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瞬时混合语音信号盲分离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大辉 李长荣 杨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3,共4页
给出语音信号分离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可分离的假设条件和分离准则.通过分析2种学习规则的步长变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提出改进的学习规则.应用改进的学习规则实现自适应算法对语音信号的盲分离,消除步长递减过早或过晚的现象,收敛速度快... 给出语音信号分离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可分离的假设条件和分离准则.通过分析2种学习规则的步长变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提出改进的学习规则.应用改进的学习规则实现自适应算法对语音信号的盲分离,消除步长递减过早或过晚的现象,收敛速度快,稳态性强,分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混合 语音信号 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混合盲源分离和最优波束形成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荣博 侯朝焕 杨俊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2-305,共4页
最优波束形成和盲源分离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两种重要阵列信号处理方法,在瞬时混合情况下它们具有相似的信号模型,所以本文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当不存在噪声时,多数盲源分离算法构造的是最优波束形成;当存在噪声时,可以利... 最优波束形成和盲源分离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两种重要阵列信号处理方法,在瞬时混合情况下它们具有相似的信号模型,所以本文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当不存在噪声时,多数盲源分离算法构造的是最优波束形成;当存在噪声时,可以利用盲源分离算法估计的信号导向向量设计最优波束形成。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瞬时混合 最优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混合结构的盲多用户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宸 郭滨 王珂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提出一种用于MIMO-OFDM系统中的盲多用户检测方法。基本思想是将现有的盲信源分离算法(BSS)应用到MIMO-OFDM系统的信号检测中。该算法从MIMO-OFDM系统中的频点角度出发,解决了BSS算法在存在时延的系统中的应用问题以及由于被分离后的信... 提出一种用于MIMO-OFDM系统中的盲多用户检测方法。基本思想是将现有的盲信源分离算法(BSS)应用到MIMO-OFDM系统的信号检测中。该算法从MIMO-OFDM系统中的频点角度出发,解决了BSS算法在存在时延的系统中的应用问题以及由于被分离后的信号重组而带来的不确定置换和通信系统中的复值信号性质所引发不确定的尺度变化问题。方法的有效性已通过计算机仿真得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检测 MIMO-OFDM系统 盲信源分离 瞬时混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环境下水声信号瞬时盲源分离方法研究
4
作者 姜卫东 张宏滔 陆佶人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噪声环境下大多数盲源分离算法性能大大降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噪声环境的基于子带分解的瞬时盲源分离算法。通过修正白化矩阵和选取合理子带降低盲源分离过程中由噪声产生的不利影响。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基于子带分解的瞬时盲源分离算... 噪声环境下大多数盲源分离算法性能大大降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噪声环境的基于子带分解的瞬时盲源分离算法。通过修正白化矩阵和选取合理子带降低盲源分离过程中由噪声产生的不利影响。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基于子带分解的瞬时盲源分离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噪声环境下水声混合信号的分离;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子带分解 水声信号 噪声 瞬时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盲波束形成与卷积混合盲源分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颖翠 陈励军 《声学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盲波束形成是在不知道阵形、目标方位以及阵元响应等信息的情况下,只根据阵元输出恢复源信号。现有盲波束形成对窄带信号研究比较多,而对宽带信号盲波束形成论述较少。本文从信号模型、系统框图、处理目的三方面说明盲波束形成与盲源分... 盲波束形成是在不知道阵形、目标方位以及阵元响应等信息的情况下,只根据阵元输出恢复源信号。现有盲波束形成对窄带信号研究比较多,而对宽带信号盲波束形成论述较少。本文从信号模型、系统框图、处理目的三方面说明盲波束形成与盲源分离近似。并指出卷积混合模型盲源分离完全可以作为解决宽带信号盲波束形成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盲波束形成 瞬时混合盲源分离 宽带盲波速形成 卷积混合盲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法偏心双螺杆挤出机混合机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滕健 王东阳 朱向哲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2,共6页
利用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FTLE)和拉格朗日拟序结构(LCS),并结合混合指数和瞬时混合效率等,对比分析了偏心距为0、2、4 mm的3种偏心双螺杆挤出机流场内的混合特性。结果表明,当偏心距为4 mm时,偏心双螺杆挤出机中流体粒子的遍历范围... 利用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FTLE)和拉格朗日拟序结构(LCS),并结合混合指数和瞬时混合效率等,对比分析了偏心距为0、2、4 mm的3种偏心双螺杆挤出机流场内的混合特性。结果表明,当偏心距为4 mm时,偏心双螺杆挤出机中流体粒子的遍历范围较大,拉格朗日拟序结构较为完整;流域中存在双曲不动点,流体粒子经历了相对较好的拉伸和压缩作用。通过瞬时混合效率参数分析表明,偏心距为4 mm的偏心双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效率优于其他2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双螺杆挤出机 拉格朗日拟序结构 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 混合指数 瞬时混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混药器改进提高混药均匀性及动态浓度一致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代祥 徐幼林 +3 位作者 陈骏阳 郑加强 宋海潮 马鲁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74,共10页
