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均土
黄鹏红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109,共3页
知识道德和生活道德这两种分属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生活道德是基础,是知识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同样,生活德育也是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脱离,表现为德育的知识化、学科化、理想化...
知识道德和生活道德这两种分属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生活道德是基础,是知识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同样,生活德育也是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脱离,表现为德育的知识化、学科化、理想化、功利化。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有机统一的,倡导生活德育是德育改革和创新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知识德育
生活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德育、制度德育与生活德育的教学整合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龙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21,共3页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一直有知识德育、制度德育和生活德育之争,学术领域各执一方的教学对垒从未停止过。然而,知识德育、制度德育和生活德育的作用却是相互填补、缺一不可的,三者的教学整合可有效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在社会分化、知识分层...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一直有知识德育、制度德育和生活德育之争,学术领域各执一方的教学对垒从未停止过。然而,知识德育、制度德育和生活德育的作用却是相互填补、缺一不可的,三者的教学整合可有效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在社会分化、知识分层的大环境下,制度德育能守住基本伦理,提供不可僭越的道德底线和纠偏功能;二是知识德育在摆脱道德专修困境后能防止学生生活实践偏差所付出的高社会成本代价;三是生活德育借助知识和制度来接受课程框架的约束,并利用生活的自调节机制去平衡传统知识、制度与现代道德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德育
制度
德育
生活
德育
纠偏功能
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人类学思维范式
3
作者
孙彩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首先解决研究范式这一元理论问题,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其适切选择。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对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的综合,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德育理论知识生产的思考起点、方法的整体理论框架。哲...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首先解决研究范式这一元理论问题,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其适切选择。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对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的综合,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德育理论知识生产的思考起点、方法的整体理论框架。哲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强调理论源于人类生活与实践,是将人类生活本身作为理论的最终依据,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基本的理性立场;人类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关注人类具体的生活与文化实践形态,重视深入现实生活和文化内部发展机制的扎根研究,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文化立场和方法路径。这种思维范式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都有所体现,只是成熟程度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德育研究中的人类学思维呈现出寻求本土文化特殊性的朴素形态、关注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发展形态和构建生活德育论的彰显形态。在人类学思维范式下,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三个方向的努力,首先要运用反思性平衡策略处理好中国德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其次是深化传统德育概念的本源性诠释,彰显中国伦理文化的人类学立场,最后要深入中国德育实践现场,提高当代德育中国问题的整体性把握,积极探索解决德育问题的中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思维范式
中国
德育
自主
知识
体系建构
理性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
被引量:
51
4
作者
钟晓琳
朱小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8,共8页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德育
的
知识
化
德育
的生活化
精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洁德育理论中的道德知识观探讨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正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3,共9页
鲁洁先生对教育外在化和德育知识化进行了严厉批判。鲁洁先生并未从德育知识化的极端走向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辩证地认识到,道德知识应从目的回归手段位置,生活才是目的。道德可分为习俗道德和理性道德。培育习俗道德并...
鲁洁先生对教育外在化和德育知识化进行了严厉批判。鲁洁先生并未从德育知识化的极端走向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辩证地认识到,道德知识应从目的回归手段位置,生活才是目的。道德可分为习俗道德和理性道德。培育习俗道德并不需要道德知识去指引,培育理性道德则需要有道德知识的指引。道德知识有两类:第一是理论道德知识,难以引导生活建构;第二是实践性道德知识,属于解释学范畴的理解性知识,包含认知、理解、情感、信念等要素,能够引导道德行为与生活建构。实践性道德知识具有个体性,需要通过对话、交流扩大个体的视域。道德知识的学习应当在生活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即在关注、反思、建构之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力图把实践性道德知识升华为道德真理,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规律、意义等,实现道德解放与道德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洁
德育
知识
化
道德
知识
实践性道德
知识
理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象学德性发生思想与德育新体系构建
6
作者
李占彪
李艺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1,共12页
在唯理论与经验论哲学影响下的知识德育与经验德育始终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为理清该矛盾并尝试超越,将两者之争聚焦在离身与具身、超越与平庸和统一与多元三个方面。胡塞尔发生现象学是重新认识德性发生的系统性理论工具,在其逻辑中,前...
