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第五活跃期中强震前的矩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宇彤 蒋长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95,共16页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中强震前是否存在与地震孕育过程物理相关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该地区第五活跃期内的5例中强震进行了时-空扫描研究.通过考察删除余震的影响,提取了MS5.0以上地震与地震矩加速...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中强震前是否存在与地震孕育过程物理相关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该地区第五活跃期内的5例中强震进行了时-空扫描研究.通过考察删除余震的影响,提取了MS5.0以上地震与地震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空尺度,并作为时-空扫描的模型参数.采用震前5个月逐月扫描的方式,得到了震前m值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结果显示,其中4例在未来的震中附近出现稳定和集中分布的地震矩释放加速区.这表明东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矩释放加速扫描方法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震破裂成核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相同的计算参数设置,还考察了震前破裂成核点的Benioff应变释放情况.结果显示,有3例在破裂成核点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明显.这表明,对于东北地区的中强地震,利用矩释放程度时-空扫描寻找未来中强震的破裂成核点,尚需其它方法作为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加速释放现象 矩释放程度扫描 东北第五活跃期 Benioff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对一个有争议的地震前兆的回溯性震例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1-702,共12页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 M_s 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 AMR ...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 M_s 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 AMR 现象.用"破裂时间分析"方程中的幂指数 m 作为描述震前加速矩释放"程度"的参量,在时间-空间-地震序列截止震级组成的三维参数空间(T,R,M_c)内考察 AMR 现象存存的客观性.考虑了多种因素对 m(T,R,M_c)分布图像可能的影响,其中,余震是否删除和 M_c 对计算影响不大,但 M_L 6.0以上"干扰"事件的影响则较大.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前的确存在 AMR 现象,但得到的 m(T,R,M_c)分布图像较为复杂,可观测到两个明显的 AMR 集中分布区.此外,在以实际震中为圆心的多个圆形区域内,使用固定时间窗向实际发震时刻滑动逼近,可观测到 m 值逐渐减小,即加速特征逐渐明显的过程.对震前矩释放程度 m 值的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出现 AMR 现象的空间区域与震中位置似有较好的对应,但其时-空演化图像与滑动时-空窗的选取有关.这表明,本次 M_s 7.3地震前的确存在 AMR 现象,并与其孕震过程在物理上相关.但本文仅是一个震例的研究,无法给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结论。此外,用 AMR 来约束地震发生的时间看来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于田Ms7.3地震 加速释放(AMR)现象 地震的类临界点模型 地震矩释放程度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