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活动理论的班级知识建构共同体的社会—认知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斯琴图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3,共5页
知识建构共同体模式是知识社会在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它所强调的共同体认知责任和公共知识的创造引来了学校教育新的组织形式,呼吁着与知识社会相迎合的新的文化适应。本文运用活动理论,通过对主体—共同体关系与活动系... 知识建构共同体模式是知识社会在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它所强调的共同体认知责任和公共知识的创造引来了学校教育新的组织形式,呼吁着与知识社会相迎合的新的文化适应。本文运用活动理论,通过对主体—共同体关系与活动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所构成的四个子系统(主体—共同体—客体、主体—共同体—劳动分工、主体—共同体—规则、主体—共同体—工具)所进行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班级背景下知识建构共同体的社会—认知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建构共同体 活动理论 知识建构原则 社会—认知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学习和知识建构:学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访学习科学专家张建伟博士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0,共7页
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关系、学习形态和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才能支持和促进有效的学习,智能时代为学习提供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如何帮助学生为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好准备,这些是学习科学家们致力于... 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关系、学习形态和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才能支持和促进有效的学习,智能时代为学习提供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如何帮助学生为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好准备,这些是学习科学家们致力于回答的问题。学习科学是一个关于学习过程、学习成效与学习环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主要学术组织载体有学习科学国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Learning Science,简称ISLS),两本学术期刊:《学习科学杂志》(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张建伟博士曾在国内较早地引入和研究学习科学,著有《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一书。之后他在加拿大和美国从事学习科学研究,探索新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现在他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伯尼分校任教。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的资助下,张博士带领跨学科团队研究创造性知识建构的教学理论和技术支持,提出协作知识建构的动态结构生成方法及跨共同体知识互动机制,开发了集体思维脉络地图(Idea Thread Mapper,简称ITM)软件工具,促进学生驱动的探究对话和协作,还担任《学习科学杂志》联合主编、《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国际杂志》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基于设计的研究 创造性学习 为未来学习而学习 知识建构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的理论轨迹 被引量:71
3
作者 张建伟 孙燕青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9,共5页
从杜威的“做中学”到时下的建构主义,教学研究和实践到底走出了多远?杜威的“做中学”思想中可以提炼出两个原型:手工艺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这两个原型都在后来的研究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从实践活动场景到实践共同体;从实验室到科学... 从杜威的“做中学”到时下的建构主义,教学研究和实践到底走出了多远?杜威的“做中学”思想中可以提炼出两个原型:手工艺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这两个原型都在后来的研究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从实践活动场景到实践共同体;从实验室到科学共同体。它们在发展方向上殊途同归,都强调了“做”背后的社会文化属性。看清近百年教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有利于我们避免教学改革中的左右摇摆和形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做中学 实践共同体 知识建构共同体 教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使学习者为知识社会做好准备——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家玛琳·斯卡德玛丽亚教授 被引量:7
4
作者 斯琴图亚 魏志慧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0,共7页
玛琳·斯卡德玛丽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UT)的首席专家,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IKIT)的所长。IKIT是以促进知识建构前沿为... 玛琳·斯卡德玛丽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UT)的首席专家,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IKIT)的所长。IKIT是以促进知识建构前沿为目标的由不同部门的创新工作者组成的世界性研究机构。作为IKIT的创始人之一,斯卡德玛丽亚与Carl Bereiter教授一起开发并完善了知识建构理论、实践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环境,成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斯卡德玛丽亚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涉及知识创造教育、认知发展、写作心理学、目的性学习、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习和知识工作中基于研究的创新等。这些年来,斯卡德玛丽亚以其优秀的领导才能带领她的研究队伍开展研究,在教育创新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她与Carl Bereiter教授曾在2005年因其在"知识建构环境"和"知识社会网络"开发中做出的突出成绩被多伦多大学授予首个"CSCL事业成就奖";2006年,斯卡德玛丽亚因在促进世界教育机会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被世界文化委员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授予最高荣誉"世界教育奖";2007年,IKIT获得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组织颁发的"ORION学习奖"。斯卡德玛丽亚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与Carl Bereiter教授共同撰写的《写作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posi-tion)、《超越自己:对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和涵义的探究》(Surpassing Ourselves: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Implications of Expertise)以及与Carl Bereiter、Bryant Fillion共同撰写的《写作成效》(Writing for Results)。近几年,斯卡德玛丽亚及其研究队伍主要从事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资助的"超越最好的实践:基于研究的创新学习和知识工作(Beyond Best Practice:Research Based Innovatio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Work)"项目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建构 跟进性探究 知识建构环境 知识建构共同体 知识建构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意义·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飞莺 周志毅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2年第4期83-85,共3页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当前,国外主要有四种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这便是学徒式学习环境模式、在知识建构团体中学习的环境模式、注重交流与意义协商的学习环境模式以及使用认知工具的学习...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当前,国外主要有四种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这便是学徒式学习环境模式、在知识建构团体中学习的环境模式、注重交流与意义协商的学习环境模式以及使用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环境 学徒式学习 知识建构共同体 意义协商 认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 被引量:132
6
作者 林众 冯瑞琴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6,共7页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三种学习方式的实现有没有现实的可能?这是关系到把三者作为课程改革建设目标的大问题。系统梳理资料可知,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概念是我国学者根据国际上最新学习研究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三种学习方式的实现有没有现实的可能?这是关系到把三者作为课程改革建设目标的大问题。系统梳理资料可知,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概念是我国学者根据国际上最新学习研究进展,并与我国传统教育观相结合而提出的。关于三种学习方式的实质,则可从特征、构成要素和作用三个方面加以把握。研究发现,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为自主性,它包括监管动因、监管机制和监管评价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合作学习具有合作精神、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的特征,包括相互依赖、个体责任、面对面促进性交互、合作技巧的恰当使用等构成要素;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包括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思维、提出问题、识别资源、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信息、交流观点、评估成果等要素。当今时代,人们对学习的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应该是社会交互的、具有情境性的、强调自我主动体验的过程。据此,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就必然地具有了高度的同一性,这是它们可以统一起来的内在根据。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知识建构共同体是把三种学习进行有机结合的很好的范例。今后,还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变化,探索出更多实现三者有机结合的学校应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知识建构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