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萍 王育新 +2 位作者 陈岩 陆卉 李效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90-91,共2页
脑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 脑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诊断明确的2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矢状窦血栓形成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柯将琼 王小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9-422,共4页
关键词 矢状窦血栓形成 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诊治水平 SSST 产褥期妇女 特殊类型 脑血管病 临床表现 少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栓症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合并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薛晓帆 贾伟华 周立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8-440,共3页
患者 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2016年8月18日凌晨1点3... 患者 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2016年8月18日凌晨1点30分)家属发现患者在睡眠中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四肢抽搐,症状持续3min左右逐渐缓解,抽搐停止后患者意识不清,可眨眼但不能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血栓形成 脑梗死 大脑后循环 易栓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
4
作者 朱武生 陈光辉 +4 位作者 张仁良 徐格林 樊新颖 郭芮兵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矢状窦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合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四肢抽搐 意识丧失 神经内科 意识恢复 发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大伟 谭俊杰 刘天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1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患者中有9例有明确诱因;常见的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神经功...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1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患者中有9例有明确诱因;常见的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癫(?)发作等;颅脑磁共振扫面可见特征性改变;9例抗凝治疗好转,2例死于脑疝。结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多有明显的诱因,临床表现各异,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居来提·阿布都克热木 阿娜尔汗·热合曼 艾合买体·扎依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矢状窦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 影像学改变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建祯 吉训明 +5 位作者 凌锋 李慎茂 缪中荣 朱风水 何心 宣芸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SSST)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模型组采用上矢状窦局部置管并注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建立大鼠SSST模型;对照组采用上矢状窦三氯化铁... 目的建立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SSST)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模型组采用上矢状窦局部置管并注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建立大鼠SSST模型;对照组采用上矢状窦三氯化铁滤纸贴敷法建立SSST模型。两组于手术后24 h行MRI及MR静脉造影(MRV),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模型成功后,分别于1、2、3、4周行MRI、MRV,观察上矢状窦再通情况及脑组织改变;取大鼠上矢状窦顶叶皮质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模型成功41只,成功率为91%;总再通率为10%;对照组模型成功34只,成功率为75%,总再通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水肿及梗死较对照组明显,而内皮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模型成功率高、稳定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血栓形成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护理
8
作者 何易 孙慧敏 许峰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72-73,共2页
对1例上矢状窦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选择性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动脉鞘管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血栓 溶栓 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