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奇异矩阵分解法的河道糙率反演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玲玲 钟娜 成高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3,共5页
为了提高河道糙率计算的精度,在奇异矩阵分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糙率反演计算方法,并通过编程实现了算法.该算法以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在非恒定流整个计算时程中误差逐渐减小作为目标函数,并通过对计算域中测点值输出误差的不断迭代校... 为了提高河道糙率计算的精度,在奇异矩阵分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糙率反演计算方法,并通过编程实现了算法.该算法以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在非恒定流整个计算时程中误差逐渐减小作为目标函数,并通过对计算域中测点值输出误差的不断迭代校正,达到求解目的.东江108km天然河道糙率率定结果表明,该河道糙率反演计算方法精度较高,可用于河道过流能力及复杂河网水动力模拟分析,可解决欠定的糙率率定问题并提高模型的实用性和洪水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糙率 反演计算方 奇异矩阵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分解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宇光 朱志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445-452,共8页
本文对用于DOA估计的矩阵分解法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它是一种子空间方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矩阵分解法是一种优于Bartlett法的高分辨力方法.通过水池实验数据的处理,对在实际中应用矩阵分解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矩阵分解法 子空间方 相干源 高分辨力方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正定距阵因子分解法对武汉市夏季某PM_(2.5)样品的来源解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经汗 周家斌 +4 位作者 郭浩天 王磊 周颖 苏东基 吴渝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2,共7页
分析了2011年夏季武汉市区某采样点大气PM2.5的浓度,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该样品中14种无机元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100~173μg/m3,元素组成中K、Al、Na、Ca、Mg、Fe、Mn、Zn 8... 分析了2011年夏季武汉市区某采样点大气PM2.5的浓度,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该样品中14种无机元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100~173μg/m3,元素组成中K、Al、Na、Ca、Mg、Fe、Mn、Zn 8种元素含量较高,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5种主要来源分别为燃煤源、路面扬尘、工业源、交通源和残油燃烧,其中交通源(29%)和路面扬尘(27%)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PM2 5 无机元素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励下基于柔度矩阵分解的损伤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庆 罗帅 +2 位作者 苏睿 王泽铭 汪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8,共7页
为了解决环境激励作用下结构自由度不完备对损伤诊断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度缩聚的比例柔度矩阵分解损伤诊断法.利用附加质量法求解出环境激励作用下振型关于质量归一化因子.进而根据质量归一化因子和比例柔度矩阵系数之间的关系,... 为了解决环境激励作用下结构自由度不完备对损伤诊断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度缩聚的比例柔度矩阵分解损伤诊断法.利用附加质量法求解出环境激励作用下振型关于质量归一化因子.进而根据质量归一化因子和比例柔度矩阵系数之间的关系,构建出其比例柔度矩阵,再通过使用QR矩阵分解法对构建出的比例柔度矩阵进行分解.以分解后得到的三角矩阵(R矩阵)作为研究对象,将R矩阵经过相应的数学算法处理得到最终损伤定位指标.算例研究表明:在环境激励作用下考虑自由度缩聚的影响,无论对于单损伤还是多损伤,所提损伤定位指标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该文基于矩阵分解法推导出的损伤定位指标可以应用在环境激励作用下的损伤诊断,同时也为自由度不完备结构的损伤诊断提供了新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定位 比例柔度矩阵 矩阵分解法 模型缩聚 抗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牛顿法的频率域可控源电磁三维反演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彭荣华 胡祥云 韩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70-3481,共12页
三维反演解释是电磁法勘探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如何提高三维反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计算效率是算法开发者们目前的研究重点.本文实现了一种频率域可控源电磁(CSEM)三维反演算法.其中正演基于拟态有限体积法离散化,利用直接矩阵分解技术来... 三维反演解释是电磁法勘探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如何提高三维反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计算效率是算法开发者们目前的研究重点.本文实现了一种频率域可控源电磁(CSEM)三维反演算法.其中正演基于拟态有限体积法离散化,利用直接矩阵分解技术来求解大型线性系统方程,不仅准确、稳定,而且特别有利于含有大量发射场源位置的CSEM勘探情况;对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采用高斯牛顿法(GN),具有近似二次的收敛性;使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PCG)求解每次GN迭代所得到的法方程,避免了显式求解和存储灵敏度矩阵,减小了计算量.以上这些方法的结合应用,使得本文的三维反演算法准确、稳定且高效.通过陆地和海洋CSEM勘探场景中的典型理论模型的反演测试,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 三维反演 高斯牛顿 直接矩阵分解法 预条件共轭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性参数各向异性随机场的表征与建模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占盛 陈健 +1 位作者 戎虎仁 杨定强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土性参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对各向异性随机场表征与建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函数的分析,将各向异性相关的问题归结到相关距离函数的探讨上,给出了一种描述参数各向异性相关的方法;其次分析了... 土性参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对各向异性随机场表征与建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函数的分析,将各向异性相关的问题归结到相关距离函数的探讨上,给出了一种描述参数各向异性相关的方法;其次分析了目前常用的两种随机场反演方法在处理各向异性问题所面临的问题,(1) 局部平均划分法只适合横观各向同性随机场的生成,难以处理任意的各向异性问题,(2) 矩阵分解法反演随机场时,随机场网格数会受到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难以处理大型的随机场反演问题。针对以上两点问题,基于相关函数的快速衰减特性改进了矩阵分解法,并将改进的矩阵分解法与局部平均划分法进行了反演精度对比,同时用改进的矩阵分解法反演了旋转横观各向同性随机场,结果表明用改进的矩阵分解法处理各向异性问题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场 各向异性 参数反演 矩阵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介质粗糙面下方三维金属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快速正演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超 何思远 +3 位作者 朱国强 邓方顺 陶华 肖柏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48-3853,共6页
