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及地下导电率结构
被引量:
8
1
作者
范国华
顾左文
+1 位作者
姚同起
朱克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横跨云南省红河断裂布设两条测线,每条测线由8个测点组成.在两条测线上进行了三分量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同步连续观测,计算了8—60min 周期成份的感应矢量.其实感应矢量在洱源、下关、巍山、墨江和永平、云县、临沧、思茅之间存在一反向轴...
横跨云南省红河断裂布设两条测线,每条测线由8个测点组成.在两条测线上进行了三分量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同步连续观测,计算了8—60min 周期成份的感应矢量.其实感应矢量在洱源、下关、巍山、墨江和永平、云县、临沧、思茅之间存在一反向轴线,轴线两侧实感应矢量反向,并随离该轴线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东北侧实感应矢量随距离的衰减小于西南侧的衰减.在大部份测点上短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小于长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导电结构模型的数值计算探讨了该区导电率结构的某些特征.这一探讨指出,在该区地下红河断裂西和西南侧存在一高导带,这一高导带向东北倾斜,大部份测点地下在此高导带上有高导覆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短周期变化
导电率
结构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范国华
姚同起
+2 位作者
韩克礼
朱克佳
顾左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4-621,共8页
为研究陕西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1996年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临时测线一条,在测线上进行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水平转换函...
为研究陕西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1996年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临时测线一条,在测线上进行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水平转换函数及谱成分关系.在数据处理中参考应用了随机数据理论,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指出,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受武功、乾陵之间地下近东西向异常感应电流集中的区域性影响及测点附近局部感应电流影响.其主要分布特征为,垂直分量变化在武功和乾陵之间存在一反向轴,频率响应显示出转换函数在周期约20min时有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短周期变化
分布特征
陕西
地磁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描述及解释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左文
范国华
+1 位作者
姚同起
朱克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6-77,共12页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对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一非对称异常.其负异常较大,中心位于无锡、常熟一带;其正异常较小,中心位于海安与大丰之间.异常出现的周期为100—3600s,并在...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对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一非对称异常.其负异常较大,中心位于无锡、常熟一带;其正异常较小,中心位于海安与大丰之间.异常出现的周期为100—3600s,并在120s处取极大值.二维模型拟合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由北向南上升的地下高导层.该高导层在溧阳、无锡、余山一线消失.这恰是溧阳、崇明大断裂之所在.该地区地表还存在有厚度为300m的高导覆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短周期变化
长江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解释
4
作者
范国华
姚同起
韩克礼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9-633,共5页
1996年 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地磁短周期变化观测临时测线 .通过测点地磁转换函数 ,分析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根据子波变换进行多尺度分析的理论 ,提取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区域性源的影响成分 .并以此为观测数...
1996年 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地磁短周期变化观测临时测线 .通过测点地磁转换函数 ,分析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根据子波变换进行多尺度分析的理论 ,提取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区域性源的影响成分 .并以此为观测数据 ,反演研究了测线地下相应于区域性源的二维导电率结构 .在反演研究中 ,将 Zhdanov等提出的基于观测电磁场和导电率模型理论计算场的剩余场总能量最小 ,并且引入迁移剩余场概念的反演方法 ,引入磁变测深数据的反演中 .反演结果给出了测线地下 1 0 0 km深度范围内的导电率结构 ,指出高导电率区位于武功、乾陵一带地下 ;并且讨论了该反演方法的主要特点 ,即能较好地反映异常导电率区域的深度和导电率分布 ,且反演中能允许大数量的反演模型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转换函数
陕西
地磁
变化
短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191柱状沉积物主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14
5
作者
赵宏樵
韩喜彬
+2 位作者
陈荣华
初凤友
高水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93,共9页
应用XRF法对南海北部陆坡191柱状沉积物中主元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柱沉积物中SiO2含量最高,其次是CaCO3,Al2O3和CaO。在垂向分布上CaCO3和CaO含量分布基本一致,SiO2,Al2O3,Fe2O3,K2O,MgO含量变化相似。结合AMS碳-14测年,可将191柱状...
