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缺陷的矩形模型及其关键面积计算
1
作者 王俊平 郝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74-1977,共4页
在集成电路(IC)中,为了进行有效的成品率估计和故障分析,与光刻有关的缺陷形状通常假设为圆模型.然而,真实缺陷的形状多种多样.本文提出一种真实缺陷的矩形模型及与之相关的关键面积计算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真实缺陷的形状又考虑了IC版... 在集成电路(IC)中,为了进行有效的成品率估计和故障分析,与光刻有关的缺陷形状通常假设为圆模型.然而,真实缺陷的形状多种多样.本文提出一种真实缺陷的矩形模型及与之相关的关键面积计算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真实缺陷的形状又考虑了IC版图布线的特点.在缺陷引起故障概率预测方面,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型比圆模型更接近真实缺陷引起的故障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缺陷 缺陷的矩形模型 关键面积模型 成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矩形养殖舱进排水方式优化研究
2
作者 张琛 刘晃 +2 位作者 张成林 姚淳婧 张帆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5,共12页
养殖舱作为养殖工船的核心功能单元,进排水方式的优劣对其内部流场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优化养殖舱内流场环境并提升适渔性,以30万吨级养殖工船的矩形养殖舱为原型,采用1∶100的几何缩尺比建立物理模型,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试验技术(Part... 养殖舱作为养殖工船的核心功能单元,进排水方式的优劣对其内部流场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优化养殖舱内流场环境并提升适渔性,以30万吨级养殖工船的矩形养殖舱为原型,采用1∶100的几何缩尺比建立物理模型,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试验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开展了系统的水动力试验研究。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口数量等关键参数,定量分析了不同进水工况下养殖舱模型内流场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针对不同出水口结构,重点探究了其对舱内涡流场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进水流量是养殖舱内流速的主要调节因子,当进水流量从1800 L·h^(−1)降至900 L·h^(−1)时,高流速区面积占比从33.2%减至8.4%,低流速区扩散至舱体65%以上区域,舱内平均流速降幅达52.89%,且进水流量与舱内平均流速呈线性关系;2)相较于改变进水流量,调整进水口数量对养殖舱内流场均匀性的调控效果更显著;随着进水口数量的减少,同一工况下不同深度截面的速度分布均匀性系数(DU50)最大降幅为33.62%,而不同工况下同一截面的DU50最大降幅为39.68%;3)底部出水口数量和位置的改变会显著影响舱内漩涡流场的分布特性,当底部设置4个出水口时可有效避免涡流对舱内水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养殖舱模型 进水流量 进水口数量 出水口结构 图像测速试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燕乃玲 李辉 申重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矩形位错模型 同震重力场变化 丽江地震 断层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矩形海湾模型的泰国湾潮汐潮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頔 方国洪 +1 位作者 滕飞 崔欣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477,共13页
基于推广后Taylor解新建双矩形海湾模型,加入摩擦及开边界强迫,给出泰国湾的一种理论模型。模型良好地再现泰国湾K1和M2分潮的潮汐特征,并给出K1和M2分潮的潮流及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模型揭示了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在泰国湾潮波... 基于推广后Taylor解新建双矩形海湾模型,加入摩擦及开边界强迫,给出泰国湾的一种理论模型。模型良好地再现泰国湾K1和M2分潮的潮汐特征,并给出K1和M2分潮的潮流及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模型揭示了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在泰国湾潮波形成中的贡献。针对M2分潮设计了2组敏感性实验,证明曼谷湾对于泰国湾湾顶无潮点的存在及位置起到关键作用;开边界迟角向西滞后是湾口附近顺时针旋转潮波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海湾模型 Taylor问题 泰国湾 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航空影像矩形建筑物半自动建模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玲 张剑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0-12,共3页
