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弹性波扫描仪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丽涓 王志毅 +5 位作者 张大志 石小枫 胡鹏 周智 刘杞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波扫描仪(Fibroscan)检查同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中的应用。方法:用Fibroscan对1 00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多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由同一操作者对每位检测者进行检...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波扫描仪(Fibroscan)检查同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中的应用。方法:用Fibroscan对1 00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多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由同一操作者对每位检测者进行检查,连续取10个检测值,取其中位数为最终检测值;并在24 h内同时行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查、上腹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及电子胃镜检查。最后通过SAS8.0软件包分析Fibroscan检查所得肝硬度值与其他各项检查指标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Fibroscan检查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values,LSM)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LSM值同透明质酸、Ⅲ型胶原、Ⅳ型胶原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0.61、0.42、0.24,且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其LSM值与血清学肝纤谱之间诊断符合率为77.8%。在208例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患者中,检查结果提示二者诊断肝硬化的符合率为79.2%,且肝硬化组患者LSM值明显高于未提示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4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诊断符合率为86.7%,肝硬化患者中存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肝硬度值明显高于不存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二者之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现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LSM值明显高于轻度、中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Fibroscan检查肝硬度值与影像学肝纤维化程度及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波扫描仪(Fibroscan)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纤维化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野化行为研究中最佳行为采样的时间间隔
2
作者 邢燕 杨飞飞 +5 位作者 张迎祥 孙一群 郑颖 王春莹 王亮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3,共8页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温带森林中的重要有蹄类动物,亦是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捕食的主要猎物之一。黑龙江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东北虎跨境廊道,其野生梅花鹿种群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野外灭绝,在保护区内,拟通过对圈...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温带森林中的重要有蹄类动物,亦是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捕食的主要猎物之一。黑龙江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东北虎跨境廊道,其野生梅花鹿种群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野外灭绝,在保护区内,拟通过对圈养梅花鹿的行为野化,促进梅花鹿野外种群的快速恢复。然而,在行为研究过程中,瞬时扫描取样法虽然被广泛运用,但瞬时扫描具体采样间隔的科学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5、10、15、20、30、60 min不同采样间隔内得到梅花鹿的不同行为持续时间,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将不同行为持续时间进行两两比较,依据R^(2)≥0.9、截距与0无显著差异(P>0.05)、斜率与1无显著差异(P>0.05)3个标准衡量采样间隔是否可以准确估计行为的持续时间,进而确定最佳采样间隔。结果表明:运动行为最佳采样间隔为5 min,休息、摄食、社会和其他4类行为的最佳采样间隔为10 min,反刍、警戒和站立行为最佳采样间隔为15 min。本研究成果有助于确保行为数据收集的科学性,提升数据收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行为 瞬时扫描取样法 最佳采样间隔 野化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白头鹤孵卵期行为的研究
3
作者 吴秀菊 王俊峰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1期213-214,共2页
2022年4月—2023年8月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采用瞬时扫描法对两对白头鹤进行观察研究,研究期间两对白头鹤繁殖雏鹤4只,均为亲鸟自然孵化,人工育幼成活。根据对两对圈养白头鹤孵卵期的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在孵卵期行为均有差异,两... 2022年4月—2023年8月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采用瞬时扫描法对两对白头鹤进行观察研究,研究期间两对白头鹤繁殖雏鹤4只,均为亲鸟自然孵化,人工育幼成活。根据对两对圈养白头鹤孵卵期的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在孵卵期行为均有差异,两雌性白头鹤在卧巢、换孵、护巢、采食行为差异显著(P<0.05),凉卵行为不显著(P>0.05)。两雄性白头鹤在卧巢、凉卵、换孵、护巢、采食行为均差异显著(P<0.05)。由于白头鹤的采食和护巢时间均在白天,所以观察记录时间为每天8:00—16:30,夜晚不做记录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采食行为 自然孵化 瞬时扫描 人工育幼 孵卵期 记录分析 圈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然状态下鳄蜥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文波 张玉霞 +2 位作者 苏萍 龙强 黄金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4-266,共3页
