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层形态的概念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薛林福
王东坡
+1 位作者
刘立
许敏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层形态是作者在开发“大陆伸展盆地构造沉积模拟系统(TSMS)”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层形态是指能够反映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大陆伸展盆地的构造沉积学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伸展速率下形成的盆地具有不...
层形态是作者在开发“大陆伸展盆地构造沉积模拟系统(TSMS)”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层形态是指能够反映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大陆伸展盆地的构造沉积学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伸展速率下形成的盆地具有不同的层形态、瞬时伸展盆地的层形态为板状,快速持续伸展盆地表现为尖楔形层形态,在这两种端元情形下存在着一系列过渡类型,通过在地震剖面和地质剖面上分析盆地的层形态和其随时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形态
瞬时伸展
持续
伸展
盆地
伸展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
59
2
作者
任建业
庞雄
+2 位作者
于鹏
雷超
罗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01-4920,共20页
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
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到OCT基本处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之外的深水-超深水区的范围,以强烈的地壳薄化和发育大型拆离断层控制的拆离盆地为特征.这些深水-超深水盆地的同裂陷阶段均经历了早期均一断陷、中晚期拆离式断陷的演化过程,受控于南海北部大型拆离断层作用及其所导致的岩石圈临界破裂过程.新的深水-超深水盆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的非瞬时伸展破裂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沉积体系配置和构造-热演化过程,将为科学评价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深水-超深水盆地
拆离断层
非
瞬时伸展
破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形态的概念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薛林福
王东坡
刘立
许敏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系
出处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文摘
层形态是作者在开发“大陆伸展盆地构造沉积模拟系统(TSMS)”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层形态是指能够反映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大陆伸展盆地的构造沉积学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伸展速率下形成的盆地具有不同的层形态、瞬时伸展盆地的层形态为板状,快速持续伸展盆地表现为尖楔形层形态,在这两种端元情形下存在着一系列过渡类型,通过在地震剖面和地质剖面上分析盆地的层形态和其随时间的变化。
关键词
层形态
瞬时伸展
持续
伸展
盆地
伸展
构造
Keywords
stratum pattern,instant extension, continued extension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
59
2
作者
任建业
庞雄
于鹏
雷超
罗盼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01-4920,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05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计划集成项目"(91528301)
+2 种基金
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GEOGE-02)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6ZX005008
2016ZX05026)资助
文摘
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到OCT基本处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之外的深水-超深水区的范围,以强烈的地壳薄化和发育大型拆离断层控制的拆离盆地为特征.这些深水-超深水盆地的同裂陷阶段均经历了早期均一断陷、中晚期拆离式断陷的演化过程,受控于南海北部大型拆离断层作用及其所导致的岩石圈临界破裂过程.新的深水-超深水盆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的非瞬时伸展破裂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沉积体系配置和构造-热演化过程,将为科学评价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深水-超深水盆地
拆离断层
非
瞬时伸展
破裂模式
Keywords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and ultra-deepwater basin
Detachment fault
Non-instantaneous extension and breakup model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层形态的概念及地质意义
薛林福
王东坡
刘立
许敏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任建业
庞雄
于鹏
雷超
罗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