针对航空影像中矩形建筑物半自动重建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模型影像匹配算法,通过使航空影像中提取的建筑物边缘与模型投影线之间距离和最小计算建筑物的参数。给出用CSG与B-Rep相结合描述的矩形体基本模型,人工在影像上选点... 针对航空影像中矩形建筑物半自动重建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模型影像匹配算法,通过使航空影像中提取的建筑物边缘与模型投影线之间距离和最小计算建筑物的参数。给出用CSG与B-Rep相结合描述的矩形体基本模型,人工在影像上选点建立建筑物的初始模型,将初始模型反投到影像上,并对影像进行边缘提取,根据最小二乘模型影像匹配算法求解最佳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该算法除航空影像与影像方位元素外不需要其他辅助数据,只需人工计算初始值,其他计算由计算机完成,速度较快,节约了人力物力,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三维重建 最小二乘模型影像匹配 矩形建筑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导向的矩形建筑物三维重建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玲 阮心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1期24-28,共5页
针对以航空影像为数据源的矩形建筑物半自动重建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导向的方法,用CSG与B-Rep相结合描述的矩形体基本模型,提取航空影像中建筑物边缘线,人机交互建立建筑物的初始模型;将初始模型反投到影像上,根据建筑物边缘与模型投... 针对以航空影像为数据源的矩形建筑物半自动重建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导向的方法,用CSG与B-Rep相结合描述的矩形体基本模型,提取航空影像中建筑物边缘线,人机交互建立建筑物的初始模型;将初始模型反投到影像上,根据建筑物边缘与模型投影线之间套合程度,通过基于广义点摄影测量理论的模型影像匹配算法计算建筑物的精确参数。该方法利用影像上的直线信息进行广义点平差,减少运算量,提高建模效率与建模精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三维重建 广义点 矩形建筑物模型 模型影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分布高斯-谢尔模型列阵光束的等效曲率半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晓利 季小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99-1804,共6页
推导出矩形分布高斯-谢尔模型(GSM)列阵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的等效曲率半径的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等效曲率半径由湍流强度、GSM列阵光束参数及光束的叠加方式等因素共同确定。湍流使得等效曲率半径减小,但湍流对交叉谱密度函数叠加... 推导出矩形分布高斯-谢尔模型(GSM)列阵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的等效曲率半径的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等效曲率半径由湍流强度、GSM列阵光束参数及光束的叠加方式等因素共同确定。湍流使得等效曲率半径减小,但湍流对交叉谱密度函数叠加时等效曲率半径的影响要比光强叠加时大。在自由空间中,交叉谱密度函数叠加时GSM列阵光束的等效曲率半径要比光强叠加时的大。但是,随着湍流的增强,交叉谱密度函数叠加时GSM列阵光束的等效曲率半径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强叠加时的等效曲率半径。此外,若光束相干参数和子光束数目越大,则等效曲率半径受湍流的影响越大。GSM列阵光束的等效曲率半径受湍流的影响比高斯列阵光束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曲率半径 矩形分布高斯-谢尔模型列阵光束 大气湍流 交叉谱密度函数叠加 光强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模型在岩溶塌陷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祖武 尹欧 +3 位作者 王珍英 杨帆 向锋 王威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43-46,共4页
结合"湘中岩溶塌陷调查项目"成果及认识,将岩溶塌陷划分为土洞发育、地面塌陷、坑壁趋稳三个阶段;通过引入基础工程学领域的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计算模型,经一定推导得出岩溶地面塌陷阶段的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的力学意义进... 结合"湘中岩溶塌陷调查项目"成果及认识,将岩溶塌陷划分为土洞发育、地面塌陷、坑壁趋稳三个阶段;通过引入基础工程学领域的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计算模型,经一定推导得出岩溶地面塌陷阶段的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的力学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以湘中典型地区岩溶塌陷为实例,对该岩溶地面塌陷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该公式可以应用于岩溶地面塌陷的预测,但需进一步验证公式的适用性和正确性,以期为岩溶塌陷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模型 塌陷阶段 地面塌陷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区InSAR形变监测与开采参数反演
9
