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矢量喷管伺服系统联合仿真与控制方案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锋 马承利 +1 位作者 王凯 林阳阳 《兵工自动化》 2014年第9期10-14,共5页
针对矢量喷管位置伺服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系统外部扰动导致参数不确定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软件接口的机电液系统联合仿真与控制方案,通过SolidWorks、ANSYS、ADAMS、EASY5和Simulink之间数据交换分别建立了矢量喷管伺服机构刚... 针对矢量喷管位置伺服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系统外部扰动导致参数不确定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软件接口的机电液系统联合仿真与控制方案,通过SolidWorks、ANSYS、ADAMS、EASY5和Simulink之间数据交换分别建立了矢量喷管伺服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液压系统动态模型和滑模控制器,并通过接口实现了矢量喷管位置伺服系统仿真模型的集成。仿真结果证明:采用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有效克服了矢量喷管位置伺服系统参数不确定和非线性的影响,实现了对矢量喷管伺服机构的高精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喷管位置伺服系统 联合仿真 跟踪控制 软件接口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MSM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禹智 吴志强 徐世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6-233,共8页
本文根据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基本电磁关系及其动态数学模型建立了位置伺服控制模型,按照闭环负反馈控制原理,设计了具有电流、速度、位置三闭环的位置控制系统。首先,根据PMSM矢量控制的特性,利用3S/2S和2S/2R的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 本文根据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基本电磁关系及其动态数学模型建立了位置伺服控制模型,按照闭环负反馈控制原理,设计了具有电流、速度、位置三闭环的位置控制系统。首先,根据PMSM矢量控制的特性,利用3S/2S和2S/2R的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位置伺服系统在同步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按照转子磁场定向的位置控制策略和算法;其次,研究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数字实现,并根据电机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构建了三环模型,同时搭建了基于DSP实验样机。在仿真和实验中直轴、交轴以及速度和位置均采用PI控制,在控制参数的整定过程中,遵循先内环(电流环),后速度环,再位置环的增量调试原理,实现了同步电机的位置闭环控制;最后,对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伺服系统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矢量控制 增量调试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逢瑜 王顺 +2 位作者 王其磊 陈君辉 娄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
研究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这类系统存在着参数变化和加性扰动,为解决这一类非线性的控制问题,引入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机构,构成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MRFAC).与传统的PID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推力矢量电液... 研究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这类系统存在着参数变化和加性扰动,为解决这一类非线性的控制问题,引入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机构,构成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MRFAC).与传统的PID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阻尼比,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且可以有效抑制参数变化及外力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 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矢量喷管电液伺服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永保 孙飞 李淑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43-2850,共8页
为研究液压油温度变化对矢量喷管电液伺服机构控制特性的影响,理论推导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系统物理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采用控制变量法,分组设置不同温度下的油液黏度参数,将批处理得到的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随着... 为研究液压油温度变化对矢量喷管电液伺服机构控制特性的影响,理论推导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系统物理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采用控制变量法,分组设置不同温度下的油液黏度参数,将批处理得到的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系统阶跃响应加快,滞环减小,线性度改善,频带宽度也增大;与此同时,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均增加,使喷管振动加剧。此外温度升高引起的油液黏度降低导致伺服阀的内泄漏快速增加,其中50℃时的泄漏量已是-20℃时的3倍,泄漏量增加将降低整个系统的效能。在仿真的基础上,依托"液压伺服控制实验测试平台"开展试验验证,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仿真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电液伺服系统 矢量喷管 AMESIM 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 被引量:139
5
作者 王宏 于泳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155,共5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容易控制,动态特性好,适用于中小功率的高性能伺服场合。该文设计了用于机器人关节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研究了改进的变参数PID的控制方法,实验证明它是一种经典实用,性能很好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位置伺服系统 控制策略 PID控制 交流调速系统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矢量控制伺服系统 被引量:20
6
作者 史敬灼 徐殿国 +1 位作者 王宗培 张劲松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135-139,147,共6页
