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弱瞬态电磁辐射信号的双耦合Duffing振子自适应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悦 刘尚合 +1 位作者 胡小锋 樊高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09-2016,共8页
以研究瞬态电磁辐射信号的远距离探测手段为目的,得到了适用于高频瞬态信号的改进双耦合Duffing振子自适应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双耦合Duffing系统对瞬态放电信号的检测性能,发现该系统对高频信号的检测灵敏度较差,且背景噪声会影响系... 以研究瞬态电磁辐射信号的远距离探测手段为目的,得到了适用于高频瞬态信号的改进双耦合Duffing振子自适应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双耦合Duffing系统对瞬态放电信号的检测性能,发现该系统对高频信号的检测灵敏度较差,且背景噪声会影响系统的同步效果,导致目标信号误判。基于此对系统算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信号变尺度处理和自适应调节驱动力幅值的算法,利用仿真以及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在微弱窄带信号及高斯噪声的干扰下,检测算法能将信噪比<–20 d B的放电信号检测出来;且当信噪比>–20 d B时,系统的检测概率能>90%,检测信噪比<–20 d B时,系统的虚警概率控制为<1%,能够满足工程应用中对检测概率的需求。可见改进算法能够克服双耦合Duffing振子模型存在的弱点,通过待检信号展宽及自动调节驱动力幅值,得到最佳系统检测态,将淹没在背景噪声中的瞬态电磁辐射信号检测出来,为进一步远距离探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磁辐射 微弱信号 混沌 双耦合Duffing振子 自适应检测 变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泵电动机设备瞬态电磁辐射骚扰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辉 田子建 +2 位作者 陆奎 梁喆 王仲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4-218,共5页
针对煤矿井下启停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设备产生的瞬态电磁干扰问题,分析了工频交流电动机设备启停过程引起的瞬态电磁辐射产生机理,结合井下机电设备特点以及井下特殊环境,研究了井下电动机设备瞬态电磁辐射的主要辐射途径和测试要求,并对... 针对煤矿井下启停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设备产生的瞬态电磁干扰问题,分析了工频交流电动机设备启停过程引起的瞬态电磁辐射产生机理,结合井下机电设备特点以及井下特殊环境,研究了井下电动机设备瞬态电磁辐射的主要辐射途径和测试要求,并对井下电磁启动器启停水泵电动机产生的瞬态电磁辐射骚扰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水泵电动机启停阶段的电磁辐射频谱较宽,幅值频谱主要集中在100MHz以内,尤其在1~10MHz范围内辐射电场强度达到最大,100MHz以上仍然有明显的噪声突起,但辐射强度较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理井下瞬态电磁辐射干扰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电动机设备 瞬态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骚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互相关与混沌序列预测集成算法的微瞬态电磁辐射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悦 刘尚合 刘卫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69-2775,共7页
该文以研究微弱瞬态电磁辐射信号的探测手段为目的,提出广义互相关与混沌序列预测相集成的检测算法。基于双天线测试和互相关信息估计方法,将低信噪比条件下非周期微弱放电信号的检测问题转化为周期性时延参数的估计问题,同时降低了噪... 该文以研究微弱瞬态电磁辐射信号的探测手段为目的,提出广义互相关与混沌序列预测相集成的检测算法。基于双天线测试和互相关信息估计方法,将低信噪比条件下非周期微弱放电信号的检测问题转化为周期性时延参数的估计问题,同时降低了噪声水平。基于混沌预测方法对其估计结果进行预测,得到的误差均值即为目标信号检测结果。通过仿真与实验分析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利用集成方法可有效抑制噪声干扰的影响,相对于传统互相关估计法或混沌预测法而言,对微弱瞬态电磁辐射信号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且需要的脉冲积累次数较少,提高了检测效率,比较适合用于微弱电磁辐射源的远距离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检测 瞬态电磁辐射 微弱信号 广义互相关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窗四阶累量时延估计的微瞬态电磁辐射信号检测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悦 刘尚合 +1 位作者 刘卫东 胡小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2-518,共7页
