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与Cu合金瞬时液相连接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沈以赴 刘仕福 +1 位作者 李军伟 徐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3-76,共4页
采用金属粉末67Cu-33Mn,67Cu-33Mn-5Ni(质量百分比)为中间层对W与Cu合金进行了瞬时液相连接,利用SEM、EDX分别对试样进行显微组织及成分分析,并探讨其连接机理。结果表明,中间层67Cu-33Mn-5Ni获得的接头比中间层67Cu-33Mn的显微组织更致... 采用金属粉末67Cu-33Mn,67Cu-33Mn-5Ni(质量百分比)为中间层对W与Cu合金进行了瞬时液相连接,利用SEM、EDX分别对试样进行显微组织及成分分析,并探讨其连接机理。结果表明,中间层67Cu-33Mn-5Ni获得的接头比中间层67Cu-33Mn的显微组织更致密,结合性更好。分析认为,Ni的加入,提高了中间层溶质的扩散率,加速了液相的等温凝固;Ni还溶解一定量的W,形成Ni(W)固溶体。其连接机理是通过中间层Cu-Mn形成液相,与母材Cu实现瞬时液相连接;与母材W实现钎焊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液相连接 钎焊 显微组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温工艺瞬时液相连接T91钢 被引量:2
2
作者 傅敏 王学刚 李辛庚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2,共4页
采用双温工艺进行了T91钢的瞬时液相连接,研究了其与传统单温工艺下接头组织、成分分布的差别。结果表明,1230℃接头组织不同于母材,连接界面为非平面状;1260℃接头连接区域变窄,晶粒粗大,并出现了小的孔洞,仍存在连接界面;1260~1230... 采用双温工艺进行了T91钢的瞬时液相连接,研究了其与传统单温工艺下接头组织、成分分布的差别。结果表明,1230℃接头组织不同于母材,连接界面为非平面状;1260℃接头连接区域变窄,晶粒粗大,并出现了小的孔洞,仍存在连接界面;1260~1230℃双温工艺接头晶粒变小,组织连续均匀生长。接头拉伸断在母材,弯曲180°不断,性能达到母材水平。双温工艺打破了传统单温工艺的平衡凝固过程,消除了平衡结晶产生的平直界面,实现了无界面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钢 瞬时液相连接 双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瞬时液相连接无铅钎焊接头的时效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正兵 王德 +6 位作者 胡德安 陈益平 程东海 郭义乐 何凯 黄硕 李晓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88,共7页
通过瞬时液相(TLP)连接的互连工艺,采用Sn4.7Ag1.7Cu+Ag复合钎料,制备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采用SEM观察恒温时效过程中接头的组织,结合EDS对比不同工艺下试样接头组织,并对接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g颗粒含量... 通过瞬时液相(TLP)连接的互连工艺,采用Sn4.7Ag1.7Cu+Ag复合钎料,制备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采用SEM观察恒温时效过程中接头的组织,结合EDS对比不同工艺下试样接头组织,并对接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g颗粒含量的增加,Sn4.7Ag1.7Cu+Ag/Cu接头耐高温(300℃)服役性能随之提高;Ag含量为25%(质量分数)时接头在高于基体钎料熔点(217℃)83℃下服役15天未断裂,且抗拉强度为25.74 MPa,达到了低温焊接、高温服役的目的;与Sn4.7Ag1.7Cu/Cu接头相比,随着时效的进行,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焊缝组织中残余的Ag颗粒不断溶解,并在接头界面附近产生大量Ag_(3)Sn化合物,而大量的块状Ag_(3)Sn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焊缝中Sn元素向Cu基板扩散,达到抑制Cu_(3)Sn层生长的目的;在200℃服役温度条件下,随着时效的进行,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力学性能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并趋于稳定,且力学性能稳定性比Sn4.7Ag1.7Cu/Cu接头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复合钎料 回流焊 瞬时液相连接 Ag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304H/12Cr1MoV异种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被引量:8
4
作者 井晓天 陈思杰 +1 位作者 卢俊峰 李辛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用FeN iCrS iB(A)合金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12Cr1MoV珠光体耐热钢和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LP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 用FeN iCrS iB(A)合金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12Cr1MoV珠光体耐热钢和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LP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连接温度1 240℃,等温凝固时间3 m in,压力4 MPa时,接头的强度最高达到590 MPa,其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04H/12Cr1 MOV 异种钢管 瞬时液相连接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双温工艺模型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思杰 井晓天 李辛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2,共4页
在开发T91钢管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TLP连接工艺模型,在等温凝固前先进行短时高温加热,然后再降低到连接温度进行等温凝固,等温凝固温度低于传统工艺的温度。研究表明,新工艺连接的组织和性能都优于传统的工艺,... 在开发T91钢管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TLP连接工艺模型,在等温凝固前先进行短时高温加热,然后再降低到连接温度进行等温凝固,等温凝固温度低于传统工艺的温度。研究表明,新工艺连接的组织和性能都优于传统的工艺,得到了无焊缝的理想组织。新工艺温度参数:1270℃加热0.5min,1230℃保温3min,传统工艺温度参数:1250℃保温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钢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中间层 显微组织 模型 双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188/IC10异种高温合金TLP连接机理及性能分析
6
作者 武通 张洪瑞 +4 位作者 王策 林盼盼 岳鑫 林铁松 何鹏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7,共7页
