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学忠 崔旭 +2 位作者 刘宗平 王捍东 王宗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1-715,共5页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后6h、1d、3d、5d处死动物,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通过HE染色、TUNEL检测及Caspase-3活性测定,对大鼠海马各区锥体细胞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短暂...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后6h、1d、3d、5d处死动物,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通过HE染色、TUNEL检测及Caspase-3活性测定,对大鼠海马各区锥体细胞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短暂性全脑缺血中,海马锥体细胞存在着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在海马各区中的分布是一动态过程,各区对缺血易损伤性的顺序是:CA1及门区>CA2>CA3>齿状回;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海马锥体细胞中DNA断裂及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且DNA的断裂早于Caspase-3的表达;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海马神经元出现凋亡时间早且损伤严重。试验证明: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各区存在着缺血耐受性差异;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 CASPASE-3 海马神经元 大鼠 细胞凋亡 海马锥体细胞 灌注 动态变化 动物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雅文 董蓉洁 +2 位作者 毛斌 尹艳艳 赵俊杰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大椎”穴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200~300 g)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组及针刺组各18只。应用改良三血管闭塞法制备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transie...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大椎”穴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200~300 g)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组及针刺组各18只。应用改良三血管闭塞法制备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TGCIR)大鼠模型,针刺组及非穴位组分别针刺百会穴、大椎穴及两穴平行线旁开1 cm非穴位处,每天2次,共3天,治疗3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大鼠患侧海马CA1(hippocampal,CA1)区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微管连接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及苄氯素1(Beclin 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非穴位组在神经功能评分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非穴位组比较,针刺百会、大椎穴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上调LC3、Beclin 1蛋白表达(P<0.05)。结论:针刺百会、大椎穴能够上调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表达,进而改善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 自噬 微管连接蛋白轻链3 苄氯素1 针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相CTA联合CT灌注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ACI的预测价值分析
3
作者 陆凤明 姜亦伦 +2 位作者 黄文磊 张士玉 王琪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42例TIA患者,根据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n=35)和...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42例TIA患者,根据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n=35)和非ACI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多时相CTA和CTP的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TIA患者发生AC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多时相CTA联合CTP参数对TIA患者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84.61±10.46)%]高于非ACI组[(67.39±12.55)%],CBV[(2.36±0.51)mL/100 g]、CBF[(31.12±9.47)mL/min·100 g]低于非ACI组[(3.66±0.92)mL/100 g、(46.17±10.21)mL/min·100 g],Tmax[(12.67±4.75)s]、MTT[(6.89±2.16)s]高于非ACI组[(8.44±1.94)s、(4.39±1.5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Tmax、MTT、血管狭窄程度均为影响TIA患者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CBV、CBF均为影响TIA患者发生ACI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P参数(Tmax、MTT、CBV、CBF)、CTA(血管狭窄程度)预测TIA患者发生ACI的AUC分别为0.857、0.814、0.865、0.916、0.816,联合预测的AUC为0.992(95%CI:0.960~0.999),灵敏度为97.29%,特异度为95.52%。结论:多时相CTA联合CTP对TIA患者进展为ACI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CTA CT灌注成像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DWI联合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魏亚军 王婉 张婷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0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灌注成像(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80例TIA患者资料,患者人口学资料、治疗资料、检查结果资料...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灌注成像(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80例TIA患者资料,患者人口学资料、治疗资料、检查结果资料均保持完整。仔细查阅患者资料,将入院24 h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记录主要的人口学资料与影像学检查参数,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患者的MRI-DWI、PWI相关参数,重点分析MRI-DWI联合PWI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查阅资料发现,80例TIA患者在入院24 h内有2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6.2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脑动静脉畸形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相关参数,发生组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观弥散系数(ADC)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BF、MTT、ADC值预测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的AUC为0.967,预测价值最高。