应用XRF法对南海北部陆坡191柱状沉积物中主元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柱沉积物中SiO2含量最高,其次是CaCO3,Al2O3和CaO。在垂向分布上CaCO3和CaO含量分布基本一致,SiO2,Al2O3,Fe2O3,K2O,MgO含量变化相似。结合AMS碳-14测年,可将191柱状样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层,主元素和MgO与Al2O3含量比值在垂向上的旋回变化反映了南海北部氧同位素3期以来末次冰盛期、冰后期、晚冰期的气候变化、海平面波动及陆源物质供应的变化,并对Heinrich事件、格陵兰高频气候振荡(D/O)旋回、新仙女木事件以及普林斜氏虫低值事件等全球性短周期气候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受区域影响,在时间上有所滞后。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沉积速率并未显示出南海普遍存在的间冰期比冰期、暖期比冷期的沉积速率低的规律,而是逐渐减小的,这可能是氧同位素3期频繁的冷热干湿气候振荡导致岩石易于风化破碎受侵蚀后被洪水搬运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主元素
古环境
短
周期
气候
变化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及地下导电率结构
被引量:
8
1
作者
范国华
顾左文
姚同起
朱克佳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文摘
横跨云南省红河断裂布设两条测线,每条测线由8个测点组成.在两条测线上进行了三分量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同步连续观测,计算了8—60min 周期成份的感应矢量.其实感应矢量在洱源、下关、巍山、墨江和永平、云县、临沧、思茅之间存在一反向轴线,轴线两侧实感应矢量反向,并随离该轴线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东北侧实感应矢量随距离的衰减小于西南侧的衰减.在大部份测点上短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小于长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导电结构模型的数值计算探讨了该区导电率结构的某些特征.这一探讨指出,在该区地下红河断裂西和西南侧存在一高导带,这一高导带向东北倾斜,大部份测点地下在此高导带上有高导覆盖层.
关键词
地磁
短周期变化
导电率
结构
异常
分类号
P318.2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范国华
姚同起
韩克礼
朱克佳
顾左文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4-62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为研究陕西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1996年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临时测线一条,在测线上进行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水平转换函数及谱成分关系.在数据处理中参考应用了随机数据理论,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指出,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受武功、乾陵之间地下近东西向异常感应电流集中的区域性影响及测点附近局部感应电流影响.其主要分布特征为,垂直分量变化在武功和乾陵之间存在一反向轴,频率响应显示出转换函数在周期约20min时有最大值.
关键词
地磁
短周期变化
分布特征
陕西
地磁
变化
分类号
P318.2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描述及解释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左文
范国华
姚同起
朱克佳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6-77,共12页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文摘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对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一非对称异常.其负异常较大,中心位于无锡、常熟一带;其正异常较小,中心位于海安与大丰之间.异常出现的周期为100—3600s,并在120s处取极大值.二维模型拟合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由北向南上升的地下高导层.该高导层在溧阳、无锡、余山一线消失.这恰是溧阳、崇明大断裂之所在.该地区地表还存在有厚度为300m的高导覆盖层.
关键词
地磁
短周期变化
长江
三角洲
Keywords
The anomaly of geomagnetic shrot period variation,Induct arrow and transfer function, Modelling, Transverse inhomogeneous structure of conductivity.
分类号
P318.2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解释
4
作者
范国华
姚同起
韩克礼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文摘
1996年 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地磁短周期变化观测临时测线 .通过测点地磁转换函数 ,分析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根据子波变换进行多尺度分析的理论 ,提取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区域性源的影响成分 .并以此为观测数据 ,反演研究了测线地下相应于区域性源的二维导电率结构 .在反演研究中 ,将 Zhdanov等提出的基于观测电磁场和导电率模型理论计算场的剩余场总能量最小 ,并且引入迁移剩余场概念的反演方法 ,引入磁变测深数据的反演中 .反演结果给出了测线地下 1 0 0 km深度范围内的导电率结构 ,指出高导电率区位于武功、乾陵一带地下 ;并且讨论了该反演方法的主要特点 ,即能较好地反映异常导电率区域的深度和导电率分布 ,且反演中能允许大数量的反演模型参数 .
关键词
地磁转换函数
陕西
地磁
变化
短周期变化
分类号
P318.2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191柱状沉积物主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14
5
作者
赵宏樵
韩喜彬
陈荣华
初凤友
高水土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9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20000467)
文摘
应用XRF法对南海北部陆坡191柱状沉积物中主元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柱沉积物中SiO2含量最高,其次是CaCO3,Al2O3和CaO。在垂向分布上CaCO3和CaO含量分布基本一致,SiO2,Al2O3,Fe2O3,K2O,MgO含量变化相似。结合AMS碳-14测年,可将191柱状样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层,主元素和MgO与Al2O3含量比值在垂向上的旋回变化反映了南海北部氧同位素3期以来末次冰盛期、冰后期、晚冰期的气候变化、海平面波动及陆源物质供应的变化,并对Heinrich事件、格陵兰高频气候振荡(D/O)旋回、新仙女木事件以及普林斜氏虫低值事件等全球性短周期气候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受区域影响,在时间上有所滞后。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沉积速率并未显示出南海普遍存在的间冰期比冰期、暖期比冷期的沉积速率低的规律,而是逐渐减小的,这可能是氧同位素3期频繁的冷热干湿气候振荡导致岩石易于风化破碎受侵蚀后被洪水搬运的缘故。
关键词
南海
主元素
古环境
短
周期
气候
变化
沉积速率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main elements
paleoenvironment
short period global climate change
deposited rate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及地下导电率结构
范国华
顾左文
姚同起
朱克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分布特征
范国华
姚同起
韩克礼
朱克佳
顾左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描述及解释
顾左文
范国华
姚同起
朱克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解释
范国华
姚同起
韩克礼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海北部191柱状沉积物主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赵宏樵
韩喜彬
陈荣华
初凤友
高水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