使用BNi-2中间层实现了钴基多晶高温合金GH188和Ni3Al基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的可靠连接,研究了焊接温度对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接头的等温凝固进程并非一直加快,而是呈现出先加速后减缓的趋... 使用BNi-2中间层实现了钴基多晶高温合金GH188和Ni3Al基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的可靠连接,研究了焊接温度对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接头的等温凝固进程并非一直加快,而是呈现出先加速后减缓的趋势,进而导致接头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连接温度为1050℃时,由于焊接温度较低,降熔原子向母材两侧扩散不充分,导致接头中心线附近存在大量脆性共晶组织.当连接温度增加到1100℃,原子扩散加快,接头实现完全等温凝固,接头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634 MPa,并在GH188侧扩散影响区断裂.继续增加连接温度至1150℃,母材发生部分溶解,焊缝宽度较1100℃增加了26.6%,造成接头未实现完全等温凝固,接头抗剪强度降低至585 MPa,断裂位置转移至非等温凝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多晶高温合金GH188 高温合金IC10 瞬时液相连接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中间层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世敬 陈思杰 梁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99,共3页
中间层是实现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主要因素,中间层成分的选择和其降熔元素的配比是保证中间层性能的关键。根据中间层的作用和选择要求,从理论上通过相图分析了最适合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降熔元素的含量范围,指出连接接头允许的最大降熔... 中间层是实现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主要因素,中间层成分的选择和其降熔元素的配比是保证中间层性能的关键。根据中间层的作用和选择要求,从理论上通过相图分析了最适合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降熔元素的含量范围,指出连接接头允许的最大降熔元素含量Cf是扩散连接要实现的主要指标;为了提高效率并保证焊接接头质量,最佳的降熔元素含量应该在CαL1和CE之间;对高温性能比较稳定的合金,中间层降熔元素含量选择应接近CαL1,对高温敏感的合金则选择应接近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中间层 相图 降熔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远辉 王非森 张安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166,169,共5页
介绍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原理,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描述了瞬时液相连接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现有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技术的不足,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TLP连接) 等温凝固 中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温工艺瞬时液相扩散连接45MnMoB地质钻杆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学刚 严黔 李辛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6,共4页
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技术进行了45MnMoB地质钻杆焊接试验,探讨了两种焊接工艺下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两种焊接工艺下,焊缝区晶粒已实现跨界面连续生长,焊缝区组织与母材组织相同,都为回火索氏体。与传统单温焊接工艺相比,... 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技术进行了45MnMoB地质钻杆焊接试验,探讨了两种焊接工艺下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两种焊接工艺下,焊缝区晶粒已实现跨界面连续生长,焊缝区组织与母材组织相同,都为回火索氏体。与传统单温焊接工艺相比,1250~1230℃双温焊接工艺获得的接头无异质界面、焊合率高,接头抗拉强度为890MPa,弯曲180°不裂,达到了地质钻杆焊接接头技术要求。另外,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获得的地质钻杆接头成形好,焊后无需机械加工,降低了钻杆的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钻杆 45MnMoB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双温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T91异种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思杰 徐琴 +1 位作者 王振江 高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3,共4页
用FeNiCrSiB非晶合金箔作中间层,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对102/T91异种钢管进行了连接试验;对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1 260℃加热1 min1、230℃等温4 min、压力为6 MPa条件下接头... 用FeNiCrSiB非晶合金箔作中间层,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对102/T91异种钢管进行了连接试验;对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1 260℃加热1 min1、230℃等温4 min、压力为6 MPa条件下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最理想,接头焊缝组织与基体组织相似,接头横剖面的界面为曲线状,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钢管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双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耐热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界面形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恒娟 陈思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4,118,共4页
