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知识本质观的重建及其教育学意蕴——超越后现代的反思的现代性
被引量:
6
1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9,共10页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本质观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反思的现代性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程知识观论纲:批判与重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宗国庆
王祖浩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63-68,共6页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知识
观
课程
知识
主体
观
课程
知识本质观
课程
知识
评价
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兴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1,共7页
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定义的基本命题,由此而...
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定义的基本命题,由此而延伸出整个“文学理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学科理论的建构方式导致批判理论知识性质的改变,隐藏着一种一统化、同质化的本质主义的知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学科化
审美意识形态
批判的理论与学科的理论
本质
主义
知识
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知识本质观的重建及其教育学意蕴——超越后现代的反思的现代性
被引量:
6
1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课题"我国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BHA070041
文摘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关键词
知识本质观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反思的现代性
教育学
Keywords
knowledge-essence view
modernity
post-modernity
modernity of the reflection
pedagogy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程知识观论纲:批判与重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宗国庆
王祖浩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63-68,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JJD880007)。
文摘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关键词
课程
知识
观
课程
知识
主体
观
课程
知识本质观
课程
知识
评价
观
Keywords
curriculum knowledge view
curriculum knowledge subject view
curriculum knowledge essence view
curriculum knowledge evaluation view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兴明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1,共7页
基金
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文摘
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定义的基本命题,由此而延伸出整个“文学理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学科理论的建构方式导致批判理论知识性质的改变,隐藏着一种一统化、同质化的本质主义的知识观。
关键词
批判理论学科化
审美意识形态
批判的理论与学科的理论
本质
主义
知识
观
Keywords
doctrinism of critical theories
aesthetical ideology
theory of criticism and discipline
afundamental epistemology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知识本质观的重建及其教育学意蕴——超越后现代的反思的现代性
石健壮
李森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课程知识观论纲:批判与重建
宗国庆
王祖浩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吴兴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