推导了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基于磁网络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其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系统的结构及仿真结果。同时说明了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与永磁凸极同步电动机在作用机理上的相似性,指出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伺服系统可参考凸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 推导了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基于磁网络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其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系统的结构及仿真结果。同时说明了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与永磁凸极同步电动机在作用机理上的相似性,指出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伺服系统可参考凸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策略来研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矢量控制 位置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力矢量控制伺服系统的负载及负载匹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宏博 周军 周凤岐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8期740-742,共3页
伺服系统作为控制系统的功率部件,如何选择其机械特性,使之与负载特性相适应,直接影响系统对功率的要求,也是能否减少系统尺寸的重要问题。文中介绍了如何合理地确定电动伺服系统负载的大小和判断负载是否匹配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 推力矢量控制 电动伺服系统 摆动喷管 负载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复控制的位置伺服系统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宗云 南余荣 《控制工程》 CSCD 2006年第S1期208-211,共4页
提出了一种控制交流伺服系统的新方法。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利用重复控制策略对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控制。根据重复控制理论设计重复控制器,使系统响应输出跟踪周期性输入的参考信号,从而达到跟踪控制的目的。介绍了重复控... 提出了一种控制交流伺服系统的新方法。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利用重复控制策略对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控制。根据重复控制理论设计重复控制器,使系统响应输出跟踪周期性输入的参考信号,从而达到跟踪控制的目的。介绍了重复控制的原理、算法以及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并给出了重复控制器设计的思路。最后,在输入为周期性位置给定的前提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整个控制系统设计简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伺服系统 重复控制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伺服系统动子初始位置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立强 余晓帆 雷美珍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134,共5页
针对基于开关霍尔初始位置检测的永磁直线伺服系统启动时初始定位误差大(±30°电角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降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和正反向电压脉冲矢量注入相结合的新方法。通过对高频电流响应信号进行解调、闭环位置解算及相... 针对基于开关霍尔初始位置检测的永磁直线伺服系统启动时初始定位误差大(±30°电角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降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和正反向电压脉冲矢量注入相结合的新方法。通过对高频电流响应信号进行解调、闭环位置解算及相位补偿,实现了动子初始位置快速高精度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动子初始位置快速检测,误差不超过±3°电角度,相比基于开关霍尔初始位置检测的方案降低了90%,极大提高了永磁直线伺服系统启动初始位置检测的精度,可进一步提高电机启动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伺服系统 脉振高频注入 初始动子位置检测 饱和凸极效应 脉冲电压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伺服系统中电机转子初始定位的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庆波 胡海兵 吕征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使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测量电机位置的伺服系统中,在电机启动时,普遍存在无法准确测量出电机转轴初始位置的问题。电机的初始位置不仅影响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而且会对电机的启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电机初始位置的确定方法,... 使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测量电机位置的伺服系统中,在电机启动时,普遍存在无法准确测量出电机转轴初始位置的问题。电机的初始位置不仅影响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而且会对电机的启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电机初始位置的确定方法,通过输出给定位置的定子电流矢量的方法,可以精确检测出电机初始位置。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初始定位时,电机仅有微小的振动,并且电机在定位前后启动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电流矢量 初始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位置对喷管喉道倾斜矢量控制方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相毅 王如根 +1 位作者 徐学邈 周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采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求解三维N-S方程对某型二元喷管喉道倾斜矢量控制时的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小扩张比、短扩散段喷管上,采用喉道倾斜矢量控制方案主流可以实现亚音速偏转。采用三维曲面生成法分... 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采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求解三维N-S方程对某型二元喷管喉道倾斜矢量控制时的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小扩张比、短扩散段喷管上,采用喉道倾斜矢量控制方案主流可以实现亚音速偏转。采用三维曲面生成法分析了调整喉部射流位置和扩张段射流位置对喷管流场的影响,计算表明喉部射流位置越接近喉部,扩张段射流位置越靠近喷口,产生的推力矢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道倾斜 射流位置 推力矢量 喷管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伺服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泮海 徐殿国 史敬灼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0-63,共4页
