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_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评估
被引量:
8
1
作者
赵旭
Duputel Zacharie
+2 位作者
黄志斌
陈宏峰
赵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0-809,980,共10页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0次地震(MW6.5—9.0)的矩心矩张量与全球矩心矩张量工作组(GCM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张量,绝大多数地震矩震级与GCMT给出的矩震级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趋势,两者之差ΔMW的标准方差约0.13,ΔMW位于区间(-0.2,0.2)的地震占总数的96%;地震矩6个分量分别与GCMT相应的结果沿对角线近线性分布,多数地震矩心水平位置与GCMT给出的矩心水平位置比较接近,两者间大圆弧距离位于区间(0,50km)的地震次数占总数的84%;在台站覆盖较均匀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震后25—40分钟自动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心矩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震相
矩
心
矩
张量
自动
反演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矩心矩张量快速测定
2
作者
赵旭
黄志斌
+2 位作者
陈宏峰
赵博
杜广宝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倾角70°/滑动角-18°,表现为1...
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倾角70°/滑动角-18°,表现为1次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倾滑分量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6.123°N,82.499°E)以东约13 km,矩心深度约10 km。总标量地震矩M0为3.05×1019N·m,换算成矩震级MW6.92,推断震源破裂时大部分能量释放的持续时间约14s。同时探讨了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在未来地震灾情预判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震相
矩
心
矩
张量
自动
反演
于田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基本特征
被引量:
19
3
作者
张喆
房立华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7-1408,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次地震震源的基本特征.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具有丛集性,3个地震丛分别集中在震中附近以及相距30 km左右的东南端和西北端,总体上西北端地震较浅,东南端地震较深.矩心矩张量反演表明,矩心位于29.55°N,102.14°E,深度16 km,释放地震矩1.0068×10^(19)N·m,相当于矩震级MW6.60,双力偶成分占88%,是一次近纯走滑的地震事件.结合余震分布可以断定,地震发生在走向163°、倾角77°(倾向西南),滑动角为-5°的断层面.有限断层反演显示,破裂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破裂起始点及其周围是主要破裂区;另一破裂区位于其东南,总体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的单侧破裂,最大滑动量约1.4 m,位于起始破裂点附近.从矩心矩张量反演和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均表明,地震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释放分两个阶段.根据视震源时间函数的方位依赖性推断,破裂优势方向在165°方位,与断层走向一致,由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估计的标量地震矩几乎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完全一致,且与矩心矩张量反演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定M_(S)6.8地震
双差定位
矩心矩张量反演
有限断层
反演
时空破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_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评估
被引量:
8
1
作者
赵旭
Duputel Zacharie
黄志斌
陈宏峰
赵博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0-809,980,共10页
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2060Y)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03)共同资助
文摘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0次地震(MW6.5—9.0)的矩心矩张量与全球矩心矩张量工作组(GCM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张量,绝大多数地震矩震级与GCMT给出的矩震级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趋势,两者之差ΔMW的标准方差约0.13,ΔMW位于区间(-0.2,0.2)的地震占总数的96%;地震矩6个分量分别与GCMT相应的结果沿对角线近线性分布,多数地震矩心水平位置与GCMT给出的矩心水平位置比较接近,两者间大圆弧距离位于区间(0,50km)的地震次数占总数的84%;在台站覆盖较均匀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震后25—40分钟自动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心矩张量.
关键词
W震相
矩
心
矩
张量
自动
反演
评估
Keywords
W phase
automatic centroi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assessment
分类号
P315.63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矩心矩张量快速测定
2
作者
赵旭
黄志斌
陈宏峰
赵博
杜广宝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2060Y)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03)
国家海洋局行业科研专项(201405026)共同资助
文摘
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倾角70°/滑动角-18°,表现为1次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倾滑分量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6.123°N,82.499°E)以东约13 km,矩心深度约10 km。总标量地震矩M0为3.05×1019N·m,换算成矩震级MW6.92,推断震源破裂时大部分能量释放的持续时间约14s。同时探讨了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在未来地震灾情预判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W震相
矩
心
矩
张量
自动
反演
于田地震
Keywords
W phase
Automatic centroi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Yutian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基本特征
被引量:
19
3
作者
张喆
房立华
许力生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7-140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4043)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DQJB22R35)
地震联合基金(U2039208)联合资助。
文摘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次地震震源的基本特征.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具有丛集性,3个地震丛分别集中在震中附近以及相距30 km左右的东南端和西北端,总体上西北端地震较浅,东南端地震较深.矩心矩张量反演表明,矩心位于29.55°N,102.14°E,深度16 km,释放地震矩1.0068×10^(19)N·m,相当于矩震级MW6.60,双力偶成分占88%,是一次近纯走滑的地震事件.结合余震分布可以断定,地震发生在走向163°、倾角77°(倾向西南),滑动角为-5°的断层面.有限断层反演显示,破裂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破裂起始点及其周围是主要破裂区;另一破裂区位于其东南,总体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的单侧破裂,最大滑动量约1.4 m,位于起始破裂点附近.从矩心矩张量反演和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均表明,地震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释放分两个阶段.根据视震源时间函数的方位依赖性推断,破裂优势方向在165°方位,与断层走向一致,由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估计的标量地震矩几乎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完全一致,且与矩心矩张量反演结果非常接近.
关键词
四川泸定M_(S)6.8地震
双差定位
矩心矩张量反演
有限断层
反演
时空破裂过程
Keywords
Sichuan Luding M_(S)6.8 Earthquake
DD-relocation
Centroi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Finite-fault inversion
Spatio-temporal rupture process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_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评估
赵旭
Duputel Zacharie
黄志斌
陈宏峰
赵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矩心矩张量快速测定
赵旭
黄志斌
陈宏峰
赵博
杜广宝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基本特征
张喆
房立华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