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 MOSFET改进关断瞬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月清 袁梦寒 +2 位作者 郭希铮 焦健 游小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01-8211,I0024,共12页
传统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 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关断瞬态模型忽略了在小负载电流或小驱动电阻下Si CMOSFET的沟道关断先于对管Si 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导通的... 传统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 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关断瞬态模型忽略了在小负载电流或小驱动电阻下Si CMOSFET的沟道关断先于对管Si 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导通的特殊关断模式,导致该工况下传统关断模型不适用。为解决该问题,该文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对特殊关断模式机理的详细分析,完善了SiCMOSFET的关断瞬态模型。所提模型采用时间分段、机理解耦以及参数解耦的求解方法,取消了模型的迭代,提高了模型的求解速度。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对比表明,所提改进模型可以准确体现Si CMOSFET在不同关断模式下的瞬态波形,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准确性、有效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MOSFET 关断改进模型 半桥电路 关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高压IGBT的改进瞬态模型 被引量:16
2
作者 普靖 罗毅飞 +1 位作者 肖飞 刘宾礼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8-455,共8页
为准确表征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物理特性,在典型IGBT开关瞬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高压IGBT瞬态模型。首先基于半导体物理理论,对典型IGBT开关瞬态的建模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推导,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压IGBT的宽基区结... 为准确表征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物理特性,在典型IGBT开关瞬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高压IGBT瞬态模型。首先基于半导体物理理论,对典型IGBT开关瞬态的建模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推导,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压IGBT的宽基区结构特点,考虑基区载流子复合过程对IGBT开关瞬态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高压IGBT瞬态模型。最后将建立的模型在Saber仿真软件中实现,并在25℃和125℃工况下进行了双脉冲仿真,以一种3 300 V/1 200 A IGBT模块为例搭建测试电路,对改进的瞬态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模型将25℃下IGBT关断时间的误差由26.5%降低至1.5%,关断损耗的误差由60.93%降低至8.92%;该模型将125℃下IGBT关断时间的误差由14.5%降低到4%,关断损耗的误差由61.68%降低到11.35%。研究结果为IGBT的应用设计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仿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IGBT瞬态模型 高压IGBT瞬态模型 过剩载流子浓度 空穴电流 基区 Buffer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模型的油气管道泄漏检测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恩斌 彭善碧 +4 位作者 李长俊 廖柯熹 梁党国 孙建忠 陈柚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4,共3页
油气输送管道泄漏是妨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瞬态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并对传统的特征线法差分格式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于对管道瞬态模型的求解。该方法利用所采集到的管道前后两端的压力、温度... 油气输送管道泄漏是妨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瞬态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并对传统的特征线法差分格式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于对管道瞬态模型的求解。该方法利用所采集到的管道前后两端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对管道实施由前到后和由后到前的两次仿真,进而对两次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管道是否发生了泄漏,并确定泄漏位置。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大大减少了仿真过程中由启动到稳定所经历的时间,提高了仿真系统的适应性,而且求解速度快,同时还能够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能够对管道的泄漏做出及时准确的报警,定位误差在被测管长的1%以内,可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泄漏检测 瞬态模型 特征线法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Ⅱ)——应用分析与模型互联 被引量:14
