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高分辨率MRI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差异 被引量:8
1
作者 谢珊珊 程敬亮 +1 位作者 张勇 寇培思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11-415,共5页
目的应用3.0 T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 MR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连续入组经MRA或DSA证实的症状... 目的应用3.0 T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 MR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连续入组经MRA或DSA证实的症状性MCA 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91例,使用3.0 T MR扫描仪对狭窄段进行HR MRI检查,测量并计算血管狭窄率,并加扫DWI、T2WI及黑水序列,明确有无脑梗死。结果 7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脑梗死患者46例,HR MRI上测得的狭窄率为0.72±0.21;TIA患者32例,HR MRI上测得的狭窄率为0.72±0.2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的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TIA患者中无差异,提示血管狭窄程度并非脑梗死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动脉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动脉免结扎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马福浩 胡俊豪 +3 位作者 穆秦颖 王浩 刘之荣 史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4,共7页
目的:为提高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MCAO模型制备方法——颈外动脉免结扎(ECA-LF)法,通过与传统Longa法和Koizumi法比较以明确其优势。方法:10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Koizumi... 目的:为提高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MCAO模型制备方法——颈外动脉免结扎(ECA-LF)法,通过与传统Longa法和Koizumi法比较以明确其优势。方法:10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Koizumi组、Longa法和ECA-LF组,比较3种方法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动物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面积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劣。结果:ECA-LF组在模型制作时间上显著低于Longa组和Koizumi组;与Longa组相比,ECA-LF组Garcia评分更低,但与Koizumi组无显著差别;术后7 d,ECA-LF组小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Morris水迷宫(MWM)实验表明,ECA-LF组在学习与记忆能力上与其他实验组差别不大。ECA-LF组的脑水肿程度及脑梗死面积与其它两组相当。结论:与传统Longa法和Koizumi法相比,ECA-LF法简化手术步骤、显著缩短了模型制作时间,提高了模型的存活率,在脑卒中实验研究中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大脑动脉栓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内扰流装置WEB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晓 钟志宏 +3 位作者 江泓 朱军 胡锦清 林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4-649,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瘤内扰流装置WEB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4年1-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应用WEB装置行血管内治疗的12例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经过,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7... 目的 初步探讨瘤内扰流装置WEB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4年1-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应用WEB装置行血管内治疗的12例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经过,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7例、基底动脉顶端4例、前交通动脉复合体1例。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记录术后即刻、术后24~48 h、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12例患者计12个动脉瘤,1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前mRS评分为零),1例为破裂动脉瘤(术前mRS评分为1分),均采取单一WEB装置治疗,一次性成功输送并释放,技术成功率达12/12。出院时11例mRS评分为零(均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例为1分(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即刻未见新发脑缺血或脑出血,术后24~48 h未见新发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脉瘤相关新发脑梗死,住院期间无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0 d亦无缺血性或出血性不良事件及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初步认为WEB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大脑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呼铁民 杨立军 +5 位作者 孟杰 田甜 马志君 张继伟 周敬君 王维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671-367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分级MCAA破裂患者10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夹闭组52例:采用显微手...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分级MCAA破裂患者10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夹闭组52例: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组5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Fisher分级及术后3个月时应用Barthel指数(BI)对预后进行测评,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和介入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687、5.455,P<0.05)。术后3个月时,夹闭组患者BI评分为(46.1±9.5)分,介入组为(48.2±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介入组为23.6%(1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再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高分级MCAA破裂的治疗效果确切,两种方法治疗后Fisher分级、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破裂 大脑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峰 李鹏 +4 位作者 高金玲 刘建峰 侯凯 井山泉 张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3991-39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6月—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2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5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6月—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2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2例,单纯支架置入术17例。