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征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
1
作者 陈琳 钟罗金 +1 位作者 李悠 莫雷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 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的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呈现 知觉表征 类别学习 阻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符的知觉表征及其启动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津 朱滢 田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实验以英文单词,汉字和图片为材料,采用速示补笔测验测量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启动效应。结果是,如果学习与测验的字体和大小不变,则视觉启动右半球高于左半球。其他材料不产生这种效应。这表明,至少有一个分离的系统对构成启动的汉字... 实验以英文单词,汉字和图片为材料,采用速示补笔测验测量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启动效应。结果是,如果学习与测验的字体和大小不变,则视觉启动右半球高于左半球。其他材料不产生这种效应。这表明,至少有一个分离的系统对构成启动的汉字的视觉表征进行编码,此系统在右半球表征形状特异形状特异信息更有效;对字符抽象特征的表征,两半球无显著差异,速示补笔测量的是前语义水平的知觉表征,是一种知觉(数据驱动)内隐记忆测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知觉表征 启动效应 字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效应与知觉表征系统
3
作者 吴景文 皇甫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4年第1期47-50,67,共5页
知觉表征系统最近被认知心理学家广泛认同,Schacter认为知觉表征系统在内隐记忆测验中起重要作用,知觉表征系统又与失语、失认、失读有密切联系屈此深入分析它们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明确内隐记忆。本文综... 知觉表征系统最近被认知心理学家广泛认同,Schacter认为知觉表征系统在内隐记忆测验中起重要作用,知觉表征系统又与失语、失认、失读有密切联系屈此深入分析它们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明确内隐记忆。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对从多种记忆系统方向进一步明确内隐记忆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近年来,记忆研究中最吸引人的结果就是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重大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对这种分离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例如激活话、加工说、知觉表征系统、多种记忆系统等等[1.2.3.4]。本文仅探讨启动效应与知觉表征系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启动效应 知觉表征系统 加工说 多种记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觉表征中的语义图景
4
作者 郭干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6年第11期122-123,共2页
正因为知觉表征存在天然的语义基础,所以才能在现实中编织起广阔的语义图景。而深入探析语义图景,其实是把研究的思路重新拉回到现实生活,让表征问题的研究更贴近日常的实践。只有借助语义图景,我们才能看清知觉表征与现实世界的关... 正因为知觉表征存在天然的语义基础,所以才能在现实中编织起广阔的语义图景。而深入探析语义图景,其实是把研究的思路重新拉回到现实生活,让表征问题的研究更贴近日常的实践。只有借助语义图景,我们才能看清知觉表征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才能更有效地处理事情与理解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表征 语义基础 语义图景 生活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概念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常青 王瑞明 +1 位作者 谢久书 孙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463-469,共7页
使用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检验颜色概念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还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1使用显性颜色概念,即颜色词;实验2使用隐性颜色概念,即隐含颜色信息的词。实验结果表明显性颜色概念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而隐性颜色概念的表征是命... 使用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检验颜色概念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还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1使用显性颜色概念,即颜色词;实验2使用隐性颜色概念,即隐含颜色信息的词。实验结果表明显性颜色概念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而隐性颜色概念的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概念表征 知觉符号表征 命题符号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想启动与知觉启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炯炯 翁旭初 +1 位作者 管林初 匡培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采用快速命名方法探讨不同加工水平对联想启动效应的影响。被试分别在深、浅加工条件下学习一系列颜色词,然后完成颜色命名和再认任务,并设立词命名任务,以比较联想启动和知觉启动的异同。结果表明,在颜色命名任务中,深、浅加工条... 采用快速命名方法探讨不同加工水平对联想启动效应的影响。被试分别在深、浅加工条件下学习一系列颜色词,然后完成颜色命名和再认任务,并设立词命名任务,以比较联想启动和知觉启动的异同。结果表明,在颜色命名任务中,深、浅加工条件下均可形成对颜色词的启动效应,但浅加工条件下的再认成绩明显低于深加工,出现了联想启动和再认的分离现象。词命名表现出与颜色命名相似的结果,但它们在有意识回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知觉表征系统单独并不能支持联想启动,联想启动可能是多个记忆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想启动 加工水平 快速命名 知觉表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表征的数量空间关系加工 被引量:3
7
作者 游旭群 李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7-1108,共12页