4
作者 蒋烨 赵争鸣 +1 位作者 施博辰 袁立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了更好地在实际变换器仿真分析中应用多时间尺度开关瞬态模型,提出多时间尺度开关器件模型的仿真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对瞬态模型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时间尺度的瞬态模型所反映不同的开关特性,归纳各个时间尺度模型适合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在实际变换器仿真分析中应用多时间尺度开关瞬态模型,提出多时间尺度开关器件模型的仿真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对瞬态模型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时间尺度的瞬态模型所反映不同的开关特性,归纳各个时间尺度模型适合的应用场合。同时,在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SED)仿真体系下,提出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连接和切换的思想,使得模型可以应用在电力电子系统全时域瞬态仿真中,指导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半导体器件 多时间尺度 瞬态模型 开关特性 离散状事件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模型的不对称供电三相感应电动机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秀和 杨玉波 付大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三相电压不对称对感应电动机性能影响较大。本文建立了三相感应电动机瞬态模型,基于该模型和复数不平衡因数(C_(VUF))的概念,研究不对称供电电压对感应电动机性能的影响。对不对称三相电压供电感应电动机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了不同C... 三相电压不对称对感应电动机性能影响较大。本文建立了三相感应电动机瞬态模型,基于该模型和复数不平衡因数(C_(VUF))的概念,研究不对称供电电压对感应电动机性能的影响。对不对称三相电压供电感应电动机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了不同C_(VUF)时感应电动机的起动过程,研究了起动过程中的峰值转矩、起动时间、达到稳态后的三相电流不平衡因数、转速、转速波动、转矩波动与C_(VUF)的关系,得出了相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模型 不对称供电 三相感应电动机 分析 不对称三相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田间测算土壤导气率的瞬态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陆生 张振华 +3 位作者 潘英华 赵丽丽 朱敏 任尚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2-1256,共5页
空气和水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之间渗透性关系紧密,通过测定土壤导气率可获得给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和非饱和导水率的相关信息。同时相对饱和导水率等水力参数测定,土壤导气率的测定对土体结构破坏小,并且能够充分反映土壤孔隙和... 空气和水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之间渗透性关系紧密,通过测定土壤导气率可获得给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和非饱和导水率的相关信息。同时相对饱和导水率等水力参数测定,土壤导气率的测定对土体结构破坏小,并且能够充分反映土壤孔隙和土壤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瞬态模型 三维稳模型 土壤导气率 田间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终止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开关瞬态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勇 陈明 +1 位作者 汪波 凌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54-60,共7页
新一代场终止型(field stop,FS)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的仿真模型目前都是采用传统穿通型(punch through,PT)IGBT的建模方法,由于FS结构与PT结构在厚度、掺杂浓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可避... 新一代场终止型(field stop,FS)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的仿真模型目前都是采用传统穿通型(punch through,PT)IGBT的建模方法,由于FS结构与PT结构在厚度、掺杂浓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在对已有PT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根据FS型IGBT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机制,在场终止层内采用了大注入的假设条件,同时考虑基区内载流子的复合作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S型开关瞬态模型。通过2种模型仿真波形与实测波形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场终止结构 开关瞬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导气率瞬态模型关键参数s简化求解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陆生 张振华 +3 位作者 潘英华 赵丽丽 朱敏 任尚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8-1053,共6页
