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喙与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肖世峰 程晓霞 +10 位作者 陈仕龙 林锋强 朱小丽 王劭 俞博 吴南洋 黄梅清 郑敏 王锦祥 陈少莺 俞伏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0-694,共5页
为研究短喙与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SBDS-GPV)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本研究以SBDS-GPV M15分离株人工感染2日龄樱桃谷鸭,测定感染鸭发病情况、体重、喙长宽和抗体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该病毒可经口服和同居感染2日龄樱桃谷鸭,感染鸭... 为研究短喙与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SBDS-GPV)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本研究以SBDS-GPV M15分离株人工感染2日龄樱桃谷鸭,测定感染鸭发病情况、体重、喙长宽和抗体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该病毒可经口服和同居感染2日龄樱桃谷鸭,感染鸭症状与自然感染一致,发病率70 %~100 %,死亡率10 %~30 %;耐过鸭的体重和喙长分别为正常鸭的61.1 %~67.6 %和63.1 %~64.8 %;感染后7 d和14 d血清中的抗GPV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0 %~80 %和100 %,直至感染后66 d仍维持在高水平;应用抗GPV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死鸭肝脾心等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上述结果表明SBDS-GPV M15株可经消化道传播,对樱桃谷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以短嘴与矮小综合征为临床特征。本研究可作为相关临床病例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喙与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 与矮小综合征 樱桃谷鸭 体重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樱桃谷鸭源新型鹅细小病毒的分离及分子特征解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贾婧宇 秘清灵 +4 位作者 李勇霖 李玉峰 于可响 王建业 朱国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3,共7页
为了深入揭示引起樱桃谷鸭短喙与矮小综合征(SBDS)的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的鹅胚增殖特性及分子特征,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份SBDS典型病例在9日龄鹅胚上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成功分离到3... 为了深入揭示引起樱桃谷鸭短喙与矮小综合征(SBDS)的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的鹅胚增殖特性及分子特征,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份SBDS典型病例在9日龄鹅胚上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成功分离到3株NGPV,分别为SDHT16、SDJN19和SDLC19。3株病毒均能在鹅胚中稳定传代,但致死鹅胚的时间明显长于经典型GPV。3株NGPV之间基因组的同源性高达98.9%~99.7%,而与经典GPV强毒株的同源性则稍低,为95.2%~96.1%。基于3株NGPV与已发表的NGPV毒株和经典GPV强毒株的编码蛋白比对分析显示,与国内经典GPV强毒株相比,NGPV毒株结构蛋白VP1共产生了16个氨基酸点突变,其中9个氨基酸位点与欧洲的B株相同;非结构蛋白Rep1则产生了12个氨基酸位点突变。与经典GPV LH株的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TR)相比,SDHT16、SDJN19和SDLC19在ITR的回文区茎部分别多出2、4、4个碱基,ITR的同源性达到98.1%~100.0%,而与LH株的同源性为93.0%~94.0%。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NGP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喙与矮小综合征 新型鹅细小病毒 分离 分子特征 末端倒置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