空间关系的理解是概念表征向知觉表征的转化,而空间关系的表达则是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的转化。两种表征的转化以参照系为中介。视觉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属于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转化的空间关系表达过程。本研究通过控制方向、朝向及距离在... 空间关系的理解是概念表征向知觉表征的转化,而空间关系的表达则是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的转化。两种表征的转化以参照系为中介。视觉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属于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转化的空间关系表达过程。本研究通过控制方向、朝向及距离在启动与探测中的匹配关系,采用三个实验探讨了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参照系各参数的表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存在方向表征,一定任务情境下存在朝向表征。(2)距离匹配的促进效果只在启动刺激和探测刺激的方位关系处于参照系同轴时发生。这些结果进而说明,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内隐地包含类别空间关系表征,一定任务情境下,可能存在垂直/水平的类别空间关系表征;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的距离是联系于参照系轴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空间关系 知觉表征 参照系 距离 方向 朝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别表征与策略的脑科学研究及对思维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娟 吕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75-80,共6页
脑科学研究表明,分类中对物体的知觉表征激活颞下叶皮层和颞中区等区域;语义表征激活前额皮层等。语义加工和知觉表征相互作用的脑机制表现为额区与视觉区域间信息的传递、提取。分类策略主要有规则策略和相似性策略两种。规则策略激活... 脑科学研究表明,分类中对物体的知觉表征激活颞下叶皮层和颞中区等区域;语义表征激活前额皮层等。语义加工和知觉表征相互作用的脑机制表现为额区与视觉区域间信息的传递、提取。分类策略主要有规则策略和相似性策略两种。规则策略激活额区等广泛区域;相似性策略与视觉区域相关,包含着对个别样例的记忆过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学习材料的表征和对材料进行表征时的策略两个方面为思维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分类 知觉表征 语义表征 规则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表征和韦伯—费希纳定律: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孙霁 Alain Content 孙沛 《心理研究》 2017年第5期35-39,共5页
数量表征是人类与动物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对于数量表征的模式存在争论,部分研究者认为人类表征数量的方式具有符号的、离散的性质;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数量表征同其他物理刺激的表征一样,具有类比的、连续的性质。该研究... 数量表征是人类与动物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对于数量表征的模式存在争论,部分研究者认为人类表征数量的方式具有符号的、离散的性质;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数量表征同其他物理刺激的表征一样,具有类比的、连续的性质。该研究从心理物理学角度考察该问题,提出数量表征在行为表现上遵循韦伯—费希纳定律;不同发展阶段中个体的数量表征行为均遵循韦伯定律;在神经表达上表现为具有韦伯—费希纳定律特征的对数或线性模型。通过总结已有研究结果,该研究有力地支持数量表征具有连续的性质。这也为研究其它类似性质的高阶认知表征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表征 韦伯—费希纳定律 知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饱和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建荣 张德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5-625,共11页
大部分人有过长时间注视一个字之后突然不认识这个字,或多次重复背诵一个词语后会发现这个词变得"陌生"的经历。早期的心理学家发现在字词持续注意过程中语义会丢失,他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语义饱和。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众多心... 大部分人有过长时间注视一个字之后突然不认识这个字,或多次重复背诵一个词语后会发现这个词变得"陌生"的经历。早期的心理学家发现在字词持续注意过程中语义会丢失,他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语义饱和。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众多心理学家发展了多种语义评价的方法来测量语义饱和,并发现语义饱和可能发生在知觉表征、语义加工或者词语表征与语义的联结阶段。类似的现象在中文等语标文字加工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字形饱和。近年来,新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和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使得语义饱和研究取得重要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衰减 语义饱和 字形饱和 知觉表征-语义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作业阶段的分配注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甦 陈素芬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在双作业条件下,利用线索-靶子模式进行了两个返回抑制实验。实验一应用简单分心刺激,实验二应用复杂分心刺激。两个实验均在线索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安排分心作业。以大学生为被试,其主作业为党察星号,尽快按键作出反应。... 在双作业条件下,利用线索-靶子模式进行了两个返回抑制实验。实验一应用简单分心刺激,实验二应用复杂分心刺激。两个实验均在线索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安排分心作业。以大学生为被试,其主作业为党察星号,尽快按键作出反应。结果表明。(1)在简单分心作业条件下,返回抑制依然存在,但数值减少;在复杂分心作业条件下,返回抑制全部消失。(2)无论分心作业如何,线索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的分散注意对返回抑制所产生的影响均无区别。作者认为,这些结果不支持现有的关于返回抑制的注意抑制说和反应抑制说。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设想,即返回抑制可能源于激活的知觉表征与反应的某种性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注意 返回抑制 作业阶段 知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记忆的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3年第1期38-41,56,共5页
目前,内隐记忆的研究大都通过正常的测验成绩,在同一个领域检验假设进行的。认知神经科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在不同领域使内隐记忆的理论得到诸多补充数据,提高并扩展内隐记忆的研究水平。它从自身研究方面论证了多重记忆系统... 目前,内隐记忆的研究大都通过正常的测验成绩,在同一个领域检验假设进行的。认知神经科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在不同领域使内隐记忆的理论得到诸多补充数据,提高并扩展内隐记忆的研究水平。它从自身研究方面论证了多重记忆系统和加工理论对许多来自单纯实验性操作中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片面性,使两者在新的研究策略下达到协调统一,这种新的而非唯一的研究策略使内隐记忆的研究更趋完善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认知神经科学 知觉表征系统 多重记忆系统 加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