提高喷嘴直接注入式变量喷雾系统中混药器浓度一致性与均匀性同样重要。该文根据多孔板穿过流脉动衰减原理提出了夹层孔管式新型混药器,并以普通射流混药器为参照进行在线混合试验,基于图像进行在线混合瞬时均匀性及动态浓度一致性分析... 提高喷嘴直接注入式变量喷雾系统中混药器浓度一致性与均匀性同样重要。该文根据多孔板穿过流脉动衰减原理提出了夹层孔管式新型混药器,并以普通射流混药器为参照进行在线混合试验,基于图像进行在线混合瞬时均匀性及动态浓度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单视角图像误差较小,算法适用性强;载流流量及混合比的增大能提升均匀性及一致性;与射流混药器相比,夹层孔管式混药器试验条件下(800 mL/min<载流流量<2 000 mL/min,4:100<药水混合比<10:100)平均瞬时不均匀性指数从16.70降至14.76,并在药水混合比>9∶100或载流流量>1 400 mL/min时普遍降至约13.00,达到均混效果;其虽难以保证所有工况下混合均匀,却显著提高了脉动注入时混合液浓度一致性,平均动态浓度不一致性值从0.039降至仅0.011,试验条件下只要混合比>5∶100,或注药频率>5.10 Hz,动态浓度不一致性指数均低于0.020,满足浓度一致性要求;由于夹层孔管式混药器相对射流混药器在瞬时均匀性上的优化没有动态浓度一致性明显,且夹层孔管式混药器的瞬时不均匀性指数值与动态浓度不一致性值相关性仅为0.684,低于射流混药器的0.848,因此未来夹层孔管式混药器的进一步优化应以均匀性为主要目标,即使提高浓度一致性也可能提高其混合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图像处理 混合 植保机械 夹层孔管式混药器 瞬时混合均匀性 动态浓度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动态塑化理论的销钉挤出机混炼过程仿真 被引量:2
8
作者 杜遥雪 柳天磊 陈少清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2-1046,共5页
借助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POLYFLOW,基于电磁动态塑化理论建立了销钉混炼元件和单螺杆混炼元件的简化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对比分析两种混炼元件在稳态与动态加工成形条件下的混炼性能。结果表明:销钉混炼元件比单螺杆混炼... 借助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POLYFLOW,基于电磁动态塑化理论建立了销钉混炼元件和单螺杆混炼元件的简化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对比分析两种混炼元件在稳态与动态加工成形条件下的混炼性能。结果表明:销钉混炼元件比单螺杆混炼元件累计停留时间长、分离尺度小、瞬时混合效率高,引入振动场可以强化其熔体颗粒分流和重排,改善熔体流动状态,提高其流道物料混炼性能;同时,用实验验证了引入振动力场有利于减小物料粒子粒径。研究结果为电磁动态塑化理论应用于混炼设备的设计研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尺度 瞬时混合效率 停留时间分布 振动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恒定变换的宽带信号分离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敏乐 毕大平 陈璐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0,共6页
针对已有信号分离算法对电子侦察中的宽带信号阵列接收混合模型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频率恒定变换(FIT)的宽带信号分离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频率恒定波束网络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将卷积混合问题转换为瞬时混合问题,避免了卷积混合盲源... 针对已有信号分离算法对电子侦察中的宽带信号阵列接收混合模型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频率恒定变换(FIT)的宽带信号分离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频率恒定波束网络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将卷积混合问题转换为瞬时混合问题,避免了卷积混合盲源分离和频域盲源分离算法中的计算复杂度;然后针对电子侦察面临的宽带信号相关性强的特点,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按照信号分量强度依次对混合信号进行参数估计和信号恢复,保证了弱信号分离的可靠性。仿真实验表明,对于时域、频域存在重合的信号,该算法能够实现盲分离,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盲源分离 卷积混合 瞬时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性噪声背景下基于ICA的线性系统辨识算法
10
作者 高颖 李月 杨宝俊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813-4816,共4页
在加性噪声背景下,将线性系统辨识问题纳入到独立分量分析(ICA)瞬时混合模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ICA技术的线性系统辨识算法。该算法无需对噪声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任何先验假定,根据ICA模型中瞬时混合矩阵的先验知识,准确估计出系统... 在加性噪声背景下,将线性系统辨识问题纳入到独立分量分析(ICA)瞬时混合模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ICA技术的线性系统辨识算法。该算法无需对噪声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任何先验假定,根据ICA模型中瞬时混合矩阵的先验知识,准确估计出系统输出的加性噪声,从观测数据减去该噪声后,利用最小二乘理论实现算法对未知系统的参数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有效地消除了一般算法对于噪声特性的限制,而且在低信噪比下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辨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线性系统辨识 瞬时混合 加性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累积量的有噪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连芳 田学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192-195,共4页
针对传统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无噪假设的局限性,提出基于互累积量的有噪ICA方法。考虑含高斯噪声的瞬时混合模型,以观测信号的互累积量组成一系列对称矩阵,以对称矩阵的联合对角化程度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混合矩阵进行全... 针对传统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无噪假设的局限性,提出基于互累积量的有噪ICA方法。考虑含高斯噪声的瞬时混合模型,以观测信号的互累积量组成一系列对称矩阵,以对称矩阵的联合对角化程度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混合矩阵进行全局寻优。通过寻优得到混合矩阵,将有噪ICA转化为一维欠定ICA,基于奇异值分解法得到源信号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ICA方法相比,该方法对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较高,可以明显提高分离信号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噪独立分量分析 欠定独立分量分析 粒子群优化 联合对角化 奇异值分解 瞬时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