在唯理论与经验论哲学影响下的知识德育与经验德育始终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为理清该矛盾并尝试超越,将两者之争聚焦在离身与具身、超越与平庸和统一与多元三个方面。胡塞尔发生现象学是重新认识德性发生的系统性理论工具,在其逻辑中,前谓词的身体经验是德性发生的逻辑起点;第二感性分析揭示出身体经验与理性认识活动的结合过程,即道德感的发生过程;交互主体性分析的完成标志着具有伦理性的德性得以发生,孤独自我走向了同一个世界。通过如此三层还原剖析,完整的德性发生过程得到了揭示。据此,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应该至少包括三个侧面:新经验德育、新知识德育与伦理德育,三者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才是德育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现象学
德性发生
知识德育
经验
德育
伦理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
6
7
作者
张茂林
李琼轶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起源于生活的德育在学校制度产生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分离,形成了德育理论的多样化、德育实践的一元化现象,导致了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知识化与课程化、理想化与专门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德...
起源于生活的德育在学校制度产生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分离,形成了德育理论的多样化、德育实践的一元化现象,导致了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知识化与课程化、理想化与专门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对策是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把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净化德育环境,加强体验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知识德育
生活
德育
互动
体验
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活德育论隐含的教育风险及出路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燕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生活德育论确证了生活与道德的密切关系,但也隐含着生活德育论对知识德育的低估、生活德育论与道德心理的分歧以及生活德育论存在的实践性困境等教育风险。减少并避免生活德育论的风险,生活德育论基于生活来陶情养德的教育实践需要知识...
生活德育论确证了生活与道德的密切关系,但也隐含着生活德育论对知识德育的低估、生活德育论与道德心理的分歧以及生活德育论存在的实践性困境等教育风险。减少并避免生活德育论的风险,生活德育论基于生活来陶情养德的教育实践需要知识德育的理性逻辑来引领,教师应运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德育与知识德育的关系,促使生活德育与受教育对象的道德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通过推动个体道德知识的生成来防止"生活泛化"的流弊,体现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纯粹道德力量的根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德育
论
教育风险
知识德育
道德心理
个体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形成
9
作者
张丕河
张庆祥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6期69-70,共2页
在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否则,业务水平再高,本事再大,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人才。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一、学科...
在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否则,业务水平再高,本事再大,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人才。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一、学科渗透所谓学科渗透就是各科教学在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素质
素质教
德育
知识
初中生
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科渗透
教育目的
自我教育
学校教育
参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均土
黄鹏红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109,共3页
文摘
知识道德和生活道德这两种分属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生活道德是基础,是知识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同样,生活德育也是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脱离,表现为德育的知识化、学科化、理想化、功利化。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有机统一的,倡导生活德育是德育改革和创新的趋向。
关键词
德育
知识德育
生活
德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德育、制度德育与生活德育的教学整合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龙霞
机构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21,共3页
文摘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一直有知识德育、制度德育和生活德育之争,学术领域各执一方的教学对垒从未停止过。然而,知识德育、制度德育和生活德育的作用却是相互填补、缺一不可的,三者的教学整合可有效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在社会分化、知识分层的大环境下,制度德育能守住基本伦理,提供不可僭越的道德底线和纠偏功能;二是知识德育在摆脱道德专修困境后能防止学生生活实践偏差所付出的高社会成本代价;三是生活德育借助知识和制度来接受课程框架的约束,并利用生活的自调节机制去平衡传统知识、制度与现代道德的分歧。
关键词
知识德育
制度
德育
生活
德育
纠偏功能
自调节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人类学思维范式
3
作者
孙彩平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新时代儿童格局培育的时空路径研究”(BEA21011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首先解决研究范式这一元理论问题,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其适切选择。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对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的综合,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德育理论知识生产的思考起点、方法的整体理论框架。哲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强调理论源于人类生活与实践,是将人类生活本身作为理论的最终依据,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基本的理性立场;人类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关注人类具体的生活与文化实践形态,重视深入现实生活和文化内部发展机制的扎根研究,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文化立场和方法路径。这种思维范式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都有所体现,只是成熟程度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德育研究中的人类学思维呈现出寻求本土文化特殊性的朴素形态、关注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发展形态和构建生活德育论的彰显形态。在人类学思维范式下,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三个方向的努力,首先要运用反思性平衡策略处理好中国德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其次是深化传统德育概念的本源性诠释,彰显中国伦理文化的人类学立场,最后要深入中国德育实践现场,提高当代德育中国问题的整体性把握,积极探索解决德育问题的中国策略。
关键词
人类学思维范式
中国
德育
自主
知识
体系建构
理性立场
