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畸形矫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7
1
作者 廖可国 张红 +4 位作者 郑光峰 宋红翠 吴越 李叶红 石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8年第2期34-35,共2页
1990~1995年,我们对50例脊柱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如何从护理方面预防或减少脊柱畸形矫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经验。作者从病室准备、伤口负压引流、术后绝对卧床期和下床活动期等几个重要环节... 1990~1995年,我们对50例脊柱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如何从护理方面预防或减少脊柱畸形矫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经验。作者从病室准备、伤口负压引流、术后绝对卧床期和下床活动期等几个重要环节,谈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矫正 并发症 术后护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轴空病患者畸形矫正术中的恶性高热风险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士文 马维娅 +1 位作者 于生元 沈定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5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央轴空病患者骨、关节畸形的发生情况,以及在畸形矫正术中的恶性高热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中央轴空病患者临床及肌纤维钙离子致钙离子释放试验资料。结果22例出现明确的肢体肌无力,6例无临床症状;21例伴有骨和/或关节畸形,... 目的探讨中央轴空病患者骨、关节畸形的发生情况,以及在畸形矫正术中的恶性高热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中央轴空病患者临床及肌纤维钙离子致钙离子释放试验资料。结果22例出现明确的肢体肌无力,6例无临床症状;21例伴有骨和/或关节畸形,其中伴关节挛缩11例,关节脱位9例,脊椎侧凸12例,脊椎前弯5例,胸廓畸形1例。10例患者有畸形矫正的手术史,6例在手术麻醉中发生恶性高热或可疑恶性高热发作。8例患者经钙离子致钙离子释放试验检查诊断为恶性高热易患者。结论骨、关节畸形在中央轴空病中很常见,在畸形矫正术中有很高的恶性高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轴空病 恶性高热 畸形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Z成形术在眼睑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晓辉 雷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55-4156,共2页
因先天性因素、外伤或眼部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眼睑缺损,Ⅰ期修复术中如操作不当或不可避免的损伤常会遗留各种眼部畸形。因此灵活的运用皮瓣修复缺损创面,可较好的恢复眼睑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目前临床上对于眼睑手术常用的皮瓣有滑行皮... 因先天性因素、外伤或眼部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眼睑缺损,Ⅰ期修复术中如操作不当或不可避免的损伤常会遗留各种眼部畸形。因此灵活的运用皮瓣修复缺损创面,可较好的恢复眼睑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目前临床上对于眼睑手术常用的皮瓣有滑行皮瓣、旋转皮瓣、Z形皮瓣、岛状皮瓣、管状皮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缺损 畸形矫正 多Z成形术 应用 滑行皮瓣 先天性因素 Ⅰ期修复术 切除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段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冠状面失平衡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冰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腰骶段作为脊柱的“基座”,在传递载荷、维持运动与躯干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承启作用。腰骶段如发生结构性脊柱畸形,因其下端骶椎缺乏代偿能力,临床上常会出现骨盆倾斜和躯干失平衡。外科治疗腰骶段脊柱畸形具有挑战性,笔者结合自身经验... 腰骶段作为脊柱的“基座”,在传递载荷、维持运动与躯干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承启作用。腰骶段如发生结构性脊柱畸形,因其下端骶椎缺乏代偿能力,临床上常会出现骨盆倾斜和躯干失平衡。外科治疗腰骶段脊柱畸形具有挑战性,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文献复习,就术后冠状面失平衡原因及预防浅谈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腰骶段 平衡方 冠状面 畸形矫正 预防 骨盆倾斜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0-14号颅面裂畸形矫正1例报告
5
作者 赵自然 金光 林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5-1025,共1页
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6岁。出生时发现额部及鼻尖皮肤隆起,上红唇正中裂,出生后6h行"脊柱裂修复术"。额部及鼻部皮肤隆起未给予任何治疗,未出现过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查体:患儿发育正常,额部皮肤隆起似乒乓球形,
关键词 畸形矫正 颅面裂 颅内压增高 临床资料 隆起 皮肤 额部 出生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坤 唐婷 赵冬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2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畸形 青藏高原地区 围术期护理 畸形矫正 心肺功能障碍 临床治疗 畸形程度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畸形矫正模式下的六轴外固定支架调整方案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葛韵斐 张氢 孙远韬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8,共9页