在半自然的条件下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鳄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池养鳄蜥的活动时间分配中,静栖占69·09%,在穴占28·82%,移动占0·80%,捕食占0·28%,晒太阳占0·44%,其它占0·58%;比较了不... 在半自然的条件下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鳄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池养鳄蜥的活动时间分配中,静栖占69·09%,在穴占28·82%,移动占0·80%,捕食占0·28%,晒太阳占0·44%,其它占0·58%;比较了不同性别鳄蜥的活动时间分配,其中雄性鳄蜥用在移动的时间占1·15±1·22%,雌性为0·45±1·00%,经过单因素检验显示其差异显著(P<0·01),其它行为活动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初步比较了不同生境中鳄蜥的行为差异,结果显示鳄蜥在池养的条件下弹性行为的表现频次正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时间分配 瞬时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鹑越冬后期日节律及行为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阙品甲 王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2010年3~4月,在四川省稻城县对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越冬后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包括其活动规律、时间分配、日行为节律、群体解散过程、社群行为、交配行为、天敌及反捕行为等,并与近缘种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其活动时... 2010年3~4月,在四川省稻城县对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越冬后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包括其活动规律、时间分配、日行为节律、群体解散过程、社群行为、交配行为、天敌及反捕行为等,并与近缘种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其活动时间分配如下:取食占69.31%±2.33%,休整占20.06%±2.26%,防卫占7.10%±0.71%,移动占3.53%±0.47%。每日10:00~14:00、15:00~16:00为高原山鹑取食行为的高峰,清晨、傍晚以及中午14:00~15:00为取食行为的低谷;休整行为的节律与之相反,清晨和傍晚是休整的高峰,中午为小高峰;清晨、傍晚及中午14:00~15:00防卫行为的频率稍高。高原山鹑群体大小为(11.39±0.97)只(1~30,n=41),群体间具有领域行为,相互间有攻击行为。群体自3月末开始逐渐解散。最早观察到的交配行为是在3月22日,多发生在上午和中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鹑 行为 日节律 时间分配 瞬时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川金丝猴个体间行为时间分配及空间利用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明睿 滕丽微 +1 位作者 刘振生 王爱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7-354,共8页
2012年11月~2013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内4只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活动时间和笼舍空间利用进行比较研究。不同于其他行为学研究,本文利用环境优势将个体区分研究,统计个体对不同类型空间的利用情况... 2012年11月~2013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内4只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活动时间和笼舍空间利用进行比较研究。不同于其他行为学研究,本文利用环境优势将个体区分研究,统计个体对不同类型空间的利用情况来补充并解释川金丝猴的行为选择。结果表明,笼养川金丝猴休息行为最多,占56.80%。个体间在运动、理毛、摄食、自我梳理行为上差异极显著(P<0.01),亚成体运动时间与雌_2自我梳理时间明显高于其他个体。社会单元中雄性个体与雌_1个体进行的关联行为最多,其次为亚成体与雌_2个体。雄性个体与雌_1个体的行为具有排他性。空间利用率上,假山区利用最多(48.20%),主要用来休息。其次为丰容区(32.81%),是个体运动与采食的主要区域。前笼区占12.00%,与进行较多的乞食有关。个体间对不同区域的利用差异显著(P<0.05)。雄性个体和雌_1个体对假山区域利用较多,雌_2个体和亚成体对丰容区利用较多,亚成体对前笼区利用明显高于其他个体,雌_2个体对草地区利用明显高于其他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时间分配 空间利用率 瞬时扫描取样法 上海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黑猩猩冬季日活动时间分配及行为节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亚兰 俞红燕 +3 位作者 汪丽芬 董京侨 曹新阳 潘扬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4,共6页
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杭州动物园5只黑猩猩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及行为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年雌雄黑猩猩的活动以休息行为为主,占比一半左右,而青年雄性黑猩猩以休息行为(36.46%)和移动行为(34... 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杭州动物园5只黑猩猩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及行为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年雌雄黑猩猩的活动以休息行为为主,占比一半左右,而青年雄性黑猩猩以休息行为(36.46%)和移动行为(34.72%)为主。成年雌雄黑猩猩的移动行为(χ^2=8.179,P=0.004)和理毛行为(χ^2=10.9,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休息行为(χ^2=19.507,P<0.001)存在极显著差异。成年和青年雄性黑猩猩的移动行为(χ^2=53.595,P<0.001)、休息行为(χ^2=13.051,P<0.001)、玩耍行为(χ^2=18.769,P<0.001)和理毛行为(χ^2=19.073,P<0.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成年雌雄黑猩猩的觅食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相似,而青年雄性黑猩猩的觅食行为比成年黑猩猩多一个峰值,取食时间晚于成年黑猩猩。成年雌性、成年雄性和青年雄性黑猩猩的理毛行为在10:30—11:30均出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猩猩 冬季 瞬时扫描 日活动行为 行为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灰叶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的夏季日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2
8
作者 熊金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6-48,共3页
2003年7月至9月采用瞬时扫描采样法对昆明动物园内一群笼养灰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为58.7%,明显高于其它行为变量。玩耍所占的比例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玩耍所占的比例越小。在理毛的活动时... 2003年7月至9月采用瞬时扫描采样法对昆明动物园内一群笼养灰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为58.7%,明显高于其它行为变量。玩耍所占的比例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玩耍所占的比例越小。在理毛的活动时间分配中,雌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雄性,理毛所占比例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灰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与同属的白头叶猴和黑叶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食性和种的遗传特征可能影响活动时间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叶猴 时间分配 瞬时扫描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组织炎症对FibroScan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志权 冯军花 +3 位作者 叶立红 孝奇 杜瑞清 戴二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组织学炎症对瞬时弹性扫描仪(FS)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应用FS对124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前肝脏弹性测量值(LSM)的测定,采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技术进行肝纤维化分期(S)和炎症分级(G)。