Keywords
anthropological thinking paradigm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for moral education
rational stance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
被引量:
51
4
作者
钟晓琳
朱小蔓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8,共8页
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
文摘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关键词
德育
德育
的
知识
化
德育
的生活化
精神性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knowledge-reliance of moral education
life-reliance of moral education
spirituality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洁德育理论中的道德知识观探讨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正江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金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科学的信仰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SWU19093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鲁洁先生对教育外在化和德育知识化进行了严厉批判。鲁洁先生并未从德育知识化的极端走向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辩证地认识到,道德知识应从目的回归手段位置,生活才是目的。道德可分为习俗道德和理性道德。培育习俗道德并不需要道德知识去指引,培育理性道德则需要有道德知识的指引。道德知识有两类:第一是理论道德知识,难以引导生活建构;第二是实践性道德知识,属于解释学范畴的理解性知识,包含认知、理解、情感、信念等要素,能够引导道德行为与生活建构。实践性道德知识具有个体性,需要通过对话、交流扩大个体的视域。道德知识的学习应当在生活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即在关注、反思、建构之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力图把实践性道德知识升华为道德真理,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规律、意义等,实现道德解放与道德自由。
关键词
鲁洁
德育
知识
化
道德
知识
实践性道德
知识
理性道德
Keywords
Lu Ji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oral knowledge
practical moral knowledge
rational morality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象学德性发生思想与德育新体系构建
6
作者
李占彪
李艺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1,共12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儿童格局培育的时空路径研究”(BEA210111)。
文摘
在唯理论与经验论哲学影响下的知识德育与经验德育始终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为理清该矛盾并尝试超越,将两者之争聚焦在离身与具身、超越与平庸和统一与多元三个方面。胡塞尔发生现象学是重新认识德性发生的系统性理论工具,在其逻辑中,前谓词的身体经验是德性发生的逻辑起点;第二感性分析揭示出身体经验与理性认识活动的结合过程,即道德感的发生过程;交互主体性分析的完成标志着具有伦理性的德性得以发生,孤独自我走向了同一个世界。通过如此三层还原剖析,完整的德性发生过程得到了揭示。据此,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应该至少包括三个侧面:新经验德育、新知识德育与伦理德育,三者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才是德育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发生现象学
德性发生
知识德育
经验
德育
伦理
德育
Keywords
genetic phenomenology
generation of virtue
cognitive moral education
experiential moral education
ethical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
6
7
作者
张茂林
李琼轶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赤壁市神山镇小学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文摘
起源于生活的德育在学校制度产生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分离,形成了德育理论的多样化、德育实践的一元化现象,导致了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知识化与课程化、理想化与专门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对策是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把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净化德育环境,加强体验内化。
关键词
德育
知识德育
生活
德育
互动
体验
内化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活德育论隐含的教育风险及出路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燕平
机构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文摘
生活德育论确证了生活与道德的密切关系,但也隐含着生活德育论对知识德育的低估、生活德育论与道德心理的分歧以及生活德育论存在的实践性困境等教育风险。减少并避免生活德育论的风险,生活德育论基于生活来陶情养德的教育实践需要知识德育的理性逻辑来引领,教师应运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德育与知识德育的关系,促使生活德育与受教育对象的道德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通过推动个体道德知识的生成来防止"生活泛化"的流弊,体现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纯粹道德力量的根本价值。
关键词
生活
德育
论
教育风险
知识德育
道德心理
个体经验
Keywords
theory of lif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risks
knowledg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moral psychology
individual experience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形成
9
作者
张丕河
张庆祥
机构
即墨市市北中学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6期69-70,共2页
文摘
在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否则,业务水平再高,本事再大,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人才。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一、学科渗透所谓学科渗透就是各科教学在向学...
关键词
道德素质
素质教
德育
知识
初中生
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科渗透
教育目的
自我教育
学校教育
参与意识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陈均土
黄鹏红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知识德育、制度德育与生活德育的教学整合研究
龙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人类学思维范式
孙彩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
钟晓琳
朱小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鲁洁德育理论中的道德知识观探讨
张正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现象学德性发生思想与德育新体系构建
李占彪
李艺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张茂林
李琼轶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生活德育论隐含的教育风险及出路研究
刘燕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谈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形成
张丕河
张庆祥
《当代教育科学》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