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动脉瘤部位、治疗方法及结果,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衡量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6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中,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患者4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22例。1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颅脑CT显示为侧裂区类圆形高密度影;53例为破裂动脉瘤,颅脑CT表现均为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瘤颈显影5例,瘤体显影14例,致密栓塞46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4例,1例术中破裂,迅速完全栓塞动脉瘤后患者无相关症状;其中1例术后3 d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1例术后1周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经手术清血肿治疗后好转;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球囊辅助栓塞后4 d出现脑梗死。42例患者术后3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5例动脉瘤进展,再次栓塞治疗;27例无进展。3个月随防时mRS 0分45例,1分14例,2分4例,4分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动脉 颅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及预后 被引量:9
6
作者 文立利 张鑫 +5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张翔圣 杭春华 史继新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70例共17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120个(69.4%)破裂动脉瘤和53个(3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70例共17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120个(69.4%)破裂动脉瘤和53个(30.6%)未破裂动脉瘤。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1)170例经过术前评估可以行血管内栓塞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2)18例(10.6%)患者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未破裂动脉瘤组4例(7.5%,4/53),破裂动脉瘤组14例(11.7%,14/1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101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未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未破裂动脉瘤组1例复发,破裂动脉瘤组4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大脑动脉 弹簧圈 支架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甙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性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史以菊 聂恒环 +2 位作者 邢国庆 孟庆华 李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皂甙 (PNS)及三七皂甙单体 (Rb 1、Rg 1)对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后脑血流量(CBF)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7组 :其中第7组为假手术对照组 (SO) ;第1组为MCAO对照组 ;第2 ,3 ,4组MCAO前30min及MCA... 目的观察三七皂甙 (PNS)及三七皂甙单体 (Rb 1、Rg 1)对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后脑血流量(CBF)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7组 :其中第7组为假手术对照组 (SO) ;第1组为MCAO对照组 ;第2 ,3 ,4组MCAO前30min及MCAO后即刻分别静脉给予Rg120μg·kg-1,Rb120μg·kg-1 ,Nim5μg·kg-1 ;第5 ,6组分别于MCAO前灌胃PNS200mg·kg-1 及400mg·kg-1 连续10d。结果与MCAO对照组比较Rb 1,Nim ,PNS400mg·kg-1 组 ,CBF明显增高 (P<0.01) ,Rg1 组CBF无明显增加。PNS能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 ,降低一氧化氮 (NO)含量。超微结构显示 ,Rb1,Rg1,PNS和Nim能明显减轻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 ,其中Rb1,Nim ,PNS400mg·kg-1组优于Rg1 和PNS200mg·kg-1组。结论Rb1 ,Nim和PNS400mg·kg-1能明显增加MCAO区CBF ,其机理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 ;Rg1不能增加CBF。Rb 1,Rg 1,PNS有减轻脑缺血坏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脑细胞内SOD活力、降低细胞内Ca2 +及NO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甙 大脑动脉栓塞 脑血流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亚丙基莽草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含水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宏涛 孙建宁 +1 位作者 徐秋萍 郭亚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究异亚丙基莽草酸 (ISA)减轻脑缺血损伤是否与改善能量代谢与减轻脑水肿有关。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观察药物对脑组织含水量 ,能荷及Na+ ,K+ ATP酶的影响。结果 ISA 2 0 0mg·kg- 1可降低模型大鼠脑... 目的 探究异亚丙基莽草酸 (ISA)减轻脑缺血损伤是否与改善能量代谢与减轻脑水肿有关。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观察药物对脑组织含水量 ,能荷及Na+ ,K+ ATP酶的影响。结果 ISA 2 0 0mg·kg- 1可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 ,减轻脑水肿程度 ;ISA 2 0 0 ,10 0mg·kg- 1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脑组织能荷值 ;ISA 2 0 0 ,10 0 ,5 0mg·kg- 1对模型大鼠脑组织Na+ ,K+ ATP酶活力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结论 ISA可能通过保护脑组织能量代谢和提高脑组织Na+ ,K+ ATP酶活力 ,减轻脑水肿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异亚丙基莽草酸 大脑动脉栓塞 大鼠 脑含水量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永东 赵俊功 +2 位作者 李明华 尤小芳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评价急性血栓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造模的可行性,旨在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300~450g,随机分为3组:大栓子组(栓子长1.2~1.5mm,15只)、中等栓子组(0.8~1.0mm,30只)和小栓子... 目的评价急性血栓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造模的可行性,旨在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300~450g,随机分为3组:大栓子组(栓子长1.2~1.5mm,15只)、中等栓子组(0.8~1.0mm,30只)和小栓子组(0.5~0.6mm,15只)。取同系大鼠的股动脉血0.6ml与0.15ml凝血酶溶液混匀后,注入微导管内制备成线样血栓。将切好的栓子经大鼠左侧颈内动脉注入,建立MCAO模型。使用GESigna1.5T超导成像仪,3英寸环形表面线圈行大鼠脑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小栓子组15只,9只发现脑梗死灶(60%),中等栓子组和大栓子组所有大鼠均出现脑梗死灶,小栓子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灶均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皮层下及基底节的占93.3%(28/30)。小栓子组9只,在24h或死亡时的平均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的(14.41±8.72)%,中等栓子组30只占(48.29±18.57)%,大栓子组15只占(73.68±18.29)%。