研究了二维(2-D)介质粗糙面下方三维(3-D)金属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问题.将表面积分方程(PMCHW)方程应用到介质粗糙面表面,电场积分方程(EFIE)应用于金属目标表面.基于矩量法,使用三角分域基函数(RWG)和伽略金法将表面积分方程离散为矩阵... 研究了二维(2-D)介质粗糙面下方三维(3-D)金属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问题.将表面积分方程(PMCHW)方程应用到介质粗糙面表面,电场积分方程(EFIE)应用于金属目标表面.基于矩量法,使用三角分域基函数(RWG)和伽略金法将表面积分方程离散为矩阵方程,并采用稳定的双共轭梯度迭代(BICGSTAB)算法对矩阵方程进行求解.针对矩量法(MOM)的高存储量和迭代过程中存在的矩阵向量积耗时的瓶颈,采用基于秩的多层矩阵分解法(MLUV),对矩阵元素进行压缩存储,以节省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并加速迭代过程中的矩阵向量积运算.计算了高斯粗糙面下方球体的双站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并与最陡下降快速多级子算法(SDFMM)结果比较以验证该数值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不同粗糙度、目标尺寸和目标位置对双站RCS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磁散射 基于秩的多层矩阵分解法 双共轭梯度迭代 表面积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垂直各向异性三维反演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荣华 胡祥云 +1 位作者 李建慧 刘亚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65-2175,共11页
地层宏观电性各向异性会对可控源电磁响应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海底地层电性结构常表现为电导率各向异性,若仅对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数据进行常规各向同性反演,有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反演解释结果,从而削弱MCSEM技术的可靠性.本文实现了... 地层宏观电性各向异性会对可控源电磁响应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海底地层电性结构常表现为电导率各向异性,若仅对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数据进行常规各向同性反演,有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反演解释结果,从而削弱MCSEM技术的可靠性.本文实现了电导率垂直各向异性(VTI)条件下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三维反演算法.其中,三维正演采用基于二次场控制方程的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并利用直接矩阵分解技术来求解离散所得的大型线性方程组,有利于快速计算多场源的响应.反演采用具有近似二次收敛性的高斯牛顿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最优化.最后,对具有VTI电性各向异性特征的盐丘构造模型的MCSEM合成数据分别进行了电导率各向同性和垂直各向异性三维反演,结果表明:各向同性三维反演算法无法对受VTI介质影响的MCSEM数据进行正确的反演解释,而垂直各向异性三维反演能够获得更为可靠的地下电阻率结构和异常体分布,展现出对海底电性各向异性结构更为优良的反演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 电导率垂直各向异性 三维反演 高斯牛顿 直接矩阵分解法 有限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berl模型与干涉测量模型相结合的InSAR影像区域网平差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婧 尤红建 胡东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为解决西部测图中缺少控制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该方法将F.Leberl模型与干涉测量模型相结合,并采用交替趋近与LDL’稀疏矩阵分解技术求解大规模法方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F.Leber... 为解决西部测图中缺少控制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该方法将F.Leberl模型与干涉测量模型相结合,并采用交替趋近与LDL’稀疏矩阵分解技术求解大规模法方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F.Leberl模型的平差方法相比较,提出的方法精度更高.由于新模型中增加了三个定标参数,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多航带幅度图像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联合平差.最后结合实际机载InSAR系统参数对影响平差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三维区域网平差 F.Leberl模型 干涉测量模型 交替趋近 LDL’稀疏矩阵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Boosting RBF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嵇新浩 丁荣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6-198,共3页
提出一种多特征信息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应用Zernike矩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法(NMF)分别提取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人脸几何特征和人脸子空间投影系数特征,将这两种具有一定互补性的特征串行融合,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 提出一种多特征信息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应用Zernike矩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法(NMF)分别提取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人脸几何特征和人脸子空间投影系数特征,将这两种具有一定互补性的特征串行融合,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和泛化能力,采用Boosting方法进行网络集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利用较少样本数据即可快速地进行人脸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ZEMIKE矩 非负矩阵分解法 BOOSTING方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Gabor变换和二维NMF融合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华 杨清梅 杨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32-137,共6页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人脸特征,提高人脸识别性能,提出基于改进的Gabor变换和(2D)2NMF(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法)的人脸识别方法。改进的Gabor变换提取的特征有较高的品质,鲁棒性增强。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法降维能大大降低图像数据维数,缩短计算时...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人脸特征,提高人脸识别性能,提出基于改进的Gabor变换和(2D)2NMF(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法)的人脸识别方法。改进的Gabor变换提取的特征有较高的品质,鲁棒性增强。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法降维能大大降低图像数据维数,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识别率。最后在ORL人脸库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Gabor变换和二维NMF方法相结合计算时间略微增加,但识别效率明显提高,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GABOR变换 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Bagging神经网络的人耳识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伟 夏利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70-187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多特征信息融合的人耳识别方法。