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对异种耐热钢管进行了连接,使用氩气保护,FeNiCrSiB非晶箔作为扩散连接中间层.研究了异种耐热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界面的形成机理,测试了接头的组织和性能,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分析了界面形貌.结果表明... 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对异种耐热钢管进行了连接,使用氩气保护,FeNiCrSiB非晶箔作为扩散连接中间层.研究了异种耐热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界面的形成机理,测试了接头的组织和性能,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分析了界面形貌.结果表明,异种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时,液态中间层的结晶过程是在基体上联生生长,晶体长大具有方向性,少量杂质在接头中心以曲线状分布,形成了非直线型的连接界面.双温工艺的短时高温加热过程有利于破碎界面氧化物形成洁净连接晶面层,促进晶粒外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钢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双温工艺 界面形态 外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钻杆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思杰 王学刚 李辛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4,57,共4页
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对45MnMoB地质钻杆进行了焊接,氩气保护,非晶箔合金作中间层;利用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子探针等分析了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接头处形成了跨界面连续生长的晶粒,其组... 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对45MnMoB地质钻杆进行了焊接,氩气保护,非晶箔合金作中间层;利用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子探针等分析了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接头处形成了跨界面连续生长的晶粒,其组织与母材组织相同;传统瞬时液相扩散工艺连接的组织性能不如双温工艺的好,1 230/1 250℃双温工艺获得的接头抗拉强度为890 MPa,弯曲角为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钻杆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双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91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及组织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思杰 武守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为了研究瞬时液相扩散连接脆性相的形成,用氩气保护、非晶箔BNi2、Fe78Si9B13和FeNiSiCrB做中间层,对T91马氏体耐热钢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试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接头形貌,并分析了降熔元素分布情况和脆性相的形成。研究表明,瞬时... 为了研究瞬时液相扩散连接脆性相的形成,用氩气保护、非晶箔BNi2、Fe78Si9B13和FeNiSiCrB做中间层,对T91马氏体耐热钢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试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接头形貌,并分析了降熔元素分布情况和脆性相的形成。研究表明,瞬时液相扩散连接过程中,中间层中降熔元素的含量、等温凝固温度和等温时间对脆性相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中间层 脆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区及其邻域硼扩散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家欣 王萍辉 +2 位作者 孔凡志 史向华 刘小兵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1-74,共4页
利用改进的硼的核反应产物粒子径迹显微照相技术和离子探针的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方法 ,探明了硼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区及其邻域的分布 ,发现硼的扩散是一个多级反应过程 .经过高温长时间扩散处理后 ,大量硼仍然聚集于试... 利用改进的硼的核反应产物粒子径迹显微照相技术和离子探针的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方法 ,探明了硼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区及其邻域的分布 ,发现硼的扩散是一个多级反应过程 .经过高温长时间扩散处理后 ,大量硼仍然聚集于试样金属表层 ,难以向纵深扩散均匀 .由二次离子质谱对硼的逐点分析数据 ,计算了在 10 0 0℃和 113 0℃的扩散系数分别是 0 .89× 10 -7cm2 s-1和 7.12× 10 -7cm2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离子质谱 扩散系数 航空发动机 涡轮叶片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扩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10.0的管道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有限元数值模拟
15
作者 王海瑞 李安铭 梁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35,138,共3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对管道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接头处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冷却的初始阶段,焊缝及两侧的母材处的应力急剧下降,残余应力在此产生;冷却后,焊缝处应力下降,且低于两侧母材处的应力;其连接接头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对管道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接头处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冷却的初始阶段,焊缝及两侧的母材处的应力急剧下降,残余应力在此产生;冷却后,焊缝处应力下降,且低于两侧母材处的应力;其连接接头的最大应力出现在靠近焊缝两侧的母材上,中间层可以缓和应力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残余应力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光体耐热钢12Cr1MoV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
16
作者 郭世敬 陈思杰 赵滨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8-179,182,共3页