3组之间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71,P<0.01)。小栓子组9只,平均生存时间(301.1±23.02)h;中等栓子组30只,平均生存时间(277.43±20.27)h;大栓子组15只,平均生存时间(59.93±25.03)h。大栓子组与另2组之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76,P<0.01),而中等栓子组的生存时间与小栓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区相对脑血流容量(rCBV)在3~18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8,P>0.05)。结论经过改良后,中等栓子建立的大鼠MCAO模型脑梗死体积适中、存活率高、脑梗死部位恒定而rCBV持续降低,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动脉栓塞 磁共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亚丙基莽草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宏涛 孙建宁 +1 位作者 徐秋萍 郭亚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 研究异亚丙基莽草酸 (ISA)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MCAT)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观察ISA对脑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 SOD)、Cu Zn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 (... 目的 研究异亚丙基莽草酸 (ISA)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MCAT)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观察ISA对脑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 SOD)、Cu Zn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 ISA2 0 0 ,10 0mg·kg-1可提高模型大鼠脑组织T SOD活力 ;ISA2 0 0 ,10 0 ,5 0mg·kg-1均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脑组织Cu Zn SOD和GSH px活力 ;ISA 2 0 0 ,10 0 ,5 0mg·kg-1对模型大鼠脑组织MDA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亚丙基莽草酸 血栓 大脑动脉栓塞 脑缺血 脑梗死 自由基 动物实验 药物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军红 邓燕贤 +3 位作者 邱维加 周智鹏 张辉阳 曾阳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2 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_2WI无异常,24 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_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2 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 h死亡。结论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 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栓塞 介入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鲍娟 曹毅 +4 位作者 杨勇涛 景睿 李云飞 胡佳怡 赵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7-471,共5页
目的 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60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共65个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动脉瘤栓塞程度,评估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安... 目的 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60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共65个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动脉瘤栓塞程度,评估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中2例(2/60,3.33%)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4/60,6.67%)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为RaymondⅠ级50个(50/65,76.92%)、Ⅱ级12个(12/65,18.46%)、Ⅲ级3个(3/65,4.62%)。术后1个月内3例(3/60,5.00%)动脉瘤再出血,2例致死;1例(1/60,1.67%)死于肺栓塞;4例(4/60,6.67%)并发脑梗死。1例术后6个月瘤颈复发,1例术后25个月出现无症状性血管闭塞;末次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43个(43/51,84.31%)RaymondⅠ级、8个(8/51,15.69%)Ⅱ级。末次随访,49例(49/57,85.96%)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8例(8/57,14.04%)为3~4分。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大脑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缺血半暗区神经可塑性蛋白及神经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甜 车念聪 +3 位作者 龙建飞 王蕾 邹海艳 赵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半暗区神经生长营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微环境改变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突触重建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缺血半暗区神经生长营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微环境改变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突触重建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轴突再生标志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及抑制因子Nogo 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受体(Nogo receptor,Ng R)、Rho 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的表达。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15 d大鼠缺血半暗区皮层神经元数目低于假手术组(P<0.01),GAP-43表达较假手术组下调(P<0.05),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 A、Nogo R、Rho 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二组大鼠缺血半暗区皮层SYN及营养因子BDNF、VEGF、Ang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分泌增多可能与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缺血半暗区神经元轴突再生障碍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栓塞模型 缺血半暗区 神经营养因子 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晨 卞慧敏 +1 位作者 仇锦春 杨洪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观察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3 h后再灌注,观察通塞脉微丸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面积及血浆中前列腺素1α(6-K-PGF1α)、血栓烷... 