六轴外固定支架广泛应用于肢体畸形矫正,其中在多种畸形矫正治疗模式下根据有限的临床诊疗数据开展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支架调整方案计算方法是实现矫形目标的关键。基于六轴外固定支架的机构运动学,对包括迟发畸形治疗模式、全残留畸形治... 六轴外固定支架广泛应用于肢体畸形矫正,其中在多种畸形矫正治疗模式下根据有限的临床诊疗数据开展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支架调整方案计算方法是实现矫形目标的关键。基于六轴外固定支架的机构运动学,对包括迟发畸形治疗模式、全残留畸形治疗模式及环优先治疗模式在内的各类畸形矫正治疗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模式下支架各构件与远近畸形骨段之间的空间位姿关系并提出了对应支架调整方案的计算方法。不仅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了矫形仿真,验证了有关多畸形矫正治疗模式分析的合理性,而且开展了尸体肢体标本临床矫形试验,证明了所提出的多畸形矫正治疗模式下的支架调整方案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轴外固定支架 畸形矫正 治疗模式 调整方案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名帅 越雷 +1 位作者 孙浩林 李淳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0-764,共5页
随着脊柱畸形发病率的上升和脊柱矫形器械的不断完善,接受脊柱融合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脊柱融合术是通过固定融合脊柱的相应节段来矫正患者矢状面或冠状面畸形的手术,其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地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 随着脊柱畸形发病率的上升和脊柱矫形器械的不断完善,接受脊柱融合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脊柱融合术是通过固定融合脊柱的相应节段来矫正患者矢状面或冠状面畸形的手术,其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地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虽然脊柱融合术可以去除病变节段的异常活动,但是临床随访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融合的邻近节段会发生退变或失稳。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指发生于融合节段上、下运动节段的退行性改变性疾病[1、2]。近十年来,ASD已经成为脊柱融合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脊柱矫形 畸形矫正 治疗 交界性 退行性疾病 邻近节段 后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段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彬 王冰 +5 位作者 吕国华 李磊 李亚伟 李鹏志 郑振中 王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1‰。然而,部分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临床畸形时才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CS的进展取决于畸形椎的类型,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发育完...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1‰。然而,部分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临床畸形时才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CS的进展取决于畸形椎的类型,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发育完全的畸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凸最容易进展,畸形所在部位对畸形进展亦有重要影响。腰骶段畸形在先天性脊柱侧凸中仅占4.7%~8.6%,但其位置特殊,在传递载荷、维持运动与躯干平衡方面具有 “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旦腰骶段脊柱畸形发生进展,易形成以冠状面失平衡、躯干偏移为特点的侧凸畸形,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双肩不等高、腰部不对称、骨盆倾斜等异常表现,因此需要早期外科干预。若手术时机、方式与矫形策略选择不当,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冠状面或矢状面医源性失代偿等并发症。笔者就腰骶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畸形 畸形矫正 冠状面 腰骶段 平衡方 先天性脊柱畸形 生长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静杰 赵永飞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38-640,共3页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平衡.而这种平衡决不仅仅是冠状面的平衡,从术后的远期效果来看,矢状面平衡的意义重大。而矢状面上以往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融合区域远端运动节段的功能。随着第三代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及...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平衡.而这种平衡决不仅仅是冠状面的平衡,从术后的远期效果来看,矢状面平衡的意义重大。而矢状面上以往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融合区域远端运动节段的功能。随着第三代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及为了更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越来越多地采取选择性后路节段性融合的手术策略,但术后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roximal i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后凸畸形 矫形术后 交界性 近端 躯干平衡 节段性 矫正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牙颌畸形矫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鹏 高洪涛 +5 位作者 张人佶 颜永年 白玉兴 周洁珉 王邦康 邓燕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637-1640,1653,共5页