Li Hailong瞬态导气率模型无需测量通过样品的气体通量,相对传统稳态测量法具有测量时间短、对样品结构破坏小等突出优点,但模型的关键参数s即样品密封端压力动态变化与时间t之间关系计算过程复杂,致使其应用不便。因此,本文在Li Hailon... Li Hailong瞬态导气率模型无需测量通过样品的气体通量,相对传统稳态测量法具有测量时间短、对样品结构破坏小等突出优点,但模型的关键参数s即样品密封端压力动态变化与时间t之间关系计算过程复杂,致使其应用不便。因此,本文在Li Hailong导气率测算模型基础上对参数s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并用稳态法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验证。室内对40组土样导气率测量结果表明:简化解s0即Lnp(t)与时间t之间存在Kirkham提出的瞬态模型线性关系;以原模型参数s为标准,简化解s0与参数s相对误差变化幅度小于0.5%,整体相对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模型 模型 简化解 土壤导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战输油管线排空过程的气体与液体两相流瞬态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姜俊泽 张伟明 +2 位作者 段纪淼 雍歧卫 蒋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36-1542,共7页
排空是野战输油管线的一项常规作业,为了提高排空作业的科学性和效率,建立了野战输油管线排空过程的瞬态模型,模型包括气体运动方程、液体运动方程以及相界面的耦合方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空压机排气压力和排气量给定... 排空是野战输油管线的一项常规作业,为了提高排空作业的科学性和效率,建立了野战输油管线排空过程的瞬态模型,模型包括气体运动方程、液体运动方程以及相界面的耦合方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空压机排气压力和排气量给定的情况下,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排空过程的管内各点压力、流量和持液率等参数。通过与实验参数对比,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排空过程的管线运行参数预测,为排空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野战输油管线 排空 两相流 参数 瞬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激光重熔的二维瞬态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大庆 左都罗 李适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3,共4页
通过采用有限元与多层网格法 ,求解热传导和对流方程 ,建立了模拟快速激光重熔的二维瞬态模型 ,并用该模型模拟了高扫描速度 (2m/s)与低扫描速度 (0 .2m/s)情况下 ,时变的脉冲激光与连续激光重熔的物理过程。模拟结果显示 ,激光扫描速... 通过采用有限元与多层网格法 ,求解热传导和对流方程 ,建立了模拟快速激光重熔的二维瞬态模型 ,并用该模型模拟了高扫描速度 (2m/s)与低扫描速度 (0 .2m/s)情况下 ,时变的脉冲激光与连续激光重熔的物理过程。模拟结果显示 ,激光扫描速度对熔池内的流线分布的较大影响 ,从而影响到重熔后材料表面的成分分布。低扫描速度不材料表面同一区域可被多个脉冲加热 ,而高扫描速度下只被一个脉冲加热。熔池表面的形状在重熔过程中呈现中心凹陷 ,边缘凸起。此外 ,还通过模拟结果得到了熔池的大小、形状、平均冷却速度和边缘材料冷却速度 ,这些冷却速度对于分析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瞬态模型 对流 Marangoni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模型法的输气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技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孟令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7,共5页
在天然气的输送过程中,管道的泄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泄漏的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意义深远.基于流体流动的机理,建立了输气管道的实时瞬态模型,得到了泄漏的检测方法和定位公式;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天然气的输送过程中,管道的泄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泄漏的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意义深远.基于流体流动的机理,建立了输气管道的实时瞬态模型,得到了泄漏的检测方法和定位公式;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泄漏量和泄漏点的位置对定位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泄漏量的增加,定位误差逐渐减小;当泄漏点距离管线首端较远时,在相同泄漏量的情况下,定位误差相对较小,响应时间短.研究结果对于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输送 管道泄漏检测 定位 实时瞬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一种新的瞬态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文革 郑云龙 +1 位作者 闫肃 王英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视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场为统一场,直接由内、外腔场的传播方程、边界条件出发,建立了平面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瞬态模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无论对于强反馈、还是弱反馈。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平面外腔 瞬态模型