目的:观察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3 h后再灌注,观察通塞脉微丸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面积及血浆中前列腺素1α(6-K-PGF1α)、血栓烷素B2(TXB2)、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结果:通塞脉微丸可以改善MCAO模型大鼠24 h的行为学异常,缩小脑梗塞面积,降低缺血脑组织的含水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浆中ET、TXB2,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结论: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微丸 大脑动脉栓塞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国伟 王亚飞 +5 位作者 霍龙伟 马勃 崔政 张轩宇 李江峰 郑虎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研究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史资料中再灌注治疗手段的差异分为研究A组与... 目的:研究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史资料中再灌注治疗手段的差异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分别接受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h,测定血清中神经细胞损害标志物、凋亡及应激标志物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Wnt通路分子的表达量。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SE、S100B、VILIP1、sFas、sFasL、ET-1、MD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GSK3β、LC3-II、Beclin1的表达强度呈降低趋势,血清中BDNF、NTF、sLivin、SOD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β-catenin、mTOR的表达强度呈升高趋势且研究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SE、S100B、VILIP1、sFas、sFasL、ET-1、MD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GSK3β、LC3-II、Beclin1的表达强度低于研究B组,血清中BDNF、NTF、sLivin、SOD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β-catenin、mTOR的表达强度高于研究B组。结论:支架机械取栓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治疗能够较动脉溶栓更为有效的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及相应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栓塞 支架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静波 李佑祥 +6 位作者 吴中学 姜除寒 杨新健 张友平 姜鹏 吕明 贺红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74-1075,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1例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95%)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 目的总结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1例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95%)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8例随访6~12个月,1例出现动脉瘤复发。结论在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保护了载瘤动脉,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弹簧圈 大脑动脉 宽颈 动脉 栓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华 刘月美 +2 位作者 关芮 徐昭 朱文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对颈总动脉穿刺法及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时效性、成功率、死亡率比较。方法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颈总动脉穿刺法组与传统线栓法组,将线栓从颈总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 目的对颈总动脉穿刺法及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时效性、成功率、死亡率比较。方法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颈总动脉穿刺法组与传统线栓法组,将线栓从颈总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动脉。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标准,于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统计24 h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颈总动脉穿刺法和传统手术方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的插线栓时间、成功率、死亡率分别为(82.3±17.4)s和(164.6±22.0)s,差异有显著性(P<0.01);87.5%和6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6.25%和1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简单省时,创伤小,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动脉栓塞 线栓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枢痛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动脉栓塞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胜利 魏建军 +3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傅先明 丁宛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62-465,共4页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动脉动脉 大脑动脉 水解弹簧圈 介入治疗技术 电解脱弹簧圈 颅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建模中麻醉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肇隆 马艳辉 +2 位作者 李丽 王天龙 周凌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55,62,共4页
目的为需要进行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模型建立的恒河猴及其它大型实验动物提供一种简捷、迅速、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健康成年恒河猴20只,均为雄性,年龄7~9岁,体重7~11 kg,基础麻醉应用0.1 m L/kg氯胺酮及速眠欣的混合液肌内注射,待... 目的为需要进行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模型建立的恒河猴及其它大型实验动物提供一种简捷、迅速、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健康成年恒河猴20只,均为雄性,年龄7~9岁,体重7~11 kg,基础麻醉应用0.1 m L/kg氯胺酮及速眠欣的混合液肌内注射,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插管(ID:4.5~5.5#)。随后送入介入中心,入室后连接监护并建立静脉通路,完成有创动脉压及导尿管置入等。术中实验动物采用呼吸机控制呼吸,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入进行麻醉维持,术中根据动物的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情况变化调整剂量,必要时追加上述氯胺酮与速眠新的混合液,并根据手术的需要调整心率、血压、体温等。溶栓前后行脑MRI造影,造影时停止输注麻醉药物,恢复动物自主呼吸。术中监测实验动物的心率、体温、有创动脉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并于麻醉诱导后和术中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共进行实验20次,均按预计方案实施完成,术中未发生动物躁动、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结束停药后,实验动物很快清醒并送回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后续处理。20只恒河猴15只存活24 h以上,5只死于溶栓后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面积较大。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合并复合麻醉维持为此类比较复杂的介入及MRI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一种安全、实用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大脑动脉栓塞 溶栓 气管插管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