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乔保光 吴方方 +3 位作者 陈巧艳 朱岩 张雁 何睿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目的:探讨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病程在3个月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80例,择期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病程在3个月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80例,择期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电极组和双电极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异感覆盖范围、治疗时间、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数(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电极移位)和术后6个月有效率;比较术前、治疗结束时、术后1、6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和PSQI评分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双电极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和PSQI评分均小于单电极组(P<0.05)。双电极组手术总时间长于单电极组(P<0.05),双电极组异感覆盖范围大于单电极组(P<0.05),两组治疗天数和治疗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电极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大于单电极组(P<0.05)。结论: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增加异感覆盖范围,疗效优于单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可作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异感覆盖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孙凤侨 牛弘川 +2 位作者 杨艺 何江弘 赵元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手术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tSCS组和ltSCS组。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意识状态水平,根据CRS-R评分将患者的临床诊断分为植物状态、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MCS+和脱离微小意识状态4个等级。以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的提升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比较stSCS组和ltSCS组疗效差异。结果44.8%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通过脊髓电刺激治疗后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有所提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stSCS组和ltSCS组CRS-R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ltSCS组和stSCS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613)。结论stSCS和ltSCS均可显著提高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且stSCS可能能够取得与ltSCS相当的短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微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长时脊髓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慧敏 王晓越 +4 位作者 张媛婧 张毅 李怡帆 毛鹏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t-SCS)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病...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t-SCS)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M组)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组(S组)。M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S组给予st-SCS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睡眠、生活质量变化,以及并发症与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最终共纳入168例,其中M组90例,S组78例。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阿森斯睡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及生活质量QL-index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01),且S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治疗3个月后,S组PHN的发生率低于M组(P <0.05)。结论:st-SCS可以改善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且对PH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嘉芳 何龙 +5 位作者 林鹏 莫海兵 谢恬 庄国雄 林章雅 江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PHN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st SCS组(40例)和b PRF组(6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PSQI、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T0)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T7)、9个月(T8)、12个月(T9)时st SC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术后1天(T1)、7天(T2)、14天(T3)、28天(T4)、2个月(T5)、3个月(T6)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8和T9时st SCS组病人PSQI、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但T1至T7时,这些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 SCS组和b PRF组在近期疗效上相当,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HN。在远期疗效上st SCS组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双极脉冲射频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蕊 孙明洁 +1 位作者 于洋 陈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1-836,共6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确诊PHN病人4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A组,n=20)与脉冲射频术组(B组,n=20),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确诊PHN病人4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A组,n=20)与脉冲射频术组(B组,n=20),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点:术前、治疗后3天、10天、1月、2月、3月的治疗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病人并发症(气胸、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药费、化验检查费、住院总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简化麦吉尔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P <0.05),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 IL-1β均低于治疗前(P <0.05);IL-8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射频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药费明显高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低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结论: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缓解PHN病人临床症状,相关疼痛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射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脉冲射频 炎性因子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媛婧 杨阳 +1 位作者 王稳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419,共6页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性质多样,给病人带来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社会负担愈发严重。临床上治疗ZAP方法多样,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治疗ZAP的新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性质多样,给病人带来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社会负担愈发严重。临床上治疗ZAP方法多样,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治疗ZAP的新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ZAP的相关文献,从作用机制研究、病程、疼痛类型、术式选择、治疗天数、参数程控等方面介绍了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目前治疗ZAP的现状、进展以及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临时脊髓刺激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成龙 宋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本科室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65例,其中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A组)90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B组)75例,比较... 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本科室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65例,其中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A组)90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B组)7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VAS评分、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除术后1 d,B组其他测量时间PSQI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远期效果来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效果优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背根神经节 双极脉冲射频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文静 刘鎏 +4 位作者 王珺楠 郭文帅 闫苒苒 陈阳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267,共10页
目的:评估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oster-associated neuralgia,ZA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1日就诊于山东大学... 目的:评估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oster-associated neuralgia,ZA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1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确诊为ZAN并接受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并使用Lasso回归筛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C指数评估模型。结果:共纳入91例病人,st-SCS治疗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显著减低,病人睡眠质量改善,普瑞巴林及加巴喷丁的平均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长病程(course,OR 7.0232,95%CI 1.2551-39.299,P=0.0265)、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P,OR 1.6808,95%CI 1.0513-2.6874,P=0.0301)、合并冠心病(OR 4.089,95%CI 1.1238-14.9440,P=0.0326)是影响短时程电刺激治疗ZAN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SCS可以缓解难治性ZAN病人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平均用量,改善睡眠质量,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长病程(course)、合并冠心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inophil percentage,EOP)是影响st-SCS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C指数为0.7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说明本研究所制模型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临床疗效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不同病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黄佳彬 杨少敏 +5 位作者 孙武平 蒋昌宇 周洁华 李迪森 熊东林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9-757,共9页
目的: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Cord sStimulation,tSCS)对不同病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长期疗效。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99例ZRN病人,包括42例急性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 目的: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Cord sStimulation,tSCS)对不同病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长期疗效。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99例ZRN病人,包括42例急性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病人,34例亚急性疱疹性神经痛(subacute herpetic neuralgia,SHN)病人以及23例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在保守治疗无效后接受1~2周t SCS治疗,对术前及术后1、3、6和12月等各时间段病人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在t SCS治疗后VAS和PSQI均有明显下降(P<0.001)。然而AHN组和SHN组的两项评分比PHN组下降得更明显(P<0.001)。其中AHN组下降最明显。SHN和PHN组的VAS和PSQI在术后1个月有评分反弹现象。t SCS治疗后三组病人的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均下降。AHN组的下降趋势最明显,随访3、6及12个月后AHN组中仍遗留疼痛的人数比例最少。本研究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SCS是一种治疗早期顽固性ZRN非常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与PHN相比,tSCS治疗AHN和SHN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亚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铭杰 黄佳彬 +6 位作者 罗裕辉 高翃 梁豪文 熊东林 廖翔 张强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剂量、疗效及花费进行比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例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目的: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剂量、疗效及花费进行比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例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使用短时程电刺激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其中64例采用背根神经电刺激,138例采用脊髓电刺激),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及每一例手术的辐射剂量,术后病人的程控次数,术前及术后1、2、3月等各时间段病人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医疗耗材费等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3个月的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在两种方法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显著上升(P<0.01),且两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背根神经电刺激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且术后平均程控次数以及医疗耗材费用也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结论: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都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但背根神经电刺激具有程控次数少、覆盖好、花费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短时背根神经刺激 视觉模拟评分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SF-36健康调查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