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介质中的矢量辐射传输理论 被引量:7
1
作者 曾亮 金亚秋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7-99,共43页
本文讨论了极化电磁波在随机介质中多次散射,传输和热辐射的斯托克斯矢量的辐射传输理论。其中包括随机分布离散的球形和非球形粒子的矢量辐射传输方程,离散坐标-特征分析法,付利叶变换,迭代法等数值解。讨论了非球形粒子的穆勒矩阵。... 本文讨论了极化电磁波在随机介质中多次散射,传输和热辐射的斯托克斯矢量的辐射传输理论。其中包括随机分布离散的球形和非球形粒子的矢量辐射传输方程,离散坐标-特征分析法,付利叶变换,迭代法等数值解。讨论了非球形粒子的穆勒矩阵。并研究了密集分布的散射粒子介质的辐射传输理论,考虑了密集粒子散射的相干性,计算了有效传播常数。理论及数值结果与实验作了很好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 矢量辐射传输理论 极化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奇昊 孟肖 +2 位作者 林善伟 董春雷 郭立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共9页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面散射存在明显差异。含植被地面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含植被地面背景下超低空探测的多径效应问题,本文从电磁散射建模角度出发,使用结合了基尔霍夫近似(Kirchhoff approximate,KA)和积分方程方法(integral equation model,IEM)优点的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acet-based modified two-scale model,FMTSM)进行粗糙地面电磁散射建模,相较于传统的双尺度方法(two-scale model,TSM),精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然后,利用FMTSM针对粗糙地面的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讨论入射频率、相关长度以及均方根高度对粗糙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FMTSM与矢量辐射传输(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VRT)理论相结合,利用FMTSM-VRT对VV极化下的双层植被地面电磁散射特性进行计算,并对其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入射频率、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下布儒斯特角的变化规律。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随入射频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超低空预警系统中有效削弱多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双层植被电磁散射 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MTSM) 矢量辐射传输(vrt)理论 布儒斯特角特性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T和M-G模型对含泡沫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修正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可可 刘伟 +1 位作者 郭立新 刘广君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了研究高频段高海情下海面电磁散射,须将泡沫的电磁散射引入到海面电磁散射计算中。本文基于小斜率近似方法,分别采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Maxwell-Garnett模型,对小入射角和中低掠入射下风驱粗糙海面覆盖泡沫层的泡沫-海面复合模型的... 为了研究高频段高海情下海面电磁散射,须将泡沫的电磁散射引入到海面电磁散射计算中。本文基于小斜率近似方法,分别采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Maxwell-Garnett模型,对小入射角和中低掠入射下风驱粗糙海面覆盖泡沫层的泡沫-海面复合模型的电磁散射系数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实验值吻合较好,弥补了小斜率近似方法在某些场景中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小斜率近似 矢量辐射传输理论 Maxwell-Garnett模型 海面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微波后向散射模型研究与计算 被引量:14
4
作者 曾琪明 马洪兵 张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 的技术特点,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矢量辐射传输理论(VRT)出发,通过模拟水稻主要器官稻叶和稻杆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等物理过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稻一次后向散射作用的物理模型,用以模拟水...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 的技术特点,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矢量辐射传输理论(VRT)出发,通过模拟水稻主要器官稻叶和稻杆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等物理过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稻一次后向散射作用的物理模型,用以模拟水稻层的后向散射系数σ0 ,并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初步讨论了水稻后向散射系数随时相、入射角、波段和极化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辐射传输理论 后向散射系数 水稻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S波段多层后向散射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磊 童玲 +1 位作者 陈彦 李玉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5-790,共6页
针对麦穗出现后小麦生长期的微波散射特性,基于矢量辐射传输理论(VRT),建立了小麦S波段多层后向散射模型。模型把小麦冠层划分为麦穗层、麦秆叶层和土壤层,并基于能量守恒的矢量辐射传输理论,对电磁波强度的反射、吸收和传输进行了分析... 针对麦穗出现后小麦生长期的微波散射特性,基于矢量辐射传输理论(VRT),建立了小麦S波段多层后向散射模型。模型把小麦冠层划分为麦穗层、麦秆叶层和土壤层,并基于能量守恒的矢量辐射传输理论,对电磁波强度的反射、吸收和传输进行了分析,采用5项后向散射贡献构成冠层总后向散射。模型的解析首先采用先进积分方程模型(AIEM)对土壤粗糙面的后向散射进行模拟,然后利用消光矩阵和相矩阵分别计算散射能量的衰减和散射方向的变化,最后利用Mueller矩阵获得最终的解析解。该文选用2011年川西实验场测量的小麦S波段散射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麦穗出现后对小麦冠层后向散射影响较大,建模时有必要单独考虑麦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模型 麦穗 S波段 矢量辐射传输理论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