研究了珠光体耐热钢12Cr1MoV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非晶合金FeNiCrSiB为中间层,连接温度为1200℃,连接压力为4MPa,保温时间在2、3、4min时均可得到良好的焊接接头,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 研究了珠光体耐热钢12Cr1MoV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工艺,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非晶合金FeNiCrSiB为中间层,连接温度为1200℃,连接压力为4MPa,保温时间在2、3、4min时均可得到良好的焊接接头,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元素扩散更加充分,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组织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12CR1MOV钢 FeNiCrSiB 力学性能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非平面结合界面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郭世敬 陈思杰 梁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34-136,共3页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非平面结合界面的形成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同时减少对等温凝固时间的要求。温度梯度下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和双温工艺下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可以形成非平面结合界面。前者是通过在连接处两侧加以不同的温度从而导致...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非平面结合界面的形成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同时减少对等温凝固时间的要求。温度梯度下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和双温工艺下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可以形成非平面结合界面。前者是通过在连接处两侧加以不同的温度从而导致液相区域溶质浓度分布的不同来形成非平面的结合界面,后者是利用短时高温后再降至低温保温形成的过冷度致使连接过程在非平衡条件下结晶从而形成非平面结合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非平面结合界面 温度梯度 双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AlNb合金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小强 王颖 +1 位作者 杨振文 王东坡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130,共6页
采用Ti/Ni作为中间层实现了Ti_2AlNb合金的连接(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研究了TLP连接接头的界面组织及其形成机制,并且分析了不同保温时间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_2AlNb合金TLP连接接头主要表现为等温... 采用Ti/Ni作为中间层实现了Ti_2AlNb合金的连接(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研究了TLP连接接头的界面组织及其形成机制,并且分析了不同保温时间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_2AlNb合金TLP连接接头主要表现为等温凝固区和冷却凝固区两个明显的特征区域.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为Ti_2AlNb/B_2/Nb_3Al+B2+τ_3+Ti2Ni/Ti_2AlNb.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中Nb_3Al和Ti_2Ni相消失,τ_3相不断减少,B2相不断增多.当连接温度为1 180℃,保温时间为20 min时,接头的室温抗剪强度最大,达到428 MPa,高温(650℃)抗剪强度达到407 MPa.接头的断裂主要发生在冷却凝固区的τ_3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铌合金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界面组织 高温性能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不锈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
19
作者 王红亮 谢圣中 +1 位作者 杨庆山 刘智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为制备TiAl/不锈钢复合构件,拓展二者应用领域,采用纯Ni箔/Cu_(46)Zr_(46)Al_(8)非晶箔片作为中间层实现了TiAl/不锈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对接头进行显微结构和断口形貌观察、成分表征、剪... 为制备TiAl/不锈钢复合构件,拓展二者应用领域,采用纯Ni箔/Cu_(46)Zr_(46)Al_(8)非晶箔片作为中间层实现了TiAl/不锈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对接头进行显微结构和断口形貌观察、成分表征、剪切性能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不同连接温度对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Al/不锈钢接头致密且无气孔和未焊合等缺陷;接头剪切强度随连接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1 100℃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159.46 MPa;接头剪切开裂发生在TiAl合金一侧的界面,呈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接头组织 TIAL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连接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钢管高温钎焊与瞬时液相扩散焊接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学刚 严黔 李辛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0,共5页
采用镍基钎料BN i2和自主研制的铁镍基中间层合金进行了20钢管的焊接试验,以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它们的焊缝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焊接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镍基钎料BN i2高温钎焊20钢管,接头组织为典型... 采用镍基钎料BN i2和自主研制的铁镍基中间层合金进行了20钢管的焊接试验,以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它们的焊缝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焊接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镍基钎料BN i2高温钎焊20钢管,接头组织为典型的N i固溶体钎缝特征,与母材组织存在明显的钎缝界限,接头区成分分布不均匀且有S i脆性相存在,接头无韧性;采用铁镍基中间层瞬时液相扩散焊接20钢管,可获得与母材相似并连续的接头组织,接头成分分布均匀且无S i脆性相生成,接头强度、韧性均达到母材水平,其性能远远高于高温钎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钢管 钎焊 瞬时液相连接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