根据牙颌模型和牙颌畸形矫正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牙颌数字模型和矫治器械形状与性能分步获取制造方法的计算机辅助牙颌畸形矫治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选择确定了所涉及的牙颌模型数字化、复杂曲面实体数字模型操作、中间牙颌模型成... 根据牙颌模型和牙颌畸形矫正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牙颌数字模型和矫治器械形状与性能分步获取制造方法的计算机辅助牙颌畸形矫治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选择确定了所涉及的牙颌模型数字化、复杂曲面实体数字模型操作、中间牙颌模型成形三项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畸形矫正 数字化 设计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3 位作者 王晓东 吴起宁 郭华 宋宗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V"型截骨刀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52例完全分节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应...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V"型截骨刀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52例完全分节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术前、术后X线片冠状面节段侧凸角、总侧凸角和代偿侧凸角以及矢状面节段后凸角或前凸角、躯干侧移程度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20~310min,术中失血量300~600ml。固定融合椎体节段数2~4个。所有病例随访2年7个月~5年,平均3年5个月。1例术中凸侧节段加压时头端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向上延长一个椎体固定;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性分布的一侧肢体麻木、胀痛,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因术中行胸神经根切断,术后出现支配区域束带感,术后2个月缓解。1例因内固定钉帽切迹导致皮肤溃烂,1年后复查已骨性融合,取出内固定后治愈。1例5个月复查时出现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延长支具固定6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时节段侧凸角由术前38.5°±6.9°矫正至7.5°±3.0°,总侧凸角由术前41.2°±8.1°矫正至9.6°±5.1°,头侧代偿凸由术前17.5°±5.2°矫正至6.2°±4.1°,尾侧代偿凸由术前17.9°±4.9°矫正至6.1°±3.1°,后凸角由术前29.1°±12.1°矫正至6.2°±4.1°,躯干偏移由术前平均4.5cm矫正至0.4cm。各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V”型截骨刀 半椎体 畸形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创胸骨沉降术矫正鸡胸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楠 常后婵 +1 位作者 冯素多 吴思燕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57-58,共2页
12例鸡胸患者接受改良微创胸骨沉降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1~12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胸廓塑形良好,效果满意。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尤其是游离隧道及拖钢板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备好抢救用药,严格的无菌技... 12例鸡胸患者接受改良微创胸骨沉降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1~12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胸廓塑形良好,效果满意。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尤其是游离隧道及拖钢板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备好抢救用药,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确保手术患者安全、畸形矫正满意至关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 胸骨沉降术 畸形矫正 NUSS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下肢X光图像三维重建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瑞雯 王宝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22-228,共7页
下肢骨畸形一直是骨科医疗中一个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病症,通常需要医生基于病人下肢骨正侧位X光片进行畸形程度判断。其诊断与手术方案设计高度依赖医生的专业程度与经验水平,是当前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难题。为了降低医生诊断难度... 下肢骨畸形一直是骨科医疗中一个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病症,通常需要医生基于病人下肢骨正侧位X光片进行畸形程度判断。其诊断与手术方案设计高度依赖医生的专业程度与经验水平,是当前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难题。为了降低医生诊断难度,需要给医生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下肢骨畸形模型展示。文中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医疗影像处理与三维重建中,提出PSSobel-X2CTGAN模型以实现基于二维X光影片到三维CT图像的重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调研梳理CT影像归一化、裁剪缩放和DRR生成的数据预处理流程,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三维重建模型的训练和预测;2)将生成对抗原理运用于模型训练中,通过对生成器上采样过程的优化使得生成的三维模型更加接近真实情况;3)设计合理的损失函数,在基本的重建损失和投影损失基础上,引入sobel loss使得最终图片的边缘更加清晰,更适用于高精度的三维骨模型重建。在开源的盆骨和膝关节数据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各项评价指标上都优于原始模型,且从可视化的图片结果来看,该模型所提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下肢畸形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矫正 三维重建 医学影像处理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向牵引理念的脊柱侧凸三维矫形器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15