全文增补中
SiC MOSFET与SiC SBD换流单元瞬态模型 被引量:23
13
作者 朱义诚 赵争鸣 +1 位作者 王旭东 施博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69,共12页
相较于硅(Si)器件,碳化硅(SiC)器件所具有的高开关速度与低通态电阻特性增加了其瞬态波形的非理想特性与对杂散参数影响的敏感性,对其瞬态建模的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功率开关器件瞬态过程的时间分段、机理解耦与参数解耦,突出器件... 相较于硅(Si)器件,碳化硅(SiC)器件所具有的高开关速度与低通态电阻特性增加了其瞬态波形的非理想特性与对杂散参数影响的敏感性,对其瞬态建模的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功率开关器件瞬态过程的时间分段、机理解耦与参数解耦,突出器件开关特性,弱化物理机理,简化瞬态过程分析,建立基于SiC MOSFET与SiC SBD的换流单元瞬态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精细地体现SiC MOSFET开关瞬态波形且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SiC MOSFET开关损耗。该模型参数可全部由数据手册提取,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功率器件 瞬态模型 开关特性 开关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Ⅰ)——开关特性与瞬态建模 被引量:26
14
作者 施博辰 赵争鸣 +1 位作者 蒋烨 朱义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24,共9页
开关模式是电力电子系统实施电磁能量变换的基本模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则成为这种能量变换的关键属性。从开关特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器件开关特性和对电力电子系统多时间尺度特性的认识,提出一组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 开关模式是电力电子系统实施电磁能量变换的基本模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则成为这种能量变换的关键属性。从开关特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器件开关特性和对电力电子系统多时间尺度特性的认识,提出一组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根据时间尺度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瞬态模型来描述器件的开关瞬态过程,并反映不同的开关特性。所提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参数可直接从器件数据手册中提取,对提取方法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所提的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在装置和系统的分析设计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半导体器件 多时间尺度 瞬态模型 开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鼠笼感应电动机的瞬态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汤蕴璆 梁艳萍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4期197-202,共6页
首先给出瞬态情况下双笼感应电动机的运动方程,接着导出方程中各个电感与稳态等效电路中有关参数的关系,最后阐明转子具有两套独立端环和具有公共端环两种不同结构时,稳态等效电路、转子电阻矩阵和转子互漏抗的差别。全文为双笼感应... 首先给出瞬态情况下双笼感应电动机的运动方程,接着导出方程中各个电感与稳态等效电路中有关参数的关系,最后阐明转子具有两套独立端环和具有公共端环两种不同结构时,稳态等效电路、转子电阻矩阵和转子互漏抗的差别。全文为双笼感应电动机的瞬态分析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模型 感应电动机 双笼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模型的井下抽采主管道泄漏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逸斌 张浪 +3 位作者 张慧杰 李伟 刘彦青 桑聪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针对现有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主管道漏点定位大多采用单一定位方法,存在适用性差、效率低、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结合流量平衡法、负压波法和小波降噪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态模型的井下抽采主管道泄漏定位方法。首先分析了管道首末两端流... 针对现有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主管道漏点定位大多采用单一定位方法,存在适用性差、效率低、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结合流量平衡法、负压波法和小波降噪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态模型的井下抽采主管道泄漏定位方法。首先分析了管道首末两端流量变化规律及差值大小,排除干扰信号,利用流量平衡法对管道泄漏状态进行定性分析,判断管道是否泄漏:比较正常运行及发生泄漏情况下的流量变化,当管道首末两端流量差大于管道流量差阈值时,即为工况改变或发生泄漏;然后根据负压波在管道内的传播机理,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对压力信号进行消噪处理,结合邻域差值法寻求信号突变点;最后通过泄漏定位公式计算漏点位置,从而实现对管道漏点位置的有效定位。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管道泄漏 泄漏定位 流量平衡法 负压波 小波变换 瞬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式移动机器人瞬态模型鲁棒自适应同步终端滑模编队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东亚 崔文豪 严星刚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430,共8页