作者 王子倩 杨成生 +2 位作者 侯祖行 张雪 丁慧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针对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及变形趋势不明的问题,利用SBAS-InSAR和MSBAS-2D技术对该区2019—2021年地表多维形变特征进行监测,并将Okada矩形位错模型用于典型油田开采区储层参数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曙光采油厂、欢喜岭采油厂和锦州... 针对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及变形趋势不明的问题,利用SBAS-InSAR和MSBAS-2D技术对该区2019—2021年地表多维形变特征进行监测,并将Okada矩形位错模型用于典型油田开采区储层参数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曙光采油厂、欢喜岭采油厂和锦州采油厂均存在因石油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其中曙光采油厂两年内累积形变达-330 mm,沉降漏斗最大垂直形变和水平位移分别为-150和55 mm,其形变量之比约为3∶1。利用Okada矩形位错模型反演曙光采油厂区域油层深度为1642.22 m,与实际油层深度接近,适用于该区域油田储层参数反演。此外油气开采与周缘的地震事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该方法能较为全面地监测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可为该区油气生产及沉降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区 地面沉降监测 储层参数反演 二维形变分解 Okada矩形位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ARC标准高层建筑模型风致效应及背风侧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欣 叶继红 +1 位作者 邹云峰 左太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2-130,178,共10页
通过风洞测压试验、PIV试验和动力响应计算,对比分析0°和90°风向下,CAARC模型围护结构风压、模型背风侧流场特性及主体结构风振响应。①对比了模型立面风压分布及整体风力,两种风向下,模型表面风压分布的较大差异存在于侧风... 通过风洞测压试验、PIV试验和动力响应计算,对比分析0°和90°风向下,CAARC模型围护结构风压、模型背风侧流场特性及主体结构风振响应。①对比了模型立面风压分布及整体风力,两种风向下,模型表面风压分布的较大差异存在于侧风面。相比于0°风向,90°风向下模型整体阻力和升力较小,但整体扭矩较大。②直观展现了模型背风侧的流场特性。两种风向下,模型后部水平面内均出现尾流涡对;竖直面内的显著旋涡仅出现在0°风向。相比而言,0°风向下,尾流涡对尺寸较大,逆向流速较高,周围流体横风向运动剧烈。③给出了模型顶部位移和加速度随折减风速变化的拟合方程,两种风向下,模型顶部顺风向响应与折减风速的2~2.6次幂成正比;横风向响应与折减风速的3~3.5次幂成正比。相比而言,90°风向下,模型顶部横风向位移和加速度随折减风速的增幅分别为0°风向下的2倍和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高层建筑标准模型(CAARC) 风压分布 整体风力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旋涡 风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弹性模量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永波 梁冰 +1 位作者 孙维吉 张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77-79,共3页
为探索植物根系与土体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基于土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土壤-植物根系复合材料的性能,借鉴于矩形模型理论的分析方法,并在该模型基础上作了一些简化和假设,详细推导出了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的弹性模量的理... 为探索植物根系与土体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基于土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土壤-植物根系复合材料的性能,借鉴于矩形模型理论的分析方法,并在该模型基础上作了一些简化和假设,详细推导出了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的弹性模量的理论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应力、应变同时存在的情况,该求解值能够真实完整地代表实际值,以此来推动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工程特性的深入研究,为工程绿化、植被护坡、边坡稳定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矩形模型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方位视觉的快速实时人体检测
12
作者 汤一平 李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59-364,共6页
针对目前在大范围内难以快速地实现人体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方位传感器(ODVS)的快速检测人体的理论与方法.在人体建模上,首先将人体简化为矩形,针对人体在不同区域半径,通过ODVS标定来建立不同形状大小的人体矩形模型;最后... 针对目前在大范围内难以快速地实现人体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方位传感器(ODVS)的快速检测人体的理论与方法.在人体建模上,首先将人体简化为矩形,针对人体在不同区域半径,通过ODVS标定来建立不同形状大小的人体矩形模型;最后,对前景运动目标对象进行面积属性与形状属性的判断,对于在区域半径中不符合标定的矩形模型的前景运动目标区域,作垂直方向的投影以及人脸肤色的二次综合判断,从而实现快速的人体检测.提出的人体检测的方案可方便的实现在大监控领域中检测是否有人、有多少人以及在什么方位,为全方位的捕捉人体信息、提高人体检测精度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视觉 人体矩形模型标定 面积属性与形状属性 人体投影 人脸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大楼对地倾斜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先保 张远城 +1 位作者 徐智明 郭皓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0年第4期78-82,共5页