应用Zernike矩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法(NMF)分别提取出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人耳几何特征和人耳子空间投影系数特征,将这两种具有一定互补性的特征串行融合,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多特征信息融合的人耳识别方法。应用Zernike矩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法(NMF)分别提取出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人耳几何特征和人耳子空间投影系数特征,将这两种具有一定互补性的特征串行融合,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进行人耳识别,为了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和泛化能力,采用Bagging方法构造了Bagging神经网络。给出了一些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具有较高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耳识别 ZEMIKE矩 非负矩阵分解法 Bagging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两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申博 余雪 +3 位作者 赵庆炎 杨留明 尹沙沙 张瑞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25-2431,共7页
于2017年11月21~29日利用在线金属分析仪及气象仪器在郑州大学站点进行连续观测,识别郑州市秋冬季节典型灰霾重污染爆发的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采样点大气PM_(2.5)中As,Mn,Fe,Cu和Zn等元素浓度相比其他城市较高;基于气象数据统计分析... 于2017年11月21~29日利用在线金属分析仪及气象仪器在郑州大学站点进行连续观测,识别郑州市秋冬季节典型灰霾重污染爆发的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采样点大气PM_(2.5)中As,Mn,Fe,Cu和Zn等元素浓度相比其他城市较高;基于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来自郑州市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以及低风速、高湿度的静稳天气造成的本地排放污染物积聚是这两次重污染形成的主要气象因素;同时,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定量解析出观测期间主要贡献源:扬尘源(36.8%),机动车源(27.6%),工业源(21.0%)和燃烧源(14.6%).其中,扬尘源在清洁天的贡献占比较高,而重污染期间机动车源和燃烧源的贡献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在线金属分析仪 矩阵因子分解 重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林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李娇 陈海洋 +1 位作者 滕彦国 董箐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26-233,共8页
该文选取拉林河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分析、污染评价、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了解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探索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r... 该文选取拉林河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分析、污染评价、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了解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探索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r、As、Pb、Cu、Zn、Ni、Mn、V的平均含量均低于背景值,Co和Se略微高于背景值,部分土壤样点Cd和Ni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研究区土壤污染的主要金属元素为Cd和Hg,地累积指数表明受到污染的样品比例分别达到45.1%和37.0%,其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9.83和70.29。根据PMF计算结果,拉林河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主要受自然源、农药肥料源、工业排放源的影响。其中,自然本底对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最大,贡献率为38.0%,其次是农药和肥料施用,贡献率为32.6%,燃煤和工业排放源的贡献率稍低,为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污染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拉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大气PM_(2.5)中无机元素的组成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娴 邹海凤 +1 位作者 梁隆超 陈卓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14-18,47,共6页
2013—2014年采集贵阳市大气PM_(2.5)样品357个,利用ICP-OES和ICP-MS检测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3种元素的年均值高低依次为Na> Ca> Al> K> Mg> Fe> Cu> Zn> Mn> Pb> Ba> Cr> Ni> Sr&... 2013—2014年采集贵阳市大气PM_(2.5)样品357个,利用ICP-OES和ICP-MS检测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3种元素的年均值高低依次为Na> Ca> Al> K> Mg> Fe> Cu> Zn> Mn> Pb> Ba> Cr> Ni> Sr> As=Zr> W>Rb> Ga> Bi=Ge> Co> U,其中Cr、As的年均值分别为(30±20) ng/m3和(8±5) n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年均参考限值。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来源解析表明:该市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源、交通源、建筑水泥尘源、土壤风沙尘源和残油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6. 6%、21. 7%、14. 8%、9. 0%、6. 2%和1. 7%,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无机元素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系统的稳定条件与线性方程组的反问题
16
作者 王金平 董迺斌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6-30,共5页
一类控制系统绝对稳定的充要条件涉及一个线性方程组Ax=b的反问题。本文用矩阵分解法给出该反问题在正定矩阵类及正交矩阵类中的通解。这种方法简单灵活、不涉及线性空间的结构,从而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
关键词 控制系统 反问题 矩阵分解法 通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市城区PM2.5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吾比努尔·热克甫 玉散·吐拉甫 +4 位作者 迪丽努尔·塔力甫 王新明 阿布力克木·阿不力孜 亚力昆江·吐尔逊 丁翔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3-833,共11页
