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的伦理学知识体系?——万俊人教授访谈
1
作者 万俊人 章含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万俊人指出,历经数代学人的努力与奋斗,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后继学人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学科积累。相应地,当前学者的任务是“接着讲”,即在植根自身传统的同时,针对科学技术迭代与现实情境变化而做出有效的... 万俊人指出,历经数代学人的努力与奋斗,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后继学人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学科积累。相应地,当前学者的任务是“接着讲”,即在植根自身传统的同时,针对科学技术迭代与现实情境变化而做出有效的伦理回应,实现伦理精神的继承与创造。通过回顾美德伦理、正义理论和中西方现代性等话题,万俊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做中国伦理学、伦理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应用伦理学的可能形态,并在辨析“伦理知识”与“伦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展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 应用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正义理论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转向视域中的伦理学知识重建
2
作者 付长珍 王九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沉思传统的解构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伦理学知识合法性的质疑。沉思传统以思辨逻辑建立起关于终极真相的世界观,强调理论的至上地位,承认真正有德性的生活在于理性地沉思。从理论的演进来看,沉思传统遭遇来自自然科学的挑战,使古典哲学时期... 沉思传统的解构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伦理学知识合法性的质疑。沉思传统以思辨逻辑建立起关于终极真相的世界观,强调理论的至上地位,承认真正有德性的生活在于理性地沉思。从理论的演进来看,沉思传统遭遇来自自然科学的挑战,使古典哲学时期建构的伦理学知识丧失了其存在论的根基。因此,重建伦理学知识必须构建一种新的世界图景和价值秩序。后形而上学的实践转向,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封闭体系,将伦理学知识的重建置于多元文明传统对话之中。海外汉学的研究为重建伦理学知识提供了多元文明的借鉴,但这仍是以西方的核心议题观照中国伦理传统,因而有必要唤醒中国伦理传统中的标识性概念,为回应全球化时代的伦理挑战、推动伦理学知识的转型创新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伦理学知识 实践转向 沉思传统 “事”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国杰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开创性贡献
3
作者 杨宗元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年之所成,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地从事建设活动,并在理论与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极大地缩小了伦理学学科体系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差距,进而使伦理学学科得以无愧地立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之林,发挥了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并为其培根铸魂的伦理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国杰 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完成的“谋划”——百年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的现代性转型
4
作者 付长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7,共10页
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学知识体系,一直是中国数代学人的内在冲动。从刘师培、蔡元培到当代中国学人,立时代潮头,发风气之先,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艰难学术探索,对中国现代伦理学建构具有奠基性意义。百年中... 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学知识体系,一直是中国数代学人的内在冲动。从刘师培、蔡元培到当代中国学人,立时代潮头,发风气之先,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艰难学术探索,对中国现代伦理学建构具有奠基性意义。百年中国伦理话语经历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再到"改革话语"的历史转变,伦理学学说经历了从"新道德论"到"道德革命说"到"道德科学说"再到"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说"的理论转型。冯契的"智慧说"理论体系立足广义认识论,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为当代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的重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 伦理学知识体系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学知识究竟有何用?——基于古典学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郦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4,共8页
在科学技术知识主导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当下,伦理学知识的有用性时常遭受质疑。从古典学视角考察伦理学知识诞生的原初机理,重勘伦理学知识对塑造“好人”“好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削弱对“知而不为”“德而不幸”等现象的误解。然而,古典... 在科学技术知识主导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当下,伦理学知识的有用性时常遭受质疑。从古典学视角考察伦理学知识诞生的原初机理,重勘伦理学知识对塑造“好人”“好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削弱对“知而不为”“德而不幸”等现象的误解。然而,古典学将伦理知识与日常意见进行分离式处理,其“强知识论”倾向展现出鲜明的时代限度。为此,重勘当代学人对伦理学知识有用性的多维解读,有助于返本开新,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知识 好人 好生活 知而不为 德而不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写作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
6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新生代写作 新生代作家 思想资源 知识伦理学 “新生代” 作家群 “晚生代” 作家学者化 意义图式 创作与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