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水平矩形薄板模型 ,推导了计算此类薄板影响地倾斜的基本公式。通过该模型的模拟计算 ,分别得出了由大楼质量造成的附加引力位对观测点水平摆的偏转角度和大楼负荷产生的地倾斜 ,并针对厦门地震台的实际... 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水平矩形薄板模型 ,推导了计算此类薄板影响地倾斜的基本公式。通过该模型的模拟计算 ,分别得出了由大楼质量造成的附加引力位对观测点水平摆的偏转角度和大楼负荷产生的地倾斜 ,并针对厦门地震台的实际情况 ,讨论了大楼对地倾斜观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倾斜 建筑物 监测 弹性力学 水平矩形薄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中基于最小连接块的启发式容错路由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贵海 杜鹏 +1 位作者 王大进 谢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矩形无效块模型可以用来解决网格下的容错路由问题 ,最小连接块 (MCC)模型是它的一个改良模型 .本文在MCC基础上 ,建立MCC重叠图 ,当发现不存在曼哈顿路径的时候 ,给出一套算法 ,来计算出一条避免无效块的尽可能短的路径 .模拟试验表明 ... 矩形无效块模型可以用来解决网格下的容错路由问题 ,最小连接块 (MCC)模型是它的一个改良模型 .本文在MCC基础上 ,建立MCC重叠图 ,当发现不存在曼哈顿路径的时候 ,给出一套算法 ,来计算出一条避免无效块的尽可能短的路径 .模拟试验表明 ,通过这种算法找到的路径 ,与最短路径相差很小 .比起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找寻最短路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路由 矩形无效块模型 容错性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雪的导电性能及对其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隆基 郗晓光 +5 位作者 贾志东 刘继平 王晓光 文清丰 周朋 柳顺楠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3,共6页
冬季绝缘子上的覆雪会严重削弱其电气性能。通过测量雪的体积电导率寻找影响其导电性能的因素,并在矩形平板模型上模拟湿雪闪络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覆雪水电导率及湿雪的液态水含量和密度与雪的体积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模型的湿雪闪络... 冬季绝缘子上的覆雪会严重削弱其电气性能。通过测量雪的体积电导率寻找影响其导电性能的因素,并在矩形平板模型上模拟湿雪闪络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覆雪水电导率及湿雪的液态水含量和密度与雪的体积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模型的湿雪闪络特性与雪体的体积电导率密切相关,且在临闪络前雪体内部有大量电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电导率 矩形平板模型 闪络特性 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hwarz交替法求解分析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演化规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磊 李寿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7,共11页
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浅埋近距离赋存条件的煤炭资源,其特点是煤层埋藏较浅,上覆基岩厚度较薄,覆盖层为含水砂层。该类型矿井工作面开采一旦波及到含水砂层,工作面将产生涌水溃砂等灾害事故。为了预防此类矿山灾害问题,通过弹性力学... 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浅埋近距离赋存条件的煤炭资源,其特点是煤层埋藏较浅,上覆基岩厚度较薄,覆盖层为含水砂层。该类型矿井工作面开采一旦波及到含水砂层,工作面将产生涌水溃砂等灾害事故。为了预防此类矿山灾害问题,通过弹性力学和复变函数理论建立了近距离煤层开采扰动的"无限平面双矩形孔口"理论力学模型,并对其覆岩结构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1)基于弹性力学和Schwarz交替法推导了煤层重复开采扰动覆岩应力场理论公式,并采用理论解析方法对不同中间岩层厚度下覆岩应力场分布规律和破坏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覆岩内水平应力σx整体呈"X"型分布,顶底板岩层处于拉应力状态,左右两侧呈椭圆形分布;当中间岩层厚度为20 m时,工作面上方岩层处于拉应力状态,极值拉应力为0.82 MPa,覆岩破坏区达到58 m。与上煤层开采引起的32 m裂缝带高度相比,下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范围明显增大;(2)灵露煤矿Ⅱ2-1和Ⅱ3煤层开采相似材料模拟结果表明:整个中间岩层发生破坏,与上煤层开采引起的35 m裂缝带高度相比,下煤层开采引起的裂缝带发育高度明显增大,达到61 m。下煤层采动造成了原上覆岩层裂缝带的二次发育。