在轮式移动机器人协同编队问题中,如何保证移动机器人在追踪自身期望轨迹的同时,又能实现与其他机器人运动同步的问题对控制算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鲁棒自适应同步终端滑模控制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介绍... 在轮式移动机器人协同编队问题中,如何保证移动机器人在追踪自身期望轨迹的同时,又能实现与其他机器人运动同步的问题对控制算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鲁棒自适应同步终端滑模控制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轮式移动机器人非线性运动学瞬态模型,该模型避免了一般运动学模型多输入耦合互相干扰的问题.然后根据交叉耦合误差设计同步控制算法实现运动同步,通过鲁棒控制对系统外部干扰进行抑制,自适应律保证切换增益实时调节.运用Lyapunov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证明了系统追踪误差的收敛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瞬态模型 同步控制 终端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动覆岩裂缝劣化瞬态模型水砂起动运移机制研究
18
作者 张贵彬 王荣强 +2 位作者 丁银磊 张文泉 吕柄翰 《煤炭科学技术》 2025年第8期324-336,共13页
松散层下薄基岩采动裂缝通道劣化诱发突水溃砂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为探究采动覆岩裂缝通道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水砂两相起动-运移机制,基于松散层下薄基岩采动数值模拟,构建4类采动裂缝劣化瞬态模型,通过采动裂缝不同瞬时形态... 松散层下薄基岩采动裂缝通道劣化诱发突水溃砂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为探究采动覆岩裂缝通道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水砂两相起动-运移机制,基于松散层下薄基岩采动数值模拟,构建4类采动裂缝劣化瞬态模型,通过采动裂缝不同瞬时形态(裂缝开度、裂缝形态)、砂粒粒径及水压条件下溃砂量、溃砂质量流量、砂粒结拱时间、矢跨比、拱脚线角和砂粒接触应力分布的时变特征分析,获取采动劣化缝内水砂运移流溃与砂粒结拱淤滞特征,进而揭示采动覆岩破断水砂两相运移-淤滞交替时空灾变机理。结果表明:在采动覆岩裂缝演化过程中水砂运移呈现砂粒结拱淤滞与粒拱失稳流溃交替特征,裂缝开度与砂粒粒径的相对关系是决定砂粒结拱亦或失稳流溃的关键。砂粒粒径、水压对砂粒结拱与粒拱失稳流溃均起到“双向促进”作用;即当裂缝内砂粒结拱淤滞时,砂粒粒径、水压增加会提高砂粒结拱几率与粒拱稳定性,进而降低致灾风险,砂粒粒径、水压分别与拱粒数目、结拱时间均呈负相关性,与粒拱稳定性呈正相关性;当裂缝劣化引发粒拱结构失稳流溃时,砂粒粒径、水压与溃砂质量流量均呈线性正相关,砂粒粒径、水压的增大会反向加剧致灾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溃砂 裂缝劣化 瞬态模型 流固耦合 灾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澄清槽萃取过程的瞬态行为及瞬态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婷 何辉 +4 位作者 刘占元 张岚 李峥 赵皓贵 叶国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4-225,I0003,共13页
混合澄清槽是核工业普遍采用的级式萃取设备。开展了混合澄清槽从启动到萃取稳态的瞬态萃取行为台架试验,建立了混合澄清槽萃取过程的瞬态→稳态数学模型,提出模型数学算法,使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 混合澄清槽是核工业普遍采用的级式萃取设备。开展了混合澄清槽从启动到萃取稳态的瞬态萃取行为台架试验,建立了混合澄清槽萃取过程的瞬态→稳态数学模型,提出模型数学算法,使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证明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最终使用计算机程序对影响30%TBP/正十二烷萃取体系萃取平衡的影响因素开展了计算分析,发现酸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澄清槽 计算机模拟 萃取 瞬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逆流循环干燥瞬态解析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壮东 李长友 赵懿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6-295,共10页
为了解析稻谷逆流循环干燥过程,基于热质传递理论构建了瞬态解析模型,并采用一阶迎风有限差分格式数值求解,给出了整仓含水率、粮温、干燥段介质温度、含湿量的瞬态变化特征。模拟研究显示,当干燥条件恒定时,系统内含水率随时间和空间... 为了解析稻谷逆流循环干燥过程,基于热质传递理论构建了瞬态解析模型,并采用一阶迎风有限差分格式数值求解,给出了整仓含水率、粮温、干燥段介质温度、含湿量的瞬态变化特征。模拟研究显示,当干燥条件恒定时,系统内含水率随时间和空间均呈现下降期、平台期交替的阶梯变化特征,稻谷温度沿粮流方向呈现下降期、上升期交替的锯齿状分布特征;含水率极大值点在第一干燥段内往复迁移,极小值点则始终处在第二干燥段出粮口处;整仓含水率变异系数随时间变化范围0.006~0.059,当干燥经历完整循环周期时,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模拟发现,进气温度、初始含水率越大,平均干燥速率越大,但粮流速度的变化对平均干燥速率的影响较小。干燥试验显示,在动态干燥条件下,排粮含水率和温度解析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含水率的解析均方根误差为0.99%,粮温的解析均方根误差为0.49℃,证实了循环干燥解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循环干燥系统分析、状态跟踪与参数动态匹配提供了数学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含水率 模型 稻谷 逆流循环干燥 瞬态模型 粮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