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矢量作用时间的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惠 晁凯悦 +2 位作者 孙向东 张琦 骆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0-80,共11页
在含有分布式电源的直流微网系统中,分布式电源输出波动以及负荷投切等因素会造成直流母线电压产生波动。为了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矢量作用时间的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采用预测电... 在含有分布式电源的直流微网系统中,分布式电源输出波动以及负荷投切等因素会造成直流母线电压产生波动。为了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矢量作用时间的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采用预测电流控制器取代传统的电流环PI控制器及调制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快速性。针对传统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因开关频率不固定导致的电流纹波较大问题,提出改进的控制算法,根据在线计算得到矢量作用时间,设计新的目标函数从而实现定频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独立光伏储能直流系统中,基于矢量作用时间的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蓄电池电流纹波,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电流控制 矢量作用时间 双向 DC-DC 变换器 光伏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对间接矩阵变换器输出电压共模分量与谐波分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珊瑚 黄林峰 +2 位作者 王文圣 刘旭 韩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943-7954,共12页
矩阵变换器(matrix converter,MC)现有调制方法难以兼顾输出谐波和共模这两者特性,同时也未量化调制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文中基于三重傅里叶变换原理,建立调制参数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电压传输比与输出电压共模分量和谐波分量的映... 矩阵变换器(matrix converter,MC)现有调制方法难以兼顾输出谐波和共模这两者特性,同时也未量化调制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文中基于三重傅里叶变换原理,建立调制参数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电压传输比与输出电压共模分量和谐波分量的映射关系,量化分析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对共模分量和谐波分量的影响规律,为考虑零矢量作用时间对输出特性的调制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基于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对间接矩阵变换器(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IMC)输出特性的分析,在不同电压传输比下获得最优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大大降低输出低频共模分量幅值来有效抑制输出漏电流,进一步提高IMC输出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矩阵变换器 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共模分量 谐波分量 三重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作用时间的永磁同步电机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27
3
作者 史婷娜 张维 +2 位作者 肖萌 耿强 夏长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0,共10页
针对以电压源逆变器(VSI)馈电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矢量作用时间的预测电流控制策略。从拓展有限控制集和改变最优电压矢量选择方式的角度出发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首先通过加入虚拟电压矢量的方式拓展有限控制... 针对以电压源逆变器(VSI)馈电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矢量作用时间的预测电流控制策略。从拓展有限控制集和改变最优电压矢量选择方式的角度出发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首先通过加入虚拟电压矢量的方式拓展有限控制集,并依据在每个扇区内各矢量对d轴电流增、减作用的不同来优化有限控制集。其次令下一时刻的预测电流值等于其期望值,从而可获得每个矢量作用时到达d、q轴电流期望值的矢量作用时间。利用各矢量的作用时间来衡量其对d、q轴电流的作用效果,以此代替传统预测电流控制中的电流预测环节。并依靠矢量作用时间来选择最优电压矢量,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占空比调制环节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对所提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电流控制 矢量作用时间 占空比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步预测步长和可变矢量作用时间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磁链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宋战锋 张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748-5757,共10页
有限集模型预测磁链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flux control,FCS-MPFC)及其变体具有行为预测和直接操纵变频器开关状态的固有特性,故能够保证控制变量的快速动态响应。然而,较好的稳态性能通常需要较高的开关频率。当... 有限集模型预测磁链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flux control,FCS-MPFC)及其变体具有行为预测和直接操纵变频器开关状态的固有特性,故能够保证控制变量的快速动态响应。然而,较好的稳态性能通常需要较高的开关频率。当开关频率降低时,稳态性能将会显著劣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双步-可变矢量作用时间的模型预测磁链控制(two-step variable vector action period model predictive flux control,TS-VAP-MPFC)算法。采用该策略后,所选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可在双步预测步长内灵活调整,增加了控制自由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平均开关频率下,采用该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以及保持模型预测固有的快速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磁链控制 双步预测步长 可变矢量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5