对同一... 目的探讨肝组织学炎症对瞬时弹性扫描仪(FS)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应用FS对124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前肝脏弹性测量值(LSM)的测定,采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技术进行肝纤维化分期(S)和炎症分级(G)。对同一肝纤维化分期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组间LSM进行比较,并对各肝纤维化分期中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组织纤维化逐渐发展伴随肝炎症程度加重,如肝纤维化S1期患者中以G1为主(81.8%),S2期以G2为主(54.2%),S3期以G3为主(47.4%),S4期以G3、G4为主(40%,33.4%),S1~S4每一纤维化分期水平上,不同炎症分级LS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SM与不同炎症分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肝组织炎症程度是影响FS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炎症活动程度加重可使LSM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扫描 肝脏弹性测量值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良 李正玲 +3 位作者 范怀华 吕婷 戴蓉 陈明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8-416,共9页
昆明翠湖是昆明越冬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的日间行为模式,掌握其活动规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和2018年11月-2019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在翠湖水域对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 昆明翠湖是昆明越冬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的日间行为模式,掌握其活动规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和2018年11月-2019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在翠湖水域对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时段内越冬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采用Pearson检验法检验了各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越冬期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44.01±1.70)%、休息(18.84±0.93)%、修整(9.44±1.00)%、警戒(2.45±0.57)%、行走(3.01±0.39)%、游泳(13.77±1.01)%和飞行(8.47±0.68)%。其中,行走和飞行行为在日间各时段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明显的日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觅食(F=9.112,P<0.01)、休息(F=12.798,P<0.01)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警戒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8,P<0.05),具有明显的月节律性变化。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在整个越冬期间以补充、积累能量为主;日间行为存在明显的"上午觅食+中午休息+下午觅食"的行为模式,一天中最主要的行为是觅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越冬 瞬时扫描 日间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夏秋季节行为节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双业 赵运林 +3 位作者 李立 段酬苍 吴良 徐正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7-352,共6页
2016年的夏季6月和秋季10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4只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行为节律开展研究,其中6月观测期间处于笼养白冠长尾雉繁殖期,与10月的非繁殖时期正好做出对比。研究共记录白冠长尾... 2016年的夏季6月和秋季10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4只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行为节律开展研究,其中6月观测期间处于笼养白冠长尾雉繁殖期,与10月的非繁殖时期正好做出对比。研究共记录白冠长尾雉5类14种行为,在夏季和秋季,运动类行为均是5类行为中行为频次百分比最高的(夏季18.8%~59.8%,秋季30.8%~42.2%)。由于适应了笼舍及人类活动,警觉类行为的百分比相对偏低(夏季10.2%~17.1%,秋季5.2%~10.4%),在繁殖后期的夏季中略高于秋季。另外,笼养白冠长尾雉的取食策略与野生个体相比亦出现了不同,生存在人工补给的笼舍中,其能量的补充比较便利,所以在取食行为上,频次的百分比排列在5类行为的中等水平(夏季4.2%~26.4%,秋季12.9%~26.0%)。通过笼养白冠长尾雉的行为节律研究,可为物种的保护和繁育提供科学依据,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建议,对白冠长尾雉的物种发展壮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繁殖期 瞬时扫描 行为种数 行为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夏、秋季行为节律研究
12
作者 赵运林 吴良 +3 位作者 李立 王双业 李朝阳 徐正刚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是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长尾雉属Syrmaticus珍稀鸟类。为了解笼养白颈长尾雉夏秋季行为节律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016年6月和10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颈长尾...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是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长尾雉属Syrmaticus珍稀鸟类。为了解笼养白颈长尾雉夏秋季行为节律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016年6月和10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颈长尾雉行为节律进行观测。将白颈长尾雉的行为分为取食、运动、警戒、静止、清理共5类,包含16种具体行为,对每一种行为进行描述,初步建立白颈长尾雉行为谱。统计各时间段白颈长尾雉行为种数,研究发现白颈长尾雉夏季的行为种类较多且更活跃。游走、站立、休憩、摄食、觅食、理羽和张望等行为在各个时间段有发生。运动和静止行为是人工饲养白颈长尾雉主要行为类型。夏季的警觉行为相较秋季发生频率更高。建议笼养条件下在繁殖期间对雄鸟进行分栏管理,避免雄鸟求偶炫耀争夺配偶打斗受伤,同时雌雄搭配多应以1雄2雌或者1雄3雌搭配为佳;警觉行为在秋季发生的频率较低,秋季白颈长尾雉受威胁情况不多,且不存在求偶、孵卵、育雏等繁殖期行为,只需要保证自身安全即可,非繁殖期共笼饲养是可行的,只需保持合理的密度即可。初步掌握白颈长尾雉夏秋季节的行为习性,时间规律和活动节律,能为笼养白颈长尾雉饲养、野外放归、保护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节律 白颈长尾雉 瞬时扫描 繁殖后期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