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及给药组用中动脉栓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予线栓...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减轻缺血性脑卒中(IS)神经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右莰醇(EDB)组、依达拉奉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及给药组用中动脉栓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予线栓处理外与模型组操作一致。栓塞2 h后拔栓,同时EDB组和依达拉奉组分别尾静脉注射2.5 mg/kg的EDB和依达拉奉,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脑组织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趋化因子(CCL2、CCL5、CCR5、CCL7、CXCL1、CXCL2和CXCL12)、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量。BV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10μg/mL)、依达拉奉右莰醇低、中、高浓度组(5,10,50μg/mL)、依达拉奉组(10μg/mL)。模型及给药组用10μg/mL LPS诱导24 h构建BV2细胞炎症模型,给药组于LPS诱导24 h后分别给于不同浓度的依达拉奉右莰醇和依达拉奉干预24 h。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各组NO产生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CL2、TLR4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DB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P<0.01)、脑梗死区域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依达拉奉组比较,EDB组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炎症因子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趋化因子CCL2、CXCL12、CCL7、CXCL2、CCL5和CXCL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CCL2的mRNA表达量增高最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EDB组CCL2、CXCL12、CXCL1、CXCL2、CCL5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依达拉奉组相比,EDB组CCL2的mRNA表达量降低更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EDB组大鼠脑组织中CCL2、TLR4、NF-κB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依达拉奉组比较,EDB组大鼠脑组织中CCL2、NF-κB的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EDB组BV2细胞中NO含量明显下降,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CCL2、TLR4、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依达拉奉组比较,EDB组CCL2和TLR4的mRNA表达量降低(P<0.05),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EDB可能通过抑制CCL2-NF-κB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依达拉奉右莰醇 神经炎症 大脑动脉栓塞 CCL2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 大脑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 基底动脉 颈内动脉 海绵窦段 动脉主干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相关因子-2激动剂莱菔硫烷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健 王喜英 彭志锋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F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模型组和SFP组。模型组和SFP组小鼠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1h腹腔立即注射PBS或SFP(5mg/kg)溶液。MCAO后... 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F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模型组和SFP组。模型组和SFP组小鼠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1h腹腔立即注射PBS或SFP(5mg/kg)溶液。MCAO后1h,在短暂全身麻醉下取出大脑中动脉的线栓,开始再灌。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比较各组小鼠IRI后脑梗死体积;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估各组小鼠IRI后的神经症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模型组和SFP组小鼠IRI后大脑皮质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SFP治疗可使小鼠再灌24h后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再灌注后2h后,SFP激活Nrf2;再灌注6h后,HO-1激活。再灌注2h后,SFP也降低NF-κB磷酸化水平。SFP提高小鼠MCAO后7d的生存率。结论:通过SFP激活Nrf2可减轻IRI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大脑动脉闭塞 再灌 核因子相关因子-2 莱菔硫烷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柳四新 何丹 +1 位作者 余孝君 王家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 目的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最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栓塞 谷氨酸 细胞内CA2+ L-型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