在对二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实行最大转矩/电流矢量控制和IP位置控制的基础上,为克服参数时变和外界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的参考模型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位置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伺服系统 最大转矩 电流控制 IP位置控制 矢量控制 在线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管二次流控制的推力矢量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家兴 姬永超 +4 位作者 白云 王刚 武锐 展杰 赵猛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通过控制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和宽度来改变喷管出口燃气流动方向是实现推力矢量控制的方法之一。为掌握落压比(NPR)、二次流压比(SPR)以及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X_(j))和宽度(d)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发动机推力矢量角(... 通过控制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和宽度来改变喷管出口燃气流动方向是实现推力矢量控制的方法之一。为掌握落压比(NPR)、二次流压比(SPR)以及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X_(j))和宽度(d)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发动机推力矢量角(δ)、推力系数(C_(f))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落压比的减小,喷管可以获得更大的推力矢量角度,但推力损失更大;主流落压比不同时,喷管推力矢量效率的最小值所对应的二次流压比不同;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加,喷管的推力矢量角度逐渐增大且随着二次流压比的增大其增幅也随之变大;推力矢量效率在SPR≤0.6时,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大而减小;SPR=0.8后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大先下降后上升,SPR=1.2时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二次流喷口位置向喷管出口的移动,推力矢量角仅在喷口后的气流分离由闭式变为开式时发生一次突增,而推力系数发生一次突减;随着二次流喷射角度的增大,喷管的推力矢量角度不断增大,喷管的推力系数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管 推力矢量控制 二次流喷口位置 二次流喷口宽度 推力矢量角度 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矢量喷管二次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晓博 王占学 刘增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共5页
发动机处于推力矢量的工作状态时,二次流引气和喷射均会对发动机的部件匹配和性能产生影响。将气动矢量喷管置于发动机环境下,综合考虑了从风扇/高压压气机引出二次流,及二次流在喷管扩张段与主流的掺混等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 发动机处于推力矢量的工作状态时,二次流引气和喷射均会对发动机的部件匹配和性能产生影响。将气动矢量喷管置于发动机环境下,综合考虑了从风扇/高压压气机引出二次流,及二次流在喷管扩张段与主流的掺混等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发动机部件匹配技术及CFD技术,对二次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选取风扇或高压压气机引气实现气动矢量喷管,均会使发动机性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满足二次流压力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风扇引气作为二次流气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气动矢量喷管 数值模拟 二次流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股气流对流体控制矢量喷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相毅 王如根 杨帆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对激波诱导矢量控制方案下的二元收敛-扩张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开孔位置对喷管矢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矢量性能,必须减小壁面反射... 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对激波诱导矢量控制方案下的二元收敛-扩张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开孔位置对喷管矢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矢量性能,必须减小壁面反射激波的作用,因此应该调整开孔位置使得第一道斜激波延伸至喷管出口附近;严重过度膨胀状态下,较好的双股气流方案下喷管获得的矢量效率要优于单股气流方案;而在设计状态附近,两种方案下获得的矢量效率和推力损失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控制 激波诱导 开孔位置 推力矢量 喷管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参考模型鲁棒控制研究
16
作者 李长春 韩俊伟 李洪人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4,共5页
本文针对典型的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参数摄动和加性扰动 ,采用模型参考鲁棒控制方法 ( MRRC) ,使系统对扰动不敏感。MRRC方法仅需要已知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 ,而不必采用全状态反馈 ,同时比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MRAC)算法... 本文针对典型的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参数摄动和加性扰动 ,采用模型参考鲁棒控制方法 ( MRRC) ,使系统对扰动不敏感。MRRC方法仅需要已知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 ,而不必采用全状态反馈 ,同时比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MRAC)算法简单。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必要的公式推导 ,证明了系统是渐进稳定的 ,并且仿真结果也验证了 MRRC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矢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MRRC 渐近稳定 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动喷管的Terminal滑模鲁棒控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卫红 孙良桦 张武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摆动喷管的快速高精度控制,首先对摆动喷管伺服机构及其负载进行了建模分析;其次采用设计干扰观测器(DOB)的方法以减小负载力矩对系统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摆动喷管Terminal滑模鲁棒控制器设计实现,并给出了控制算法的稳定性证。... 为了研究摆动喷管的快速高精度控制,首先对摆动喷管伺服机构及其负载进行了建模分析;其次采用设计干扰观测器(DOB)的方法以减小负载力矩对系统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摆动喷管Terminal滑模鲁棒控制器设计实现,并给出了控制算法的稳定性证。结果表明,对比常规滑模控制方式,Terminal滑模鲁棒控制方式具有高控制精度和快速性,并且能够有效减小抖振。采用Terminal滑模鲁棒控制方式,摆动喷管伺服系统能够达到快速、准确的响应效果,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喷管 推力矢量 伺服系统 TERMINAL滑模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