结论TIA患者经MRI-DWI联合PWI检查,若呈现出CBF、MTT及ADC参数值异常,可能提示有脑梗死发生可能,可将上述参数联合用于预测TIA患者入院后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磁共振灌注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脂通脉方调控TLR4/NF-κB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孙琛琛 毛堂友 +3 位作者 吴笛 崔瑞刚 焦瑶 刘陟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调脂通脉方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体重(220±2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调脂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每组2... 目的 探讨调脂通脉方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体重(220±2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调脂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中脑动脉栓塞法造模,2 h后实现缺血再灌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调脂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灌胃调脂通脉方20、40、60 g/(kg·d),尼莫地平组灌胃尼莫地平15 mg/(kg·d),共14 d。灌胃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脑梗死面积占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TLR4、NF-κB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占比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占比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s-CRP、Lp-PLA2、IL-6、TNF-α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hs-CRP、Lp-PLA2、IL-6、TNF-α含量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调脂通脉方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通脉方 TLR4/NF-κB通路 缺血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茄素A介导miR-146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刘红旗 丁丰 闫海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1577-1584,共8页
目的观察醉茄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介导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5组,另10只SD大鼠建模操作同上但是未结扎颅脑动脉记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醉茄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介导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5组,另10只SD大鼠建模操作同上但是未结扎颅脑动脉记为假手术组。醉茄素A组经尾静脉注射50 mg·kg^(-1)醉茄素A,miR-146a上调组经尾静脉注射携带miR-146a模拟物的腺病毒200μL,空载组经尾静脉注射未携带miR-146a模拟物的腺病毒200μL,尼莫地平组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1)尼莫地平,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1 mL·(100 g)^(-1)生理盐水。48 h后,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海马组织miR-146a表达;评价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RT-qPCT检测TLR4、NF-κB p65、TNF-α、IL-1β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炎症指标水平、miR-146a、TLR4、NF-κB p65、TNF-α、IL-1β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醉茄素A组、尼莫地平组、miR-146a上调组神经功能评分、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炎症指标水平、TLR4、NF-κB p65、TNF-α、IL-1β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醉茄素A组、miR-146a上调组神经功能评分、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炎症指标水平、TLR4、NF-κB p65、TNF-α、IL-1β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miR-146a上调组比较,醉茄素A组除miR-146a表达外,其余指标均下降(P<0.05);尼莫地平组、miR-146a上调组和醉茄素A组均能减轻海马组织病理改变,但醉茄素A组病理改变最轻。结论醉茄素A可上调miR-146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减少神经元凋亡,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醉茄素A 微小核糖核酸-146a 海马 神经元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徐翔 陆晓培 +1 位作者 黄玉钿 吴佳琳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n=16),即对照组(Con组)、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 目的:探究丁苯酞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n=16),即对照组(Con组)、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即MCA组、建模前腹腔内注射10 mg/kg消旋3-正丁基苯酞/NBP为MCA+NBP组、建模前腹腔注射5 mg/kg N-乙酰半胱氨酸/NAC即MCA+NAC组、建模前腹腔注射NBP+NCA即MCA+NBP+NCA组,其中MCA组、MCA+NAC组、MCA+NBP+NCA组再灌注24 h。采用改良Zea-longa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制作大鼠脑组织切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经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P6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各组大鼠存活率依次为Con组(100%)、MCA组(56.25%)、MCA+NCA组(62.50%)、MCA+NBP+NCA组(93.75%)。相较于MCA组,MCA+NBP与MCA+NBP+NCA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MCA与MCA+NCA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Con组,其余4组大鼠脑组织均出现梗死灶;与MCA组相比,MCA+NBP及MCA+NBP+NCA组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下降(P<0.05)。与Con组相比,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神经元自噬小体,MCA组神经元细胞中重度水肿、细胞核固缩、线粒体呈球状肿胀、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而MCA+NBP及MCA+NBP+NCA组神经元细胞轻中度水肿,结构完整。与Con组相比,MCA组P6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CA组相比,MCA+NBP及MCA+NBP+NCA组P62的表达均下降(P<0.05),而MCA与MCA+NCA组P62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NBP)可抑制神经元过度自噬、降低P62表达。从存活率看,NBP+NCA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在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形态及P62表达方面,NBP单独或与NCA联合使用均有积极效果,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丁苯酞 神经元保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LRP3相关炎症反应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初步研究
8