作者 程勇 颜宇尧 杜光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对原基本电压矢量所在扇区进行细分并结合理想电压矢量位置选择第二最优电压矢量,最后由开关切换次数最少原则确定零矢量。其次,为进一步减小计算量,所选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基于直交轴分量误差最小原则算出。此外,为确保系统控制性能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良好,根据电机的运行状态优化设计了价值函数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减少了电压矢量的寻优次数和控制器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跟踪能力,降低了控制延时,减小了电流和转速脉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矢量位置 矢量作用时间 价值函数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双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宋文祥 任航 +1 位作者 杨煜 吕洪章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107,共11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仅采用αβ子平面的外围电压大矢量,会导致较大谐波电流,并且直接转矩控制存在固有的磁链和转矩波动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电压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扩大电压矢量选择范围,根据次外围...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仅采用αβ子平面的外围电压大矢量,会导致较大谐波电流,并且直接转矩控制存在固有的磁链和转矩波动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电压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扩大电压矢量选择范围,根据次外围矢量与最外围矢量在z_(1)z_(2)子平面方向相反的特性增选次外围矢量,通过分配这两组矢量作用时间,使得谐波子平面的电压幅值为零,实现谐波电流抑制。降低系统计算量,根据定子磁链所在位置,将12个预测电压矢量减少至4个。进一步地采用控制预测模型估算出下一时刻的转矩值和磁链值,利用价值函数在线选出最优的一组电压矢量,使得作用的电压矢量更加准确有效。所提方法抑制了谐波电流,并达到减小转矩和磁链波动的目的,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谐波电流抑制 双电压矢量 矢量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PWM整流器两矢量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坤 陈津辉 +1 位作者 李桂虎 张清华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解决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方法下开关频率不固定和网侧电流谐波大等问题,以单相PWM整流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种两矢量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TV-FCS-MPCC(two-v... 为解决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方法下开关频率不固定和网侧电流谐波大等问题,以单相PWM整流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种两矢量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TV-FCS-MPCC(two-vector-based 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方法。该方法根据整流器的3种电压矢量进行扇区划分,并在每个开关周期内同时作用一个扇区内的2个边界矢量;结合电流误差评价函数,求解出各扇区边界电压矢量的最优作用时间;最后采用电流误差评价函数值最小的扇区边界矢量,并通过调制模块产生相应开关信号。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小功率实验平台上对该TV-FCS-MPCC与传统FCS-MPCC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V-FCS-MPCC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单相PWM整流器的控制目标,与传统FCS-MPCC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开关频率的固定,并降低网侧电流T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PWM整流器 矢量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扇区划分 最优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准Z源逆变器驱动的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脉动抑制
8
作者 高晗璎 舒天浩 赵康旭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93,共13页
与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相比,六相PMSM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故障容错等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对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领域。目前,六相PMSM系统大多使用的是电压源逆变器,特点是交流侧输出受限于电源电压,且逆变器中桥臂的... 与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相比,六相PMSM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故障容错等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对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领域。目前,六相PMSM系统大多使用的是电压源逆变器,特点是交流侧输出受限于电源电压,且逆变器中桥臂的死区会使输出电流发生畸变,使电动机产生转矩脉动。准Z源逆变器是一种集逆变和升压于一体的新型功率变换结构,且无需死区时间。将六相PMSM和准Z源逆变器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新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针对算法中有效矢量对q轴电流的变化进行补偿,并将直通时间插入到有效矢量之间,以抑制q轴电流脉动,从而减小转矩脉动,且该方法对零矢量的最大利用率可达100%。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PWM调制方式对转矩脉动抑制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矩脉动抑制 矢量SVPWM 准Z源逆变器 升压 矢量作用时间 永磁同步电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的SVPWM算法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丽华 高慧芝 +1 位作者 刘政 杨明玲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3,共7页
通常采用的SPWM(space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电压利用率低、谐波多,而一般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结构复杂。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型的SVP-WM算法,将输入的两路正交正弦电压Uα和Uβ进行简单的... 通常采用的SPWM(space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电压利用率低、谐波多,而一般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结构复杂。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型的SVP-WM算法,将输入的两路正交正弦电压Uα和Uβ进行简单的加减及逻辑运算就得到了合成矢量所在的扇区,通过查表便可以得到该扇区基础合成矢量的作用时间,并由此计算出三相合成圆形磁链的作用时间,再根据脉宽调制原理生成圆形磁链脉冲,从而实现了该算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且运用于异步电机系统中能够实现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控制 脉宽调制 扇区 基础合成矢量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SVPWM算法及其仿真 被引量:9
10
作者 邢绍邦 罗印升 沈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0-194,共5页
针对SVPWM算法中的扇区判断与相邻矢量作用时间的求取,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算法。新算法摒弃了传统的三角函数和坐标旋转运算,通过比较三相相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扇区判断,利用线电压进行相邻矢量作用时间的求取,整个过程只需... 针对SVPWM算法中的扇区判断与相邻矢量作用时间的求取,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算法。新算法摒弃了传统的三角函数和坐标旋转运算,通过比较三相相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扇区判断,利用线电压进行相邻矢量作用时间的求取,整个过程只需简单的四则运算即可,从而克服了传统算法计算量大影响计算精度的缺点。给出了各个模块和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PWM 扇区判断 相邻矢量作用时间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