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静态长弦测量矢距差法数学模型推导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文博 杨飞 +2 位作者 李国龙 尤明熙 张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从德国引进的矢距差法对轨道长波不平顺进行静态管理,并在实际应用中对测量方法进行了简化。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分析矢距差法及简化矢距差法的检测原理和特性。矢距差法测量结果受测弦起算点的影响,且传递函数与起算点...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从德国引进的矢距差法对轨道长波不平顺进行静态管理,并在实际应用中对测量方法进行了简化。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分析矢距差法及简化矢距差法的检测原理和特性。矢距差法测量结果受测弦起算点的影响,且传递函数与起算点位置及轨道不平顺波长有关;简化矢距差法测量结果只受轨道不平顺波长的影响,计算可控性优于矢距差法;当路基出现较大局部不均匀变形时,矢距差法和简化矢距差法在评判结果上相差很大,不宜用简化矢距差法;对比检测原理与实际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与车体加速度响应匹配性较差,在目前的验收管理限值下并不适用于直接对运营期高速铁路长波不平顺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静态长弦测量 长波不平顺 矢距差法 简化矢距差法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期高速铁路轨道长波不平顺静态测量方法及控制标准 被引量:55
2
作者 杨飞 赵文博 +1 位作者 高芒芒 孙加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9,共9页
现有高速铁路轨道长波不平顺静态检测主要采用矢距差法或简化矢距差法,存在与检测起点相关、含有里程相位差、基础变形时检测幅值偏大、与车体振动加速度匹配性较差等缺点。利用中点弦测法对轨道长波不平顺进行静态检测,通过对中点弦测... 现有高速铁路轨道长波不平顺静态检测主要采用矢距差法或简化矢距差法,存在与检测起点相关、含有里程相位差、基础变形时检测幅值偏大、与车体振动加速度匹配性较差等缺点。利用中点弦测法对轨道长波不平顺进行静态检测,通过对中点弦测法不同测弦长度有效测量波长范围和列车敏感波长分析,采用60 m测弦长度的中点弦测法最适合时速300~350 km运营期高速铁路;利用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分析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相结合方法,提出运营期高速铁路300及350 km·h^-1速度下的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控制标准,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60 m弦中点弦测法既可保证轨道长波不平顺检测的准确性,又能很好地体现车体振动响应;时速300 km运营期高速铁路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3级控制标准建议值分别为9,15,21 mm;时速350 km分别为7,11,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长波不平顺 矢距差法 中点弦测 运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跨度高铁桥梁的轨道不平顺时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飞 段金超 +1 位作者 何越磊 刘彦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0,共10页
由于温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大跨度高铁桥梁的复杂变形使得桥上轨道不平顺验收成为难题。为尽快形成千米跨度高铁桥梁的针对性养护维修标准,以我国现有的千米跨度高铁桥梁的轨道不平顺动静态检测数据作为样本函数,进行轨道不平顺的时频... 由于温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大跨度高铁桥梁的复杂变形使得桥上轨道不平顺验收成为难题。为尽快形成千米跨度高铁桥梁的针对性养护维修标准,以我国现有的千米跨度高铁桥梁的轨道不平顺动静态检测数据作为样本函数,进行轨道不平顺的时频域分布特征分析,分别采用中点弦测法、矢距差法以及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法对累计1年的检测数据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时域上,悬索桥与斜拉桥动、静态轨道不平顺超限点基本位于桥墩与跨中处,悬索桥两端桥头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处轨道不平顺幅值均有升高,需要及时控制桥梁关键位置处轨道不平顺幅值;在频域特征上,千米跨度高铁桥梁线路轨道谱与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谱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综合动静态功率谱可知,千米跨度高铁桥梁线路轨道谱在高低不平顺中、长波频段主要介于我国有砟谱与德国低干扰谱之间,其中千米跨度悬索桥线路整体性能相比千米跨度斜拉桥线路而言,在100 m左右的长波频段与10 m以下的中短波频段表现明显较差。2条线路普遍存在1~3 m及8~12 m的周期性波长成分,在铁路日常运维中仍需要关注包括新轨轨身不平顺、焊接接头不平顺等原因造成的钢轨平顺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大跨度桥 轨道不平顺 中点弦测 矢距差法 轨道谱 时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轨道中长波不平顺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阳腾龙 岑敏仪 马国治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保证速度200km/h及以上列车安全平稳运行,高速铁路增加轨道30m弦和300m弦中长波平顺指标。传统手工检测已无法满足该要求,需依靠高精度测量设备采集轨道坐标高程以控制轨道中长波不平顺。某进口高速铁路轨道检测设备将矢距差法模型计... 为保证速度200km/h及以上列车安全平稳运行,高速铁路增加轨道30m弦和300m弦中长波平顺指标。传统手工检测已无法满足该要求,需依靠高精度测量设备采集轨道坐标高程以控制轨道中长波不平顺。某进口高速铁路轨道检测设备将矢距差法模型计算的轨向高低不平顺作为不变量,结合调整量较差控制中长波轨向高低。受检测起点位置影响,矢距差法模型计算结果表现出显著随机性,忽略基准弦端点变化会产生模型误差。实测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模型,轨道调整后不平顺指标超限率达18.9%;若验收高速铁路线路,测量成果精度的提高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轨道不平顺。因此,提出高密度四点偏差约束轨道方向高低模型,以提高矢距差法模型的检测精度。实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能够使任意位置中长波轨向高低满足检验要求,而且能获得最优扣件调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模型 质量控制 模型误 矢距差法 最优调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