作者 孟伟正 刘捷 +6 位作者 田林强 任文杰 陈建安 何源 冯光宇 赵心慧 蒋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3-143,共1页
目的根据早发性脊柱侧凸(EOS)及青少年脊柱侧凸(AS)伴有旋转的特点,研发一种新型三维矫形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手段。方法4例EOS或AS患者参与此项研究。在其脊柱畸形两端利用人体表面自然结构为支具着力点,中间连接以脊柱... 目的根据早发性脊柱侧凸(EOS)及青少年脊柱侧凸(AS)伴有旋转的特点,研发一种新型三维矫形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手段。方法4例EOS或AS患者参与此项研究。在其脊柱畸形两端利用人体表面自然结构为支具着力点,中间连接以脊柱为同心圆排列的牵伸器,通过施以可控、缓慢、持续的纵向牵伸力做畸形矫正。矫正速度为第1周每日牵伸3~4 mm,分6~8次完成;之后每天1~2 mm,分6次完成;畸形矫正满意后维持2周,再佩戴普通支具6~12月。以矫正过程中的cobb角变化、舒适度、矫形器调整灵活度等作为评估指标。结果成功制备出可施加纵向牵引力的脊柱侧凸三维矫形器。该器组装及佩戴方便,与身体适配性好,全程无创,可控性满意,矫正速度快(4周矫正率达85%以上)。4例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均较前明显缩小,无明显佩戴不适主诉。腰弯及胸腰弯的治疗效果最佳,胸弯为主的畸形牵伸时间强度大于腰弯。结论新矫形器作用符合脊柱侧凸畸形三维矫正生物力学原理及组织再生的张力-应力法则,治疗效果满意。将进一步改善材料及舒适度,并结合有限元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准设计调控,使其成为理想的EOS及AS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原理 畸形矫正 脊柱畸形 患者参与 脊柱侧凸 矫形器 组织再生 精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在矫形器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阳 宋毓 +3 位作者 姜淑云 金荣 俞艳 万少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4-877,共4页
矫形器(orthosis)是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来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机能特性或结构的体外装置,是用来预防、矫正畸形,治疗和补偿功能缺陷的器械。
关键词 三维步态分析 矫形器 应用 生物力学原理 体外装置 骨骼系统 神经肌肉 矫正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入路对肺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0-271,共2页
对Cobb角大于45°、支具治疗失败且进行性加重的脊柱侧凸患者需行矫形手术,其主要目的在于矫正畸形、控制进展和预防肺功能恶化。然而,手术虽能改善患者的外观,但本身亦可对肺功能造成损害。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手术入路 肺功能 COBB角 进行性加重 矫形手术 治疗失败 矫正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离断移植术中体温的管理
18
作者 杨兰 钱蒨健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5期1217-1218,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弓离断 非体外循环 体温管理 移植术 手术治疗 矫正畸形 常规手术 手术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膝疗法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三大关节屈曲挛缩畸形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76年第1期13-17,共5页
压膝疗法是我们在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新疗法。本疗法共有两种压膝方法,一种是土法上马的悬吊压膝法;另一种是在中医小夹板的启发下,制成的长方形的夹板,叫加压小夹板。
关键词 夹板 小儿麻痹后遗症 导卫装置 疗法 挛缩畸形 畸形矫正 膝前 元宝螺丝 膝关节 关节屈曲 下肢 四肢 临床观察 三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矫形支具在马蹄内翻足Ponseti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黎 刘玉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29-531,561,共4页
过去二十年,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逐渐获得广泛接受,且中长期的临床随访显示其效果良好。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畸形矫正期,主要包括序列手法+石膏固定矫正高弓、内翻、内收畸形,... 过去二十年,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逐渐获得广泛接受,且中长期的临床随访显示其效果良好。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畸形矫正期,主要包括序列手法+石膏固定矫正高弓、内翻、内收畸形,马蹄畸形多需要采取经皮跟腱切断(PercutaneousA.ehillesTenotomy,PAT)来获得完全矫正,这个阶段一般需要1-2个月时间;第二阶段为畸形矫正后的支具维持期,需要佩戴带连杆的足外展支具维持已获得的矫正及预防畸形复发,这个阶段需要长达4~5年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矫形支具 治疗 PONSETI方法 畸形矫正 足外展支具 临床随访 石膏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