作者 王苏娜 谢苏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价、脑梗死面积、炎性因子含量及NLRP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LRP3炎性小体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明显(P<0.05),大鼠脑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均有减少(P<0.05),NLRP3炎性小体阳性表达下降(P<0.05)。结论: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能通过调节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以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黄芪桂枝五物汤 NLRP3炎性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金大成 王铁民 方秀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上,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c-fosmRNA及蛋白表达。结...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上,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c-fos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缺血组大鼠纹皮质较假手术组c-fosmRNA和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增加;CGRP组和NGF组c-fos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显著弱于缺血组;CGRP和NGF合用组c-fosmRNA和蛋白表达非常明显弱于缺血组、CGRP组和NGF组。结论:CGRP和NGF分别抑制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则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纹皮质cfosmRNA及蛋白表达,二者对保护缺血神经元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蛋白表达 mRNA 纹皮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大鼠 神经生长因子(NGF) 短暂 C-FOS 图像分析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灌注模型 缺血神经元 原位杂交 协同作用 外源性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对幼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贾莉莉 喻文立 +1 位作者 张涛 吕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的方法建立HIR模型,于再灌注60 min后经下腔静脉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40 kD的右旋糖苷,假手术组组仅行开关腹、游离血管等操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组织BBB通透性(以右旋糖苷通过率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BBB紧密连接蛋白相关指标闭合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相对表达量,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右旋糖苷通过率、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通过率更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Claudin、Occludin、β-Catenin、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IR会导致幼鼠BBB通透性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灌注损伤 屏障 幼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及PRMT5、p53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莉 董园振 李良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p53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R)、脑络通组(20.2 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p53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R)、脑络通组(20.2 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R)模型。脑络通组给予脑络通颗粒(20.2g/kg)灌胃,每天1次,持续7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同样的方法同时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RMT5、p53、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Caspase-3、p53、PRMT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络通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Caspase-3、p53、PRMT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颗粒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可能是通过抑制PRMT5、p53基因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通颗粒 缺血灌注损伤 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12
作者 彭志锋 马国英 +1 位作者 杨靖辉 刘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脑缺血再灌注(I/R)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23±2)g,7~8周龄]分为4组:sham组、I/R组、I/R+100 mg/kg二甲双胍组(低剂量组)和I/R+200 mg/kg二甲双胍组(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脑缺血再灌注(I/R)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23±2)g,7~8周龄]分为4组:sham组、I/R组、I/R+100 mg/kg二甲双胍组(低剂量组)和I/R+200 mg/kg二甲双胍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脑缺血组小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60 min后再灌注7 d,sham组除不插入细丝阻断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4 h,每天分别用100,200 mg/kg二甲双胍溶液灌胃,持续7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和记忆相关指标;采用干湿质量法评估小鼠脑水肿情况;采用HE染色评估小鼠神经元形态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降低,逃避潜伏期增加,目标象限时间降低,穿越平台次数降低(均P<0.05);脑组织含水量增加(P<0.05);BDNF含量和SOD活性均降低(P<0.05);脑组织中变性神经元数量增多。与I/R组相比,低剂量组小鼠目标象限时间增加(P<0.05);高剂量组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增加(P<0.05),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目标象限时间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5),BDNF含量和SOD活性增加(P<0.05),神经元变性减少。结论200 mg/kg二甲双胍后处理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可能与脑水肿减轻、神经元变性改善、脑内BDNF含量和SOD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缺血灌注 水迷宫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胆红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13
