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信号时—频特性与瞬时动态范围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益成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70,共15页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地震信号的时一频特征,由时一频特征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深度)的增加,地震信号高频分量相对于低频分量之比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地震信号瞬时动态范围的定义和物理解释,进而指出,在地震...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地震信号的时一频特征,由时一频特征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深度)的增加,地震信号高频分量相对于低频分量之比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地震信号瞬时动态范围的定义和物理解释,进而指出,在地震信号采集仪器中,为了获得深层的高频信号,必须采用动态范围高达24位的新型过采样∑—△A/D转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瞬时动态范围 时一频特性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模拟前端对数字中频接收机动态范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鹏 费元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12-2314,共3页
射频模拟前端(RFAF)是实现大动态宽带数字中频接收机(DIFR)的技术瓶颈之一,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DIFR的带宽、动态范围等关键性能指标.本文研究实现宽带大动态DIFR的约束条件.基于ADC的性能指标,分析了RFAF的噪声系数、带宽以及中频欠... 射频模拟前端(RFAF)是实现大动态宽带数字中频接收机(DIFR)的技术瓶颈之一,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DIFR的带宽、动态范围等关键性能指标.本文研究实现宽带大动态DIFR的约束条件.基于ADC的性能指标,分析了RFAF的噪声系数、带宽以及中频欠采样的"处理增益"与DIFR灵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RFAF的增益和噪声系数与DIFR的动态范围之间的关系.推导并仿真了RFAF的增益和ADC的信噪比与DIFR的瞬时动态范围,以及数字自动增益控制(DAGC)的步长和调节范围与DIFR的扩展动态范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RFAF的最优化设计问题,给出了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模拟前端 宽带 瞬时动态范围 扩展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对消技术的瞬时大动态接收机
3
作者 李永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4-1628,共5页
针对侦察系统的电磁环境适应性受限于其动态范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对消技术的瞬时大动态接收机,以此来提高侦察系统的动态范围。分析了影响侦察系统动态范围的因素,提出了在固定一中频将同源信号中的强信号分离,并在数字域进行自适应处... 针对侦察系统的电磁环境适应性受限于其动态范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对消技术的瞬时大动态接收机,以此来提高侦察系统的动态范围。分析了影响侦察系统动态范围的因素,提出了在固定一中频将同源信号中的强信号分离,并在数字域进行自适应处理,在模拟域内进行功率抵消的接收机构架,同时分析了影响对消比的因素。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并指出该技术路线尚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察系统 接收机 复杂电磁环境 瞬时动态范围 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接收机极限性能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丁家会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2-74,共3页
等效噪声温度高达数十万度的A/D模块,引起了数字接收机性能的深刻变化。在接收机中,不能简单地将它当成一般有源器件处理。文中论证了数字化后雷达接收机所能达到的灵敏度、瞬时动态范围极限性能指标,推导出设计公式和曲线,给出实验验... 等效噪声温度高达数十万度的A/D模块,引起了数字接收机性能的深刻变化。在接收机中,不能简单地将它当成一般有源器件处理。文中论证了数字化后雷达接收机所能达到的灵敏度、瞬时动态范围极限性能指标,推导出设计公式和曲线,给出实验验证结果。结果和概念澄清了一些流行的模糊认识,对数字接收机的增益、灵敏度、瞬时动态范围的设计和调试,可按给出的公式、曲线精确地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模块 极限灵敏度 瞬时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收机前端放大链与数字模块接口匹配分析
5
作者 张财生 丁家会 何友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探讨了雷达数字化接收系统前端放大链与数字A/D模块级联后,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灵敏度和瞬时动态范围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在工程上接收系统为获得最佳性能,前端放大链与数字A/D模块性能指标的折衷问题,推导了相应的设计公式并给出了实... 探讨了雷达数字化接收系统前端放大链与数字A/D模块级联后,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灵敏度和瞬时动态范围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在工程上接收系统为获得最佳性能,前端放大链与数字A/D模块性能指标的折衷问题,推导了相应的设计公式并给出了实验验证。最后总结了在接收系统前端和A/D性能允许范围内,获得设计师希望得到的接收系统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方法及设计参考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系数 瞬时动态范围 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