相似材料模拟试验验证了该理论解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对浅埋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覆岩结构 理论解析 平面双矩形孔口模型 SCHWARZ交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作用植物细胞膜振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辉 徐晨 雒祜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运用声学基本理论并结合植物种子细胞膜结构特点,提出单层平面矩形薄膜模型.推导出细胞膜振动的频率方程,在一定的细胞膜表面张力、面密度和膜大小的情况下,得到了计算植物种子细胞膜的共振频率的方法.此方法对超声育种中声参数的确定... 运用声学基本理论并结合植物种子细胞膜结构特点,提出单层平面矩形薄膜模型.推导出细胞膜振动的频率方程,在一定的细胞膜表面张力、面密度和膜大小的情况下,得到了计算植物种子细胞膜的共振频率的方法.此方法对超声育种中声参数的确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育种 细胞膜振动 共振频率 矩形薄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风电场障碍下海事雷达绕射损耗估算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树武 谢磊 +2 位作者 曹臻 艾学杰 薛双飞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76,共5页
考虑到目前近海风电场对海事雷达的影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型。根据近海风电场周边通航安全保障的需求,提出基于矩形屏蔽绕射的风电场绕射损耗模型,该模型对风电场简化程度较小,与实际风机结果较为接近,估算结果较为可信,通过仿真... 考虑到目前近海风电场对海事雷达的影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型。根据近海风电场周边通航安全保障的需求,提出基于矩形屏蔽绕射的风电场绕射损耗模型,该模型对风电场简化程度较小,与实际风机结果较为接近,估算结果较为可信,通过仿真计算给出特定参数下的风电场绕射损耗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电场 海事雷达 绕射损耗模型 矩形屏蔽绕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灰度图像表示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运平 陈传波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7-2406,共10页
图像表示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扩展了著名的Gouraud阴影法,并通过使用矩形非对称逆布局模型(RNAM)和扩展的Gouraud阴影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灰度图像表示算法.该算法编解码部分的时... 图像表示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扩展了著名的Gouraud阴影法,并通过使用矩形非对称逆布局模型(RNAM)和扩展的Gouraud阴影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灰度图像表示算法.该算法编解码部分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logn)和O(n),其中n为灰度图像的像素数.实验结果表明:与流行的STC和SDCT灰度图像表示算法相比,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文中提出的灰度图像表示算法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少的块数,因而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数据存储空间,是灰度图像表示的一种良好方法.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应用于灰度图像表示的各个方面,在降低存储空间、加快传输速度、提高模式匹配效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论参考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表示 灰度图像 Gouraud阴影法 矩形非对称逆布局模型(RNAM) 空间数据结构 S-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TRNAM彩色图像表示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运平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558,共4页
非对称逆布局模型(NAM)适用于图像模式、语音模式、文本模式、视频模式的表示,是一个通用型的模式表示模型.借助于格雷码表示图像像素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三角形和矩形NAM彩色图像表示算法(简称NTRNAM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原理及形式化... 非对称逆布局模型(NAM)适用于图像模式、语音模式、文本模式、视频模式的表示,是一个通用型的模式表示模型.借助于格雷码表示图像像素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三角形和矩形NAM彩色图像表示算法(简称NTRNAM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原理及形式化描述,并对其存储结构、总数据量和时空复杂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NTRNAM算法能够显著降低子模式数和存储空间,是一种有效的彩色图像表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图像表示 格雷码 三角形和矩形非对称逆布局模型 线性四元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