作者 李丹 斯依提·阿木提 +2 位作者 恰合班·恩特马合 刘艳梅 孟新玲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0-243,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胆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作用及其对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R组)、5 mg/kg胆红素组(I/R+5 mg组)、10 mg/kg胆红素组(I/R+10 mg组)和15 mg/kg胆红素组(I/R+15 mg组),造模前连续给药7... 目的:研究外源性胆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作用及其对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R组)、5 mg/kg胆红素组(I/R+5 mg组)、10 mg/kg胆红素组(I/R+10 mg组)和15 mg/kg胆红素组(I/R+15 mg组),造模前连续给药7 d,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I/R模型。造模24 h后取材,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区域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p-caspase 3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I/R+10 mg组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与I/R组相比,I/R+5 mg组和I/R+10 mg组脑组织形态较为正常;与I/R组相比,I/R+10 mg组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I/R+5 mg组、I/R+10 mg组和I/R+15 mg组脑组织p-caspase 3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外源性胆红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外源性胆红素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石竹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在体验证
14
作者 刘胜伟 沈正泽 +3 位作者 任忠洋 丁玲 刘洁 陈昶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63-69,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BC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中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并对关键通路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pharmmapper server)...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BC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中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并对关键通路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pharmmapper server)数据库获得BCP相关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获得CIRI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数据库比对筛选BCP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利用软件Cytoscape 3.7.1绘制相互图;利用软件R语言中的clusterProfiler包对BCP抗CIRI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通路分析;建立大鼠CIRI模型,用western blot法验证BCP抗CIRI的潜在靶点。结果:筛选出BCP相关靶点194个,CIRI相关靶点1144个,共同靶点102个。BCP主要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CASP3)等关键靶点,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53(tumor protein p53,P53)等信号通路途径,对CIRI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神经保护作用。结论:BCP在CIRI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涉及抗凋亡、神经保护作用,其他还与抗炎、抗氧化等多靶点、多通路相关,体现出我国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β-石竹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铁死亡通路蛋白的影响
15
作者 李松林 李贤 +1 位作者 胡黎黎 邓厚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来探讨外源性注射右美托咪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对铁死亡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约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改良Longa线栓法...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来探讨外源性注射右美托咪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对铁死亡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约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模型。24 h后取血肿周围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形态和凋亡率,氯代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普鲁士蓝染色检测铁沉积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还原酶4(GPX4),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血红素转运蛋白(HPC1)、转铁蛋白受体(TfR)和铁输出蛋白(FPN1)。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18.6±1.6)%vs(2.3±0.4)%]、脑梗死体积[(42.7±5.7)%vs(3.1±0.5)%]、铁沉积量[(35.1±4.4)%vs(2.6±0.3)%]、血清MDA水平[(42.52±6.63)mmol/L vs(15.63±3.26)mmol/L]、组织COX-2(0.79±0.13 vs 0.41±0.06)、HPC1(0.62±0.08 vs 0.34±0.03)和TfR蛋白(0.53±0.07 vs 0.24±0.0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而血清GSH[(18.65±3.52)μmol/L vs(30.21±5.62)μmol/L]和GPX4水平[(24.52±4.65)μmol/L vs(39.63±6.03)μmol/L]及组织FPN1蛋白(0.36±0.03 vs 0.54±0.05)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神经元凋亡率[(9.1±1.1)%vs(18.6±2.3)%]、脑梗死体积[(22.3±3.2)%vs(42.7±6.1)%]、铁沉积量[(12.6±2.1)%vs(35.1±4.3)%]、血清MDA水平[(28.65±4.21)mmol/L vs(42.52±6.63)mmol/L]、组织COX-2(0.60±0.08 vs 0.79±0.13)、HPC1(0.55±0.06 vs 0.62±0.08)和TfR蛋白(0.41±0.05 vs 0.53±0.07)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而血清GSH[(25.52±3.69)μmol/L vs(18.65±3.52)μmol/L]和GPX4水平[(33.26±5.25)μmol/L vs(24.52±4.65)μmol/L]及组织FPN1蛋白(0.42±0.04 vs 0.36±0.03)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影响铁死亡通路蛋白表达,进而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铁死亡 缺血灌注损伤 环氧合酶-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HT-BDNF轴研究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6
作者 陈国健 潘锦涛 伍彩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8-12,17,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对脑卒中大鼠脑功能的保护活动和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治疗前后进行脑功能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对脑卒中大鼠脑功能的保护活动和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治疗前后进行脑功能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于针刺或柴胡疏肝方单独治疗,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对大鼠脑卒中模型的脑功能损伤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能够上调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递质5-HT、DA和NE的表达;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能够上调大鼠脑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结论针刺联合柴胡疏肝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上调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针刺 柴胡疏肝方 单胺类神经递质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C-1α通路探索珍龙醒脑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17