以研究微弱瞬态电磁辐射信号的探测手段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窗四阶累量时延估计的检测算法。利用高阶累量对高斯噪声的抑制作用以及相干平滑变换对微弱窄带噪声的弱化效果,将低信噪比条件下非周期微弱放电信号的检测问题转化为周期... 以研究微弱瞬态电磁辐射信号的探测手段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窗四阶累量时延估计的检测算法。利用高阶累量对高斯噪声的抑制作用以及相干平滑变换对微弱窄带噪声的弱化效果,将低信噪比条件下非周期微弱放电信号的检测问题转化为周期性时延参数的估计问题。仿真及实验比较了加窗四阶累量互相关、非加窗四阶累量互相关及传统互相关时延估计3种算法的检验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加窗处理的四阶累量时延估计算法在相关高斯白噪声、非相关高斯白噪声及窄带噪声3种噪声条件下的检测性能都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适合用于微弱电磁辐射源的远距离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磁辐射 微弱信号 四阶累量 相干平滑变换 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单步预测法对含窄带干扰瞬态电磁辐射信号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悦 刘尚合 +2 位作者 胡小锋 刘卫东 李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67-2073,共7页
针对远距离探测中强背景噪声及频率跳变窄带噪声难以在滤波环节被抑制这一难题,提出利用混沌单步预测算法对微瞬态电磁辐射信号进行检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仿真分析了含窄带干扰的测试背景信号对混沌序列特征量及混沌预测精度的影响,仿... 针对远距离探测中强背景噪声及频率跳变窄带噪声难以在滤波环节被抑制这一难题,提出利用混沌单步预测算法对微瞬态电磁辐射信号进行检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仿真分析了含窄带干扰的测试背景信号对混沌序列特征量及混沌预测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发现微弱窄带干扰和随机噪声叠加至混沌信号内不会驱动其进入下一个非混沌相态,且预测精度没有被大强度削弱。实验采集放电信号,对混沌单步预测法的预测精度与检测准确率进行了计算,检测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且检测准确率达95.8%。可见,预测法具有较强的抗窄带噪声能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用于放电故障点等放电源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磁辐射 微弱信号 混沌 单步预测 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辐射源瞬态电磁信号辐射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悦 刘尚合 +1 位作者 胡小锋 刘卫东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为研究不同辐射源瞬态电磁辐射信号辐射场特性,建立了圆柱形导体传输线模型,基于频域法对电晕放电的远场辐射场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放电信号的时域波形衰减振荡时间随导体尺寸的增加而增大,辐射场频谱高频分量减少,且随着导体... 为研究不同辐射源瞬态电磁辐射信号辐射场特性,建立了圆柱形导体传输线模型,基于频域法对电晕放电的远场辐射场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放电信号的时域波形衰减振荡时间随导体尺寸的增加而增大,辐射场频谱高频分量减少,且随着导体长度的增加,辐射场振荡频率逐渐降低.设计瞬态电磁辐射信号测试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同时,实验采集了摩托车火花塞打火时的时域与频域信息,结果表明火花塞放电时域波形与电晕放电相近,但频谱差别很大,火花放电频谱能达到GHz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磁辐射 传输线模型 辐射 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放电辐射脉冲的探测与定位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小锋 刘卫东 +2 位作者 张悦 樊高辉 朱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辐射场窄带测试的空间放电辐射信号探测系统,系统主要由8路定向性天线阵、高增益接收前端以及数据处理单元构成。基于该探测系统建立了空间平面4元阵列定位模型,研究了空间放电辐射源位置快速搜索算法,并对定位精度进行了... 提出一种基于辐射场窄带测试的空间放电辐射信号探测系统,系统主要由8路定向性天线阵、高增益接收前端以及数据处理单元构成。基于该探测系统建立了空间平面4元阵列定位模型,研究了空间放电辐射源位置快速搜索算法,并对定位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对1km以内的空间放电辐射源进行探测,阵元尺寸为10m的空间平面4元阵列的距离定位误差小于2.5%。该探测定位系统可以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空间放电源位置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放电 瞬态电磁辐射 窄带测试 定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效应的测时误差及其修正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勇 李庆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9,共5页
电磁波经过电离层传播时会受到电离层折射的影响而产生延迟,星载接收机探测到的时间是信号延迟之后的到达时间.某次实验数据显示,一些波段的瞬态电测辐射信号的群时延之差可达10^5ns数量级,这在对信号源进行时差定位时是不能直接运... 电磁波经过电离层传播时会受到电离层折射的影响而产生延迟,星载接收机探测到的时间是信号延迟之后的到达时间.某次实验数据显示,一些波段的瞬态电测辐射信号的群时延之差可达10^5ns数量级,这在对信号源进行时差定位时是不能直接运用的.为有效消除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将双频修正法应用于某项工程中,利用接收到的实验数据求解出电离层的TEC(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信号到达星载接收机的时间进行修正.最后,对修正结果进行了验证,给出了误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瞬态电磁辐射 电离层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