为了解中国极干旱区域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的组成特征及污染水平,于2014年1—12月采集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样品,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离子色谱仪(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中PAHs(多环... 为了解中国极干旱区域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的组成特征及污染水平,于2014年1—12月采集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样品,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离子色谱仪(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中PAHs(多环芳烃)、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有机碳)和EC(元素碳)等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70.11±568.01)μg/m^3,呈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趋势;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_(16)PAHs(总多环芳烃)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15.292%、9.789%、4.246%、0.331%、0.015%.利用PMF(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PM_(2.5)中PAHs和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进行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源为煤和汽油燃烧排放(13.91%)、生物质燃烧(33.98%)、天然气燃烧(52.11%);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56.49%)、油类燃烧(25.49%)、机动车排放(10.09%)、燃煤及生物质燃烧(7.93%).研究显示,采样期间沙尘对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组成影响较大,是该地区大气污染来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市城区 PM2.5 化学组成 正交矩阵因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中变量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劲 滕彦国 +1 位作者 李娇 陈海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60-2969,共10页
为探究应用受体模型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源解析,输入变量对模型运行及其结果的影响,以乐安河中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调查数据作为典型受体模型(PMF模型)的输入数据集,并在PMF模型基础方案运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法来探讨输入变... 为探究应用受体模型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源解析,输入变量对模型运行及其结果的影响,以乐安河中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调查数据作为典型受体模型(PMF模型)的输入数据集,并在PMF模型基础方案运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法来探讨输入变量变化对模型诊断及源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因子数情景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PMF模型最佳运行结果;土壤中Cu、Mo、Na 2O、As、Mn和Cd等参数属于敏感变量,这些变量均为每个因子中的主要载荷元素,即每个源的特征污染物;不同变量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Cu、Mo的总敏感性最大,分别为12.1,8.2,大于其他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因此,在应用PMF模型进行源解析时,特征污染物是敏感性较强的变量,其数据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源解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输入变量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祖奔 伍艳 +3 位作者 赵越 乔奥克 冯帅滔 刘振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00-207,共8页
针对黄河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该研究以原阳滩区复合污染土壤为例,结合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探讨滩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来源。源解析结果表明,原阳滩... 针对黄河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该研究以原阳滩区复合污染土壤为例,结合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探讨滩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来源。源解析结果表明,原阳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工业源、交通源、自然来源、燃煤污染源和农业源影响,农业源占主导,相对贡献率达23.5%,其次为工业源、自然来源、交通源、和燃煤污染源。该研究能够准确解析多金属复合土壤复杂成因,可为黄河滩区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污染源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源解析 黄河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邢建伟 宋金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2-962,共21页
大气颗粒物成分复杂、来源广泛,其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向海洋的输送是海洋营养物质和一些有害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可追溯并量化各类大气成分的排放源信息,为科学防控大气污染和评估海洋大... 大气颗粒物成分复杂、来源广泛,其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向海洋的输送是海洋营养物质和一些有害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可追溯并量化各类大气成分的排放源信息,为科学防控大气污染和评估海洋大气沉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多聚焦城市,对海洋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各类源解析方法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其在我国海洋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源清单法、源模型法和受体模型三大类技术方法体系在我国海洋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均有应用,但由于各类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因子分析为代表的源未知受体模型得到了最广泛地应用;2)以指示因子法和同位素示踪法为代表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多方法联用源解析技术实现了海洋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准确识别;3)中国近海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燃烧、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农业化肥使用、城市垃圾焚烧以及二次生成等的人为源,也有部分来自矿物沙尘、建筑扬尘、海盐飞沫以及生源释放等自然源,其贡献的相对大小与海域位置、陆源输入强度、气象条件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等因素有关.今后应首先从完善源成分谱入手,注重开展多种源解析方法的集成与耦合,研发混合源解析技术模型,开发在线实时快速源解析和二次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并重点在受人为影响显著的海湾、近岸区域以及生态脆弱区开展精准化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研究.不断发展适合我国近海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体系,对实现陆海统筹下的海洋生态保护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技术 因子分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同位素示踪 多方耦合应 陆海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