作者 项颖卿 徐安琪 +1 位作者 谭丽红 王倩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探索珍龙醒脑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珍龙醒脑低、中、高剂量组(ZLXNl、ZLXNm、ZLXNh)组。... 目的: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探索珍龙醒脑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珍龙醒脑低、中、高剂量组(ZLXNl、ZLXNm、ZLXNh)组。每组12只。除Sham外采用改良的Longa 法复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除I/R外,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珍龙醒脑50、100及200mg/(kg·d),I/R组和Sham组同步给予0.9%氯化钠溶液,疗程1周。造模后第6,12,24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治疗干预1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 A(TFAM)的mRNA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ZLXNm、ZLXNh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珍龙醒脑胶囊各剂量组的 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ZLXNl组SOD活性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LXNm、ZLXNh组SO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珍龙醒脑各剂量组海马组织PGC-1α和 TFAMmRNA 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蛋白表达在ZLXNm、ZLXNh组显著降低(P<0.05),NRF1蛋白表达在ZLXNm、ZLXNh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珍龙醒脑胶囊可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NF-κB表达的下调和 PGC-1α 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龙醒 缺血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PGC-1Α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秋媚 胡跃强 +3 位作者 袁莉 黄泽 黄秋霞 詹晨阳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97-100,共4页
从实验动物的选择、线栓法的制备、术中的处理等影响因素入手,探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进展,认为线栓法因具有不开颅、易操作、损害小等优势,可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中广泛应用,但影响其制模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种。
关键词 缺血卒中 缺血灌注模型 线栓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晶 张祎 +2 位作者 马晨 李雯 杨玉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24-29,共6页
目的观察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Klotho低剂量... 目的观察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大鼠建立ACI后CIRI模型。假手术组只做颈动脉血管分离和伤口缝合,不做颈动脉夹闭处理。大鼠继续饲养24 h后,Kloth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25、50、100 mg/kg的Klotho蛋白进行灌胃处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5组大鼠均每天灌胃处理1次,持续处理14 d。取各组大鼠,采用Longa评分法和平衡木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各组大鼠,断头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苏木精染色法测算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炎症介质IL-1β、TNF-α、IL-6,采用TBA法检测MDA,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OD,采用紫外比色法检测GSH-Px。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模型组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Klotho高剂量组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P均<0.05),Klotho中剂量组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Klotho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P均<0.05),Klotho中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Klotho低剂量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100 mg/kg Klotho蛋白灌胃对ACI大鼠CIRI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和RIP3蛋白表达、抑制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蛋白 缺血灌注损伤 急性梗死 神经元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麻醉犬脑循环及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贾莹 颜天华 +2 位作者 王秋娟 马莹 杨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麻醉犬脑循环及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以电磁流量计测定麻醉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心率(HR)的变化;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略加改良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记...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麻醉犬脑循环及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以电磁流量计测定麻醉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心率(HR)的变化;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略加改良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脑电图(EEG)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以及脑组织匀浆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静脉滴注红景天苷(8,4,2mg/kg)能明显增加麻醉犬的脑血流量(CBF)和降低脑血管阻力(CVR)对平均动脉压(MAP)和HR无明显影响;静脉注射红景天苷(24,12,6mg/kg)能明显缩短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EG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降低脑匀浆EB含量。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增加CBF和降低CVR改善脑血液循环,并且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血灌注 血流量 血管阻力 电图 翻正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