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新探 被引量:4
1
作者 顾少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7,共10页
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历来被学界视为传统史学义理转向过程中的圭臬之作,影响深远。现有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其体例与思想的阐发,而忽略了其典范地位的建构性质。换言之,印刷、阅读等文本的传播、接受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也是一种再... 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历来被学界视为传统史学义理转向过程中的圭臬之作,影响深远。现有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其体例与思想的阐发,而忽略了其典范地位的建构性质。换言之,印刷、阅读等文本的传播、接受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也是一种再生产和建构的过程。南宋时,《纲目》刊布后,其定位尚处于游移状态。一方面,《纲目》被纳入"通鉴学"体系,以羽翼《通鉴》而存在。这种形象的塑造,并没有触动时人观念中《通鉴》因中兴编年而尊享仅次于《春秋》的地位。另一方面,《纲目》又被认为回归《春秋》劝惩之法,几与《春秋》争辉。此类认知建构,已隐然有《纲目》取代《通鉴》原有地位之势。这两种并存的认知,经历宋末元初正统论的讨论,被进一步选择,其中《纲目》归于"通鉴学"的认知逐渐被过滤。史学系谱内的秩序也得到一次较大的变动。《通鉴》被视为"鲁国旧史",《纲目》则贵为拟《春秋》的"史中经",此后仿从、阐释《纲目》,蔚然成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纲目》 知识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介绍:《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
2
作者 段海龙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潘晟:《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415页,35万字,ISBN 978-7-214-22306-7。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自然知识的研究,传统的方法大多以西方近代科学体系作为坐标,这对于自成一体... 潘晟:《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415页,35万字,ISBN 978-7-214-22306-7。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自然知识的研究,传统的方法大多以西方近代科学体系作为坐标,这对于自成一体的中国古代文化难免有失偏颇。近些年来,有学者借鉴西方“博物学”概念来研究中国古代的自然知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而运用“理解”的思路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亦不失为一种好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宋代蒙书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扬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5,共12页
蒙书发展到宋代呈现井喷之势,远较前代为多。可考新增数量计北宋30种,南宋114种,直至今天尚存53种。蒙书是根据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对两宋蒙书分类时,应按照其功能分为识字、科考、伦理、专门四种类型。其中科考类和伦理类蒙书,分别体现... 蒙书发展到宋代呈现井喷之势,远较前代为多。可考新增数量计北宋30种,南宋114种,直至今天尚存53种。蒙书是根据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对两宋蒙书分类时,应按照其功能分为识字、科考、伦理、专门四种类型。其中科考类和伦理类蒙书,分别体现出"考下庶童"和"礼下庶童"的新趋势,伦理类蒙书中的性理蒙书,又是在"礼下庶童"和"考下庶童"双股力量推动下的"理下庶童"的结果。以宋代承前启后又集大成的《三字经》作为考察样本,在知识社会史视野下考察其各项内容在蒙书史上的史源可以发现,在科举和理学的合力下,蒙书发展到宋末已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儿童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蒙书 知识社会史 儿童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史视域下的宋代花卉谱录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幼为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174-179,共6页
宋代是花卉人工培育、种植的繁盛期,品种愈出愈奇,分布渐趋广泛。四十余种花卉专谱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诞生,记录了这种繁盛。这些花卉专谱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迈前朝,在中国古代植物学专著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宋代是花卉人工培育、种植的繁盛期,品种愈出愈奇,分布渐趋广泛。四十余种花卉专谱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诞生,记录了这种繁盛。这些花卉专谱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迈前朝,在中国古代植物学专著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整理这些花谱文本,不仅有助于厘清花卉品种发展变化轨迹,找到我国古代植物人工壅培技术已达先进水平的直接证据。亦可从知识社会史的视域来挖掘自然知识的社会史价值,揭示文本与宋代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花卉 谱录 文献 生物品种 知识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概念与方法:知识社会学对出版史学科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范继忠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2,共6页
出版史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渐趋规范化并多方引入社会学范式;其学科核心概念、研究对象却仍缺乏共识,学科谱系模糊。知识社会学以其基于社会学理论并超越社会学高度的哲学包容性,在知识论层面,可导引出版史学确认“知识”(系统性信息)... 出版史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渐趋规范化并多方引入社会学范式;其学科核心概念、研究对象却仍缺乏共识,学科谱系模糊。知识社会学以其基于社会学理论并超越社会学高度的哲学包容性,在知识论层面,可导引出版史学确认“知识”(系统性信息)为出版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及逻辑起点;在学术实践层面,知识社会学的理论结构、方法意识和知识社会史叙事模式,为出版史学科的构建与完善提供直接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概念 知识社会史 出版史学科 知识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书生意:近代中国旧书的交易、流通与知识传播
6
作者 贾登红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112,共7页
旧书生意是图书出版产业的一种再造与延伸,不同于新书的出版、售卖与流通,旧书从销售者、购买者到交易网络自成体系、不绝如缕,是近代中国书籍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人填补知识、消闲阅读、收藏品鉴的重要媒介。立足于知识社会... 旧书生意是图书出版产业的一种再造与延伸,不同于新书的出版、售卖与流通,旧书从销售者、购买者到交易网络自成体系、不绝如缕,是近代中国书籍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人填补知识、消闲阅读、收藏品鉴的重要媒介。立足于知识社会史视角可以发现,旧书的生意不仅催生与形成了旧书市场,推动了旧书的交易与流动,而且通过再流通与再阅读,塑造了近代中国的知识传播与书籍社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书 流通 翻印 知识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汤普森在中国 被引量:1
7
作者 舒小昀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7-203,共7页
E.P.汤普森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受到中国学人的关注,他的思想被中国学者所接受。我们可以从知识角度分析知识流动的社会史。汤普森在英国本土将自己的思想活动投向遥远的东方,建立了与东方的隔空联系,空间的跨越成为知识... E.P.汤普森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受到中国学人的关注,他的思想被中国学者所接受。我们可以从知识角度分析知识流动的社会史。汤普森在英国本土将自己的思想活动投向遥远的东方,建立了与东方的隔空联系,空间的跨越成为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翻译汤普森的著作,并对其进行多学科的研究,中国学者得以接受这位学者及其思想。知识流动因时代、文化、意识形态而存在差异,西方史学在中国开枝散叶要经历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史学发展面临国际化的重任。知识流动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需要弥合民族与文化语境的差异。以知识为纽带的共同体形成了有凝聚力的交流,考察文本产生和传播的语境可以实现双向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普森 中国 知识社会史 知识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