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论的超越与实践哲学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于秀艳 王明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0,共5页
现代哲学突围于知识论哲学,或者说从知识论哲学的废墟中顽强地生长起来,因此对知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其问题有着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从这一层面而言,现代哲学超越知识论哲学有某种必然性。而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获得了新的自我理解... 现代哲学突围于知识论哲学,或者说从知识论哲学的废墟中顽强地生长起来,因此对知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其问题有着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从这一层面而言,现代哲学超越知识论哲学有某种必然性。而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获得了新的自我理解,因而在实践哲学范式下去理解传统哲学的基本范畴,后者便获得了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观 知识论哲学 实践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哲学知识论探析
2
作者 袁辉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和“结合”的角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以实践哲学的视角,从知识的构成、知识真理性的效验和知识的具体应用三个层面对知识做了精当的论述,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知识论的有机内容,从而形成了富有特... 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和“结合”的角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以实践哲学的视角,从知识的构成、知识真理性的效验和知识的具体应用三个层面对知识做了精当的论述,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知识论的有机内容,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哲学知识论。毛泽东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讲求运用的实际效果,改变了历史上对知识纯粹学理上的探讨,注重知识改变世界效能的发挥。毛泽东的哲学知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结合”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哲学知识论 实践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文化哲学视阈——兼论对西方哲学技术本质观的超越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春玲 李兆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1-476,共6页
流行于国内外学界的"劳动资料说"是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知识论误读,造成了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真实意蕴的遮蔽。事实上,马克思立足文化哲学的视阈,回答了技术本质的问题。在他看来,技术不是单纯的"物质手段"、"... 流行于国内外学界的"劳动资料说"是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知识论误读,造成了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真实意蕴的遮蔽。事实上,马克思立足文化哲学的视阈,回答了技术本质的问题。在他看来,技术不是单纯的"物质手段"、"工具"或"劳动资料体系",而是人类的感性活动形式、历史的存在方式或文化形式。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既突出了技术的人文内涵,从而克服了知识论哲学技术本质观工具主义、客观主义的理论局限,又揭示出技术所蕴涵的现实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了对西方文化哲学技术本质观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技术本质观 文化哲学 知识论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该怎样生活--论生活哲学的转向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文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4,共11页
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追问但一直没有、也不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在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上陷入危机的现代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而生活哲学的兴起正是对此种危机的一种哲学反应。
关键词 生活 哲学生活 生活哲学 知识论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笛卡尔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悬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兴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4,共6页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笛卡尔是"新世界"哲学的真正奠基人,因为是他把"真理"问题置入主体思维的"内在性"之中。然而,我们认为,这一"置入"实际地确立了"我思"(主体)设定"对象"...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笛卡尔是"新世界"哲学的真正奠基人,因为是他把"真理"问题置入主体思维的"内在性"之中。然而,我们认为,这一"置入"实际地确立了"我思"(主体)设定"对象"(客体)的主体性哲学原则,从而决定性地开启了近代知识论哲学路向。正是这一哲学路向的开启,感性——这一彰显人的鲜活的生存情态或人在存在论上的处境被深深地锁闭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知识论哲学 感性存在 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僧肇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沈顺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5,共6页
僧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名杰出佛教思想家 ,以他为代表的般若学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佛学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哲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僧肇以非有非无为万物的本体 ,主张寂用一体 ,使秦汉时期的经验式的宇宙生成论走向了抽象的宇宙本... 僧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名杰出佛教思想家 ,以他为代表的般若学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佛学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哲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僧肇以非有非无为万物的本体 ,主张寂用一体 ,使秦汉时期的经验式的宇宙生成论走向了抽象的宇宙本质论。从知识论角度看 ,僧肇哲学以沤与般若两概念 ,讨论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纠正了庄学绝圣弃智的极端。从人生哲学角度来看 ,僧肇主张万物非有 ,故物我俱一 ,万物非无 ,故抱一湛然 ,最终体之以为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学 哲学知识论 僧肇 "非有非无" 宇宙本质论 中国 哲学 境界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生活哲学及其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范式
7
作者 黄禧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古希腊的生活哲学相对于知识论哲学而言,是一种以正当的生活行为教导为目标的实践哲学,其知行合一的特点,反映出这一哲学及其教育“面向生活之思”与“化成生活之行”的生活化品格,从中体现出古希腊以道德和政治教化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教... 古希腊的生活哲学相对于知识论哲学而言,是一种以正当的生活行为教导为目标的实践哲学,其知行合一的特点,反映出这一哲学及其教育“面向生活之思”与“化成生活之行”的生活化品格,从中体现出古希腊以道德和政治教化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范式。中国古代哲学及其道德教化,与古代西方生活哲学一样都有以下的特征:把哲学与人生、与生活密切结合,探究人类精神和生命价值;把哲学的实践即哲学教育作为一种完善个人生活(伦理生活)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途径;把哲学思想具体化为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以伦理政治型的思考路径作为哲学化成生活的路向。同时,中国哲学及其教化的“生活化”意蕴,又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讲究天人、知行、政教“三个合一”及其彼此间的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知识论哲学 意识形态教育 生活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红霞 谭春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0,共8页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形而上学困境以本体论困境为内在核心,以认识论困境为逻辑前提,以思维方式困境为底层基础。马克思揭示出知识论哲学是导致形而上学困境的根源,因为知识论哲学颠倒了本体世界与现象世...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形而上学困境以本体论困境为内在核心,以认识论困境为逻辑前提,以思维方式困境为底层基础。马克思揭示出知识论哲学是导致形而上学困境的根源,因为知识论哲学颠倒了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单一的认识关系,把同一性思维方式推向了极端抽象化。马克思以实践哲学超越了知识论哲学,在此基础上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取代了同一性的思维方式,把主客体之间单一的认识关系拓展为人与世界之间丰富的实践关系,并把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的抽象关系还原为哲学与历史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彻底超越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把哲学从知识论时代推进到了实践论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 本体论 实践哲学 知识论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认识论转向演变及前景的“元”思考
9
作者 王宏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1-37,共7页
1、17世纪以来,人们大都把认识论看作为知识论,其主要任务被概括为对认知及知识“基础”的发现与证明。在传统上,这一认识论被当作形而上学的一个部分,并成为笛卡尔开创的整个近代哲学的中心。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上,哲学面对着一些永恒的... 1、17世纪以来,人们大都把认识论看作为知识论,其主要任务被概括为对认知及知识“基础”的发现与证明。在传统上,这一认识论被当作形而上学的一个部分,并成为笛卡尔开创的整个近代哲学的中心。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上,哲学面对着一些永恒的问题,但每一时代哲学研究的主题、重心及内部领域的划分却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什么是哲学”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哲学 哲学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近代哲学 知识论哲学 形而上学问题 笛卡尔 传统认识 科学知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