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法正当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102,共13页
论证知识产权法正当性的激励论、劳动理论和人格学说等传统理论均不能成立。作为激励论基础的功利主义哲学本身面临不可克服的理论和实践困境,应用于知识产权法则存在忽视分配效应等偏狭的倾向。洛克的劳动论从有形财产领域延伸适用于... 论证知识产权法正当性的激励论、劳动理论和人格学说等传统理论均不能成立。作为激励论基础的功利主义哲学本身面临不可克服的理论和实践困境,应用于知识产权法则存在忽视分配效应等偏狭的倾向。洛克的劳动论从有形财产领域延伸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时无法解释“诺齐克之问”,也与一些沿袭已久的专利、商标法律制度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人格学说更是仅能适用于著作人格权这一局部性领域。本文提出的“分配论”认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存在的理由在于其历史正当性:市场经济赋予知识产品财产价值和交易价值,技术条件支持知识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经济结构,此种历史条件赋予了与之相耦合的知识产品的法权制度以正当性。知识产权法正当性标准在于实现分配正义,具体体现为“归于组织者”“惠顾最少受惠者”和“维护公共领域”三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正当性 分配论 激励论 劳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对象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区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6,共19页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最根本、最艰深的问题。该问题充满了“语言的迷雾”,因此需要在辨析法律概念与论理词、澄清语言误用、确定其社会关系基础后,从事实与视角两个方面予以阐述。在区分论的事实指向上,从...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最根本、最艰深的问题。该问题充满了“语言的迷雾”,因此需要在辨析法律概念与论理词、澄清语言误用、确定其社会关系基础后,从事实与视角两个方面予以阐述。在区分论的事实指向上,从对象到权利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象(知识)、对象的利用方式(行为)、权利客体(法内好处)与权利内容(具体路径)。在视角上,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可以为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带来“客体式”的视角,从而形成了一些全新的命题。其中,最核心的命题是:使知识产权成为知识产权的,不是知识产权的对象,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对象 权利客体 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激励论再探讨——从实然命题到应然命题的理论重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烈琦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知识产权正当性辩护的激励论面临挑战:该理论赖以证成的思想实验前提已被心理学研究部分推翻;激励效果亦得不到历史经验事实的有效支撑;且具体知识产权制度尚存阻碍技术进步之可能。然而,这仅仅意味着知识产权激励论作为一个实然命题... 为知识产权正当性辩护的激励论面临挑战:该理论赖以证成的思想实验前提已被心理学研究部分推翻;激励效果亦得不到历史经验事实的有效支撑;且具体知识产权制度尚存阻碍技术进步之可能。然而,这仅仅意味着知识产权激励论作为一个实然命题难以证成,其作为一个应然命题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使知识产权制度从先验、不可证的领域祛魅,回归经验的、实证的、更有利于人类福利的形态;另一方面,激励创造是诸多知识产权立法明确表述的立法意图,是一种不能背弃的政治承诺。一种可行的态度乃是:实然层面,承认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方面一定程度的失效;应然层面,以激励人类智力成果的创造与传播为核心,逐步改进现有知识产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正当性 激励论 实然 应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与破解——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视角下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5,185,共9页
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作为证成财产权正当性的重要理论,常被用于论证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并成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指引。但基于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缺失性及其智力创造方式的特殊性,以“财产权劳动学说”中“共有”“劳动”“需求... 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作为证成财产权正当性的重要理论,常被用于论证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并成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指引。但基于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缺失性及其智力创造方式的特殊性,以“财产权劳动学说”中“共有”“劳动”“需求”三要素为导向而建立起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面临着制度失灵的挑战。为此,不仅需要结合人工智能的自主创造特点对传统“财产权劳动学说”进行解释论层面的梳理,更需要立足人工智能的属性,以“财产权劳动学说”三要素为出发点,对既有知识产权法律规则进行立法论层面的改造,以此确保知识产权法对人工智能创造物法律保护与“财产权劳动学说”之间的理论契合,从而化解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 知识产权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法中理性人标准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忠诚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理性人标准的概念具有抽象性,将其广泛运用于知识产权制度解释,有违司法明确性原则之嫌。理性人标准在本质上是规范目的的诠释工具,其适用的正当性由制度规范的价值基础决定。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各有缺陷、相互抵牾,且不能作为裁判的依... 理性人标准的概念具有抽象性,将其广泛运用于知识产权制度解释,有违司法明确性原则之嫌。理性人标准在本质上是规范目的的诠释工具,其适用的正当性由制度规范的价值基础决定。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各有缺陷、相互抵牾,且不能作为裁判的依据,故其无法成为理性人标准的价值基础。相比之下,作为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的重叠共识、知识产权制度的归纳总结以及目的解释和合宪性解释方法的工具,比例原则作为知识产权法中理性人标准的价值基础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人标准 价值基础 知识产权正当性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